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1982年全國人口普查統計,唐縣416,435口,人共有姓氏478個。其中2萬人以上的有王,張,李,劉,趙,馬6個姓氏,王姓40,658人,佔總人口9.8%;,張姓39,788人佔9.6%;,李姓37,628人佔9%;,劉姓35,068人佔8.4%;,趙姓23,996人佔5.8%;,馬姓21,445人佔5.2%;,萬人以上的姓氏有陳、賈、楊三個姓氏,5000人以上的姓氏有邸、田、孫、崔、甄、高六個姓氏,僅有一人的姓氏,計142個。
部分姓氏淵源考
劉姓
據《中國古今姓氏辭典》記載,「劉,帝堯陶唐之後,受封於劉,其地在今定州唐縣也」,此祁姓之劉,以國為氏。唐縣是堯帝放勳的,出生地和封侯國,且劉姓為唐縣大姓之一,據此,唐縣劉姓為唐縣古老的土著居民,劉姓始祖發源於唐縣。
柴姓
明朝末年,崇禎年間,山西省永濟縣閭芝村柴鳳池任,四川省保寧府閬中縣知縣,因兵燹之亂死於任所,後其子四人外逃,長子落戶於河南,三、四子回原籍,二子柴開愚,落戶於唐縣城內,今唐縣城內柴姓皆其後裔。
田姓
明朝萬曆年間,安州進士田一井,任計部主事,見某尚書不法,貪克邊軍糧餉,一井上疏告發,得罪了權貴,被貶為河東運判,不久,辭職還鄉。後起復,聲譽更高,令管潞河倉谷,出納平衡。如有結餘,即用於賑濟饑民和修築倉房,從無自肥。因屯田事得罪上司而辭職還鄉,後隱居唐縣青虛山中。幾經推薦,不再出任,最後全家落戶於苑家會村,今苑家會村之田姓,皆一井後裔。
甄姓
據《中國古今姓氏辭典》記載:「皋陶次子仲甄后,舜陶甄河濱,其後為氏」。甄姓以技為姓,相傳舜帝時,皋陶之次子燒制陶器於古河邊(即古恆河水,今野牛一帶)。輪制陶器泥胎之工具叫「甄」,而以技為姓甄。
邸姓
據《中國古今姓氏辭典》記載:「邸,縣名,望出中山」。
古代有邸縣,以地名為姓;
境內姓氏遷徙
劉姓
明代中晚期,縣北村劉氏汝為弟兄在明朝任官,明末混亂之時,嫡族遷居山區北當村。
寇姓
東連頤寇姓,祖籍山西渾源州,曾祖廣元,元代在朝舉官,有寵於世祖,為擇裡徙居宣寧縣黑虎鎮之千裡河。明代復遷居於唐縣連頤莊定居,後裔寇深,永樂初以貢生薦仕,官致右僉都御史。家族繁盛,明末避兵燹遷居定州岸下村,今東連頣寇姓僅1戶。
周姓
據考,唐縣西城子、口底、迷城等村之周姓,均從今之周雹水村遷去。
馬姓
今唐縣平原區大馬莊、小馬莊、馬興莊一帶之馬姓,為明代中期從歇馬村遷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