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而其中的姓氏更是各種各樣,古人還專門為此遍了一本《百家姓》,記錄了我國的眾多姓氏,在歷史記載中,我國的姓氏最早出現在夏朝,那個時候全國只有兩個姓氏,男子稱為氏,女子則稱為姓,再往後發展,姓氏則變得多種多樣起來。
據統計,我國目前的單字姓,比如趙,錢,孫,李等等,共有6931個,而複姓的種類也有接近5000個,再加上更為稀少的三字姓四字姓,我國姓氏的總數有將近一萬三千多個,不可謂不豐富。
姓氏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朋友們初次見面,首先介紹的就是自己的姓氏,我們是禮儀之邦,就算是自我介紹,也都會非常謙虛,比如大家常用的介紹語「免貴姓X」,被人看作是一種謙虛的表現,那麼所有的姓氏都可以這麼用嗎?顯然並不是這樣的,在以前,至少有兩個姓氏,他們不可以說免貴,這兩個姓氏就是「張」和「孔」,原因是什麼呢?
首先我們說說第一個姓氏「張」,張姓雖然普遍,但是在古代,這個姓氏還有著不一樣的意義,大家都知道,古人比較迷信,信奉神仙的存在,玉皇大帝作為眾神之中的皇帝,自然是受到所有人的尊崇,玉皇大帝雖然是神仙,但是他也有著一個凡人的姓氏,那就是「張」,民間皇帝的名字都需要避諱,天上的皇帝雖然無法避諱,但表示尊重還是很有必要的,所以對於古人來說,「張」姓本就尊貴,又何來免貴之說呢。
第二個姓氏則是「孔」,國外曾做過一個廣泛的調查,公布了世界上的百位知名人物,而我國的孔子就排名前三,這不得不說是一個極高的評價,孔子的思想幾乎影響了整個亞洲,這麼大的影響,在古人面前自然也是非同小可的一個人,古代讀書人言必談孔子,行必依論語,這樣千百年的影響下來,孔子的地位自然不言而喻。
如果那個時候誰介紹自己還說「免貴姓孔」,那可就是對孔聖人的不敬,尊師重道的古代自然不會犯這樣的錯誤。
其實到了現代,古代的一些文化習俗自然都已經拋棄,而對於古人的各種言語講究,我們自然也不用過多的遵守,但古人的一些言語還是值得人信服的,這些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