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陂區教師講述抗疫一線故事,全區14.7萬名學子同上一節思政課
□楚天都市報記者 郭會橋 通訊員 龔偉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大計,師德為先。師德師風是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準。近年來,武漢市大力推進教師隊伍建設,湧現出一大批在全國、省、市具有廣泛影響的先進典型。武漢市第一聾啞學校教師楊小玲被評為全國道德模範,桂賢娣、楊小玲、禹誠等3人被評為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張龍、禹誠等2人被評為全國最美教師。去年,在慶祝2019年教師節暨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表彰大會上,武漢有6名教師走進人民大會堂領獎。
今年,武漢市有7名中小學、職校教師被評為「荊楚好老師」,另有4名中小學和幼兒園教師入選「荊楚好老師」提名獎……數量多、質量高、覆蓋廣、類型全,構成了獨特的「武漢教師群星現象」。
他們是武漢教師的優秀代表。在方陣周圍,更多的中小學教師向他們聚集、靠攏。
武漢6位教師走進人民大會堂
在慶祝2019年教師節暨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表彰大會上,武漢有6位教師走進人民大會堂領獎。其中有3位是中小學教師:「全國模範教師」代表、武漢旅遊學校援藏教師馬丹,「全國教育系統先進工作者」、武昌實驗小學校長張基廣,「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武漢六中副校長劉曉紅。
馬丹是武漢市旅遊學校的藝術教師。2016年8月,她在西藏山南一中擔任音樂教師。教課之餘,馬丹融合現代時尚啦啦操與藏族傳統舞蹈,編排了別具一格的藏式啦啦操,並成立了雪域高原上第一支學生啦啦操隊。在去年的全國啦啦操聯賽總決賽上,馬丹帶的24名學生摘得花球啦啦操項目冠軍和街舞啦啦操項目亞軍。
傳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厚植學生愛國主義情懷,做紮根中國大地的教育,是武昌實驗小學張基廣校長一直堅持的教育方向。張基廣還致力於減輕課業負擔,在全國率先提出並實踐了「無統一書面家庭作業實驗班」「周三無作業日」「家庭作業家長免籤字」「大書包變小書包」「獨立學習日」等一系列舉措。
劉曉紅是湖北省特級教師,武漢市「黃鶴英才」名師,武漢市語文學科帶頭人。去年3月,第四批國家「萬人計劃」入選人員名單公布,劉曉紅成為湖北省唯一入選的中學名師。從教30年來,她始終紮根教育教學一線,長期從事語文教學和班主任工作,培養的學生成長為活躍在各行各業的優秀建設者和棟梁。
今年,武漢市有7名教師入選「荊楚好老師」。他們分別是武漢市青山區鋼花小學華雨辰、武漢市第二聾啞學校李楨、華中師大一附中範莉、武漢市十七中戴勝偉、漢鐵高中餘志順、西藏中學侯伯雲、東西湖職校李瑀琪。
先進典型影響更多中小學教師
武漢市不少中小學教師表示,這些身邊的學習榜樣散發著獨特的人格力量,吸引大家自覺自愿向榜樣靠攏。在今年特殊的教學工作中,一批優秀教師也發揮了引領帶頭作用。
從2月1日起,湖北各地陸續線上開學,架起「雲課堂」。當三尺講臺變為一方屏幕,老師變身「主播」,自己策劃、導演、錄製、剪輯,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
江岸區長春街小學葉菁老師承接網課任務,沒有教材,沒有教參,只能在網上尋找資料,琢磨推敲。葉菁老師從早到晚都泡在網上,多次在線上與教研員探討教學思路,化繁為簡,變厚為薄。幾經易稿,反覆斟酌,歷經幾天的奮戰,教案終於「誕生」了。4個月裡,她錄製了區級語文課6節,還指導青年教師錄製了區級語文課4節,視力因此下降了100度。
蔡甸區楓樹路學校老師徐利紅,「日夜顛倒」上網課,帶領學生「遊」英倫。年前,徐利紅前往英國看望海外求學的女兒,無奈滯留當地。為了不影響線上教學質量,徐利紅堅持「日夜顛倒」的節奏,為學生們帶來豐富多彩的網課,並帶他們「走進」劍橋大學、牛津大學等名校,激勵大家好好學習。
武漢市教育局負責人表示,今年疫情期間,武漢市各類學校的老師們,帶頭做好個人及家庭安全防護、心理疏導,當好社區防控志願者,宣傳科學防疫知識。同時,還要做好網上教學,主動關心學生健康狀況,儘可能地為學生提供幫助。
推介優秀教師經驗成為傳統
近年來,武漢市舉行的慶祝教師節活動中,優秀教師先進事跡報告會成為一種傳統,此舉意在傳播優秀教師的育人方法。去年,武漢市年度教師吳又存、全國優秀教師熊菲、湖北省農村先進教師張春莉、奧賽金牌教練鄧曉,紛紛登臺講述了自己的育人故事。
武漢市三店學校的張春莉老師,曾榮獲湖北省特級教師、武漢市學科帶頭人等榮譽,去年又獲「湖北省農村先進教師」稱號。從2003年起,張春莉開始研究開發校本剪紙課程,其創造的多層多色剪紙是國內首創。近年來,她帶的學生有60餘人的剪紙作品在湖北省、武漢市美術館展出,37個學生的作品在美國、俄羅斯等地作展示交流。「有人說,把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二十年來,我一直做一件簡單的事——帶領學生剪紙,剪紙讓孩子們感受到創造的快樂、藝術的魅力。學生們的作品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的舞臺,學生因此『剪』出了自信,剪出了精彩的人生。」張春莉在報告會上說。
每年教師節期間,武漢市舉辦全市優秀教師先進事跡報告會,邀請教師代表與新進教師面對面,上好入職第一課。組織優秀教師赴各區開展巡迴宣傳,與一線中青年教師交流溝通、解疑答惑。同時,武漢市將師德師風納入全市新入職教師崗前培訓「必修課」,開展教師入職宣誓,幫助廣大教師系好職業生涯第一顆扣子,弘揚良好師德風尚。
武漢市教育局負責人表示,近年來,全市組織開展「年度教師」評定、「尋找最美鄉村教師」「尋找最燃青年教師」等活動,選樹了武漢市第二輕工業學校禹誠、武漢市盲童學校張龍等紮根崗位默默耕耘的優秀教師,充分展現出武漢市教師陽光美麗、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新形象。
這是一片孕育優秀教師的沃土
紅花爛漫,綠樹蔥蘢,腳下自有沃土。
武漢市中小學何以優秀教師輩出?湖北陽光教育研究院葉顯發教授認為,當同類社會現象聚合的時候,背後一定有必然。群星閃耀,離不開家庭、學校、社會與區域四位一體的教育體系,也離不開精心設計的制度環境、成長環境、選才環境與培育機制。
「能獲得這麼多榮譽,離不開身邊同事的幫助,也與校園裡濃厚的尊師重教的氛圍息息相關。政府出臺了一系列尊師重教的措施,讓老師有了更多學習深造的機會。」武漢第二輕工業學校教師禹誠說。近年來,武漢市委市政府以及相關部門高度重視教育事業,出臺了多項舉措,進一步優化教師隊伍結構,提升教師專業化水平,增加教師隊伍活力。
鍾家村小學特級教師桂賢娣,從一名普通的鄉村教師成長為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中小學優秀班主任,其中最重要的原因除了她對教育事業的無比熱愛,還有對教育規律的執著探尋。她總結提鍊形成的「情感育人法」「小學語文情感教學特色」「因生給愛十法」,受到教育專家和師生家長的廣泛稱道。
武漢市中小學教師隊伍的發展,也得益於武漢市多個部門的大力支持。比如,針對當前教師隊伍建設存在的薄弱環節,武漢市教育局在前期調研的基礎上,經協商市人社、編制、財政等部門同意,先後出臺《關於印發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若干措施的通知》《關於加強全市鄉村教師隊伍建設實施方案》,全面提升教師隊伍建設質量水平,培養黨和人民滿意的「四有」好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