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口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陳世美的歷史原型!

2020-12-22 萌貨說文史

丹江口市,古稱武當、均州,是湖北省轄縣級市,位於湖北省西北部、漢江中上遊,由十堰代管。

這裡的武當山又名太和山、謝羅山、參上山、仙室山,古有「太嶽」、「玄嶽」、「大嶽」之稱。這裡是道教名山和武當武術的發源地,被稱為「亙古無雙勝境,天下第一仙山」。2007年,這裡和長城、麗江、周莊等景區一起入選「歐洲人最喜歡的中國十大景區」。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

李紀才:

李紀才,湖北均縣(今湖北丹江口)人,清光緒十八年(1892)隨父母兄長逃荒到陝西蒲城蘇坊鄉聯武村後李堡落戶。

曾在陝西講武堂學習,後參加陝西新建陸軍第一混成協,並加入中國同盟會。辛亥革命時,參加了同盟會聯合新軍、哥老會發動的西安起義。1916年陳樹藩督陝時任獨立騎兵營營長。1920年隨陳部第二師參加直皖大戰。皖系陳樹藩失敗,第二師師長逃跑,李統帥二師改為第九支隊投奔靖國軍。1922年任暫編陝西陸軍第一師步兵第二旅補充團團長、第二旅旅長,翌年改任陝西陸軍第一混成旅旅長,曾隨胡景翼參加兩次直奉戰爭。1924年北京政變後建立國民軍第一、二、三軍,李在胡景翼的第二軍任第一師第二旅旅長。1925年胡景翼病故,嶽維峻接任國民軍第二軍軍長兼河南督辦,任命李為第九師師長,不久又兼任開封警備司令。同年,嶽維峻與浙督孫傳芳決定聯合進攻山東奉軍。李擔任徐州以北戰場的東路總指揮,率兩師、三旅、一個炮兵團,克曹州,進兗州,取泰安,直抵濟南。此時,前方將領意見不和,加上部隊普遍對嶽維峻不滿,師旅長紛紛率部倒戈。李見勢不妙,急忙撤回開封。1927年,李部在湖北老河口被馮玉祥改編為第十九軍,李任軍長。寧漢合流後被南京政府任命為國民革命軍新編第五師師長,不久又兼鄂北清鄉司令。1929年底任襄樊警備司令,旋調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參議。

賈洪詔:

賈洪詔,字金門,均州(今丹江口市)人,道光二十年(1840)進士。歷任雲南定遠、他郎、河西、南安、元江、昆明等州縣,後擢升景東同知、順寧知府、貴州按察使、雲南布政使、雲南巡撫。他終於職守,勤政學民,幹練有為,政績顯著。他清白自守,廉潔奉公,堪稱一代廉吏。

他解組歸裡後,講學於鄖山學院,設帳收徒,為鄖陽培養了一大批人才。他急公好義,凡均州建學校、修堤壩、助賓興、興教化之事,無有奔走呼號,率先垂範,捐資捐物,鹹底於成。他學識淵博,見多識廣,擔綱纂修了同治《鄖縣誌》和光緒《緒輯均州志》,為鄖陽、均州保存了大量珍貴的歷史資料。他勤於思考,筆耕不輟,撰寫了數量可觀的文記敘論、詩詞歌賦、為我們留 下了十分寶貴的文化遺產。

杜善安:

杜善安,原名杜尚仁,均縣(今丹江口市)人。他自幼聰慧,6歲進私塾接受啟蒙教育,後就讀於均縣縣立小學、乙種農業學校。他與中共均縣地下黨負責人宋良由交往甚密,每逢假期,宋良由都要從襄樊、漢口帶回一些進步書籍給杜善安看。在宋良由等共產黨員的幫助教育下,杜善安積極投入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的大革命運動中。1927年春,經宋良由介紹,杜善安加入中國共產黨,他深入均縣的囂川、百川、草店等地,發動和組織農民群眾,建立農民協會,被推選為均縣農民協會負責人。1937年1月9日,杜善安被敵人殺害於均縣城關南柵子門外,時年43歲。

宋良猷:

宋良猷,又名宋宏軒、宋良由,號鴻宣,寧一,化名宋志遠、張文遠,均縣(今丹江口市)城關人。

1925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0月轉入共產黨並擔任黨支部書記。上海「五卅」工人運動爆發後,他組織青年學生開展募捐活動,共募捐4000餘元支援上海工人罷工鬥爭。1926年任國民黨襄陽縣黨部常委,負責組織工作。同年夏,受中共襄陽特支派遣,回均縣老家開展組建國民黨和共產黨的工作。在均縣國民黨黨部成立時,他任均縣國民黨黨部常委。中共均縣黨支部建立後,任支部書記。9月,調到武漢工作。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宋良由被中共湖北省委派往鄂北地區均(縣)光(化)谷(城)等縣巡視工作,整頓黨的組織。中共鄂北特委成立後,受特委指示,赴均縣恢復發展黨的組織。在均縣青山港吳家灣成立了中共特別區委員會,並任區委書記。1928年5月,調任中共襄陽縣委宣傳部長,7月任光化縣委書記。1930年6月又調任河南鄧縣縣委書記。1930年10月至1931年2月任中共鄂豫邊特委常委。1932年4月以後,先後任中共鄂豫邊臨時省委組織部長、宣傳部長、省委書記。1933年6月,宋良由到上海向黨中央匯報工作後返回時,因叛徒告密在河南南陽被捕入獄。1937年11月脫黨出獄後回到均縣。抗日戰爭時期,他積極配合均縣地下黨組織開展抗日救亡運動。1948年3月均縣解放後,宋良由參加了瓦解土匪和反動地方武裝工作。1949年5月,陝南區黨委創刊《陝南日報》,宋良由任該報編輯。1951年隨陝南區黨委書記張邦英到新疆工作,先後任新疆民族學院(後改為新疆大學)教務主任、秘書長、工會主席等職。

紀大綱:

紀大綱,又名紀偉山,湖北省均縣東鄉烏頭村(今丹江口市涼水河鎮檀山管理區觀溝村)人,1885年生。1927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黨支部書記、黨總支書記、區委書記、均縣農民軍副總指揮、聯隊司令等職。1931年5月,中國工農紅軍第三軍軍長賀龍任命其為均縣遊擊隊團長。1933年12月31日,在均縣紅廟溝與敵作戰中被奸細槍殺,時年48歲。

劉鼎三:

劉鼎三,均縣(今丹江口市)人,均縣黨組織創建人之一,均縣農動的先驅。早年考入武昌中華大學附中,曾因組織而被捕入獄。1926年10月經董必武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8月劉受黨組織派遣返回均縣組織農 動。1928年任中共均縣青山港吳家灣特別區委宣傳委員兼農民軍總指揮。1930年5月任均縣臨時縣委書記。1931年5月,賀龍率紅三-戰鄂西北,劉鼎三帶領農民武裝積極配合紅三軍解放均縣城,建立了縣、區、鄉蘇維埃政權,先後任縣蘇維埃政府秘書長、副主席。1942年至1944年,任鄂南臨時地委秘書長、鄂中專署教育科長、新四軍雲夢縣遊擊區區長。1946年6月中原軍區部隊突圍時,任豫南軍區幹部大隊大隊長,在河南盧氏縣一帶打遊擊。1947年6月,因戰時劇變,在化妝赴延安的途中被捕,被關押在洛陽集中營。在獄中,劉鼎三始終堅貞不屈,組織難友舉行-鬥爭。1947年4月被國民黨殺害,時年44歲。解放後,均縣人民政府追認劉鼎三為革命烈士。

陳年穀:

陳年穀,字豐之,號熟美。湖廣均州城(今湖北十堰丹江口)人。

陳年穀為官一生,有清政廉明之聲。任饒陽縣知縣時,到任即微服私訪,了解民情,首先整治地方治安,懲治當地惡霸「二虎」,並清剿土匪,一方為之平安。其後辦學,興修水利,深得民心。在任三年,考評為「屆期報最」。在主持陝西鄉試時,選拔了一批真才實學者,得順治皇帝讚賞。在貴州任職時,廣施仁政,主張並維護民族團結。曾入苗寨調查,清除苗民怨懟,推行公平納糧,平息當地的苗民騷亂。其推行漢苗同等交納,滿人免納的作法,對穩定邊疆局勢意義重大。在戶部主管鹽政時,以專賣治鹽,成效顯赫。其事其跡《均州志》中有載。

約在順治年間,陳年穀昔日同窗、「義結金蘭」的胡夢蝶,仇夢麟二人進京見陳年穀,求官未果。因吏部銓選法變更,舉人才能推薦為官。而胡、仇二人僅是秀才,不能推薦。於是,陳年穀送每人200兩銀子,報答以前的恩情。胡、仇二人對此耿耿於懷,返均州途中,在南陽看雜劇《琵琶行》,便賄賂班主吳有仁,將《琵琶記》的男主角蔡伯喈改成陳世美,女主角趙五娘改成秦香蓮,藉此劇來辱罵陳年穀。其後又進一步修改,最終成為《鍘美案》。這在當時,對陳年穀就造成不良影響,均州人禁演《鍘美案》。後世也多有人為之翻案撥亂,《陳年穀秘史》、《陳世美告狀》等文字、戲劇作品紛紛匡正視聽。其實歷史人物的陳年穀與戲劇人物的陳世美原本風牛馬不相及,也應無損其聲譽。

當然,丹江口還有很多歷史名人,你還知道哪些丹江口歷史名人呢?

相關焦點

  • 無錫歷史名人,個個家喻戶曉,最後一位竟是華太師的原型
    無錫別名梁溪,是一座具有三千多年歷史的古城。它地處長江三角洲,江蘇省東南部,滬寧鐵路中段,古運河正好穿過,在惠山腳下,太湖之濱。無錫的名勝、人文景觀也很多。有88米高的靈山大佛,聞名遐邇的天下第二泉,江南第一山的惠山,久經滄桑的龍光塔,人來人往的錫惠公園,太湖隹絕處的黿頭渚,四季飄香的梅園,珍奇細巧的蠡園……這裡不僅環境優美,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要離:要離,春秋時期吳國人,生活在吳王闔閭時期。
  • 歷史上從不存在的3個人,個個家喻戶曉,最後一位忽悠我們上千年
    上下5000年的歷史裡,英雄豪傑,文人騷客,中華民族人才輩出。他們在歷史上留下過濃墨重筆,後人通過口耳相傳和文字記載傳播他們的故事。這些歷史名人也是推動華夏文化發展,中國歷史社會進步的引擎。
  • 歷史上根本不存在的3位人物,電視劇中常出現,最後一位家喻戶曉
    它時而記錄真實而殘酷的歷史,警示後來人;它時而杜撰出一個又一個鮮活的人物,被後人奉為經典。今天,就讓小編來為大家介紹三位完全虛構的人物,直至今日很多人都認為他們是真實存在的古人!
  • 冷水江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中國第一位女兵作家!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蘇鏡:蘇鏡,字自明,冷水江市毛易鎮人。1926年就學長沙周南女中時,積極參加革命活動,並加入共青團。1958年調任湖南師範學院任黨委書記,1961年夏任紡織工業部辦公廳主任。
  • 晉州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北地三才子」之一!
    這裡的晉州鴨梨除了栽培歷史悠久、梨果面積較大外,梨果品質也堪稱一絕,果實呈倒卵圓形,因其果梗部狀似鴨頭而得名。其質量優良,色澤金黃,皮質如玉,果肉細膩,酸甜可口,清香多汁,素有「落地酥碎,嚼後無渣」之美譽,具有清肺、化痰、潤燥、利便之功效,對咳喘病、高血壓等病症有輔助治療作用,享有盛名,號稱「三大果霸」之一。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
  • 天長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皖東地區唯一的狀元!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風景優美,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朱壽昌:朱壽昌,字康叔,宋揚州天長(今安徽天長)人。《宋史》載有他棄官千裡尋母之事,他是流傳甚廣的所謂古代「二十四孝」中的一位。他是清代一位不可多得的多才多藝的文學藝術家和天才。少年時期,家境豐裕,且天資過人,勤奮好學。20歲,父母相繼去世。宣鼎一味讀書,家道開始中落。26歲時,入外家為婿。1858年,太平軍攻佔天長後,攜家離鄉,飄零四海。40歲時,開始創作《夜雨秋燈錄》。在戲曲創作上也有很高成就,代表作有《返魂香傳奇》等。
  • 被包青天斬殺的陳世美,歷史上卻受百姓愛戴,網友:比竇娥冤多了
    「拋妻棄子陳世美」是對《鍘美案》中一位狀元郎的評價,《鍘美案》是根據明代《包公案百家公案》和清代《三俠五義》及其續書《續七俠五義》改編的戲曲。戲曲中陳世美為了成為駙馬爺,拋棄了自己的糟糠之妻秦香蓮,為了保護榮華富貴,竟又下令追殺秦香蓮,讓人忍不住道一聲「渣男」,因而很多人熱衷找陳世美的歷史原型,發現真實的陳世美受百姓愛戴,網友:比竇娥冤多了。
  • 北京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明朝最後一位內閣首輔!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風景優美,這裡還誕生了很多帝王,除了帝王,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王梁:王梁,字君嚴,漁陽要陽(今北京密雲)人,東漢名將,雲臺二十八將之一。原為漁陽郡狐奴令,後投奔劉秀,被拜為偏將軍。劉秀佔領邯鄲後,封王梁為關內侯。
  • 深州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深州史上連中三元第一人!
    這裡的興隆寺是千年古剎,歷史傳說眾多,於2012年,常濟法師開始千年古剎興隆寺的恢復重建工作,現主體觀音殿等工程已經建造好,該寺已經成為華北地區最具有個性的佛教禪院之一。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
  • 鄧州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南陽五聖之一!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宗炳:他在逆境中創作的長篇歷史小說《李自成》以明末義軍領袖李自成、明末皇帝崇禎為中心,塑造了一系列形象鮮明的歷史人物,揭示了明末農民革命戰爭的特殊規律和封建社會階級鬥爭以及民族鬥爭的複雜局面。其規模宏大、氣勢磅礴、文筆新穎,堪稱農民革命戰爭的歷史畫卷。這部巨著從1957年動筆起,前後歷時30餘年,全書約230萬字,共分5卷。
  • 吉首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第一代苗族女鼓王!
    這裡的乾州古城歷史源遠流長,具有四千二百多年的歷史,秦漢時期這裡是重要的商埠碼頭,水上交通發達。明清逐漸成為苗疆邊地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歷來是湘西古四鎮之首(乾州、鋪市、裡耶、茶洞)。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吳鶴:吳鶴,湖南吉首(鎮溪)人,明代苗族儒士、教育家。
  • 賀州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中國史上唯一的瑤族皇太后!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風景優美,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黃一平:黃一平,原名黃啟滔,廣西賀縣(今賀州市)黃田鎮新村人。大革命時期,廣西農民運動的領導人之一。中國人民解放軍將領。廣西解放後,1950年3月,指揮和組織43軍解放海南島的渡海作戰。海南解放後,中央軍委任黃一平為華南軍區副參謀長,後調任中南軍區公安部隊副司令員,廣東軍區政治委員,廣州軍區副參謀長。
  • 邯鄲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楊氏太極拳的創始人!
    這裡的銅雀臺位於河北省邯鄲市臨漳縣城西南,三國時期,曹操擊敗袁紹後營建鄴都,修建了銅雀、金虎、冰井三臺,即史書中之「鄴三臺」,是建安文學的發祥地,歷代名人題詠甚多而名。這裡的叢臺是邯鄲市的象徵,又名武靈叢臺,為中國百家名園之一,相傳始建於戰國趙武靈王趙雍時期,是趙王檢閱軍隊與觀賞歌舞之地,古稱"武靈叢臺"。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
  • 太倉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明四家」之一!
    這裡的沙溪古鎮位於太倉市中部,是一座有著1300多年歷史的江南水鄉古鎮。沙溪古鎮區內保存著明清臨水建築和漫長的古街,古老的小巷,古樸的古橋及歷史文化名人故居。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徐上瀛:徐上瀛,別名青山,號石泛山人,江蘇婁東(太倉)人。明末著名琴家。虞山琴派代表人物。
  • 重慶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愛國民族女英雄!
    這裡不僅吸引了眾多文藝界的名流,這裡也誕生了很多名人!三毛:是秦始皇陵裡大量水銀的主要提供者之一,因其在政治軍事上的特殊地位,與另外一位大商人大牧主烏氏倮被國家當作上賓禮遇。其後,秦始皇強迫六國豪強貴富共12萬戶遷到國都鹹陽,以便於帝國的監視和控制,寡婦清亦在此之列,不久後寡婦清死於鹹陽。
  • 鄒城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江夏八俊之一!
    是中國古代的九大歷史文化名山之一。孔子、孟子、秦始皇、李斯、司馬遷、華佗、李白、杜甫、蘇東坡、王安石、歐陽修、黃庭堅、董其昌、鄭板橋等都曾登臨攬勝,他們留在嶧山的三百多處著名的摩崖刻石和碑碣,為嶧山增添了奇異的歷史文化光彩。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
  • 安丘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中國第一位女海洋學家!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吳金鼎:吳金鼎,字禹銘,山東省安丘市萬戈莊人。幼年家貧,由外祖母供應上學,先後就讀於安丘德育中學、濰縣廣文中學(今濰坊二中)和齊魯大學。1926年考入清華學校 (清華大學前身)國學研究院攻讀人類學專業。1930年到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任職。
  • 陳世美什麼時候成了「負心漢」的代名詞?歷史上到底有無其人呢?
    陳世美的形象最早出自明代小說《增像包龍圖判百家公案》,在清代古典名著《三俠五義》的續書《續七俠五義》中陳世美故事得以完善定版,並影響傳統戲曲《秦香蓮》(又名《鍘美案》)。陳世美在劇中是忘恩負義、拋妻棄子的反面人物,最後被包拯所斬,也因此在後世成為了「負心漢」的代名詞。歷史上無陳世美其人,是小說作者杜撰的人物。
  • 宜都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宜都史上第一任中共黨支部書記!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風景優美,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楊守敬:楊守敬,湖北省宜都市陸城鎮人,譜名開科,榜名愷,更名守敬,晚年自號鄰蘇老人。清末民初傑出的歷史地理學家、金石文字學家、目錄版本學家、書法藝術家、泉幣學家、藏書家。
  • 遼陽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北周八柱國之一!
    遼陽,古稱襄平、遼東城,是遼寧省地級市,地處中國東北地區、遼寧省中部,是遼寧省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是擁有23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這裡的廣佑寺位於遼寧省遼陽市白塔區中華大街,史料記載,該寺建於東漢,是佛教傳入中國後最早出現的寺院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青石牌坊、世界最大的青銅香爐、世界最大的大雄寶殿、世界上最大的殿內木質貼金坐佛、世界上最大的宮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