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為夫妻,恩愛兩相宜。生男人和育女人,相伴一生。我生叨國恩,顯宦又何妨?班資·亞卿,巡按部侍郎。-于謙《寄內》
從古到今,多少男人在外面辛勤奮鬥,妻子在背後默默付出,從不抱怨,從不放棄。成功者的背後,總有一個好女人在支持。默不作聲也是一種優秀,一種無言的優秀。歷史記載、歌頌著花木蘭、穆桂英等女英雄、女豪傑,至今仍讓我們耳熟能詳,她們埋藏在歷史長河中,只有通過文人的一些筆跡殘存,才能看得見其中殘存的記錄。
恐怕大家對楊利偉這個名字並不陌生,作為中國進入太空的第一人,這個名字簡直就是一無所知,無人不曉,風光無限。但正如冰心所言:「成功之花,人們只驚嘆於她現在的燦爛!可是當初她的芽,浸透了奮鬥的淚,灑滿了犧牲的血。」作為一名航天員,必然要面對很多挑戰,經歷很多磨難,而讓他堅持下去的力量,不只是他自己的意志和對祖國的熱情,更是他妻子的支持和鼓勵。這篇文章要講的故事主角是一個在楊利偉背後默默付出的女人——張玉梅。
談到張玉梅,那一定是與楊利偉分不開的。兩人的人生究竟經歷了什麼,她是怎樣讓楊利偉成為中國航天事業的開拓者?一九六五年六月二十一日,楊利偉生於遼寧省葫蘆島市綏中縣。自小就很優秀,以優異的成績進入高中尖子班,多次獲獎,可謂少年才俊。然而,自私自利的願望,不是成為知識分子,而是進了軍隊,報效祖國。憑著良好的高考成績,他如願進入理想的軍校,成為一名殲擊機飛行員。但在後來的「解除武裝」過程中,楊利偉的軍隊被撤銷,他不顧親友的好意,堅持向組織遞交了繼續飛行的意向書,然後前往成都空軍。
和楊利偉比起來,張玉梅的經歷就簡單多了。生於綏中縣莊子鄉孤家子村。經過自己辛勤的努力,通過高考,終於考上了錦州師專,畢業後,她又回到了她出生的地方——小莊子鄉,在這裡當一名中學老師,為人子,為人子。
正是這兩段截然不同的人生,在時光的長河中,相遇、分離、相逢,最後走到了一起。兩人雖然是高中同學,但由於志向不同,一人選擇進了軍隊,一人選擇進了教育,就好像走進了一條分岔的道路。但緣分,妙不可言。沒想到,分岔的終點竟然是匯合點。經過母親的撮合,兩人相處一段時間後,於1990年舉行了婚禮,成為正式夫婦。
身為一名飛行員的家庭,時刻承受著壓力,不僅源於飛行員自身的安全問題,還源於離別的痛苦。一九九二年,楊利偉在女兒剛滿兩歲時,被調往新單位。因為新單位地處偏遠,環境惡劣,於是只好與家人分離。在孩子和老人的照料下,張玉梅用行動默默地支持著他,細心地照料著家庭。但不幸的事還是發生在家裡,楊利偉離開幾個月後,女兒病逝了。這一次孩子的離開,曾帶給家人無數歡笑,讓這一家遭受了有史以來最大的打擊,尤其是張玉梅。因為楊利偉此時不在張玉梅身邊,她承受的遠比想像中的要多。但張玉梅只是默默地獨自堅持,默默地付出,繼續支持他。我們還能再一次感受到內心的悲傷和堅忍。
楊利偉得知後,仍然強忍悲傷,繼續飛行。在這裡,天氣炎熱,冬天寒冷可怕,許多飛行員都有過受傷的經歷,他來到改造新飛機的訓練基地。在這樣嚴酷的環境下,楊利偉堅持訓練,而張玉梅獨自承擔了家庭的一切責任,呵護著這個脆弱的家庭,只是為了不讓在外訓練的楊利偉分心。
他的堅持和她的堅持得到了回報。一九九六年,楊利偉通過宇宙飛船的甄選,正式當選為宇宙飛船的飛行員,這無疑是一項榮譽,也是送給兩人的最好禮物。但在榮譽的背後,是更多的付出與承受。身為航天飛行員,訓練將會更加艱苦,面對的危險也會更加可怕,這對於張玉梅作為她的妻子,無疑是更大的痛苦。
張玉梅為了能更好地照顧丈夫,辭掉了自己的教職,放棄了事業和夢想,跟隨丈夫,輾轉多處,在此期間,兩人有了第二個孩子。而且照顧和教育孩子的責任,被張玉梅放在自己的肩上,讓丈夫不用擔心,只需訓練。楊利偉是在他妻子默默奉獻、無言支持下,克服重重困難,刻苦訓練,通過各種考試,最後以優異的成績,被選為航天飛行飛行,飛向太空執行任務。
神舟五號飛船於2003年10月15日進入太空,使楊利偉成為「中國航天第一人」,也是著名的、令人敬仰的加加林飛船。它代表一個國家的勇氣,榮譽和驕傲。
在「中國航天第一人」的光榮背後,有一個默默付出的女人,她生育了一個孩子,放棄了自己的理想,跟隨著楊利偉的腳步,從西北茫茫大漠,到西南群山環抱,毫無怨言,只為丈夫能專心訓練,實現自己的夢想。如果不是張玉梅,楊利偉是不可能成為中國航天第一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