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打籃球,常被家人吐槽:就知道打籃球,打籃球能頂飯吃啊?
看似頂不了。
教授籃球和吃兩不誤,騷操作
籃球作為全球風靡的兩大球類運動之一,在國內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但真正能進到職業聯賽賺大錢的人,卻是鳳毛麟角。CBA大部分球員30-40萬左右的年薪,和一線網際網路企業的白菜價差不多,比CBA水平還窪的東南亞聯賽工資更低。
打籃球賺錢就是要打得好、進職業隊、賺工資,還得在退役前攢夠自己未來的生活費。不少球員都是從小訓練,或選入青年隊,或打大學聯賽(大部分是CUBA,也有NCAA出來的,比如張兆旭)打出名堂,才能正式踏上職業球員道路。
成為職業球員運動生涯短,退役後沒保障,成材率低。真不如好好學習,進個好公司。
但那是前幾年的情況了。
這幾年,國內靠籃球養活自己的非職業、半職業球員數量逐漸增多,不少還活得非常滋潤。他們的統一稱號就是:打野球的。
沒人有他野
中國野球手到底有多少,沒人確切統計過。有人說超過十萬,有人說不過幾千人。有兩部紀錄片推薦大家看看,《隨波逐流》和《野球江湖》,記錄一些野球手們的生活狀況,創作者都是野球圈裡的經紀人、前CUBA球員,真實,不掩飾。
當時打野球主要靠比賽賺錢,行業內叫打點。一些區縣級地區甚至村鎮(東南沿海地區偏多)在當地的一些聯賽中,為了爭奪比較好的名次,會邀請實力比較強的球員作為外援,很多前NBA球員、前國手都曾出現在這樣的賽場上。
據悉,一場比賽中,普通選手一般在1000元左右,本土頂級選手一場能賺3000-5000元,外籍高水平野球手一場能賺8000-10000元,大部分時候還會有贏球獎勵來激勵這些臨時拼湊的僱傭軍,具體金額要看比賽獎金而定。
著名選手會有更高的出場費,傳聞朱芳雨2017年一場比賽收3-5萬,但比較挑比賽,是圈內公認的物美價廉。也有傳聞說邁克·哈裡斯(作為姚明前隊友,在NBA被裁後自然就來到CBA)參加一場野球比賽,主辦方給了5萬美金,反而不足信。
退役後的豬八哥野球場輕鬆47分
相對而言,前CUBA球員就業更靈活。打不上職業,憑藉大學聯賽的亮眼表現也能獲得一些非職業、半職業球隊的青睞。
靠著保時捷918亞洲首撞出名的富二代秦奮,就在上海組建了KING籃球俱樂部,孫鵬、鐵牛、賴國維等被認為有CBA水平的球員都被高薪招致麾下。他們的工資可不低,據說連工資+獎金,一年從球隊能領回七八十萬人民幣。
一些大企業、機關,也都願意招聘有CUBA經歷的大學畢業生。平時安排些比較閒的崗位,專業摸魚;持續訓練保證競技狀態,有比賽就靠這些「特招生」大殺四方。工資普遍不低,比正常的上班族要高不少。比如深圳大學校隊的幾個球員畢業後被招聘到平安銀行,給出的年薪是40-50萬人民幣。
隊友和對手都很專業,許老闆狂砍30分奪冠
不過打球的人都知道,雖然同樣的打野球,經過大量正規訓練的球員,在戰術素養、技術水平、心理素質絕非野路子的業餘球員可比,5V5的正式比賽對於很多沒經歷過正規訓練但仍熱愛籃球、將其作為職業的野球手而言,並不能得到很好的發揮,能靠打點、進球隊賺錢的野球手數量並不多,進企業還有學歷限制。大部分野球手選擇參加其他類型的籃球比賽,業餘聯賽,3V3、2V2、1V1的比賽,以及街球賽事。吳悠,果子哥,軍哥,林坤,丹哥,炒菜王,魯峰等一批著名野球手,都是通過各種比賽一場場打出的名氣。
比較具有代表性的賽事就是虎撲路人王,比賽頻次高、受眾廣,1V1的賽事給選手的個人展示空間大,路人王的人氣選手都擁有數量不少的擁躉。雖然說這些擁躉遠不及流量鮮肉的粉絲那麼忠貞有愛,但至少路人王的人氣選手大小也算個名人,帶光環。
路人王的比賽獎金比較透明,冠亞軍按照亞軍在總決賽中所獲得分數瓜分2600元人民幣,一般冠軍能獲得不到2000塊錢。看起來不多,但早些年不少野球手還都靠它吃飯,比如我們現在熟悉的頭盔哥郝天佶,就為了獎金一年拼了幾十場,總共得了40多次冠軍。
值得一提的是,虎撲最近大幅提升了路人王的獎金,大概4倍,漲到了10000塊錢,等複賽後一定有更精彩的比賽呈現。
頭盔哥好久不戴頭盔打球
當然,參與這些比賽不僅僅是為了錢,野球手需要不斷地比賽積累經驗、磨練技術,以及混圈子。
有人的地方就有圈子,野球手的圈子更是小。比賽中打架的,社交媒體上互懟的,前隊友,各自球迷間有衝突的,林林總總,江湖不大但事兒卻不少,混好了圈子才能更好地抱團賺錢,彼此不擋財路。
看打球能看到打人,值回票價
除了2016年路人王創辦之外,中國野球圈在2018年迎來又一大事件——以草根球員選秀為主的籃球綜藝節目《這!就是灌籃》錄製並播出,瞬間大火,不僅收視率高,豆瓣評分都到了8.7。之後順勢推出的《這!就是灌籃》團隊製作的《我要打籃球》,以及新團隊製作《這!就是灌籃2》,依然熱度不減。
綜藝節目的超高曝光量,令參與其中的野球手們獲得了更高的關注度。當然,喜歡籃球的直男們更多看球技,妹紙們更多看顏值,慢慢有了粉圈文化的那個味兒。
但相對而言,野球手人氣再高,和流量明星比賺錢手段仍然匱乏了不少,現在做營銷、搞品牌都講究垂直精準,球打得再好也上不了綜藝、演不上網劇、炒不起CP。但現在是流量為王的時代,換算手段有很多。
朱松偉人氣堪比二線明星
野球手可以做很多賺錢的事兒,最簡單的就是拍拍短視頻,球技好的秀球技,搞搞籃球教學,球技一般的就拍劇情,姿勢怪、騷話多都有不少的關注度,實在打得不好,消費自己來賣醜還能博君一笑。抖音快手微視發一發,粉絲嗖嗖漲,沒事搞一搞直播聊天傳遞正能量,流量分成就到手了。
喝大了,而已
比如抖音上這位瀋陽的「大哥」,投籃姿勢不咋滴,但命中率還看得過去。出去打一次野球能剪出十多段視頻,點讚評論播放還都不少。
你願意做他的背景板麼
現在講究KOC,粉絲群當然少不了,賣球衣、賣球鞋、賣球,可以產生持續的邊際效益,不過要注意辨別真偽。加群可能還得收費,私下加微信還得另算錢。除非……你是好看的妹紙。恩,少年,算你狠。
消費,還是被消費
影響力大了,還能開籃球訓練營。先從身邊小學生入手,周末帶他們運運球,教不好也教不壞,安全就好,家長樂享其中,有效消耗了娃們過剩的精力,自己能在旁邊安靜刷刷手機,一個娃娃一個月收個千八百,家長完全沒意見。
暑假寒假的,還能辦個集訓營,目標群體就是有籃球追求、覺得自己還能拔拔高的十幾歲小夥子,收費低不了,畢竟要供吃供住。對於提升自己的籃球水平,多少還是有幫助的,但別太深究細節,比如住宿條件、夥食、地理位置之類,不重要。這種集訓營,普遍一期要收費大幾千——畢竟這是網紅班。一期幾十個學生,不少賺錢。
另外運營自己的淘寶店,也是野球手們的一大收入來源。有人通過整理店鋪年銷量數據,預估出淘寶店的年收入,軍哥1200萬,頭盔480萬,野球帝350萬,韓潮150萬……別看了,少年,去練球吧。
JRS稱軍哥淘寶店物美價廉
總體來說,打野球打得好,圈子混得穩,還是挺賺錢的,極大概率超過百萬,千萬以上也有希望。至少是比安安穩穩上班賺的多、更自由,並且從事自己喜愛的運動。
但野球圈同樣是金字塔模型,頂尖的人賺得不亦樂乎,下層基數巨大,以籃球為職業來養活自己,還是一件頗有風險的事兒。
何況,捫心自問,你球打得真好麼?
創作不易,請點個關注,看個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