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球員
草根球員,雖然被冠以草根名頭,但是,實力是不是草根,只有打過才知道。很多有實力的人,因為身體素質,等各方面原因不適合參加CBA,所以只能淪為普通的草根球員。
陳登星,是一名天才型扣將,一般很少參加村鎮賽的,畢竟收入不算太多,商業性質的扣籃展示倒是能夠讓他賺一大筆。
很多人覺得陳登星只有一米七五,憑什麼能夠扣籃,事實上扣籃不是取決於身高,更多的是看個人彈跳力和爆發力,你有,你也可以。打野球,陳登星不在行,但是曹芳、王鴻林等人,卻是靠這個為生。
有什麼場面沒有見過,人山人海,露天球場,卻不是NBA,只是某個地方的一個籃球場在進行著激烈的比賽。
越來越多的籃球賽事
這幾年我國越來越多這種籃球賽事出現,而春節這种放假時間,更是有一堆的籃球賽事在排著隊進行著。
村與村之間的較量,很多時候就是外援與外援之間的爭鬥,看看誰請的外援厲害,看看誰更有本事,也正因為如此,才有在一個中國村落看到一群外國球員在那打球的場景。
鐵牛王鴻林找到了自己的賺錢方法了,就是參加這些比賽,雖然一場比賽固定收入只有三千元,然而只要奪冠了,靠著獎金分成,也是一大收入,企業與企業之間組織的比賽,獎金肯定不會低。
有需求就有買賣,除了草根球員毛遂自薦以外,野球經紀人也是應運而生,這些經紀人有著各種草根球員的數據,哪裡需要誰,哪裡就安排誰,就這樣他們賺著中介的錢,足以讓他們發家致富,一年有個五十多萬,已經相當可觀。
草根球員們除了比賽掙得那點錢,場外收入可是隨著名氣增長而越來越高。
結語:草根球員有球可打,賺的收入只會多不會少,發家致富比大家想的還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