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就業「人崗錯配」:從年薪30萬到地鐵安檢員,不是身段問題

2020-12-14 SZNEWS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上海市寶山區就業促進中心首席職業指導師李弘2020年的工作比往年更加「燒腦」。她從業13年,面對的是越來越複雜的求職需求,今年尤為如此。

像李弘這樣的「首席」,全上海只有35人。疫情暴發以來,她為100多人提供了一對一的職業指導諮詢服務,為超過2000名大學生提供了入校職業指導。其中,一撥年薪在30萬元到50萬元的青壯年求職者的來訪,給她帶來了挑戰。他們大多來自受疫情衝擊較大的線下教育、旅遊、酒店等行業,在疫情中離職。

疫情帶來的影響已經持續了近一年。過去10個月,上海市就業促進中心的150多名職業指導師為1萬多人次提供了就業指導,平均指導時長持續一兩個月,這些人中70%以上後來都實現了穩定就業。職業指導師們發現的一個顯著變化是,前來尋求公共就業指導服務的人,不再是那些只為找一份工作的低學歷、高年齡人群,取而代之的,是一群高學歷、高薪酬、對職業充滿期待和想法的年輕人。一撥年齡在35歲到45歲、具有15年以上垂直行業從業經驗的企業中高層管理者,也找上門了。

有房有車有娃有貸,超級焦慮

「多數是80後,跟我一樣,工作了十幾年。有房、有車、有娃,有房貸、車貸、學費壓力,一個月沒有收入還能扛一下,三四個月甚至半年沒有收入,就超級焦慮了。」李弘說。

每每遇到這樣的服務對象,李弘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先幫助對方緩解「超級焦慮」的心情。

焦慮之下,很多人會走上一條極不理智的求職路線,從而導致自己「備受打擊」,然後更加焦慮。

40歲的李潮(化名)原本在上海一家傳統製造業企業從事研發工作。受疫情影響,企業資金鍊斷了,老闆結完最後一個月基本工資後,宣布關門。

「一開始也並不是很著急,這家關門了去另一家,很正常。」李潮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他以往換工作,大約1個月就能找到下家,並且會有獵頭主動聯繫他,「年薪30萬元基本是可以保證的」。但這一次,因為行業整體受到衝擊,他的職業真空期延長到了近6個月。

近6個月裡,李潮不得不像應屆畢業生一樣天天在網上搜索相關的工作機會,他甚至還用並不熟練的PPT製作技巧自製了一份簡歷,用於線上求職。過去,他匯報工作時的PPT有下屬給做,跳槽時,也會有獵頭為他安排好與HR面談時間。

但這一次,做了種種努力,他還是沒能找到工作。他真的慌了,再不工作,房貸就要還不起了。他開始胡亂投簡歷,想的是只要能有一些薪水也是好的。他列出的年薪期望值從30萬元降到20萬元再降到10萬元。最令他崩潰的是,他拿著漂亮的簡歷去應聘地鐵公司安檢員崗位,也被拒絕了。

「人崗嚴重錯配。地鐵安檢員要每天8到12小時站立時間,你行嗎?」李弘說,在人崗錯配的情況下,高學歷人群受挫是必然。

除了李潮,李弘今年還遇到過旅遊產品經理應聘做酒店前臺被拒的、線下教育機構中層管理者應聘做企業前臺被拒的。「有的人害怕跳出行業,有的就啥也不怕,隨便找工作」。

「就業的結構性矛盾,從微觀上來看,就是人和崗位的錯配問題。」上海市就業促進中心職業介紹處處長張雲鷹對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說,疫情下人崗錯配問題特別值得關注,「都只看到華為、阿里開出年薪200萬元請一個應屆生,都想去金融、科技、網際網路行業,卻沒人分析自己有什麼能力、適合做什麼工作。」

他們要的絕不僅是一份工作

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主辦的2020年「公共就業服務專項業務競賽全國賽」上,李弘以總成績第一名榮獲「全國十佳職業指導人員」稱號。比賽中,一道案例分析題是模擬一名財務管理專業女大學生執意轉型做網絡主播的求職場景,李弘拿了高分。「太真實了,日常工作就經常碰到這種情況。」她說。

過去,找李弘尋求幫助的人,以四五十歲的家庭經濟困難的中年人為主,多數只是需要「介紹一份工作」;現在,多是不願安於現狀的80後、90後,甚至00後年輕人。他們最喜歡的職業,是「自由職業」——不用朝九晚五,收入更高,可以積累資源,有助於未來創業,一個個都喜歡做「斜槓青年」。

智聯招聘《2020中國年度最佳僱主評選報告》顯示,大學生最看重僱主的因素是「尊重員工」,其次是「前景」。智聯招聘執行副總裁李強認為,未來年輕人選擇工作可能會和興趣、愛好「完全掛鈎」,「未來工作形態最大的變化,是靈活用工會變得非常普遍,所以一定要多做準備,找到自己熱愛的方向去投入精力」。

現實中,還真有為了「前景」離職的年輕人。羅傑(化名)與家人的衝突,在疫情期間發生。大學計算機專業畢業的羅傑,聽從父母安排進了一家國企做質檢員,年薪10餘萬元。在同事裡,羅傑學歷最高,其餘人多是中專、大專學歷。

幹了兩年後,羅傑在沒有經過父母同意的情況下,直接辭職了。他要考研,讀「大數據分析」專業。疫情暴發後,羅傑又遭遇考研失敗,經歷了長達一年時間的職業空窗期。

在一次社區就業諮詢會上,羅傑的母親向職業指導師李弘「告狀」,認為兒子「能力有問題」,一來考研考不上,二來「海投」簡歷也沒能找到工作。

李弘分析了羅傑的求職路徑後發現,這個男孩只給「數據分析崗」投遞簡歷,而從未嘗試可能需要一些數據分析能力的市場營銷崗,或者需要一些客戶對接或者文案撰寫能力的戰略分析崗。

羅傑說,自己不擅長與人交流,只能對著數據作分析,因此不能接受那些可能需要與人溝通的崗位。

與羅傑緊盯自己專業相反的是,很多專業技術能力較強的大學生,在求職的關鍵時候,突然產生了要做「網絡主播」或者電競職業玩家的想法。

張雲鷹說,來求職的多數青年人都把目光放在金融、大數據、網際網路、直播、電競等高光、高薪職位上,卻對自身職業技能的「遷移」關注不夠。

比如,一名因疫情影響而離職的導遊,如果去應聘銀行客服崗位、移動公司客戶經理崗位,大概率是有可能成功再就業的。「導遊的特長是善於溝通,善於為客戶服務,相對應的,哪些崗位需要溝通、客服的,導遊都可以去應聘試試。而不是去酒店做前臺。」李弘說。

羅傑在李弘的指導下,嘗試去應聘一些需要80%的計算機專業能力外加20%溝通、文案能力的市場部崗位,很快拿到了一家銀行和一家初創型新能源企業的offer。他選擇了後者。「家庭條件還可以,沒有那麼著急地要掙錢。我是男生,希望在更有前景的行業闖蕩一下」。

很多年輕人對自己有什麼能力並不清楚

「人崗錯配」在疫情下顯得尤為扎眼,這讓很多人覺得「找工作特別難」。來自智聯招聘的數據顯示,疫情下企業校招規模並未削減,今年仍然有58%的企業選擇擴招。相較去年,企業在校招上投入的預算也有所增加。BOSS直聘數據顯示,2021年秋招「早鳥季」對應屆生需求回暖,同比增長4.5%。值得注意的是,要求候選人擁有博士學位的崗位,平均薪資達到了26523元,同比增幅達16.4%。

職業指導師的一個重要工作,是幫助求職者梳理自己的「職業能力」,再找到這些職業能力可以「遷移」的部分。哪些能力,可以運用到哪些崗位的工作中去。

經常有大學生向李弘「吐槽」,「我不擅長溝通,不會討價還價,我沒法做採購崗或者銷售崗。」這個時候,李弘往往會問他:「你向父母要生活費時,會不會討價還價?會不會先考慮一下怎麼開口比較合適?」

她說,很多年輕人對自己「有什麼能力」並不清楚。這也是要把職業指導前置到大一、大二階段的一個重要原因。「很多時候,不是市場上崗位不夠多,而是大學生對自身的定位不合理。到了大四他突發奇想,要幹這個、幹那個,卻沒想清楚自己手頭有什麼技能。」

李弘曾帶著一群大一學生去寶山區的電競基地參訪,很多學生看到電競基地的工作後恍然大悟,「原來不是會玩遊戲就能做電競行業」。每當遇到一門心思要放棄所學專業技能轉身做直播的大學生,李弘總要耐心地告訴他們,「一個主播背後有很多不同職業技能的堆積,而且職業壽命有限,真正能在這個行業做到頭部的只是鳳毛麟角」。

11月底,在上海大學舉辦的應屆畢業生專場招聘會上,職業指導師諮詢臺前的隊伍,排得比招聘企業前的還要長。招聘會臨近收尾,還有很多學生在排隊——求職者對職業指導的渴求,十分明顯。

33歲的魏秋(化名)疫情前在一家國外學術交流中心工作,從4月開始四處謀職。她對記者說,她的年齡不佔優勢,工作經驗又多是教育培訓行業,屬於受疫情衝擊大的行業,很難遇到同類型企業招聘。她簡歷投出去基本是「石沉大海」,起初不能接受大幅降薪,後來也向一些工資比較低的通用性崗位投遞過簡歷。在李弘的幫助下,她重新「提煉」總結了個人核心能力,找到了新的「軌道」,求職成功。她感慨,上次投簡歷還是在2013年,當初投簡歷的網站如今都已衰落。

她對記者說,疫情這隻「黑天鵝」對自己的影響,很難說是正面還是負面,但不管怎樣,自己都會努力面對。


相關焦點

  • 從年薪30萬到應聘地鐵安檢員被拒,何解?
    不過,疫情的影響還在繼續,就業市場的供需兩端仍然顯著承壓,「招工難」和「求職難」並存。就業市場「人崗錯配」現象一直存在,疫情下愈發突出。由於疫情的巨大衝擊,有些企業因業務受阻、資金鍊斷裂而倒閉關門,員工也因此丟了飯碗。
  • 從年薪30萬到應聘地鐵安檢員被拒,不是身段問題
    其中,一撥年薪在30萬元到50萬元的青壯年求職者的來訪,給她帶來了挑戰。他們大多來自受疫情衝擊較大的線下教育、旅遊、酒店等行業,在疫情中離職。    疫情帶來的影響已經持續了近一年。過去10個月,上海市就業促進中心的150多名職業指導師為1萬多人次提供了就業指導,平均指導時長持續一兩個月,這些人中70%以上後來都實現了穩定就業。
  • 從年薪30萬到應聘地鐵安檢員被拒 不是身段問題
    其中,一撥年薪在30萬元到50萬元的青壯年求職者的來訪,給她帶來了挑戰。他們大多來自受疫情衝擊較大的線下教育、旅遊、酒店等行業,在疫情中離職。疫情帶來的影響已經持續了近一年。過去10個月,上海市就業促進中心的150多名職業指導師為1萬多人次提供了就業指導,平均指導時長持續一兩個月,這些人中70%以上後來都實現了穩定就業。
  • 【勞動觀察】就業「最難一年」裡,你上崗了嗎,明年找工作該做哪些...
    前不久,市體育總會聯合十多家體育社團組織進行了聯合人才招聘,各家依然存在著人才需求問題。一家賽事公司的負責人告訴記者,明年沒有市民運動會,但還有慣例的城市業餘聯賽,「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大家都積累了經驗。而且,隨著網際網路+的融合,AI賽事的引入,不管是協會還是賽事公司,對於懂網際網路運營的人才需求上升,大家也很重視自己賽事的包裝和宣傳,策劃類、新媒體人才的引進很迫切。」
  • 舟山「千校萬崗」就業精準幫扶行動 助高校畢業生成功就業
    據說今年就業季有點難   但舟山團市委、舟山各高校   「千校萬崗」啟動以來   建檔立卡學生就業幫扶   募集崗位   技能培訓相關活動 >  陸續開展   幫助舟山市建檔立卡大中專畢業生有效就業   讓就業不再難
  • 律師年薪超過30萬需要多久?
    每年參加法考的人數中,接近一半人會選擇從事律師行業,其中不乏有一些人是奔著高薪去的。只是說到高薪,到底有多高薪呢?年薪超過30萬需要多久首先說一下律師的從業要求,需要考過法考後在律所實習1年拿到律師職業資格後才能正式執業。律師執業的前幾年工作辛苦,收入也比較低,很多初入行業的律師剛剛能養活自己,這對於有的奔著律師的高薪來的人是一個不小的打擊,有的也是因此堅持不下去而選擇轉行。
  • 909萬畢業生的「後疫情」就業季
    當日,河北省滄州市第五屆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在滄州市體育場舉辦。本次活動採取線下「精準對接」與線上「雲招聘」相結合的模式,500家用人單位提供崗位1.3萬餘個,達成就業意向近萬人次。苑立偉/攝(新華社發)
  • 湖南年薪超20萬元崗位面向退役軍人
    到場求職者508人,投遞簡歷數757人次,達成初步就業意向211人。本次活動由湖南省人社廳、省退役軍人事務廳、省軍區政治工作局聯合主辦。三一集團、蘭天集團等100多家企業現場設展,行業覆蓋機械製造、商貿物流、文化教育、醫藥衛生等,提供運營、管理、技術、服務員等中基層崗位近5000個,其中,不少崗位年薪超20萬元。
  • 「雲端送崗」「就業保姆」……河北軌道學院「實打實」推進就業扶貧
    從檢查身高體重視力,到手把手修改求職簡歷,從糾正普通話口音,到提出面試注意事項,從排解舒緩緊張情緒,到加強補充專業知識……老師們對這些藏族未就業學生進行了全方面的就業指導。「通過模擬面試招聘中面試官的考核點評,以及之後一對一的教師指導,這9名藏族學生的就業能力明顯得到了提升。」軌道學院招生和就業創業中心副主任暴立新說。
  • 內蒙古就疫情期間職工工資待遇、就業等問題答記者問
    新華網呼和浩特2月16日電(楊騰格爾)16日,內蒙古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副廳長王燕峰、自治區就業服務局局長王林分別就疫情期間勞動關係和就業問題答記者問。記者:疫情發生以來,社會十分關注就業問題,目前我區就業形勢如何?
  • 《安家》他年薪30萬有車房,卻帶閃閃坐地鐵吃KFC,被985一眼看穿
    編劇六六在每個人物的塑造上都下了功夫。《安家》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徐姑姑的離婚分財產,房似錦的童年不幸還被親媽吸血,樓山關每天吃百家菜替父還債等等。每個人的故事都向我們透漏著成年人都不容易,可是無論如何都要積極向上,為了目標努力拼搏。要論積極向上的正能量,非朱閃閃莫屬了。朱閃閃在從事中介行業以來,沒有開過單。
  • 10萬見習崗 10億資金 10萬研究生 南京「搶人」再出新招
    我蘇網訊(記者/劉嘉)「寧可少修一段地鐵線,也要擠出資金為青年優才安排十萬見習崗」。近期,南京出臺《戰疫情促就業十萬研究生寧聚行動方案》,擠出10億資金,廣納10萬賢才。見習期間經認定可按3000元/人·月的標準給予見習生活補貼,最長可達3個月。對於創業的優秀人才,相應給予10-50萬元資助;給予「0租金」創業場地,免收物業費,最長可達三年;個人可申請最高30萬元創業擔保貸款,在規定貸款額度、利率和貼息期限內全額貼息。
  • 穩就業保民生 今年銅川城鎮新增就業10257人
    成立了以市委副書記、市長李智遠任組長,人社、財政、發改等部門組成的穩就業工作專班,制定了穩就業「1+4」預案,於2月12日在全省率先出臺了《關於積極應對疫情進一步促進返鄉人員就業創業的若干措施》,推出涵蓋援企穩崗、創業擔保貸款、崗位補貼、社保補貼等「硬核」措施的十八條措施,精準有力對衝疫情影響,為做好穩就業保居民就業工作、確保就業形勢穩定奠定了重要政策基礎。
  • 公益麥肯啟動麥萌計劃助力百企千崗就業幫扶行動
    廣告人商盟百企千崗就業幫扶行動是響應團中央及中國青年創業就業基金會的號召,由廣告人商盟聯袂中國廣告協會、中國大學生廣告藝術節學院獎組委會在新冠疫情背景下推出的公益行動。廣告人商盟百企千崗就業幫扶行動通過媒體宣傳與定向邀請,受到眾多廣告傳播企業的關注,招聘需求也是源源不斷地匯聚到百企千崗的項目平臺。推進一個多月以來,已從最初的馳援武漢學子進而升級為幫扶全國高校廣告與傳媒院系的求職學子。
  • 佛山面向全球招攬製造業領域優秀人才 部分崗位年薪最高200萬元
    珠江商報訊 記者王曉琦報導:年薪最高200萬元!記者昨日獲悉,24日,廣東製造業「千企智造·智匯行動」佛山專場招聘周系列活動拉開帷幕,1023家企業參加,發布崗位2140個,招聘7262人。  本次活動由中共佛山市委組織部、佛山市工業和信息化局、佛山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主辦。
  • 範思哲等設計師放棄數百萬美元年薪 拉夫勞倫年薪1100萬美元
    同名品牌創始人兼設計師拉夫勞倫、Michael Kors、多娜泰拉·范思哲,以及JimmyChoo設計師Sandra Choi均自願放棄數百萬美元年薪。全美經濟調查顯示,四分之一的美國人因疫情封鎖措施失業或減薪,民眾對經濟的態度也以有史以來最大和最快的速度下滑。
  • 天長市打好就業服務"組合拳" 企業復工復產吃下"定心丸"
    面對疫情防控的嚴峻形勢,安徽省天長市人社局以「穩就業、助生產」為工作「風向標」,迅速按下就業服務「快進鍵」,助力企業復工復產跑出「加速度」,想方設法為全市穩就業、保民生助力護航。  疫情發生後,天長市人社局立刻建立重點企業聯繫人制度,對全市重點企業建立用工困難問題即時響應服務機制。該局專門設置「人社服務專員」,對15家定點防疫物資生產企業實行一對一服務,全面、準確了解企業用工新需求和招工缺口,針對企業需求和實際情況,從實施援企穩崗、緩繳社會保險費、發布用工需求等方面開展精準服務。
  • 知乎高贊:女友認為年薪50萬是平均水平,怎麼辦?
    他說,還是你們搞網際網路好,我在船業幹到30來歲,年薪才20萬。我說,年薪20萬挺不錯的了。他發來個嘆氣的表情:「和你們沒法比啊,網際網路的人動不動就是年薪50萬、100萬。挺後悔選錯行的,不然混到30歲,估計至少有個三四十萬吧?」
  • 無Python不兄弟 奇酷學員一年漲薪30%年薪20萬!
    奇酷學員:王同學班級:PY1905坐標:上海職位:爬蟲薪資:年薪20萬1.方向感不強的話就容易迷路,所以,決定歸屬的,往往不是努力,而是選擇。王同學選擇來到奇酷學院進行學習Python。而事後無數事實證明,以赤誠之心播下的這顆種子,讓自己的夢想超出了預期。在奇酷學院學習的時候,王同學特別喜歡探索爬蟲方向,因為這個方向永遠是×——充滿著未知性。
  • 年薪30萬碩士生,做保姆了!我一個38歲的大專生還在顧慮啥?
    可是這一切的美好,被春節至今的「新冠疫情」無情摧毀了。老公因為是餐飲行業,提薪自然是打水漂,而我的求職之路異常艱難。本人18年離開職場時,薪水已經過萬,想想現在重新回歸,也不難。最後,高估自己,至今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