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憶荻生同志二三事
初識荻生同志是1993年11月,當時我任市外經貿委副主任,隨外經貿部石廣生副部長去北歐招商,回京後一下飛機就被召到市委組織部談話,通知我市委已決定我到海澱區任區長。因人代會換屆在即,要求我儘快去海澱區委報到。因過去沒有去過海澱區委,一路打聽才找到區委辦公室,見到區委書記李荻生同志。在簡單地表示歡迎之後,他問我:「張茅同志,你能熬夜嗎?」我回答說,自己是工人出身,習慣早睡早起。不久後我就領教了荻生同志熬夜的功夫。
海澱區是北京市大專院校、科研院所、部隊、中央、國家機關最密集的地區,為中央服務、為國家科學教育發展、部隊等駐區單位服務是歷屆海澱區領導的首要任務。首都無小事,海澱無小事,這些中央和市委的要求,我們時刻銘記在心,不敢有絲毫懈怠。而為高校服務,配合高校做好穩定工作是其中的一項重要工作。當時我們把這項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人、北、清、師四所重點高校,因荻生同志畢業於清華大學後曾留校工作,我曾在師大、人大、北大三所高校讀書,因此我們和這四所學校的領導同志都很熟悉,如人大李文海校長、北大任彥申書記、清華賀美英書記、北師大袁貴仁校長都是荻生同志和我的老師、同事、同學,無論工作還是個人關係都很融洽,我們常去這四所學校和領導交流情況,幫助解決問題。印象最深的有兩次,一次是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解決教師住房困難的「廣廈工程」,北大、清華兩校在藍旗營給教師蓋住房,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同志親臨現場、選址視察、協調拆遷,充分體現了黨和國家對教育的重視和對教師生活的關心。但因資金緊張,國家一時拿不出那麼多錢,土地出讓金有較大缺口。荻生同志和我商量,所缺三千萬元由海澱區負責解決,支持兩校改善教師生活條件,這對當時財政狀況並不寬裕的海澱來說也是一個需要魄力的重大決定。另一件事是一次在人大,李文海校長反映校門口流動攤販、環境髒亂,希望區裡幫助解決,荻生同志當場表態,全國就這麼一所人民大學,維護好周邊秩序,區裡責無旁貸,當即要我安排區政府有關部門和街道辦事處對人大校門口加強執法,使環境得到改變。高校的同志們也很支持區裡的發展,如北大任彥申同志就提出北大是全國的北大、北京的北大,也是海澱的北大,經荻生同志親自做動員報告和學校的工作,一批北大學生畢業後到海澱區工作,提升了海澱幹部的素質。
荻生同志很重視海澱區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重視主動為中科院服務。當時的周光召院長和後來的路甬祥院長也很尊重區領導。記得有一次中科院開年終總結大會,還把荻生同志和我請到主席臺就座,使我們深受感動。周光召院長十分開明,大力支持聯想企業發展。聯想有重大情況,除了向周院長報告外,也常到區裡匯報,我們與柳傳志、段永基、王小蘭、王文京等企業家都建立了良好的關係,還應他們的邀請參加一個很小範圍的企業家定期聚會。當時,海澱區誕生了一大批體制外的無上級主管民營企業,有些企業黨的關係在區裡、在街道,他們為企業的領導班子和其它重大問題也常向荻生同志匯報。荻生同志以物種多樣性的原始森林作為比喻,提出減少行政幹預,讓高新技術企業少受幹擾、自主發展,使他們能夠紮根海澱,直上雲天。
荻生同志善於從大局出發,抓重點問題,海澱區同時也是一個政治上敏感地區,時常有一些突發事件,處理不好就會影響首都乃至於全國的穩定。荻生同志常對大家講,作為一個地方領導幹部,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事情,但應知道出了事會怎樣處理。在區委召開的維穩工作部署會上,荻生同志講,大家要堅守崗位,保一方平安,有情況及時報告,沒情況報個平安,我白天晚上都在辦公室。一席話增強了同志們的信心,工作有了主心骨。
海澱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中駐區單位的知識分子多,思想活躍,民主氣氛濃厚,每次人代會從議程開始幾乎每一個問題都有不同意見,代表委員們對政府工作監督力度也很大。荻生同志十分重視聽取不同意見,經常和那些愛提意見的同志交流,和他們交朋友,但同時也善於做好思想工作,在原則問題上給予積極的引導。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剛到區裡換屆的那次人代會,開了八天,我到各小組與代表見面,回答大家提出的問題。有幾個代表提出,根據前任區長的作法,為了考察我對區情的了解和表達能力,要求我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脫稿說報告,我認為這個意見不妥,因為區長代表政府作工作報告,是一件很莊重嚴肅的事情,不是代表個人發言,而是依法代表一級組織,向人民代表和全區人民報告工作。在全國人代會和北京市人代會,總理、市長都是照稿報告,如果要對我進行考察,可另找時間進行,雙方各執己見,態度都很堅決。荻生同志作為區委書記,最後表態,依照有關規定,區長依法向人代會報告工作,至於用什麼形式應由區長決定。在重要原則問題上把握方向,支持了政府工作,從此海澱區人代會說報告的習慣也改過來了。回想起那時的海澱工作,耳邊經常的不同意見、尖銳的批評和比較嚴格的監督使當時在海澱區工作的同志們心存敬畏、嚴於律己,也使我們的工作少走彎路、少出錯誤,這種思想活躍的民主作風應大力提倡。
荻生同志平時話語不多,更很少官話、套話,善於把握大局,抓住要害,一錘定音。和荻生同志一起工作四年時間,他善抓大事的工作作風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值得我好好學習。當然我們在工作中也有分歧和不同意見,但能夠通過充分的溝通得到解決,這是黨內政治生活正常的表現。
荻生同志身患重病後,我曾多次到醫院探望。他為人堅強樂觀,很少說及自己的病情,總是和我共同回憶在海澱一起工作的日子,回憶一些工作過的同志們。在他尚能下地走路時,每次都手拉手把我送到電梯門口。老班長、老大哥的深厚感情,令人感動。荻生同志不幸故去,這篇短文,是我對他的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