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黃縣姓氏和姓氏來歷

2021-01-07 老慎談古論今

2000年,內黃縣全縣共有姓氏248個,其中單姓246個,複姓兩個。張、王、李、趙、劉、楊等姓人口最多。張姓集中居住的村莊有35個;,王姓集中居住的村莊有32個;,李姓集中居住的村莊有29個;,趙姓集中居住的村莊有20個;,劉姓集中居住的村莊有29個;,陽姓集中居住的村莊有16個。

據舊志記載,歷史上名門望族有:杜、師、傅、黃、張、司等姓。博城鄉河村師姓為宋代本縣名門望族,其他望族有:傅姓、冉姓、沈姓。

異姓同宗有:二安鄉小槐林村馬姓、戴姓。井店鎮陳姓、邵姓;

六村鄉溫邢固村王姓、溫姓;

宋村鄉周宋村周姓、馬上鄉單義莊單姓;

亳城鄉馬次範董、李、馬、關、陳五姓同宗。

本縣姓氏明初遷入者,約佔2/3以上,絕大多數至山西洪洞遷來。其次是土著:

亳城鄉河村師姓;

田氏鄉太史村傅姓;

後河鎮七丈固村黃姓;,張龍鄉杞村的杞姓;

中召鄉魏莊王姓;

亳城鄉趙高固村趙姓等均為明代以前的老戶;

其三是流寓姓氏,包括經商,軍人退伍轉業,幹部調動,大學生分配,婚姻遷入等落籍者。

以下是姓氏錄:

鄧 馮 莊 時 邱 易 賀 鈕 林 辛

蘇 呂 司 勾 丁 卜 車 田 西 汪

周 呼 昝 郝 尚 羅 鄒 朱 白 仇

刁 於 文 冉 師 芸 軒 季 趙 聞

房 宗 李 池 蘭 亢 衛 萬 申 江

鞏 谷 和 明 侯 荀 嶽 鄭 來 祁

劉 邊 馬 王 平 華 畢 餘 龐 郎

查 尤 盧 孫 安 何 苗 胡 董 婁

祝 單 步 關 齊 左 方 毛 包 米

貟 陸 宛 段 姚 駢 施 屈 楊 紀

任 甘 孔 韋 龍 邢 宇文 張 範

姜 彥 科 俞 卓 宋 杞 許 葉 尹

荊 歐陽 種 倪 洪 柳 南 郜 武

國 金 孟 杜 陳 吳 邵 沈 連 嚴

萇 成 喬 吉 湯 石 東 史 巨 亓

支 牛 卞 袁 郭 鹿 喻 管 籍 緱

廖 童 寇 翁 夏 班 都 崔 蔣 樊

藺 葛 姬 展 唐 黨 秦 蓋 琚 譚

裴 遊 菅 顧 桂 索 高 曹 麻 蔡

商 賈 扈 黑 熊 翟 路 程 桑 耿

宰 莫 溫 褚 黎 閻 靳 彭 部 慄

聶 常 曾 蒿 燕 鐵 戚 富 竇 潘

晁 黃 薛 鮑 穆 衡 雷 焦 章 殷

陶 康 韓 解 霍 戴 鑑 魯 蕭 柴

徐 謝 傅 楚 魏 蘧 靖 滑 梁 慎

【姓氏來歷】

【李姓】李淵之後,元代時李成宗由林慮遷居安陽,成宗有九子,其第四子成陽徙居滑邑草坡(今二安鄉李草坡),有個叫子陽的徙居湯陰瓦崗,至今已傳六十餘世。

【王姓】始祖元善公,為元代河中府少卿,順天府宛平縣人,遷居開州西聶固村定居,已有六七百年矣。

【張姓】太平張氏是明洪武13年從山西絳縣龍門鎮遷來;

楚旺張氏原籍南京城水西門,明初由軍籍隨燕王掃北,遷居順天府,後又分居安陽,再遷楚旺。清初轉為民籍已13世。

【陳姓】原籍河南淮陽。

【黃姓】原籍山西洪洞。

【卜姓】原籍溫縣,59世卜文進於崇禎三年從巨野遷來內黃。

相關焦點

  • 虞城縣姓氏及姓氏來歷
    談起姓氏家族,許多人常說山西老鴰窩來的,甚至還會伸出腳來辨認,據說祖籍為山西老鴰窩的人是小腳指甲是分開的。其實這種說法並不全面,據虞城縣境內的姓氏家族大體不外兩種情況,一為本土土著居民,二為由外地遷入的。
  • 山東泗縣姓氏錄及部分姓氏來歷
    1988年泗水縣共有姓氏453個,其中張姓人數最多63,607人,王姓次之59,192人。萬人以上者,尚有李,劉,陳等10個姓氏,千人以上者,有馮,馬,趙等59個姓氏。顧都泰秦索晏黨柴徐倔侯殷錢逢翁能欒家高容席唐康郭凌浩塗梁諸祥桑陶展票雪菊萄黃曹梅夢龔常崔盛戚緒姬商麻章寇蓋曾眷鹿渚騎隋逯韓葛敬蔣董葵惠彭博景喻傅儲焦程舒魯番童敦僱溫善普渠謝雷藍蒿楚甄勤靳鄢樓路慎嵩舜鮑簡解福靖褚廉竇滿群靜蔚藺蔡臧裴鋮管熊繆廖鑾譚禚翟樊暴滕潘顏闞霍薛燕薄冀穆澹糕鞠戴魏 【東野】另有 蒒部分姓氏來歷及分布如下
  • 甘肅慶陽姓氏統計表及部分姓氏來歷
    慶陽姓氏起源較早,距今約有三四千年的歷史。姓與氏上古時有區別,姓是一種族號,起著別婚姻,明世系,別種族的作用。也是區別門第和尊卑的符號。在古代的時候,慶陽是一個多民族多部落的地區,其姓氏的來歷據有關資料記載,大致可分為兩種情況。
  • 楊家坪謝家灣...重慶有姓氏的地名 知道來歷嗎
    重慶發布消息,龔灘、郭家沱、童家橋、詹家溪、覃家崗、陳家橋、曾家鎮、楊家坪、謝家灣、陶家鎮、蔡家崗、童家溪、李家沱……在重慶,以姓氏為名的地方較為普遍。那麼,這些姓氏地名有何來歷?《山與城》第73期,將為你解讀這些姓氏地名背後的故事。
  • 浙江天台縣姓氏及姓氏來歷
    根據1990年末,戶籍資料中全縣共331,973份人口身份證卡片中共有297個姓氏,其中10人以下的有151個姓氏,10人以上1000人以下有93個姓氏,1000人以上1萬人以下有47個姓氏,1萬人以上有6個姓氏。人數最多的是陳氏,有46,919人,次為王、許、徐、龐、周。
  • 青浦縣姓氏來歷和姓氏統計
    據1985年調查匯總資料,本縣共有475個姓氏,單姓467個,複姓8個。龐 佘 宋 明 邾 項 秋 宮 敖 錢 雪 巢 葛 裘 解 熊 磨複姓是:司馬 司徒 西門 歐陽 諸葛 尉遲 端木 閭丘其中僅一人的姓氏有
  • 河北唐縣姓氏及部分姓氏來歷
    根據1982年全國人口普查統計,唐縣416,435口,人共有姓氏478個。其中2萬人以上的有王,張,李,劉,趙,馬6個姓氏,王姓40,658人,佔總人口9.8%;,張姓39,788人佔9.6%;,李姓37,628人佔9%;,劉姓35,068人佔8.4%;,趙姓23,996人佔5.8%;,馬姓21,445人佔5.2%;,萬人以上的姓氏有陳、賈、楊三個姓氏,5000人以上的姓氏有邸、田、孫、崔、甄、高六個姓氏,僅有一人的姓氏,計142個。
  • 河北邱縣姓氏統計及部分姓氏來歷
    有族譜的各姓氏據1999年統計,邱縣共有人口199,124人,姓氏為302個。萬人以上姓氏四個,王張李劉,共計60,783人。5000至1萬人的姓氏有5個,共計39,607人。3000~5000人姓氏5個,共計20,712人。1000~3000人的姓氏,31個,共計39,746人。300~1000人的姓氏40個共計25,996人。200~300人的姓氏10個,共計2481人。100~200人的姓氏16個,共計2445人。百人以下的姓氏191個,共計2774人。
  • 山西陽曲縣姓氏人口統計及部分姓氏來歷
    在整個封建社會中,諸侯割據,長期混戰,災荒連年加之封建貴族的殘酷剝削和殺戮,致使人口大增大減,發展很不均衡。陽曲縣人口在明洪武24年全縣有15,718戶,82,888人。明萬曆元年至48年,因連年戰亂、災荒,人口流徙、死亡嚴重,人口降到22,747人。
  • 河北靈壽縣姓氏統計及部分姓氏來歷
    據靈壽縣縣誌辦公室1982年對全縣姓氏普查,共計有208姓。【時值1982首次使用戶口簿】萬人以上有:張姓,5207戶,20,960人。李姓,4533戶,17,871人。兩千人以上的姓氏有:共計28個姓氏楊 馬 孫 高 白 傅 董 胡 羅 周梁 曹 康 尹 吳 呂 鄭 蘇 安 陳郝 武 靳 侯 徐 祁 孟
  • 這十大姓氏的圖騰,有你的家族姓氏嗎?快來看看
    早在三皇時期,我國就已經出現姓氏,經歷了幾千年的發展和沉澱,形成了我國特有的姓氏文化。《百家姓》據統計,共收錄1381個姓氏。而這些姓氏,都代表著一個宗族。
  • 姓氏的由來,百家姓的出現
    自古以來,華夏子孫以姓氏為家族延續的標誌。姓名現在對大家來說已經是屢見不鮮了,可是大家知道姓是怎麼來的嗎?遠古時期,伏羲為了後代優生優育,提升人口質量,避免血親通婚,發明了姓。給自己取姓為「風」,因而成為中華第一姓。
  • 中國三大最稀有的姓氏有哪些?第一個姓氏來歷令網友震驚?
    春秋後期,魯定公的這位哥哥繼位,是為魯昭公,其時國政大權都落在季孫氏、孟孫氏和叔孫氏三大家臣手裡,國君成了聽他們擺布的傀儡,於是魯昭公想趁季孫氏家族內訌之時將其滅掉,就和兩個兒子公衍和公為一起聯合了一批人攻打季氏家,不料,其他兩個孟孫氏和叔孫氏都來支援季氏,三家合力反而將魯昭公打敗了,魯昭公只好帶著公衍和公為逃往齊國,從此,公衍和公為在齊國流亡生活,在其後裔子孫中
  • 日韓姓氏的起源,日本十大苗字和韓國五大姓氏
    參見前文鬼武者,源賴朝,日本幕府時代的開創者直到十九世紀,姓氏只限於武士,巨商和權勢階級,是貴族和權勢的特權。1870年明治三年,政府頒布《平民苗字必稱義務令》,明確國民必須有姓,否則要接受懲罰,日本舉國掀起一股取姓的熱潮,於是出現了一批奇怪的姓氏。
  • 姓氏頭像一鍵製作-姓氏圖版一個姓氏、一句情話
    大家好我是大家喜愛的-麼麼噠嘞-每天為大家免費設計姓氏頭像,喜歡記得關注我哦!本期主題:姓氏頭像一鍵製作-姓氏圖版一個姓氏、一句情話。>一個姓氏,一個頭像最近在私信裡,看到有挺多人想要製作下面這種圖,或者用它來當作QQ和微信的頭像。
  • 數字姓氏外國也有 漫畫裡日本姓氏能從一數到九
    河南商報記者 姬中貴《河南商報》5月24日A17版介紹了中國有趣的數字姓氏。昨天,多名讀者致電河南商報記者稱,「數字姓氏」並非華人姓氏的「專利」。一名網友稱,她在看日本漫畫時,發現不少日本姓氏中含有數字。日本姓氏中,與數字有關的有多少?
  • 趣味學詩詞:張王李趙這些司空見慣的姓氏背後竟藏著優美的詩!
    你姓王,他姓李,她姓張……不同的姓氏,我們每天遇見,時時聽到,對此太熟悉了,甚至熟悉的有點麻木沒感覺了。不就是個姓么,有什麼稀奇的。要是是個銀、揚、明、沙、薄、伏、岑、胥、保 、和、藺……這樣的稀有姓氏還能激起些大家的興趣。可是,你不知道的是,其實每個姓氏背後都有它的來歷和故事。如胡、田、林這些姓氏的起源與植物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 中華姓氏共有5600多個,大多姓氏來源於這8個姓氏
    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類原始社會的母系氏族制度時期,所以中國的許多古姓都是女字旁或底。在上古時期不是每個人都有姓的,只有貴族才能擁有,有八個姓氏是最為尊貴的,這八個姓被稱之為「上古八大姓」。同時這些姓氏在經過漫長的世襲與演變過程中而變化,可以說,中國如今的大多數姓氏都是由此上古八姓演化而來的。其實所謂的《百家姓》,並不是只有一百個,這其中的姓氏其實有5600多個,而這麼多的姓氏全都來源於「上古八大姓」。第一個,姬姓姬姓,中華上古八大姓之一,始祖為華夏民族的人文初祖——黃帝,黃帝因長居姬水,以姬為姓。
  • 逐漸消失的姓氏:滿族姓氏的變化
    這些屬於滿族的複雜的姓氏也進入觀眾的視野中,更為熟悉的,還有作為皇帝的姓氏,愛新覺羅,這些姓氏想必大家是耳熟能詳的,可如今卻很少在生活中聽到。今天就給大家講講滿族的姓氏的變化。滿洲八旗的姓,在滿語中為稱為「哈拉」,一般是取自於地名、部名或者某一圖騰的名字。比如,近代史上著名的慈禧太后的姓,葉赫那拉,意思就是住在葉赫地方的那拉氏。
  • 日本的姓氏文化,和中國的不太一樣,新垣、波多野是貴族姓氏嗎?
    日本的姓氏文化,和中國的不太一樣,新垣、波多野是貴族姓氏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名字和姓氏,這是人們在社會中的一個重要標誌。中國的姓氏文化源遠流長,數量也是十分龐大,在宋朝時候的百家姓中收錄的姓氏有六百二十八個,明代的時候就已經收錄了將近一千六百個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