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莫是《海底總動員》(又名《尋找尼莫》)的主角,由於第一部電影受到了空前的好評,這使得《海底總動員2》(《尋找多莉》)的上映,讓多莉這條愛忘事的尾鯛魚成了影片的主角。兩部電影分別以尋找主角為標題,但標題似乎掩蓋了電影中真正貫穿全片,有著巨大成長經歷的主角:尼莫的父親,多莉的朋友——馬林。
喜歡看電影的我們都知道,電影總喜歡以主角的名字來命名。回顧《海底總動員》我們可以發現,真正的的主角並不是尼莫,而是尼莫的父親馬林,馬林尋找尼莫的整個旅程其實完全可以看成是尼莫如何探索出一條稱為最佳父親的道路!為了做到這一點,馬丁在海底的探險中逐漸意識到尼莫屬於他自己,如果過分地保護尼莫,那麼則將會破壞他們父子之間親密的關係。
《海底總動員》:抵制對孩子過分保護的衝動。
馬林和尼莫的衝突是每個有孩子的家長都要學會面對的。馬林他是如此地深愛著尼莫,他總會不顧一切地阻止尼莫使他免受傷害。但是,作為父親的他,在撫養尼莫成人的同時,他必須意識到如何控制他父愛的本能,如何正確地找到那條父愛和讓孩子獨自成人的分界線。
雖然我們都知道,接受孩子的獨立成長這條道路是很艱辛的,但是放手讓孩子們自己去闖蕩這條道路是必不可少的。這條放手的道路對於做父母的人來說,可謂是十分艱難的旅程,更別提有著傷心歷史的馬林。各位是否還記得在電影的開頭,馬林本有著深愛自己的妻子,卻因為一次梭魚的襲擊,使處於幸福生活的馬林失去了生命中最寶貴的人。這也就是為為何他後來變成了和直升機似的,永遠地盤旋在尼莫的身旁。因為他生怕再次失去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這場失去親人的悲劇,使得馬林重塑了自己的世界觀,他認為這個世界是一個充滿敵意的危險境地。不難想像,獨自一個人撫養孩子的成人的馬林,在這片廣闊的深海中究竟承受著多大的壓力。海洋幫助我們看穿了馬林的眼睛,我們一同體會著他高度焦慮的情緒。除了獨自撫養孩子的巨大壓力以外,和其他孩子不同的是,尼莫是一條殘疾的魚,在一次襲擊中使他的右鰭受損,這使得馬林自己認為對兒子安全得擔憂是合情合理的。但這合乎常理得擔憂卻影響了他所有的決定,他認為危險存在於海底的每一個角落,他阻止尼莫做常人所能做得正常事情,比如上學和玩耍。
由於馬林的過度保護,使得其結果適得其反,他的行為讓尼莫滋生了怨恨,最終導致尼莫叛逆,被潛水員所抓。通過馬林的經歷我們了解到,讓過去的傷痕主宰著我們現存的世界觀,就好比不然孩子面對今後生活巨大的困難一般,我們不難將他們與海洋隔絕開來,就如現實世界中,父母不可能將孩子與世界隔開。
「一直勇敢地遊下去!」樂觀的多莉。
在《海底總動員》中,馬林有著一位和自己性格完全相反的好夥伴多莉。由於她的「七秒鐘記憶」是的她時常處於樂觀的狀態,或許說,也正因為如此,多莉是一個最活在當下的人。當然不可否認的是,記憶力的缺失,多莉自己在生活的許多方面也遇見了各種的麻煩,這正因為如此,她才遇到了她的摯友——馬林。
和馬林不同的是,沒有記憶裡的多莉不會被過去的事物所糾纏,她告訴馬林活在當下珍惜每一刻究竟意味著什麼,在她的世界觀裡,每一分鐘就是具有無比珍貴的價值,因為這些都是她所擁有的。和多莉在一起的這段時間,讓馬林真正意識到多莉口中一直所說的:「just keep swimming.」的真實含義,他也意識到自己對尼莫的管束太多,讓尼莫失去了作為一條魚所該擁有的樂趣。
因此,對於父母來說,這裡的教訓是,你對待生活的方式將直接影響到你的孩子,以身作則是證明一個孩子他們能夠獨立地面對這個世界的挑戰的唯一方法。《海底總動員》之所以能受到空前的好評,成為當年歷史票房的最高記錄,是因為在電影中提出了一個苛刻的問題:如果我不能保護我的孩子怎麼辦?答案是:無論你多麼強大,你都無法讓你的孩子免受任何突如其來的災難。你能做的最好的事就是克服過度保護的衝動,讓信任和樂觀引導你,讓你成為你的孩子最想要你追求和崇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