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從來都不是單一傳承的,帶你了解張、王、李、趙、劉姓的由來

2020-12-15 小蝸讀歷史

我們說中國古老姓氏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母系社會,在上古時期產生了八大古姓,這個姓氏的傳承已經發展了幾十倍的數量,有的已經泯滅於歷史的潮流裡,有的成了佔據人口數量較多的大姓,如「張、王、李、趙、劉」,那我們今天就來聊聊這幾個姓氏的由來。

話說這些個姓氏,都是歷史過程中,給我們留下的一份寶貴的歷史財富,反觀世界也僅僅是中國才有,其他國家還真沒有。但是對于姓氏來講,其來源相對來說,都是一個不斷整合和分化的過程,在古代一般都是通過封地或者國號而產生新的姓氏,而這個封國當中又有其他的姓氏,所以說姓氏的發展絕對不是一成不變的。比如說這個「於」姓,「於」姓最早繁衍之古「邘國」而這個國家的人就是「於」姓,但是後來被西周伯昌給滅掉了,將此地當作封地,給予了他的弟弟邘叔,但是「於」姓並沒有更改,而是同化本「姬」姓,也就是說後來「於」姓裡邊也包含了「姬」姓的族人,但是後來都統稱「於」姓。所以姓氏的來源並不是單一,而是整合和分解的過程。

還有一個「耿國」,起初是商王的一個弟弟的封地,在這裡建立了「耿國」,而這個封國的姓氏就跟著成了「耿」姓,後來周朝建立後,又把這個地方封為了「姬」姓的封地,而這個地方就整合了商朝和周朝的兩到三個姓氏,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耿國」這個國家滅亡的時間在春秋時期,因為當時諸侯的吞併加劇,後來被晉獻公滅掉可,從此「耿國」也就消失在了歷史中,在此之前,耿國一直就存在,而在耿國的這些人,自然都是「耿「姓。

中國的這個姓氏當中,以這種封地為姓的姓氏是最多的,但也不是絕對的一定的。而我們可以確定的,就是姓氏的文化或者傳承絕對不是單一的。好吧,我們閒話少說,還是回歸主題,看看中國的這些個大姓的由來。

我們這些個大姓當中的我們有幾個姓氏非常清楚地知道他的起源和這個來歷的,比如說「趙姓」、「陳姓」、「劉姓」、「楊姓」、「黃姓」,都知道是怎麼來的,但是有幾個大姓如張、王、李這三個來源,最初的起源地並不十分的確切。可以肯定一點的是,凡是大姓,幾乎來源都不是單一的,不是一個特別單一簡單的起源,我知道在周穆王的時候,趙和嬴這兩家的祖先被封在趙城,從這個地方開始都受到庇護,後來逐漸分支。在晉文公時期,有個人叫趙衰,跟著晉文公被封在趙這個地方,後來進而演化成我們說戰國時期的七雄之一的趙國,這個才促使了趙姓的形成和興盛。但是達到頂峰時期哪,很可能是在趙匡胤建立了宋朝之後,趙家就進一步興旺發達了,「趙」姓也就越來越大了。其中我們在史料中發現還有稱呼秦始皇為「嬴政'和趙政兩種說法,但是這個有人認為和這個姓氏有關,但是還有人認為是和秦始皇的母親姓「趙「有關,但是筆者認為此時的趙姓應該和嬴姓已經差不多分化開了,最大的可能還是隨的他母親的姓氏,所以才有了」趙政「」這個名稱。

而「陳」姓哪,最早是舜的後代,原本為「媯」姓,在周成旦周初的時候。將這些前朝後代封在陳國,古陳國就是這麼來的,因此也就形成了「陳」姓。但是還有另外一個大的分支,陳國的公子完投奔了齊桓公,改名為「田氏」所以「田氏」和「陳氏」在古代的時候是一個姓,並且當時陳和田發音也比較相近。所以在春秋時期,甭管你說你是「田「還是「陳「姓,大家都知道你是「媯『姓,其中還包括「胡「、「姚「這幾個統稱五大媯姓。這個在春秋的時候沒人搞混了,傳承是非常清楚的。這五大姓,都是「舜」的後代。所以說這個姓從母系社會開始形成,經過漫長歲月的洗滌,是非常久遠的一件事情。「媯」姓本就是上古八大姓之一,分化衍生出新的姓氏是最正常不過的了。

除開這上古姓氏,我們在來看下稍微發展晚點的「楊」姓,古代大家可能聽過最多的就是「暴君楊廣」,但是「楊」姓的發源要比隋朝早很多,「楊國」源於晉武公子伯僑。他的兒子羊舌肸(字叔向)封地為楊,所以「楊姓」,是在他這個時期逐漸分支繁衍的。後來因戰亂或者其他原因,其後代開基各地,並以封地「楊」為姓,促使了「楊」姓的發展。還有「黃」姓也是源自於一個封國,叫「黃國」,後來被楚國給滅掉了,但是「黃「姓也就出現和繁衍了。

這些都是比較有明確起源的姓氏,但是其中「王」、「劉」、「張」姓,其發展卻沒有那麼明確的根源,沒有記載說是哪個封國產生的。

其中「王」姓,我們說東周的時候,洛邑是天子的王城。王城的人有可能被稱作「王人」,當時洛邑的人比較喜歡經商,也比較擅長,因為身處王城,資源相對比較集中。而這些人哪,在外部可能就自稱「王人」慢慢的也就以「王」為姓了,所以推斷這個是非常可能的一件事。而「劉」我們知道的出處的有兩個地方是特別肯定的,一個是周王時一個高官被封在「劉」這個地方,而在」劉」這個地方的人們慢慢也就開始姓「劉」了。另外一個是據《左戰》記載,晉國名臣」士會」,因他們家的封地有「隨」和「範」這

兩個地方,故又稱他為」隨會」和」範會」,其原本為「劉」姓,在流亡秦國的時候以「劉」為稱,後來返回到晉國後,住在秦國的這一支就姓「劉」。回到晉國的時候,姓那就成了「範」。但是「劉』』的繁華應該是出現於漢朝,因為「漢高祖劉邦」,「劉」姓在漢朝時期成為國姓,而且在漢朝時期同化掉了「婁」姓,因為讀音相近,故改為「劉」姓,其實改為皇姓,這算得上是一件風光的事情。那麼還有項家,項羽因為失敗了,所以他那一族被殺了,但是項伯這一族,也就是項羽的叔叔一族,劉邦都沒有殺,而都賜姓「劉」,所以後來也就姓「劉」了。其實這些賜姓「劉』是非常好的一種待遇,而其他諸侯賜姓就沒有這麼幸運,在百家姓最後一段,有一個」第五「這個姓氏,這種那就完全就是按照序號來編的姓氏,在漢朝時期,從」第一「到「第八」這都是姓氏,是對戰國時期遺留貴族處理而出現的姓氏。而「劉」姓也正是經歷過東漢西漢四百年的發展,形成了中國的大姓,人口眾多,以至於後來有人編草鞋也敢冒充是皇族,這個現象大家都熟悉。

而」李」姓的來源,有一種傳說,是來自李樹,還有一種說是來自這個老子李耳,這是我見到的比較早的一個李姓的,但是這個李姓最為興盛的時期,我估計還是在隴西李氏開創了唐王朝之後,李唐王朝嘛。張姓是中國數一數二的大姓,但是我們不知道它確切的最初的來源是哪裡,很可能是出自於晉國最早期的,有個大臣叫張老,他們在晉國世代都是大夫,而晉國在春秋時期基本上就是正統的最大國家的象徵,所以這個張姓應該是從晉國這邊發源的,而在隨後的歷史中,張家歷代名人輩出,大家可以數一數,我們不做介紹了,反正有名的非常非常的多。

我們說這個大姓當中的簡單的說呢,就是來源都不是特別的單一。在春秋時期的禮儀,主要究諸侯建國大夫立家,諸侯是天子封的諸侯國的國君,大夫是諸侯封的望族。但是無論是國也好,家也罷,它都是一種封地或者封邑,實際上是一種可以徵稅的資產,所以姓氏傳承的,還帶有著資產傳承的這個意味。所以在古代私有化產生後,姓氏和資產本身的都是以父傳子的形式傳下去的。我們說中國的繼承制度,兩種最主要的是一個父死子繼,一個是兄終弟繼承,是主要的兩個大脈絡,但是這兩大脈絡絕對有一點是肯定的,都是以男性為傳承的依據的,在這一點上,中國人從來就沒有混淆過,從來沒有搞混過的意思,就是說直到今天,大家也沒有搞混。我們現在民間依舊有入贅這個傳統,主要是男性繼承人的家族沒有了男性繼承人的時候,採用招入贅女婿來完成傳承,而入贅的女婿,一個先決條件就是下一代,生了孩子隨娘家的姓,不能延續父親的姓氏,這是絕對是一個先決的條件,所以說這個贅婿的社會地位是很低的,一般的當了贅婿,這是比較丟人的。在古代僅僅比罪犯的社會地位高一點,大家想想也可以體會出來,作為一個大小夥子,成家立業這對於中國人來說,那是必須要做的事情,如果拋棄自己的姓氏,而入贅到女方家裡,這個是有違男性傳統文化的,成了女方傳宗接代的工具,所以社會地位不高也是正常的事情,話說大詩人李白也曾為入贅的女婿,但是人家才華好,所以大家都記住了「詩仙」,一生渴望指點江山,最終夢想依舊沒有實現,和這個有關係也不一定。

拋繡球招親

我們說中國,有時候和西方觀念差異也是非常大的,西方對傳承這個事情沒有像中國一樣,在繼承是有一部分女性地位的,如我們現在依舊存在女皇。而在西方的古代也是同樣的,

在這個古羅馬的時候,羅馬帝國的第一個大帝奧古斯都大帝,他是一個相當注重血統的人,他注重他的女兒的往下的血統(他沒有兒子),但是他不排斥女性的這個血統血的正宗性。但是到了凱撒大帝就沒有這麼注重了。我們都知道凱撒是被刺殺的,但是他在生前寫了一份政治遺囑,遺囑上是傳位給繼承人屋大維,就凱撒大帝的外甥,而在寫這個遺囑的時候,凱撒是有一個兒子的,叫菲羅帕託·菲羅墨託·愷撒,但是最終凱撒大帝將皇位傳給了他的侄子,而沒有給他的兒子留下任何東西,最後小凱撒還被屋大維給殺。這個要是放到中國,是不可能存在或者出現的,在古代就算是這個兒子再不怎麼樣,最終依舊會把皇位傳給他,好像明朝的奇葩皇帝挺多的,比如說『木匠皇帝」,但是不管怎麼說,傳承依舊會傳承給自己的直系子孫。

其實在古代,中國也有女性當權的,比如說呂后,但是在呂氏當權後,依舊是大封呂氏後人,將那些叔伯子侄都封了王,雖說劉邦明文規定「異性不可為王」,但是呂氏還是將自己家的人封了王,最終的核心依舊回到了男性繼承的原則來上。所以說,中國對於這個男性繼承制度這一點上從來沒有含糊過,重男輕女的思想一直未斷絕過,姓氏和家業的傳承都是靠著男性傳下來的,可以說中國人是男權社會非常典型的一個例子,是父系傳承最堅決的、最徹底的,而最大的反映正是我們姓氏文化。

相關焦點

  • 每個中國姓氏,都有專屬的圖騰,看看你的姓氏「保護神」長啥樣?
    中國姓氏的由來與中國的朝代和部落文化分不開關係,最初的姓氏是為了表達對宗教以及祖先的崇拜,另外也代表了對中華圖騰的崇拜,有許多歷史文獻可以作證。不過隨著時代的變化,姓氏發展成為家族血脈的一種表示。其實每個中國姓氏,都有專屬的圖騰,你想看看你的姓氏「保護神」長啥樣嗎?
  • 2020中國十大姓氏排行榜即將出爐,你的姓氏排第幾?
    中國人的姓氏來源最早可以追溯到人類原始社會的母系氏族制度時期,所以中國的許多最早的姓氏都是女字旁或底,如姚姓。姓是作為區分氏族的特定標誌符號,如部落的名稱或部落首領的名字。但是,西方人和中國人對姓氏的態度似乎完全不同,因為西方家庭顯然比選擇普通的普通姓氏(例如史密斯或瓊斯)。另一方面,中國人實際上並不在乎給定的名字,而是更加重視極少數的姓氏。統計數據顯示,據《人民日報》報導,中國排名前十的姓氏(李,王,張,劉,陳,楊,趙,黃,周,吳)佔全部漢姓的44%以上。可以理解,中國社會將姓氏視為親戚關係的象徵,但有時人們走得太遠了。
  • 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姓氏:人口一億,建立了九個王朝,59個皇帝
    初版《百家姓》收錄了411個姓氏,後來又增加到504個,其中單姓444個,複姓60個。在所有姓氏中,最引人關注的自然是幾個經典姓氏孫乾趙李。眾所周知,北宋是趙國,因此趙成為「百家姓」中的頭號姓氏。其實,單從人口數量來看,趙姓並不是當時的第一姓氏。真正的第一姓其實是郭姓,其次是王姓,張姓,李姓。
  • 慶陽姓氏最新排名出爐了,快來看看你的姓氏在慶陽排第幾?
    劉、趙、孫、楊、陳、於、徐 (2) 吉林省 王、李、張、劉、趙、孫、楊、陳、於、高 (3) 遼寧省 王、李、張、劉、趙、孫、楊、陳、於、高
  • 這30個姓氏都是皇族後裔!來看看你有皇室血統嗎?
    而皇帝的姓氏通常被人們稱為國姓,因而姓氏同為國姓的就證明擁有皇室的血統,不過這也不是絕對的,由於時局動蕩,更有賜姓、冒姓、改姓等複雜情況,歷史上的「國姓」不一定具有皇室血統。有些姓氏,雖然歷史上沒有出現過帝王,但根據姓氏起源,有可能存在皇室血統。根據姓氏起源推算,在目前的姓氏中,有可能會擁有皇室血脈的姓氏大約有三十個。
  • 湖北十大姓氏出爐:看看你的姓氏在全省排第幾?
    先來說說湖北人的姓氏排名:「李」 這個姓氏,人數不僅在全國排第一,在大湖北也是第一!其後依次為劉、張、陳、楊、胡、黃、王、徐、周。Top1 李解張,字張侯,以字命氏,世仕晉,後又仕韓,再仕鄭,一直在河南境內發展。Top4 陳
  • 鄭州十大姓氏,個個都有皇室血統!看看你的姓氏排第幾?
    河南是中國姓氏的重要發源地,在當今中國常見的一百個大姓中,源於河南的就有73個;所以在鄭州排行前十的姓氏,個個都有皇室血統,一起來看看鄭州排行前十的這幾個姓氏吧,看看你的姓氏排在第幾?①王姓王姓之源可分為子姓之王、姬姓之王和媯姓之王。子姓之王產生最早,始祖為比幹,祖根在河南衛輝。姬姓之王,有周文王第15子畢公高之後、東周靈王太子姬晉之後、東周考王弟姬揭之後。媯姓之王為陳國公子完之後。陳國公子完避難奔齊,改姓田氏。田齊滅於秦後,王室子孫一部分改姓王氏。
  • 內黃縣姓氏和姓氏來歷
    2000年,內黃縣全縣共有姓氏248個,其中單姓246個,複姓兩個。張、王、李、趙、劉、楊等姓人口最多。張姓集中居住的村莊有35個;,王姓集中居住的村莊有32個;,李姓集中居住的村莊有29個;,趙姓集中居住的村莊有20個;,劉姓集中居住的村莊有29個;,陽姓集中居住的村莊有16個。
  • 30個姓氏都是皇族後裔!快來看看你是否也有皇室血脈?
    在歷史中出現的帝王姓氏,大部分依然是值得我們考究的重點。而根據姓氏的相關記載擁有皇室血脈的姓氏,還有周、黃、趙、高、何、梁、鄭、曹、胡、林、郭、宋、羅、唐、謝、韓、吳、徐、孫、許、朱、馬、蕭、鄧、王、劉、張、李、楊、陳這些姓氏,它們都有可能曾經擁有的帝皇血脈,大約應該有30個左右。其中的三大國姓來源。
  • 河北唐縣姓氏及部分姓氏來歷
    根據1982年全國人口普查統計,唐縣416,435口,人共有姓氏478個。其中2萬人以上的有王,張,李,劉,趙,馬6個姓氏,王姓40,658人,佔總人口9.8%;,張姓39,788人佔9.6%;,李姓37,628人佔9%;,劉姓35,068人佔8.4%;,趙姓23,996人佔5.8%;,馬姓21,445人佔5.2%;,萬人以上的姓氏有陳、賈、楊三個姓氏,5000人以上的姓氏有邸、田、孫、崔、甄、高六個姓氏,僅有一人的姓氏,計142個。
  • 中國歷史上共有55個姓當過皇帝,看看是否有你名字的姓氏?
    中國歷史上共有55個姓當過皇帝,看看是否有你名字的姓氏?在這55個姓氏當中,有些是漢族人的姓,有些是少數民族的姓,有些是單性,有些是複姓,那這55個姓氏中會不會有大家的姓氏,還不來看看是否有你名字的姓氏??
  • 你的姓氏排第幾?
    你的姓氏排第幾?列出了目前中國人口最多的前十大姓和人口最多的前300名姓氏看看你的姓氏排第幾呢?02王 03張 04劉 05陳 06楊 07趙 08黃 09周 10吳 11徐 12孫 13胡 14朱 15高 16林 17何 18郭 19馬 20羅 21梁 22宋 23鄭 24謝 25韓 26唐 27馮 28於 29董 30蕭 31程 32曹 33袁 34鄧 35許 36傅 37沈 38曾 39彭 40呂 41蘇 42盧 43蔣 44蔡 45賈 46丁 47魏 48薛 49葉 50閻 51餘 52
  • 每個中國姓氏都有專屬圖騰,你姓什麼?看看你的「保護神」長啥樣
    而中華姓氏經過5000多年的洗滌和傳承,到今天已經演變成了5662個姓氏。雖然數量變得豐富了,但姓氏原本的圖騰屬性卻被我們遺忘在了歷史裡。其實,如今流傳下來的每個姓氏在當年都有自己的專屬圖騰。不過,相信沒幾個現代人能拎得清。今天,筆者就來給大家介紹幾個比較常見的,各位可以對號入座,找找家族的「上古保護神」。
  • 中國最尊貴的八個姓氏,一直是百家姓中的佼佼者,至今從未衰落
    文/一度歷史觀V姓氏是中華民族最為源遠而流長的存在,在五千多年以前的上古時代,姓氏就淅瀝瀝形成了,並且經過千年來,逐漸發展擴大,成為中國人血脈中最無法分離的一部分。在上古時期,中國有六大姓,主要分成了兩大支系,一是姜姓,源於炎帝;二則是源於黃帝的姬、姚、姒、贏、媯姓這五個姓。現今所存的姓氏基本都是從這六大姓中演變而來的,是為源流。
  • 中國哪些姓氏有皇室血統?
    還有一支張姓,系晉國解張之後。解張,字張侯,以字命氏。這支張氏世仕晉,後又仕韓,再仕鄭,一直在河南境內發展。 張姓 二、王姓 王姓之源可分為子姓之王、姬姓之王和媯姓之王。子姓之王產生最早,始祖為比幹,祖根在河南衛輝。
  • 倪方六講古代姓氏:趙錢孫李地位最尊 風偃嬴己最古老
    由於同根同宗同祖同源成為炎黃子孫血脈相承的一個標誌,因而但凡有中國人的地方,都特別重視尋根問祖。「你貴姓?」「我姓……」然而,中國到底有多少個姓?始終沒一個準確的統計。所謂「百家姓」其實一直名不副實,《中國姓氏大辭典》中收錄的姓氏已達23813個……
  • 百家姓:張王李趙劉的朋友注意了,請領取你的姓氏圖騰和故事
    張還為天上二十八星宿之一,這為張氏名人增添了很多神秘色彩,比如漢初三傑之一的張良,醫聖張仲景,道教的張天師、張三丰,直到今天龍虎山張姓還是中華道教的正統傳承,總之張姓是一個「觀天象,通神明」的神秘姓氏。
  • 2020年最新姓氏排名,您的姓氏排名第幾
    《百家姓》是一部關於中文姓氏的作品。按文獻記載,成文於北宋初。原收集姓氏411個,後增補到504個,其中單姓444個,複姓60個。 李Lǐ:皋陶的後人理徵因得罪紂王被處死,其妻兒在一棵李子樹下摘果充飢得以活命,其後人為紀念李子的救命之恩改為「李」姓。 歷史在前行,社會在發展,百家姓今非昔日,人口結構也由原來的古百家姓順序變化了許多。根據人口統計,列出了目前全國人口最多的前十大姓氏和人口最多的前300名姓氏。
  • 你的祖先是誰?看看你的姓氏,是不是這些上古大神的後代?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漫長的文明歷史形成了各個方面的優秀文化,其中姓氏文化便是璀璨的一顆明珠。中國的姓氏從遠古時代便已開始發展,後世的所有姓氏幾乎都是從最初的幾個上古姓氏演化發展而來的。不管是現在的諸如趙王劉張等大姓,還是毒嫪別操等生僻姓氏都不例外。而且越生僻的姓氏可能上古的血脈越純正。今天咱們就來看一看那些上古大神的姓氏,對比一下你的姓氏,也許自己就是他們的後代呢!黃帝黃帝本姓姬,對,就是周朝的國姓姬,我們後代成為炎黃子孫,所以很多的姓氏,其實都是姬姓的演化或發展版本,其演化過程如下圖。
  • 免貴姓趙免貴姓王,所有的姓氏都可以這麼說,除了這兩!
    據統計,我國目前的單字姓,比如趙,錢,孫,李等等,共有6931個,而複姓的種類也有接近5000個,再加上更為稀少的三字姓四字姓,我國姓氏的總數有將近一萬三千多個,不可謂不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