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網信中國6月10日消息,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指導北京市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約談新浪微博負責人,責令其立即整改,暫停更新微博熱搜榜一周,並嚴肅處理相關責任人。
針對網信辦的處罰,新浪微博官方通過@微博管理員 做出回應:微博將嚴格落實管理要求,切實履行主體責任,加強違法違規信息管控,健全完善內部審核處置流程,積極維護網上傳播秩序,構建微博社區的良好生態。
但在微博熱搜被約談背後,我更關心:娛樂至死的社會,如何正確培養孩子的價值觀?
「娛樂至死」的觀點,出自美國媒體文化研究者、批判家尼爾·波茲曼。
1985年,尼爾·波茲曼出版了《娛樂至死》一書,解析了美國社會由印刷統治,轉變為電視統治的過程,深入剖析了以電視為主的新媒體對人思想認識、認知方法乃至整個社會文化發展趨向的影響,告誡公眾要警惕技術的壟斷。
30多年後的今天,網絡文化進一步發展,在新媒體的時代背景下,有太多的娛樂方式:微博、微信、快手、抖音……每個人都在消費別人,也在消費自己,就像赫胥黎所說的那樣——每個人都很幸福、快樂。
但這種快樂背後,是有巨大代價的。
《娛樂至死》中提到赫胥黎對未來生活的預言:
再也沒有人願意讀書;人們在汪洋如海的信息中日益變得被動和自私;真理埋沒在無聊繁瑣的世事中;我們的文化成為充滿感官刺激、欲望和無規則遊戲的庸俗文化;人們由於失去自由,將會與我們熱愛的東西。
很不幸,預言已經變成了現實。在一切皆可娛樂的今天,娛樂正以滲透的方式,改變了人們的生活。讓我們喪失了思考的能力,淪為娛樂的工具。
如何破除娛樂至死的怪圈?如何正確培養孩子的價值觀?我以為有三點:
一、避免教育娛樂化
娛樂的觸角,已經延伸到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教育也不例外。
如今,網上各類教育、培訓類節目層出不窮。它們大多打著教育的幌子,行著娛樂的本質,為的是搶奪「流量」,獲得利益。
可是,他們都忘了教育是什麼。或者說,他們根本不知道教育是什麼。
教育,是以知識為工具,教會他人思考的過程。這是一顆心對另一顆的碰撞,應該是使人成為獨立的人。
顯然,娛樂化的教育難以達到這個目的,而且會影響教育的嚴肅性和科學性。為了正確培養孩子的價值觀,我們應該保持對教育的敬畏之心,避免教育娛樂化。
二、減少學習碎片化
古斯塔夫·勒龐在《烏合之眾》中寫道:
人們往往只相信自己願意看到的事情。
很多人以為,自己是娛樂時代的學習者,利用一切碎片化的時間、通過一切可利用的手段,進行碎片化學習。甚至,有一種「眾人皆醉我獨醒」的自豪感。
可是,這種所謂的「學習」,本質上是一種「娛樂」,一種讓你沉迷其中又徒勞無功的深度娛樂。
回想一下,通過碎片化的學習,你得到了什麼?你還記得地鐵上,看過的知識嗎?你還記得午飯時,學習的技能嗎?
不,你不記得!
碎片化的學習,除了讓你的大腦產生爽的感覺,給你造成學的假象之外,一無所有。為了正確培養孩子的價值觀,我們應該保持對學習的尊重之情,減少學習碎片化。
三、保持思考獨立性
人們常說,我們處在一個信息爆炸的社會。
這話其實不全面。在信息爆炸的背後,也充斥著信息閉塞。因為,我們接收到的信息,都是別人想讓我們接受到的信息,也是我們願意接受到的信息。
換句話說,媒體(尤其是娛樂媒體)控制了信息的來源,讓我們在信息中迷失。
在《十三邀》中,許知遠說,「我們正生活在一個粗鄙的娛樂時代,無處不在的綜藝節目正謀殺我們的思考。」
而思考,是我們之所以成為獨立個體的關鍵。
凡事多想「是什麼」,多問「為什麼」,引導孩子保持思考的獨立性,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後記
雖然娛樂至死的趨勢不可阻擋,而且愈演愈烈。
但我們要保持清醒、要獨立思考,要正確培養孩子的價值觀。
如果,你不想孩子將來淪為娛樂的奴隸,就要讓孩子現在成為思考的主人。
願娛樂至死的社會,每個孩子都能向陽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