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不完美受害者,我們是否有批評他們的權利?

2020-12-14 華語辯論世界盃

從我自己,一個白痴又普通、還容易跟風的平凡人角度來說,對於受害者,我是持有「完美論」的。

我希望受害者就是潔白無瑕,就是無辜可憐,就是被傷最深的那一個。

我希望受害者能保持完全的理性、拿出無懈可擊的證據、絕不為自己的私心而鬥爭,我希望他是最完美的那一個。

因為好像只有這樣,我才能真正共情他,才能覺得自己是站對了,是正義的。

但我到底,應不應該去批評那個,不完美受害者?

伊藤詩織,李婷婷,苟晶,隨著這些不完美的受害者不斷出現,人們對她們的討論也越來越高。而在2020華語辯論世界盃總決賽暨第二屆環球青年思想對話大會上,東北大和上交大,哈工程和澳大就這個問題展開了激烈討論。

以第一場東北大和上交大為例,這個辯題的關鍵在於雙方對於「不完美受害者」是不同的。

正方:客觀事實的不完美(有理有據 犯了錯的 被實錘的)

反方:大眾認為的不完美(私認為的 有情感的 有傷害的)

放在同樣的一個情景下——

我穿著有些暴露的衣服來到了你身邊。

正方:我勾引你了,我色誘你是實錘。——然後你強姦我了

反方:我勾引你了嗎?我色誘你了嗎?不知道。——然後你強姦我了

分歧在於,正方提出的是「石錘的不完美」,而反方想說的是「被公眾指責的不確定的不完美」。

關於「不完美受害者」的這個定義範圍,可以說正方畫的是小而精巧了。我不跟你聊無證的,我只和你聊有客觀事實實錘了的,至於無證?那其實不是不完美的受害者,等你實錘了央視新聞批評你了,你才是不完美受害者。

正方認為應該批評這樣的不完美受害者,核心原因就在於,他們錯了。

你可以穿暴露的衣服,但是你不應該做出一些曖昧的舉動來引誘我,這裡就是你的問題了,這裡你就錯了,而這個時候你就成了不完美受害者,應該接受批評。

對於這樣的不完美受害者,我們才應該持有批評態度。

可是在這種案件中,取證中出現的問題其實才是最多的,因為它並不能單純的以一個所謂的證據來作為判斷它完不完美的標準。

我穿著短裙在街上走著,風吹起來了我的裙擺,然後你說,因為我穿著超短裙而且走路搔首弄姿,我錯在先嗎?

很難去判斷。這是因為,每個人心中的完美與不完美是不一樣的。

有了情感的加入,正方所想的這個定義和論點就非常的理想化了,而這也是儲殷評委的一個心證。

儲殷評委說,他是心證反方的。

因為正方提出的這個「不完美受害者」,太完美了。

有理有據,實錘了的,犯錯了的受害者。

一個受害者受傷了,按正方的思路走,他之前的所有行為都需要像警察檢查犯罪現場一樣,她的行為邏輯,她的心裡想法、留下的證據都要檢驗。

經過重重的檢測,OK,你是「不完美受害者」。

你看,這個女孩穿的可是丁字褲,她不是在色誘那是什麼?她不完美,我們應該批評。

但,這個證據一定就是完美的嗎?它一定就是客觀事實嗎?

關於受害者的一切,在當時混亂的情況下,她的心理、她的行為、她的穿著其實都很難成為它最終是否不完美的一個證據。

正方的理想化,很好但在現實中生活中又幾乎很難成立。

而對於這些不完美受害者而言,在身體心理上遭受傷害後,還要接受來自大眾輿論的批評,這也是反方一直在說的二次傷害。

這個二次傷害對於他們往往比第一次帶來的絕望還要大。而這個二次傷害,也是最令人們深思與討論的。

更多的類似「應該/不應該批評不完美受害者」的值得令人深思的問題,可以百度搜索「2020華語辯論世界盃」直接觀看我們的直播了解更多哦!

相關焦點

  • 不是完美受害者就不配擁有正義嗎?
    講的是一個女大學生回家探親的時候被好朋友的未婚夫強姦,報警之後卻又遭到好友的背叛,最終導致立案失敗,她不得已遠走她鄉,但依然積極收集證據……影視劇裡極力渲染了女主角的善良、高尚的品德,更讓觀眾同情她,而對於惡人又極力地表現他的行為卑劣,品行的不端,讓觀眾深深地憎惡他,在這兩種極端情緒的作用下,觀眾會更加想要看到受害的一方獲得正義。
  • 「專訪」荷蘭作家伊恩·布魯瑪:受害者情結不獨於弱勢群體,教條...
    布魯瑪認為,對Ghomeshi這樣行為惡劣但法律認定無罪的人,我們的社會通過公開羞辱、抵制來懲罰他,但這種缺少條理和邊界的懲罰太過粗暴,沒有深入思考個體、社群與社會之間的關係,因而無法重整秩序,實行再吸納。聽聽Ghomeshi如何講述自己的經歷,可能是開啟建設性討論的第一步,但對於其批評者而言,布魯瑪的做法無異於破壞反性騷擾運動的團結,為性暴力者開脫。
  • 央視批評呂麗萍「反同」言論 同性權利不容侵犯
    央視批評呂麗萍"反同"言論   晨報記者 陳文  呂麗萍的「反同」言論看來捅上了馬蜂窩。繼網友和圈內藝人紛紛對此發表意見甚至表達憤慨情緒之後,連內地的龍頭級媒體——中央電視臺也站出來批評了她的這一言論。
  • 日本色情漫畫鼻祖回應聯合國批評:藝術創作的權利
    原標題:日本色情漫畫鼻祖回應聯合國批評:藝術創作的權利  外媒稱,最近聯合國發布的一份報告將日本的一些漫畫作品歸類為暴力色情,BBC記者前往採訪了被認為是打開了日本色情漫畫閘門的日本著名女性漫畫家竹宮惠子。
  • 期刊|尊嚴、權利與責任
    因此,對某人行使權利的方式提出道德批判或社會批評,並非不妥當。所以,譬如,當歐洲和北美的很多報刊雜誌因發表和轉載20052006年臭名昭著的丹麥漫畫而被指不負責任時,這些報刊雜誌經常通過援引表達自由和出版自由的權利來回應這些指責。當有人說,刊登這些漫畫是麻木不仁的、沒有禮貌的和不負責任的時候,他們會說,我們有刊登這些漫畫的權利。
  • 對於違法佔地行為,每個村民都有檢舉控告的權利
    一審法院起訴張平均、張建設、張華北三人對某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超過5個月仍不作出處理的行為不服,向縣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要求法院判令某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履行土地監察的法定職責。縣法院受理三人的起訴後認為:張平均、張建設、張華北三人向某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提出舉報涉及的土地並非三人的承包地,三人對於舉報中涉及的土地也沒有使用權,三人雖然擁有舉報違法佔地的權利,但並沒有提起行政訴訟的權利,因為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的行政行為並沒有侵犯三人的合法權益。據此,裁定駁回三人的起訴。
  • Uber回應「不配合性騷擾調查」罰款:我們反對未經受害者同意提供...
    「CPUC一直堅持要求我們在未經性侵受害者同意的情況下公布他們的全名和聯繫信息,」Uber在一份聲明中說。「我們和許多受害者的權利倡導者一起反對這種令人震驚的侵犯隱私行為。」 據The Verge報導,Uber在這份聲明中說,雖然CPUC已表示現在可以提供匿名個人信息,但Uber仍要支付罰款。
  • 南京女學生被殺案退回偵查,嫌犯申請精神鑑定,受害者父親不接受
    都說孩子是父母最寶貝的珍寶,如果孩子受到了傷害,那麼最傷心的永遠是他們。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時候,作為父母,傾盡全力的帶給他更好的生活,只為了他們有著光明的未來。自己千嬌萬寵養大的孩子,卻被別人給傷害了,這種心情沒有人能夠感同身受,南京女大學生被殺一案,到現在依然讓人們非常的關注,而近日又有了新的進展。12月12日,根據受害者父親的描述,目前這件案子被退回來偵查,只因為嫌疑犯向相關部門申請精神鑑定,但是作為受害者的父親,不能接受這種結果,他不相信嫌犯會有精神疾病。
  • 福特車停4S店突然被燒 煙臺海之潤4S店:我們也是受害者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3日訊 煙臺的劉女士有一輛福特金牛座,前幾天上路的時候出了點事故,前槓有了一塊小剮蹭,送去4S店維修。劉女士告訴記者:「對方就說是24日晚上十點半左右,有一個外來人員就闖入了他們的車間,脫了自己的衣服和褲子,然後點燃了,扔到我們的車上,把我們的車給燒了。」4S店:事發偶然 同是受害者縱火者被民警當場控制,目前已被刑事拘留。而劉女士認為車在4S店被燒,即使修復也會貶值,店裡有義務進行賠償,但4S店卻有另一種說法。
  • 你身邊是否有偽善者?小心別被利用了丨「良性受害者信號」
    她說自己是在上一家公司被不善良的同事欺騙和利用,才丟了工作。不知道為什麼,這個V在他們公司很受同事照顧。她一開口求助,很多事別人就幫她做了。有時候我看我男朋友明明夠累了,還要為了幫她而加班到很晚,就勸他別這麼好心,問他看不出V一直在利用他們嗎。我男朋友卻說我太小心眼了,還說V是一個很好的人,只是剛進公司有困難,而且大家都在幫她。
  • 獄中曾多次喊冤,出獄後還想見受害者
    我們在心疼電影中小女孩的同時對於這個罪魁禍首趙鬥順也是深表恨意,不禁從心裡發出疑問,怎麼會有如此毫無人性的惡魔存在。雖然電影中的故事原型最終被判處12年的監禁讓網友有了絲絲欣慰, 但根據近日韓國媒體爆出的有關報導來看趙鬥順即將服刑期滿,於下周刑滿釋放。而且媒體報導趙鬥順在獄中不僅毫無悔意,出獄後再犯的機率很高。
  • 批評、責怪和抱怨,對於已經發生的事情,一點也沒用
    對於已經發生的,你認為不好的事情,去指責員工、親人和朋友一點也沒有用。這是戴爾·卡耐基先生在《人性的弱點》一書中《如欲採蜜,勿蹴蜂房》中所講述的內容。自古以來,對於犯錯的人,批評、指責和謾罵似乎已經成為了人的本能。然而這世間本沒有「對錯之分,善惡之別」,很多的對,是大多數人的對;善是多數人的善。如同:「指鹿為馬」這句成語,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趙高欲為亂,恐群臣不聽,乃先設驗,持鹿獻於二世,曰:『馬也。』二世笑曰:『丞相誤邪?謂鹿為馬。』問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馬以阿順趙高。」誰對還是誰錯?
  • 老師批評孩子原因,家長們一定不知道,原來有這麼多的奧秘要破解
    學生存在不足之處或犯了錯誤,老師對學生進行必要的批評教育,是職責所在,對於學生來說是件好事兒。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認識到自身不足、改正缺點和錯誤,更快成長和進步。可是,光靠學校單方面工作遠遠不夠,需要家長的密切配合、補充和完善。沒有家長配合,或者一方面做工作,另一方面拆臺,只能適得其反,孩子非但改正不了毛病和錯誤,還會越來越厲害。
  • 條例的完善 使黨員權利更有保障
    《條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黨章為根本遵循,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明確黨員權利保障的原則和總體要求,細化黨章規定的黨員權利,完善保障措施,壓實黨組織、領導幹部的職責任務,保障黨員正確行使權利,對於充分體現我們黨的領導制度優勢,發揮黨員主體作用,把全體黨員更加緊密地團結在黨中央周圍,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 還在指責老師批評孩子?有多少家長想為自己孩子找一個嚴師
    本以為只是平常的一些小事情,批評完就沒啥事了,沒想到這個家長聽說老師把自己孩子叫到辦公室批評後,居然直接給這個新班主任打電話,罵了一頓,還懷疑老師是不是偷偷在辦公室打她孩子了。後來校長出面解決了這件事情,而這個新轉來的班主任素來嚴厲,但是自從發生這件事情後,班主任對這個學生遲到的事情就不那麼關心了,只是怕孩子有什麼問題,每次遲到還是順便問一問為啥遲到,也不去罵他了。
  • 當我們批評博士招生申請考核制時在批評什麼?又在關注什麼?
    從上文的角色處理中,我們大致可以歸納出過去20年中國的小學、初中、大學、研究生教育所開展的一些改革,以及這些改革給我們每個人所帶來正面與負面的影響。有人從中受益,有人成為改革的受害者。從小學開始,小趙同學都被動的接受素質教育、合村並校、高價入讀重點高中、高考改革等等,對於他們來說,這一系列的改革都是為了他們的成長,為了讓他們能夠有更多出人頭地的機會,但是他們卻深感自己很多時候是改革的試驗品,得到的好處遠遠少於壞處。即整體上顯得公平公正了,但是對他們個人來說則被迫進入一個不公平的外部競爭中。
  • 勞榮枝稱也自己是受害者,不承認合謀,她到底是不是殺人女魔頭?
    後來我希望和法子英分手,他不僅不同意,還威脅我說敢分手就向我的家裡、單位散播我賣淫的消息。期間,我曾兩次墮胎。其中有一次,在我墮胎當天他還侵犯我,我也是受害者。雖然起因不一樣,但是確實造成了不可挽回的結果,我對受害人家屬表示道歉。我做過的我都承認,我也有推卸不掉的責任。20年裡我隱姓埋名,過著暗無天日的日子,充滿了恐懼。我想坦坦蕩蕩地做人,我想做個好人,我想贖罪,我表示道歉。」勞榮枝含淚道。
  • 素媛案罪犯自己對於犯罪當時的情況記不起來:讓我和受害者見面
    原標題:韓國「素媛案」主犯趙鬥順:一定要讓我和受害者見面據韓國JTBC新聞報導,服刑期間,趙鬥順曾多次在請願書中稱自己對於犯罪當時的情況什麼都記不起來,還表示「懇切地希望一定要和受害者見面」。據悉,趙鬥順的請願書中,曾稱罪名太「丟臉」,自己一次也沒有向其他犯人透露過。趙鬥順收監後到目前為止提交的請願書超過100個,其中最經常出現的內容便是聲稱自己從頭到尾喝醉了酒,記不起來的說法;因為喝醉了,所以也覺得自己沒有什麼罪過。
  • 對於外界發現的「不完美」 ,完美日記做了些回應
    不過,在備受矚目的逸仙電商招股書中,毛利、營銷成本、研發投入、線下收益等實際數據也透露出了逸仙電商的「不完美」和面對的挑戰。 依託營銷打出聲量的品牌,真的可以擁有品牌力嗎?走出國門的中國美妝集團如何抵住國際巨頭的壓力?重倉營銷是可持續發展的手段嗎?目標成為第一美妝集團的逸仙電商,想過具體的策略嗎?
  • 《我們與惡的距離》:善與惡的界限如此清晰嗎?
    該劇一經網絡播出,就引起了很多議論,尤其是受害者、肇事者和旁觀者這三個不同群體,看完這部戲,你不禁要問,善惡有這麼明顯的區別嗎?《我們與惡的距離》由林君陽導演,由賈靜雯、吳慷仁主演,賈靜雯在劇院裡扮演宋喬安,她兒子因接電話疏忽而在兇殺案中喪生,她的家庭不再令人滿意了,因此老公和她的女兒背離了她,所以他們「被害者」是好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