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對亡友最悲情的悼念: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

2020-12-12 唐詩宋詞天地

讀多了悼念妻子的詩詞,猛然間看到白居易這句「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頗為震撼。這分明是世上對亡友最悲情的悼念,分明是友情中生離死別的絕唱。

元稹是唐朝詩人,字微之。白居易,字樂天。樂天在微之去世九年後,有一次在夢中夢到好友,寫下了這首《夢微之》。此詩堪稱悼念朋友的千古佳作,其中以頸聯一句最為知名。

夜來攜手夢同遊,晨起盈巾淚莫收。漳浦老身三度病,鹹陽草樹八回秋。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阿衛韓郎相次去,夜臺茫昧得知不。

白居易說,你逝去後,埋在黃泉之下,泥土侵蝕著你的軀體,也許你的屍骨早已經化成泥沙,而我也只是頂著滿頭白髮,暫時寄住在人間罷了。

我比你還大七歲,不料你卻走在我的前頭,而你去後,九年了,我對你的思念從未斷絕過。

這樣的友情彌足珍貴,且更感人至深,讓人讀之禁不住潸然淚下。

泥銷枯骨,雪滿白頭,這種境況何其悽婉。幾十年的好友故去了,白居易內心的悲痛該多麼濃重啊。

1

眾所周知,白居易與元稹之間的交情,是詩壇上的一段佳話。

貞元十九年(803年),這年元稹24歲,與白居易都通過了吏部的「書判拔萃科」考試,同時被授予校書郎的官職。

自兩人在長安相識後,就成為好友,現在變為同僚,更是親密無間。

元和元年(806年),二人在制科考試中雙雙勝出。此後的歲月裡,他們歷經宦海浮沉,時常聚少離多,但感情卻從未變淡,反而日趨濃厚。

元白二人同科及第,後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這對終生的詩友,不僅在文學上志趣相投,政治主張上也理念趨同。

2

這一生,他們是好友,是至交,縱然天各一方,也常常念及對方,作詩唱和,寄詩達情。

806年的秋季,白居易送別元稹,目之所及儘是一片蕭瑟,心中平添感傷。故人遠別,就算自己身在繁華的長安,也覺得空蕩蕩,倍感孤寂的他寫下:「相知豈在多,但問同不同。同心一人去,坐覺長安空。」

809年,元稹奉命出使東川。白居易在長安,與好友一同到曲江、慈恩寺踏青,又到李十一家飲酒,席上白居易憶念元稹,寫下:「忽憶故人天際去,計程今日到梁州。」

3

無論在什麼境地,他們都時時想起對方,在患難期間相互鼓勵慰藉,一路走來,情誼愈加篤厚。

815年,白居易被貶為江州司馬,元稹聽說摯友左遷,尚在病中的他寫下「垂死病中驚坐起,暗風吹雨入寒窗」,有陡然一驚的哀傷,也有為友鳴不平的悲憤。

白居易離開長安的路上,途徑藍橋驛,這是元稹曾走過的路,尋訪老友在驛站牆上的題詩,他滿懷失意地吟道「每到驛亭先下馬,循牆繞柱覓君詩」。

一個深秋的夜晚,白居易在寂寞的謫戌旅途中,於舟中讀起元九的詩,元九就是比他早五個月遠謫通州的好朋友元稹。同是天涯淪落人,在這悽苦的遭際中,他寫下:「把君詩卷燈前讀,詩盡燈殘天未明。」

4

817年,白居易在江州司馬的任上飛速過去了三個年頭,獨居在偏遠之地,與友人長久地別離,真叫他既痛心又無奈。

在《與元微之書》一封信中,他娓娓道來,如訴家常。

「微之微之!不見足下面已三年矣,不得足下書欲二年矣,人生幾何,離闊如此?況以膠漆之心,置於胡越之身,進不得相合,退不能相忘,牽攣乖隔,各欲白首。」在開頭就表達了與元稹不得相見的喟嘆。

「憶昔封書與君夜,金鑾殿後欲明天。今夜封書在何處?廬山庵裡曉燈前。籠鳥檻猿俱未死,人間相見是何年!」這六句詩是結尾處,感情的噴發。

山猿谷鳥,哀鳴啾啾,籠中的鳥,欄裡的猿都還未死,人世間你我相見又在何年何月。這種滾燙的思念,只存在於元白二人之間。

831年,二人在洛陽相見,臨別贈之以詩,元稹寫下了《過東都別樂天二首》,其中「自識君來三度別,這回白盡老髭鬚。戀君不去君須會,知得後回相見無」 竟然一語成讖,不久之後,元稹便病逝了。這成了二人見的最後一面。

5

我們讀過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這是汪倫送李白離開,李白感念汪倫熱情的招待而作。

我們讀過 「欲持一瓢酒,遠慰風雨夕」,這是韋應物想去探望全椒山中的道士,卻不知去何處尋找朋友的足跡,只看到落葉滿空山。

我們讀過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這是王昌齡在芙蓉樓送辛漸離開,在江邊分別時,對友人的囑託。

然而最讓人陷入深沉感傷的,還是白居易的這句:「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

懷微之,寄微之,贈元九,寄元九,憶元九……白居易一生寫了多少詩文,都是給元稹的。他將多少筆墨都寄給了元稹,那個與他相知相惜的摯友。

元白二人的友情是世界上最動人的情感。

他們一輩子的交情,告訴我們:友情是旅途的驛站,朋友是你心靈的港灣。歲月必然流逝,人生不長不短,在這段路程中,正是朋友給予你世上最平凡,卻又是最可貴的情誼。

那麼,趁著時光未老,請好好珍惜吧!

作者:彎彎,一枚愛詩詞愛寫字的90後,記下,只為心中所愛的那份豐盈。

相關焦點

  • 每天一首古詩詞|白居易: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
    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 阿衛韓郎相次去,夜臺茫昧得知不。這首《夢微之》是白居易在元稹去世九年後所寫。詩人說,夜間做夢,又夢到了與你攜手共同遊玩的那些辰光,醒來後,方意識到你已離去九載,淚水不由得溼了衣襟。
  • 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
    古代文人之間的交往最是令人感動,而且他們的友情真誠,彼此真的是真誠相待,正是這樣的一種友誼,從而成為了文壇的千古佳話,特別是中唐詩人白居易與元稹之間的友誼,那算得上是真正的鐵哥們,兩個人年齡相仿,在文學上也是惺惺相惜,正是這個原因,使得兩人的友誼成為了佳話,即使是到了今天,人們談論他們兩人之間的友誼
  • 清明讀詩: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
    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 阿衛韓郎相次去,夜臺茫昧得知不?「唐朝白居易《夢微之》 伯牙在子期的墳前,彈奏了自己最喜歡的《高山流水》,然後將琴摔在了墓前,這個世上除了你,沒有誰懂我的音樂,我也不需要別人懂。我唯一的知音已經不在人間了,這把琴已經沒有用了。 我們總以為知音的故事,是一種傳說和寄託。但是在唐朝,出現了白居易和元稹,他們並非是為了書寫傳奇而來,但他們的人生真實的成就了知音。
  • 元白的詩: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
    無由持一碗,寄與愛茶人。後宮詞唐·白居易淚溼羅巾夢不成,夜深前殿按歌聲。紅顏未老恩先斷,斜倚薰籠坐到明。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阿衛韓郎相次去,夜臺茫昧得知不?望月有感唐·白居易時難年荒世業空,弟兄羈旅各西東。
  • 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這是飛花令「君」的故事
    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2.君今不幸離人世,國有疑難可問誰?3.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4.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5.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6.君寵益嬌態,君憐無是非。7.君不見沙場徵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8.君臣相顧盡沾衣,東望都門信馬歸。
  • 江南百景圖|布局&故事|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桃李春
    此處雖是應天府最偏僻之處,卻時常有人前來掃墓祭拜,墓前一應瓜果貢品從未短缺。 祭掃之時,人們也會駐足橋邊的金魚池,投幣許願。 每逢清明等時節,葛儀也會受人之託前去代為擺放貢品,爾後前往湖心亭,在那棵全桃花塢最大的桃花樹下休憩,飲一壺酒。
  • 元稹去世9年,白居易因夢寫首悼念詩,讀完淚流滿面,第2句成絕唱
    今天的這首詩,就是兩個至交好友之間的對話,只不過一個還在人間,一個已經離世9年了。【經典原文】夢微之唐代:白居易夜來攜手夢同遊,晨起盈巾淚莫收。漳浦老身三度病,鹹陽宿草八回秋。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阿衛韓郎相次去,夜臺茫昧得知不?【條分縷析】詩的題目就叫做《夢微之》,想來是白居易夜晚夢見了元稹,之前被壓抑的思念和沉痛被這一場夢喚醒,在巨大的情緒波動下寫下了這首詩。
  • 他有著最沉重的思念與遺憾,卻只念「當時只道是尋常」
    白居易曾寫下:「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一語道出無數情深。這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莫過於生與死;最沉重的思念與遺憾也莫過於故人去後,無論如何努力都抓不住、回不去的美好時光。是納蘭在說:西風瑟瑟,秋意寒涼,確是只有我獨自一人,誰惦念呢?也許過去的這個時光裡,曾有人問他秋風寒涼加衣否,可時光帶走了那個人,故景再現故人卻已不再,亡妻長眠黃土,再無一個她關心西風涼否,催促他添一件衣裳。緊接著兩句蕭蕭黃葉飛舞遮掩了疏窗,這是應了王國維的「一切景語,皆情語也!
  • 雪是冬天的信,推薦給你朋友圈下雪的文案
    ——元好問《摸魚兒·雁丘詞 / 邁陂塘》2.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3. 昔去雪如花,今來花似雪。——範雲《別詩》4、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滿長安道。——舒亶《虞美人·寄公度》5、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