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遇到挫折總是很悲觀?別怕,這幾招教你培養孩子的樂觀精神

2021-01-19 萌寶保衛戰

本文為作者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提起軍訓這件事情,很多人學生會對此怨聲載道、叫苦連天。但是,在《詩詞大會》中榮獲冠軍的武亦姝,則更多地把軍訓看成一種收穫,在她的關於軍訓初體驗的隨筆中,處處流露出樂觀的態度與堅韌的意志。

可是重慶的一所重本大學的學生小華來說,在軍訓這件事上,他明顯和武亦姝有著不一樣的體會。因為軍訓的勞累,還有因為在艱苦的訓練中,老是跟不上,給班級拉後腿,所以感到很挫敗,他甚至萌生了退學的想法。

現實生活中,有許多像小華這樣的孩子,抗挫折能力很弱,想法也比較悲觀消極。其實,這都可以歸結於孩子的情緒風格有問題。當孩子用負面的狀態去應對問題時,那麼他就很難順利解決問題,由此又加重他的情緒負擔,自然呈現出來的就是頹廢的狀態。那麼,「情緒風格」是什麼呢?它又是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

「情緒風格」是什麼?

情緒風格指的是情緒反應與感情應答的效價具體性特徵。戴維森在20世紀80年代花費了許多時間,進行了許多的研究和實驗,發現情緒活動發生的位置與人們通常認為的並不一致,不是在腦幹和邊緣系統,而是在前額皮質中。隨著一個人產生積極的情緒,那麼這個人的左前額皮質會變得活躍,而當一個人情緒變得消極時,那麼這個時候,他的右前額皮質會變得活躍。同時,他提出人類的情緒是由前額皮質掌管的,這也代表著情緒神經科的誕生,由此他提出了六個維度,每一個維度都代表著一種神經特徵。

維度一:社會知覺— 你是否能夠清楚地感知到別人的情緒,能夠感受到你說的話對別人造成的影響。

維度二:情景敏感— 能夠知道在不同的場合,需要使用不同的交際方式和遵守不同的規則。

維度三:專注— 這個很好理解,就是指一個人注意力集中的程度。

維度四:生活態度— 面對一件相同的事情,不同的人抱有不同的態度,有的人樂觀,有的人悲觀。

維度五:自我察覺— 能夠清楚地感知自己的內在自我,知道自己內心深處的想法。

維度六:情緒調整— 當一個人遭遇失敗時,恢復的時間速度快慢不同。

像小華這樣對生活,態度很悲觀,容易因為一些挫折和困難,就感到沮喪、難過,不容易在短時間內就對自己進行情緒調整的孩子,就是沒有擁有好的「情緒風格」。

情緒風格對人們生活的影響很深遠,積極情緒能直接作用於生理機能,對心血管、內分泌、荷爾蒙等系統產生影響,同時還可以幫助提高生長激素、催乳素和催產素,而現代科學針對哮喘患者的研究發現身體過敏源在壓力下會顯著惡化;所以情緒風格影響人們生理系統進而決定健康。消極的情緒會導致病態,像抑鬱症患者就很難感受到快樂的情緒,從而導致他們很難對自己的生活做出規劃,而好的情緒風格則會讓孩子更加樂觀地去面對問題,用積極的情緒解決問題。

所以,讓孩子學會調整「情緒風格「就顯得至關重要了。

培養樂觀的孩子

要讓孩子形成好的情緒風格,就離不開家長的引導和幫助。

1.教孩子捕捉自己的自動思維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動思維「,這簡單來說就是我們自己對自己說的話,但是在意識邊緣的自動思維,是指連我們自己都很難感受到的短暫的的話,卻容易給我們帶來悲觀負面感受的情緒。

所以,我們需要教孩子去捕捉自己的自動思維。

第一步需要教孩子捕捉自己的話,讓孩子在悲傷難過的時候,也要指認出在腦海中一閃而過的那些話,因為這些話會給孩子造成傷害,讓他悲觀、消極,對自己的行為和情緒都會產生不良的影響。比如孩子在籃球比賽中輸了,他知道比賽結果時的第一反應就是「早就知道我沒有運動細胞」,這就是「自動思維」,如果孩子能夠捕捉到它,那麼才有可能解決問題。

第二步正確認識自己的思維,要明白自己對自己所說的話未必是正確的。比如教孩子去尋找證據來否認自己的自動思維,讓孩子意識到自己在比賽之前花費了大量的時間來練習籃球,而且在和朋友們一起打籃球的時候也取得了勝利,只不過在真正比賽的時候遇到的對手太強大,而不是自己不適合打籃球。

第三步是在找出「更正確的解釋」來應對壞事發生時產生的負面想法,比如孩子因為籃球比賽的失利就完全否定了自己,覺得自己很失敗,你可以讓他意識到自己的想法是不合理的,他還擁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優勢和長處,比如孩子學習成績很好,常常在班級裡名列前茅,孩子的人緣很好,大家都喜歡和他玩。

經過分析和解釋,孩子的情緒也會轉好,重塑自己的信心。

2.讓孩子學會解釋

要教孩子學會樂觀的解釋風格,才能幫助他們用積極的態度和眼光去看待問題。那什麼是解釋風格呢?

解釋風格(explaining style)是指某人對原因的習慣性看法。每個人的解釋風格有三個重要維度:永久性(permanence)、普遍性(pervasiveness)與個人化(personalization)。

永久性:在於事情的起因會否繼續造成持續性的影響又或者這個起因影響時間較短,是過渡性、可改變的。

普遍性:在於起因會影響許多情況或者只是影響特定的情況。

個人化的:區別在於起因就是我或者是其他的人、事。

我們可以向孩子說出一件令自己產生悲觀想法的事情,並且讓孩子也說出一件令她悲傷的事情,並且將悲觀的結果與樂觀的結果進行比較,讓他意識到只有樂觀的心態才能有助於事情的解決,要學會養成樂觀的心態。

有時候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很低就是因為他們沒有辦法正確地看待永久性和暫時性,陷入眼前重重的壓力而看不到希望,找不到解脫的途徑,也只會產生越來越沉重的負面情緒。

和孩子說在面對壞事的發生,我們都會對這件事進行原因解釋和影響預測。如果我們預測出的結果是這件壞事只是暫時性的而且並不是不可改變的,我們就會有信心找到解決的辦法,而不會長期處於消極的情緒。

樂觀的心態像一縷清風,能吹散堆積在內心的種種負面的情緒,樂觀的心態像一縷暖陽,能曬乾深藏於內心的許多陰霾,樂觀的心態像一盞明燈,指引著你勇敢地前進。所以,用上這幾招,培養孩子的樂觀精神吧!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孩子悲觀的深層原因,源自童年,做好這幾點,養出樂觀孩子
    一封在摺疊好的紙張上寫著,「媽媽,對不起,這是我的決定」,另一封則在作文的背面寫著,「為什麼我做什麼都不行」。從孩子的遺書中,可以看出,這是一個極度悲觀的孩子,對世界的解釋風格也是悲觀式的。她從自己「一時寫不好作文」,這樣的暫時的失敗和挫折,就對自己作了全盤的否定,得出了對自己的永久的評判,「我做什麼都不行」。
  • 心理學ABC法則:樂觀的孩子,是父母培養出來的
    那麼這個和樂觀的心態又有什麼關聯呢?"習得性無助"從心理學角度來說是一種悲觀、自卑的心理,如果孩子足夠樂觀,是很難產生"習得性無助"這種心理狀態的。在面對多次失敗和挫折的時候,樂觀的孩子往往可以展望更遠的未來,覺得自己一定可以克服困難,取得成功。而悲觀的孩子,多次失敗之後,他們就自暴自棄了。
  • 孩子遇事總是很悲觀怎麼辦?父母要了解下「斯萬高利效應」
    最近我朋友跟我說,他覺得家裡的孩子就像個「瓷娃娃」,時常因為一件事情沒做好,孩子可能就會哇哇大哭,其實這也還好,畢竟孩子相較於成年人人來說,抗壓能力比較弱,這很正常。但是很多時候明明事情已經過去很久了,孩子還是會一直處於那樣子的狀況之中,甚至於在有些時候,他安排孩子去做一些事情的時候,孩子總是用一種推脫或者是逃避的態度去面對。
  • 釋放孩子天性,如何培養一個樂觀的孩子?不妨試試「思考三步驟」
    二、悲觀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影響? 悲觀的性格總是會讓孩子放大問題和自己身上的缺點。 習慣悲觀的孩子們的大腦,容易產生「壓力荷爾蒙」,所以他們會把問題複雜化,而最終的「罪因」,悲觀的孩子們大多會遷移到自己身上。越悲觀,孩子越喜歡否定自己;孩子越是否定自己,性格就越是樂觀不起來。這樣下去,孩子想要不抑鬱都難。
  • 「我是個無能的失敗者」:孩子的悲觀是錯誤的「解釋風格」造成的
    有些孩子可以把困難鎖入盒子內,即使某一重要部分出了問題時,仍然可以繼續他的生活;有些孩子則會將困難災難化,當他生活中的一條線斷掉後,整塊布就散了。什麼是解釋風格著名心理學家馬丁·塞利格曼在《教出樂觀的孩子》這本書中通過實驗研究得出這樣的結論:一個人參與一項競賽後,對結果(勝、負)形成的原因的看法被稱為這個人特有的「解釋風格」。
  • 孩子總是悲觀消極,可能是「斯萬高利效應」,父母要及時引導
    原來孩子在上學的時候和同桌吵架了,這件事影響到了孩子的情緒,使得孩子連帶著對於上學也沒了興趣。雖然吵架的事情已經過去了很久,但孩子在孩子心裡卻揮之不去。與同桌吵架的負面情緒把孩子緊緊地包圍著,讓孩子沉溺其中無法自拔。顯然,這樣的負面情緒已經影響到了孩子的生活,而孩子卻無力改變。其實孩子身上的種消極表現正是受到了「斯萬高利效應」的影響。
  • 孩子進入幼兒園,要教孩子正確面對挫折,能避免很多麻煩
    李玫瑾教授說過,孩子需要經歷挫折,挫折訓練是性格當中非常重要的內容。有很多孩子讀到大學、碩士、博士,遇到一點不順就跳樓,就是因為孩子自私和沒有忍受挫折的忍耐力。挫折不是等到孩子長大後再去讓他經受,而是要早早重視起來。3-6歲是孩子性格培養的關鍵期,利用這個階段給孩子進行挫折教育、提高逆商是最理想的事情。那如何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呢?
  • 孩子一受委屈就哭鬧?想讓孩子聽話,父母要學會這幾招
    ,更注重對他們自身的評價,這就是為什麼小孩子在對待事物的時候總是顯得比我們大人必要認真,甚至達到了較真的程度。也許在某一個不經意間,一句無關痛癢的話,或者一件特別不起眼的小事,孩子就可能感覺受到了很大的委屈,從而傷心。小孩子的哭鬧,一定是有了家長沒有察覺到的的情緒。那麼在這個時候,家長首先要做的就是及時的去了解他們受委屈的原因,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把他們內心的情緒都宣洩出來,從而才能培養孩子的樂觀的性格。
  • 心理測試:一定要選擇你喜歡的鞋子,看你是樂觀還是悲觀的人?
    a:b:c:D:a你是一個非常樂觀的人,即使你遇到了困難,你也很少會感到悲觀。您是一個性格開朗、熱情、灑脫、樂觀、豁達的人。你們總是充滿了無限的力量,積極向上。你們做的事很光明正大,而且內心也充滿了善良和正義。
  • 孩子總是不聽話怎麼辦?父母學會這3招,讓孩子跟你做朋友
    有時候說的次數多了孩子就躲在房間裡不出來,也不跟她說話,讓閨蜜覺得很苦惱,到底應該怎麼教育孩子呢。孩子不聽話,是基本每個家長都會遇到的事。當孩子和家長發生小矛盾了,或者孩子做錯事了,家長批評孩子應該是理所應當的事情,而目的就是為了讓孩子改正。
  • 孩子拖拉成癮?教你幾招輕鬆搞定
    孩子拖拉成癮?教你幾招輕鬆搞定 在平時生活中,你的孩子有沒有經常出現做事拖拉的情況呢?不少家長反應,孩子總愛拖延:作業量不是很多,卻常常熬到半夜;假期快結束,才開始補作業;早上在一遍又一遍的催促中,慢悠悠地起床等等。
  • 孩子遇到挫折時,需要的不是憐憫而是鼓勵,家長的這4句話很有用
    在大人的眼中,孩子總是顯得那麼弱不禁風,總是忍不住去保護她,捨不得讓孩子受任何的委屈和挫折,其實孩子成長的過程,就是對生活不斷體驗和認知的過程,這是每一個人成長的必經之路,孩子小的時候,對於外界的認知是有限的,這種能力也會相對比較弱,在遇到困難或者挫折的時候,很容易會引發不愉快的情緒,通常都會通過哭的這種方式,來抒發自己內心的情感。
  • 孩子一遇到挫折就哭,過度情緒化,父母要明白「雲雨傘模型」
    其實在生活當中遇到挫折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孩子比較「特殊」,他們因為自身的生活閱歷還不夠深,同時,他們在面對這些挫折以及面對失敗的態度,都沒有一個比較好的認知,這就很容易導致孩子難以解決問題,時常以發洩情緒的方式去逃避問題,這樣子的過程不僅是孩子的抗壓能力無法提高,同時也影響到了孩子之後在面對同類事情的處理能力。
  • 黑幼龍:好性格是孩子一生最寶貴的財富
    黑幼龍是著名的教育專家,也是《慢養:給孩子一個好性格》一書的作者。黑幼龍認為,培養孩子的好性格是教育孩子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也是父母送給孩子的最寶貴的財富。這兩個人畢業於同一個大學,同去應聘同一份工作,但是一個畢業生性格悲觀,少言寡語,萎靡不振,給面試人員的印象一點也不好。而另一名畢業生性格開朗,充滿朝氣,心態陽光。結果,樂觀的畢業生被順利錄用,悲觀的畢業生被淘汰出局。黑幼龍認為,性格悲觀的孩子容易抱怨,失敗之後不從自身找原因,反而以為是別人對自己不公。久而久之,心態越來越差,也就更加難以成功。
  • 想讓孩子未來做「領導者」?學好這6招,幫娃培養「領袖氣質」
    在孩子成為領導者的過程中,棘手的事會經常出現,要想孩子不被打倒,在幼兒期父母就應該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在生活中如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時父母不要一直的批評,鼓勵孩子:只要你盡力了,下次一定會考得更好。」為了讓孩子更好的適應社會,將來能夠獨當一面,培養孩子的「領袖氣質」,培養孩子的情商是重中之重。《做最好的自己》是我家孩子用過的一套繪本,整體感覺非常不錯。
  • 孩子總愛哭怎麼哄?聰明的父母這樣做,4招教會孩子不要哭
    孩子總愛哭怎麼哄?聰明的父母這樣做,4招教會孩子不要哭生活中,孩子大哭大鬧的現象可以說是隨處可見,面對肆意哭鬧的寶寶家長們總是手足無措,不知道如何有效地哄停。那麼,如果遇到孩子特別愛哭,家長應該如何應對?下面就一起來詳細了解一下吧。
  • 從小打罵侮辱孩子,用殘忍方式對待孩子,就能培養孩子抗壓能力?
    有一位家長提出了一個這樣的問題:這個社會是殘酷無情、唯利是圖的, 所以我用殘忍的方式教育孩子 ,能否幫孩子更好適應社會?從小打罵侮辱用殘忍的方式對待孩子,能否培養孩子的抗壓能力?父母是孩子最信賴的人,也是最親近的人,但是父母總是以殘忍方式對待孩子,會給孩子一種錯覺,沒有人可以相信,更沒有人課信賴,極度沒有安全感,會變得唯唯諾諾,膽小怕事,對誰都沒有安全感,原生家庭帶來的創傷很難癒合的。2.心理容易扭曲。
  • 挫折教育讓孩子更優秀?一位日本媽媽的做法值得借鑑
    許多孩子從小被精心呵護到大,家長害怕孩子受苦。於是,有的孩子在生活中遇到一點挫折,心態就崩了,沮喪、恐懼甚至自暴自棄,走上不歸路。最近山西一大學生因作弊被監考老師沒收試卷,離開考場不久選擇跳樓自殺。人的心理抗挫折能力如此之弱,不單是一個人的悲劇,也是整個家庭的悲哀。
  • 日本人教育孩子有多「狠心」?抗挫折教育,從幼兒園就開始了
    說到抗挫折教育,想起現在的孩子普遍承受能力不太行,總是能聽到某某學生因心理壓力跳樓的新聞。其實,這樣的孩子從小就有徵兆了。前段時間,帶孩子去附近的小公園玩,裡面有幾個孩子比賽跳繩,我家孩子看他們玩得開心就參與進去了。沒過多久就聽到一個孩子大喊的聲音:「我沒輸,就是沒輸!
  • 「輸不起」的孩子也贏不了,挫折教育和正確的批評方式是孩子人生的...
    我們拼命催促著孩子跑,教孩子怎麼成功,卻從不教他們如何面對失敗。於是,他們因為一點小事不如意,到處發脾氣;遇到一點小挫折,就萎靡不振;聽到一兩句負面評價,便感覺失去了自我價值感。適當地讓孩子受一些挫折教育,是孩子人生的必修課。02什麼時候開始逆商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