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上總是有樂觀的人和悲觀的人,而樂觀的人生活的會更開心,其實也有研究表明樂觀的人更容易成功。
墨菲定律是什麼?簡單說:如果一件事有可能變成壞的結果,那麼不管可能性多小,它總是會發生。
其實想想,這就是悲觀的想法,樂觀的人,即使覺得結果會變壞,還是會做好萬全的準備,並且還是奔著好的結果而努力的,有時候反而是正樂觀的人,會扭轉乾坤,得到圓滿的結果。
接下來分享清華大學心理系教授分享的10項保持樂觀的準則:
1、活在當下,認真對待每天的飲食和睡眠。
2、每一天都有計劃和目標,不浪費光陰。
3、相信並運用自己的優勢,坦然接受別人的讚美和鼓勵。
4、當自己手足無措的時候,停一停生活可以留白。
5、欣賞自己擁有的東西。
6、對別人及時表達感謝、感恩。
7、保持行動力,說幹就幹。
8、遇到困難的時候,面對它並且解決它。
9、豐富自己的體驗,保持新鮮感。
10、學些放手。
讀到開頭的一個觀點我就徹底淪陷了,深深的認同它。是這樣的,作者說要遠離電視。當你無聊時,看電視度過一段時間,你會覺得自己在虛度時光,然後緊接著就是自我的懷疑、低落和焦慮,越發覺得無聊。無聊的時候再看電視,然後就是如此的惡性循環。是你始終不能開心。
所以不如無聊的時候我們換一種方式打發時間,去讀書,讀完這本書我越發覺得讀書可以是我更加樂觀,讓我覺得生活更加開心,每天過得都很有意義,現在我已經開始期待每天睡前的閱讀時間。
亞馬遜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它的創始人傑夫·貝佐斯就是一個很樂觀的人,也許正是因為他的樂觀才讓亞馬遜挺過了那次網際網路的經濟泡沫危機。他有一句名言:樂觀是做任何艱難事情的基本品質。可是大部分人覺得自己是樂觀的,其實無非是假裝樂觀,我們要做的就是集中注意力,堅持不懈的走向目標,讓自己專注於做事,而不是胡思亂想。
所以我們要給自己定下一個可以接近,或者說有很小可能實現的目標,然後去努力。這樣只要我們堅持下去,即使達不到我們預定的目標,我們始終也是專注的在做一件事情,也許還會取得不小的成就。
甚至還有一項研究表明,如果兩個人同時罹患癌症,哪個更樂觀人,會比悲觀的人活的時間更久,身體狀況更好。相信這樣的故事大家聽了應該不止一個了,那個樂觀的癌症病人奇蹟般地痊癒了,其實研究證明這是極有可能的。
所以一切的結論都可以看出,樂觀的人和悲觀的人會走向兩個不同的結局,而樂觀的那個人最後的終點可能總是成功的,我們要做那隊樂觀主義的人。
雖然現在社會給我們的壓力大得喘不過氣,不過我相信每個人都會有一個心裡藏起來的目標,還會感受到每接近一步的喜悅感。讀一讀這本書,學會如何做個樂觀的人,才能好好地過一生,快樂一生並且收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