戈巴契夫否認「背叛」蘇聯,稱蘇聯解體,這兩個原因是關鍵

2020-12-22 千古浪

二戰後,蘇聯和美國開始迅速崛起,並一躍成為世界上位居前兩位的國家。當時的美國和蘇聯極為相似,在幾乎所有領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鑑於兩國在二戰期間打下的友誼,美蘇兩國一開始還能夠以盟友自居,表面和睦。

但是,美蘇兩國分別選擇資本主義和共產主義兩大道路,就已經註定了未來會成為對手。在邱吉爾的鐵幕演講後,國際形勢緊張,美蘇陣營開始分裂並走向對抗。在其後的幾十年中,美蘇爭霸成了主角,爭霸的範圍涵蓋了方方面面,涉及到軍事、經濟、政治、地緣空間、戰略武器、太空等,這一時期被統稱為冷戰時期,直到1991年蘇聯走向解體,冷戰才得以消失。

蘇聯的解體出乎所有人的預料,就連美國都措手不及。長期以來,人們將蘇聯解體的責任推給了蘇聯最後一任領導人戈巴契夫,認為戈巴契夫的上臺讓蘇聯犯下了巨大的錯誤,直接動搖的蘇聯的根基,而戈巴契夫在改革中極度迷信西方,一心推行蘇聯西方化,忽略了蘇聯與西方的政權本質,最終導致蘇聯滅亡。

對於這個親西方的蘇聯領導人,很多人認為其本人已經事實上成了西方摧毀蘇聯的推手,充當了西方代理人的角色,因此,蘇聯的解體,戈巴契夫要承擔重要的責任。

那麼,對於這種看法,戈巴契夫本人又是怎麼看待呢?

2015年,戈巴契夫在接受採訪時,曾經就這一問題進行了回應。戈巴契夫認為,自己的目的是為了拯救蘇聯,雖然蘇聯最終解體,但是絕非自己真正的目的,所以,他認為自己絕不是外界說的那樣,是蘇聯的「叛徒」。他自己「不承認自己是社會主義理想的背叛者」。

至於蘇聯在他的手上轟然倒塌,這是一個鐵板一樣的事實,是不可忽略的。為此,他給出了兩個方面的原因,認為蘇聯解體的真正原因是這兩個方面導致的。

其一、戈巴契夫認為蘇聯的"改革起步太晚",他上臺執政進行改革的時候,蘇聯模式已經"積重難返",很難扭轉局面;

其二、戈巴契夫承認了他本人"急於求成",不想卻激化了社會矛盾,讓蘇聯大破之後卻未能實現大立。

戈巴契夫的說法其實還是有著一定道理的。我們知道,戈巴契夫的上臺,本身就是熟練高層的一種「推卸責任的做法」,如果不是蘇聯已經奄奄一息,這個最高領導人的位置,是無論如何都到不了戈巴契夫這個「政治小年輕」手中的。

不客氣地說,在一定程度上,戈巴契夫被推到前臺,一方面的確是看中了他的改革才能和勇氣,讓他試一試能否挽救蘇聯,另一個目的就是要讓他當這個「替罪羊」。所以,戈巴契夫上臺時,蘇聯的確已經病得非常嚴重了。

當然,即便如此,說戈巴契夫就是無辜的,這也是不對的。戈巴契夫在改革中犯下的最大錯誤就是速度太快、手段太猛、步伐太大、準備不足、認識不夠、急於求成。

在這一過程中,戈巴契夫耳根子太軟,國外一吹風,他就認為人家說的對,別人一提西方的好處,他就奉為「圭臬」,社會上一哄而上反對一黨執政,他馬上就解散了蘇共,社會動亂的時候,他毫不作為,就怕被人指責,因此放任不管。

戈巴契夫將失敗責任劃分兩部分,一部分歸咎於客觀因素,另一部分歸結於自己的錯誤。這種做法無非就是打個太極,畢竟這麼一大攤子事,誰能理得清責任。

但是如果將蘇聯的解體都歸咎於戈巴契夫頭上,那也是錯誤的。從更深的層次上來說,蘇聯的解體,是蘇聯人民的呼聲,絕非一個戈巴契夫能夠毀滅的。最簡單的來說,在俄羅斯的街頭隨便問一個人,有幾個肯願意回到蘇聯時代。

普京說,想要回到蘇聯的人,不是壞就是蠢!可見,蘇聯的確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相關焦點

  • 戈巴契夫談蘇聯解體原因:我犯了錯,但罪魁禍首是他們
    戈巴契夫談到關於蘇聯解體的原因,直言道:「我犯了錯,但罪魁禍首是他們。改革本身就是一場賭博,一場冒險。儘管我現在失敗了,然而我自始至終卻從未後悔過。」蘇聯改革失敗的原因,爾巴喬夫一度認為是自己改革的起步太晚。「當我啟動改革措施的時候已經是為時已晚了,蘇聯當時的整個狀況及實力已是積重難返,這一系列實質性的措施並未激起太大的水花,反而直接加劇了當時社會經濟、政治等各方面的矛盾。」
  • 蘇聯解體,因為戈巴契夫改革失敗?卻不知是蘇聯模式的問題!
    蘇聯的解體其實是必然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特別是20世紀50年代的時候蘇聯的社會主義制度的弊端就日益的顯現了出來!工業領域暴露出了許多的問題,農業就更不用說了!而人們對史達林的敬愛可以說是只增不減,所以對史達林模式也是深信不疑!而後面的幾次改革也就無法找到弊端的關鍵!
  • 蘇聯的解體真的只怪戈巴契夫一個人嗎?
    蘇聯的解體真的只能怪戈巴契夫一人嗎? 我發現大家思維過於單線程,蘇聯的體制當然確實出現了問題,但這些是不是一定要以1991年那種方式解體來體現?這顯然有待商榷。
  • 蘇聯解體原因的深層次探究
    蘇聯解體已經二十年了。其中有關蘇聯解體的原因可謂是汗牛充棟,既有蘇聯人自己的思考,也有各國學者的見解。但比較一致的看法是蘇聯的消亡主要是內部傾軋的結果,「和平演變政策」只是誘因之一。蘇聯解體的第一負責人就是史達林。
  • 戈巴契夫為何向美前國務卿祝壽,蘇聯解體到底是幸事還是不幸
    戈巴契夫和舒爾茨都是蘇聯解體親歷者與參與者,尤其戈巴契夫,提到他就無法迴避蘇聯解體這個問題。 從戈巴契夫能給舒爾茨祝壽,並從賀辭中的語氣來看,他對於蘇聯這個超級大國在自己手上解體的態度是正面的,這自然容易引發不少爭議。
  • 蘇聯解體時,400萬蘇軍為什麼「放棄」了國家?這三件事很關鍵
    從一個極度落後的農業國家,逐步變成世界上僅有的兩個超級大國之一,蘇聯的誕生足以令世界為之驚嘆。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超級大國,卻在1991年12月25日晚迎來了噩耗--蘇聯解體,這也直接影響了當時的世界格局,從兩極分化變成了一超多強。 普京曾指出:蘇聯解體是二十世紀最大的悲劇。
  • 蘇聯解體是老布希的功勞?哈佛大學教授:直接原因是烏克蘭獨立
    他的作品《大國的崩潰:蘇聯解體的臺前幕後》對蘇聯解體的原因作出了一個完全不同大眾所普遍接受的對蘇聯解體的解釋的解答,核心內容是蘇聯解體的真正原因在於內部的民族衝突和高層權力鬥爭,直接誘因是俄羅斯和烏克蘭政治精英之間的衝突,雙方無法繼續在一個國家的框架下合作。而美國在蘇聯解體後將自己視為冷戰贏家,這種說法其實是老布希為自己邀功的競選策略,而非歷史真相。
  • 蘇聯解體30年:俄羅斯人怎樣看蘇聯解體?
    1991年,蘇聯宣告解體,隨後出現了所謂「獨立國家國協」。整整30年過去了,蘇聯的繼承者俄羅斯現在是怎樣一幅景象?俄羅斯人又如何看待蘇聯的解體呢?90年代伸手乞討的現象似乎已經消失,這一切都表明這個大國正在復甦。評價仍然不一30年過去了,有關蘇聯解體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的爭論一直在延續。對於這個問題,最有發言權的當屬俄羅斯民眾。現在,再問起俄羅斯百姓對蘇聯解體的感受,仍有61%的人感到遺憾。
  • 戈巴契夫:他是蘇聯最後的領袖,他使俄羅斯成為跛腳的巨人
    他親手瓦解了蘇聯戈巴契夫是俄羅斯人,高加索地區人,出生於1931年3月2日,現年89年。他的全名為米哈伊爾·謝爾蓋耶維奇·戈巴契夫。我們可簡稱為「戈氏」。20世紀有兩個最強大的「帝國」:那就是美國和蘇聯。而戈氏正是蘇聯最後的領袖。戈氏本來是沒有希望成為蘇聯統治者的,但是人生總是充滿了意想不到。
  • 蘇聯解體,400萬蘇軍為何無法挽救國家?這些原因很關鍵
    1985年戈巴契夫上臺後,為了順應「新思維」改革,蘇聯軍隊也從1988年開始進行了裁軍。到1991年左右時,蘇軍總兵員下降到了425萬,但實力仍然強大。可是,蘇聯軍隊即便擁有強大的兵力,卻也無法阻止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1990年,蘇聯國內局勢日漸惡化。1991年3月17日,蘇聯舉行全民公決,大部分民眾尚希望保留聯盟。
  • 蘇聯解體的罪魁禍首究竟是誰?葉爾欽戰友的回答令人震驚
    根據俄羅斯媒體報導,蘇聯最後一任領導人戈巴契夫晚景悽涼,眾叛親離,身邊沒有親人願意陪伴在他的身邊,生活起居只能依靠助理。雖然很快有人出來闢謠,但俄羅斯人民對這則消息的反應大多卻令人唏噓。他們大多認為認為戈巴契夫罪有應得,畢竟是他一手促成了蘇聯解體。
  • 蘇聯解體後,士兵們是怎麼被分配國籍的?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在國際上可以稱得上是大事件的也就兩件,其中一件就是曾經為二戰勝利做出了不少貢獻的蘇聯迎來了政治危機,之後蘇聯解體。到了勃列日涅夫在任的後半期,蘇聯陷入了發展的僵局,經濟滯後,特權階層的隊伍不斷發展壯大,到了九十年代,特權階層隊伍達到了300萬人,相當於佔據了蘇聯總人口的1.5%。戈巴契夫上臺之後為了扭轉這一局面挽救蘇聯在全蘇聯推行了經濟體制改革,但是所謂的經濟體制改革讓經濟下滑的趨勢沒有得到緩解還導致了民眾的不滿。
  • 蘇聯迅速解體,應該全部歸咎於戈巴契夫,還是另有原因?
    這一制度的發展並不容易,作為全球首個社會主義制度的國家聯盟,能夠有這樣的膽識與氣魄進行本土革命,採用科學的社會主義制度,是經過了浴血奮戰之後的結果。成立之時,西方資本主義就陸續有反社會主義的組織出現,他們鼓吹資本主義,看衰社會主義的前途。
  • 1991年,老大哥蘇聯解體,400萬蘇聯軍隊,到底什麼態度?
    1991年12月,已經存在了70多年的蘇聯解體,分為了10多個國家。由於意識形態等各方面的問題,西方各國在各種影視劇和書籍中抹黑蘇聯。在蘇聯解體之前,蘇聯還有400餘萬常備軍。面對政權的分離,蘇聯軍隊到底是什麼態度,為何沒有任何表示呢?
  • 老大哥蘇聯解體,1991年,400萬蘇聯軍隊,到底什麼態度?
    1991年12月,已經存在了70多年的蘇聯解體,分為了10多個國家。由於意識形態等各方面的問題,西方各國在各種影視劇和書籍中抹黑蘇聯。在蘇聯解體之前,蘇聯還有400餘萬常備軍。面對政權的分離,蘇聯軍隊到底是什麼態度,為何沒有任何表示呢?
  • 蘇聯解體並非一個因素導致,其背後的原因非常複雜,都是什麼呢?
    要知道當時蘇聯的體量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在工業方面,絲毫不落後於美國。那麼為什麼最後會解體呢?其一、我們先說一點。蘇聯的工業確實非常強大,但這裡面有個問題,那就是蘇聯的工業發展非常畸形,那就是突出發展重工業和軍事工業,忽略了其他,尤其是國民經濟的發展。最終導致國內的經濟一落千丈,百姓們的生活也是苦不堪言。
  • 阿富汗戰爭和蘇聯解體有直接關係嗎?
    阿富汗「帝國墳場」的稱號可不是白來的,蘇聯是上世紀世界上僅有的兩個超級大國之一,在軍事力量絕對碾壓阿富汗的情況下,阿富汗面對蘇聯軍隊的入侵,堅持了近十年,讓蘇軍傷亡五萬餘人,最後被迫撤軍阿富汗,這對蘇聯而言毫無疑問是沉重的打擊,但是蘇聯的解體並不是因為某一場戰爭失利造成的。
  • 為什麼解體後的蘇聯,卻比蘇聯所有國家強了很多
    首先,蘇聯解體並不是國內多數認為的分裂。而是經濟和總體實力最好的主體三國不想拖著蘇聯這個累贅帶著一幫窮兄弟玩了。倒是其他一堆加盟共和國依依不捨的拖到了最後。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即使在蘇聯時期在聯合國也是一直有獨立席位的。特別是蘇聯的絕對主體和創造者俄羅斯一直保持完整。
  • 戈氏上臺之日國家走向災難 蘇聯解體從1985年開始
    自1991年以來,俄羅斯人對導致蘇聯解體的核心人物、蘇聯前總統戈巴契夫,歷來爭論不休。喜歡他的人認為戈巴契夫將國家帶入了正確軌道,而痛恨他的人批評其他來總是言辭尖銳,句句切中要害。蘇聯解體後,曾經負責戈氏安保工作的前克格勃第九總局副局長瓦切斯拉夫傑諾拉洛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了蘇聯時期許多的內幕。
  • 蘇聯解體後,強大的蘇聯軍隊去哪了?
    由於蘇共上層精英為社會主義而奮鬥的理想動力在西式民主的資本主義生活的大肆宣傳下逐漸失去燃料,其內部的反社會主義思潮開始蔓延,特別是在戈巴契夫一系列的激進改革因為魯莽冒險而失敗之後,蘇聯吞食了為新自由主義政治和市場經濟撤回到私有化、放鬆管制等老牌資本主義垃圾而準備的資本主義魚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