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關於印發太原市林業發展
「十三五」(2016—2020年)規劃的通知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綜改示範區、不鏽鋼園區管委會,市直各委、局、辦,各有關單位:
《太原市林業發展「十三五」(2016—2020年)規劃》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太原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7年5月3日
(此件公開發布)
太原市林業發展「十三五」(2016—2020年)規劃
根據國家林業局林業系統「十三五」規劃編制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精神和《太原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制定本規劃。
一、「十二五」時期林業建設取得的主要成就
「十二五」期間,太原林業朝著又好又快的方向穩步推進,全市林業發展真正步入了快車道。「三縣一市」由生態脆弱區向生態良好區、市轄城六區由生態林業向景觀林業發展轉變,展現出太原市轉型跨越發展的良好勢頭。按照「山上治本、身邊增綠、產業富民、林業增效」「創建森林城市」的總體要求,林業建設取得了可喜的成就。2013年9月榮獲山西省人民政府授予的 「全省造林綠化先進市」。2014年8月榮獲山西省綠化委員會、山西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山西省林業廳授予的「山西省創建森林城市先進單位」。
(一)造林綠化成績顯著
通過大力實施國家林業重點工程、省級造林綠化工程和市級重點工程,2013年全省造林綠化現場會在太原成功舉辦,及時總結推廣經驗,推動了全市造林綠化向更高層次發展。全市完成造林180.06萬畝,其中人工造林125.13萬畝,提檔升級造林21.94萬畝,封山育林32.99萬畝,完成通道綠化120公裡,完成村莊綠化27個,育苗面積達到7萬餘畝。2015年底全市森林覆蓋率達23%,森林蓄積量達550萬立方米。
(二)森林資源得到有效保護
通過實施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推進封山禁牧,加強重點區域管護,全市森林資源得到有效保護。
1.成立森林公安機構
成立了太原市公安局森林公安分局,每年組織開展打擊非法毀壞森林資源、非法經營野生動植物資源等活動,有力打擊了各種破壞森林資源的違法犯罪行為。
2.加強森林「三防」體系建設
(1) 森林防火體系進一步加強。建立健全了各種規章制度,大力宣傳《森林防火條例》,認真貫徹「預防為主,積極消滅」方針;嚴格實行行政領導負責制,層層籤訂責任狀;擴建了專業滅火隊,配備了防火專業工具;在市國有林場建設了微波傳輸監測防火指揮中心,10縣(市、區)設立了微波傳輸監測防火指揮部;遠程及監控點20個,形成了遙感、視頻監測瞭望臺和地面巡邏三位一體的全方位監測網,對全市主要林地面積實行監控;森林火災受害率控制在0.45‰以內。
(2) 森林資源得到有效保護。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二期)得到加強,實行目標、任務、資金、責任「四到縣」管理。森林資源管理依法行事、採伐限額管理、野生動植物保護以及資源建檔取得較好成績。完成了10縣(市、區)林地保護利用規劃的林地落界和林地「一張圖」,為規範全市林地保護利用打下堅實基礎。
(3) 森林病蟲害全面控制。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有新進展。先後對紅脂大小蠹蟲、松毛蟲、靖遠松葉蜂以及經濟林病蟲害等實施有效防治,使主要病蟲害控制在有蟲不成災範圍之內,林業有害生物成災率控制在3.50‰。
3.野生動植物保護及自然保護區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2015年底,全市省級自然保護區四處,分別為天龍山自然保護區、汾河上遊自然保護區、凌井溝自然保護區、雲頂山自然保護區。保護區面積達116.70萬畝,佔到全市總土地面積的11.20%。自然溼地面積4.56萬畝。全市的野生動植物資源得到有效保護。
(三)林業產業規模進一步壯大
1.經濟林建設
通過實施鞏固退耕還林、現代農業示範園區、省級工程乾果經濟林項目建設,全市2015年底乾果經濟林21.68萬畝,水果經濟林26.73萬畝。
2.森林公園
全市有國家級森林公園一處,為天龍山國家森林公園,面積26.60萬畝。省級公園三處,為山西省葡峰森林公園,面積2.90萬畝;山西省金牛森林公園,面積8.61萬畝;山西龍城森林公園,面積8.15萬畝。縣級森林公園三處,為婁煩縣婁煩森林公園,面積0.72萬畝;陽曲縣新陽森林公園,面積2.02萬畝;萬柏林區香水泉森林公園,面積1.71萬畝。
3.東西山及城郊森林公園
東西山在建城郊森林公園29處。西山在建城郊森林公園20處,其中企業在建13處,為尖草坪區太鋼、亞鑫、盛科、國信、梗陽;萬柏林區晉峰、長風;晉源區豪光、康培、君威、煤氣化、環投天麗、愛晚。政府投入建設的7處,為晉源蒙山,萬柏林萬畝生態園、九院狼坡、桃花溝、偏橋溝風情小鎮、王封生態片區,尖草坪區北山關口生態園。東山在建城郊森林公園9處,其中企業在建的3處,為小店區五龍,迎澤區滑世界、洪傑。政府在建的6處,為杏花嶺錦林、山莊頭、廟碉、大腦山、長溝、榆林坪。為吸引社會資金,在全國首次創造性出臺了《太原市東西山林地林木認養辦法》,「按規定標準完成所認養林地80%綠化建設後,在不破壞生態功能的前提下,可利用林地林木資源開發林下種養業,利用森林景觀發展森林旅遊業等經營項目」。
4.林下經濟
發展林下經濟0.5萬畝,其中婁煩縣0.2萬畝,清徐縣0.3萬畝,進行林下中草藥材種植。古交市通道綠化及森林公園內試點林下中草藥,既有景觀,又有經濟效益,積極探索養護新模式。
5.林業專業合作社
全市共有林業專業合作社88家,其中省級示範社12個(主要集中在三縣一市,佔總體合作社數量的96%),社員3410人,入社林地面積11.70萬畝。向省廳推薦了14家合作社(婁煩現代種養殖專業合作社、婁煩利國林業專業合作社、清徐縣霞忠林業專業合作社、清徐縣惠忠林業專業合作社、清徐縣隆森林業專業合作社、清徐縣遠景苗木種植專業合作社、婁煩縣繁盛種植專業合作社、婁煩縣陽普種植專業合作社、古交市茂豐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婁煩縣林生種植專業合作社、陽曲縣中兵村昌紅種植專業合作社、清徐縣錦源種植專業合作社、清徐縣茂盛林業專業合作社、清徐縣步紅種植專業合作社)進行項目扶持,獲得省財政支持資金180萬元。推薦2家合作社(陽曲縣眾興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清徐縣忠霞森農林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為國家級示範社。
(四)種苗生產穩步發展
全市林木種苗生產穩步有序發展,優質苗木、良種苗木、容器苗木所佔比例有了進一步提高。2015年底,育苗面積由2010年底的3.68萬畝擴大到7萬餘畝,留床苗木達10億株。建成省級良種基地2處(市林木良種繁育中心、婁煩縣落葉松母樹林基地),年產優質種子0.50萬斤,年出圃良種苗木30萬餘株。
(五)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
從2010年開始,到2012年底,全市集體林權制度主體改革基本完成,2013年底通過省級檢查驗收,進入了深化改革階段。
(六)進一步明確了林業發展新思路
按照「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山上治本、身邊增綠」同步推進,以城郊森林公園建設為抓手,以「兩周兩線」(城市四周、村鎮四周、河流沿線、交通沿線)綠化為重點,大規模實施荒山造林與提檔增綠工程,實現東西山綠化全覆蓋,努力構建省城三大生態圈(一是以建成區周邊生態廊道為主的城市生活生態圈;二是以城六區東西山生態景觀林、平原農田林網和經濟林為主的近郊休閒生態圈;三是以陽曲、婁煩、古交、清徐「三縣一市」生態防護林為主的遠郊防護生態圈),有效增加有林地面積,提高全市森林覆蓋率,為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七)管理成效突出,森林資源得到有效保護
1.全市林業有害生物發生面積每年約10萬畝左右,主要有紅脂大小蠹、靖遠松葉蜂、落葉松尺蛾等,到2015年底,林業有害生物成災率控制在3.50‰以下,無公害防治率達到80%以上,測報準確率83%以上,種苗產地檢疫率100%,全面完成省廳下達的林業有害生物「四率」指標。
2.嚴格落實森林防火責任制,預防為主,加強巡查;同時完善周邊森林防火聯防體系,改進聯防措施;規範各類野外用火與防火宣傳教育,加強對森林消防專業隊伍的培訓。建成了覆蓋全市的視頻監控、信息指揮、防火通信三大系統及防火隊伍的裝備建設,完善了防火物質儲備建設,有效地控制了森林火災的發生,森林火災受害率基本控制在0.45‰以內,完成了省政府防火目標任務。
3.加強林地林木資源管理工作。嚴格執行《森林法》及有關林地林木管理條例,開展二期天然林保護工作,嚴格辦理林地使用、林木採伐審核工作,嚴厲打擊破壞森林資源的違法犯罪活動,嚴守森林資源紅線。狠抓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工作,建立了山西汾河上遊國家級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站、省級監測站太原動物園、市級監測站天龍山、森林公園、東山管護站五個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站,進行24小時監測野生動物疫源疫病工作,確保森林資源安全。
4.加強中幼林撫育和低質低效林改造,推進森林經營,優化森林結構,提高森林質量,促進森林面積和森林蓄積穩步增長,實現森林資源蓄積最大化、生物多樣性最大化和綜合效益最大化。全市有中幼林面積165萬畝(幼齡林面積88.50萬畝,中齡林面積76.50萬畝),已完成撫育8.20萬畝。
(八)拓展思路,著力解決造林資金問題
在積極爭取國家、省級造林工程項目的同時,加大各級財政投入力度。「十二五」期間完成造林投資47.58億元,除國家省級投資外,市級財政每年投入營造林資金1億元以上。各縣(市、區)在加大本級財政投入的同時,通過林地認養、造林直補、專業合作社造林、義務植樹等辦法吸引社會資金參與造林綠化;通過「政府引導、公司參與、市場運作、園區打造」,推進城郊森林公園建設。
(九)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解決林改後林農增收問題
全市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開始以來,集體林地面積326.02萬畝,完成確權面積312.81萬畝,產權明晰率95.94%。林改任務涉及各縣(市、區)66個鄉鎮、879個行政村、22.20萬戶林農。森林保險投保面積177.94萬畝。
圍繞「資本進入」,創新林權抵押貸款工作,採取林權小額循環貸款、林權抵押擔保貸款、林權直接抵押貸款3種模式,全市林木抵押貸款累計達2000餘萬元;圍繞「風險防控」探索森林保險,圍繞「數字管理」創新林權管理信息化,推進林權管理數位化、便捷化;圍繞「服務林農」成立了林權服務中心。
(十)紮實開展林地保護利用規劃工作
林地保護利用規劃編制工作實行分級負責制,以「二類調查」為平臺,以2009年資源數據為界線,修正縣級森林資源現狀並結合有關規劃,制定縣級2010-2020年林地保護利用規劃。在具體工作中,樹立全市一盤棋思想,既依法落界,又權衡未來發展空間要求,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方案、技術方案,同時做好技術培訓等工作,堅持實事求是原則,按省要求及時完成林地保護利用規劃編制任務。
(十一)加強督導,解決好工程質量問題
工程建設在全部實行監理制的同時,特別加大督查力度。市林業局成立由局領導帶隊,各專業處(站、室)負責人、專業技術人員參加的10個包縣(市、區)工作組,深入造林實地,檢查整地、苗木、栽植、管護等各個環節的質量,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各縣(市、區)技術人員分段承包,全程把關,有效地保證了工程建設的質量,造林綠化工程基本達到了整地規範、苗木優良,成活率在95%以上。
(十二)創新林業發展機制
《太原市東西山綠化條例》《東西山林地林木認養辦法》《關於大力推進林業生態建設的決定》《關於加快推進城郊森林公園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極大調動了社會各界造林綠化的積極性,政府有力主導,公司、企業積極參與,機制不斷創新,盤活山地資源,拓展城市空間,使省城周邊在較短時間內由生態脆弱區變成生態良好區。圍繞「東西兩山構建生態屏障,礦區郊區修復生態環境,城鄉區域共建美麗太原」目標,走出了一條打造森林城市建設美麗太原的新路子。
二、「十三五」時期的指導思想、原則及目標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按照省委省政府確定的「綠化山西、生態興省」和市委市政府生態強市戰略的總體要求,以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為目標,圍繞三大生態圈框架構建,通過深化林業事業改革,緊密結合生態扶貧攻堅,加快國土綠化步伐,增進綠色惠民,創新理念、創新實踐,強基固本、造管並重,增強功能,提質增效,著力打造城區宜居、環城休閒、遠郊生態、林產增效的黃土高原資源型地區現代林業。
(二)基本原則
1.堅持政府主導,共建生態文明
林業作為一項公益性事業和基礎性產業,在政府主導的同時,要更加注重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惠農富民。政府要積極發揮組織、領導、協調、監控作用,企業要增強社會責任感,發揮「以工補林」作用,為生態建設盡職盡責,形成全民關注、支持、參與生態建設與林業發展的良好氛圍。
2.堅持深化改革,改善生態民生
堅持加快推進國有林場改革,理順制約林業發展的體制機制問題,進一步解放生產力,促進國有林場科學發展,充分發揮國有林場在國土綠化中的帶頭作用。圍繞保護生態、保障職工生活兩大目標,實現管護方式創新和監管體制創新,建立有利於保護和發展森林資源、改善生態和民生、增強林業發展活力的國有林場新體制,保護生物多樣性,維護國土生態安全。堅持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按照農民得實惠、生態受保護的總體要求,充分調動人民群眾中熱愛林業、參與林業的有識之士投入林業建設事業的積極性,大力發展非公有制林業,激活活力,增強動力。
3.堅持科技創新,轉變發展方式
注重科技興林,人才強林,創新科技機制,組織科技攻關,破解科技難題,引進先進技術,培養優秀科技人才,加速先進實用技術的轉化和推廣,提高林業科學化、信息化、機械化水平和林業產業競爭力。保護森林資源,鞏固生態林業建設成果的同時,科學把握林業發展的新常態、新要求,把加快轉變發展方式作為林業發展的重要途徑,從生態恢復、數量增加向數量質量並重轉變,更加注重提質增效,建設生態文明和打造國家級森林城市。
4.堅持重點突破,城鄉一體發展
以山上治本、身邊增綠和生態富民同步,以國家、省級重點林業生態建設工程為依託,與推進新型工業化、特色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相結合,不斷加大林業生態建設力度,構築生態安全屏障,創建國家森林城市,使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生活空間宜居適度。
5.堅持集約經營,實現產業突破
堅持以生態建設為主的林業發展戰略,通過科學規劃,精細實施,重點突破,適度增加發展用材林、經濟林和薪炭林比例,提高商品林發展質量,充分發揮林業的多種功能和多重效益,改善生態改善民生,使生態與經濟相互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
6.堅持依法治林,保護營林成果
根據林業法律法規,加強執法、普法宣傳力度,全面推進依法行政,規範全市依法治林,使林業發展走上法制化、規範化、制度化軌道。
(三)主要目標
通過進一步實施生態強市戰略,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實現森林面積、森林蓄積、林農收入三增目標。具體發展目標為:
1.森林覆蓋率在2015年底23%的基礎上,到2020年達到30%以上。森林面積在2015年底有林地面積238.36萬畝的基礎上,到2020年達到310.90萬畝以上。
2.森林蓄積量在2015年底550萬立方米的基礎上,到2020年達到680萬立方米。
3.林業有害生物成災率控制在3.5 ‰以下。
4.森林火災受害率控制在0.45‰以內。
三、「十三五」時期林業建設的總體布局
《山西省主體功能區規劃》將太原市除婁煩縣外所有縣(市、區)作為國家級重點開發區,婁煩縣是省級限制開發的重點生態功能區。根據全市區域地貌特徵,結合各地自然條件,按照優化布局,強化功能分區施策原則,堅持因地制宜,宜喬則喬、宜灌則灌,宜造則造、宜封則封。結合全市自然、經濟、社會特點,林業生態建設按照近自然林業理論和「山上治本,身邊增綠」原則,構建「三大生態圈」空間布局,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體系,優化森林資源配置,突出區域生態林業功能。城六區重點提檔加厚環城林帶,建設環城百萬畝森林,紮實推進環城城郊森林公園建設;婁煩縣以省城水源地保護綠化、古交市以採煤沉陷區生態恢復、陽曲縣以省城北部生態經濟防護林建設、清徐縣以集約化經濟林及平原林網建設為重點,全力打造生態縣(市、區),實現近山宜居休閒、遠山森林生態的美麗太原生態林業大景觀。
(一)三大生態圈框架建設
以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為目標,根據國家、省級林業工程項目,結合全市地形地貌特點及林業發展的自然條件,圍繞已構建的三個生態圈進行綠化布局。
1.城市生活生態圈
以環城高速內的建城區國土面積54萬畝,圍繞道路、水系、廠礦、住宅、遊園等區域進行點、線、網狀景觀綠化,通過生態廊道與近郊、遠郊有機結合,為市民提供良好的生產、生活、生態保障。
2.近郊休閒生態圈
以環城生態旅遊公路為軸線,以百萬畝森林圍城為核心,以東西山生態景觀林、平原農田林網和經濟林為主,構建近郊百萬畝森林休閒生態圈。建設範圍包括:以城六區東西山生態廊道為重點,陽曲縣靠近市區3個鄉鎮(侯村、黃寨、泥屯)的黃泥公路以南部分、清徐縣靠近市區2個鄉鎮(馬峪、清源)的山區部分。對低質低效林提檔升級,對宜林荒山荒地、無立木林地進行高標準造林,對開採等原因造成的劣質地類進行生態修復,並進行功能休閒區開發,繼續打造城郊森林公園。區域國土面積218萬畝,林業用地面積115萬畝。
3.遠郊防護生態圈
以陽曲、婁煩、古交、清徐「三縣一市」生態防護林為主的遠郊防護生態圈。建設範圍包括:婁煩縣省城汾河水源地保護工程、古交市礦山生態恢復治理工程、陽曲縣北部生態防護林建設工程、清徐縣特色經濟林及平原農田防護林建設工程。區域國土面積764萬畝。
(二)森林資源管護
1.天然林資源保護二期工程
加強天然林資源保護,國家生態公益林保護、未成林造林地管護力度,減少林地逆轉,穩步實現森林資源擴容增量。涉及10縣(市、區)以及太原市國有林場、陽曲縣國營東山林場、陽曲縣國營西山林場、古交市國營閣上林場、婁煩縣國營汾河林場五個國有林場(以下簡稱五個國有林場)、市綠化東西山辦公室。
2.森林生態效益補償
涉及萬柏林區、晉源區、杏花嶺區、尖草坪區、古交市、清徐縣、婁煩縣、陽曲縣及市綠化東西山辦公室,婁煩縣國營汾河林場、古交市國營閣上林場、太原市國有林場、陽曲縣國營東山林場。
3.中幼林撫育
中幼林撫育是優化森林結構,提高林分質量、增加森林蓄積的重要途徑。涉及迎澤區、萬柏林區、杏花嶺區、晉源區、清徐縣、陽曲縣、婁煩縣、古交市、市森林公園及五個國有林場。
4.未成林造林地撫育管護
在幼林鬱閉前,以人為活動來改善林地環境條件,消除林地各種災害,提高植樹造林質量,鞏固植樹造林成活率,使幼樹得到充分的營養和光照,促進幼樹儘快鬱閉成林,確保林木健康生長,有效提高森林覆蓋率,實現森林面積的有效增長。涉及萬柏林區、晉源區、清徐縣、陽曲縣、婁煩縣、古交市及婁煩縣國營汾河林場、陽曲縣國營東山林場、陽曲縣國營西山林場。
5.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及監測預警體系建設
涉及10縣(市、區)、五個國有林場及市森林公園、太原市東山林區管護站、太原市西山林區管護站(太原市林木良種繁育中心)、市綠化東西山辦公室,全市範圍內的防治監測預警體系建設。
6.森林防火體系建設
涉及10縣(市、區)、五個國有林場及市森林公園、太原市西山林區管護站(太原市林木良種繁育中心)、市綠化東西山辦公室。
7.野生動植物保護及自然保護區建設
涉及10縣(市、區)、五個國有林場及市森林公園。重點涉及範圍:汾河上遊省級自然保護區、凌井溝省級自然保護區、天龍山省級自然保護區。
8.古樹名木搶救性保護工程
開展古樹名木普查,摸清家底,分級認定,掛牌服務。對全市範圍內古樹名木進行搶救性保護和復壯。
(三)林業產業體系建設
加大特色經濟林比重,狠抓良種繁育和優質壯苗培育,保障林業工程建設,積極開拓森林旅遊,林下經濟等新型產業,開展林業扶貧攻堅,林業富民增收。
1.乾果經濟林建設
重視特色經濟林發展,加大乾果經濟林比重,狠抓乾果經濟林提質增效。在穩定發展紅棗、核桃傳統乾果經濟林的同時,發展具有區域特色的新型經濟林品種和特色園區建設,幫扶當地貧困人口就業脫困。主要涉及範圍:婁煩縣、清徐縣、古交市、晉源區。
2.林木種苗建設
主要項目及涉及範圍:
(1)保障性苗圃建設工程
晉源區、陽曲縣、婁煩縣、古交市、婁煩縣國營汾河林場、古交市國營閣上林場、陽曲縣國營東山林場、市東山林區管護站呼延苗木培育基地等範圍內規劃建設保障性苗圃;扶持各公司、專業合作社育苗基地建設。
(2)良種繁育建設工程
太原市西山林區管護站(太原市林木良種繁育中心)新建、改建項目;清徐縣和婁煩縣境內新建良種繁育基地;太原市林木種子站恆低溫儲備庫設備的保養、維護、消防設施,規模360平方米。
(3)母樹林建設工程
婁煩縣靈鐘山、皇姑山新建母樹林基地;婁煩縣林木種苗站落葉松母樹林基地撫育管理項目。
3.森林生態旅遊產業
積極發展生態旅遊,促進森林生態休閒公共服務體系和森林旅遊產業體系健康發展。在全市國家、省級森林公園和初步建成的城郊森林公園積極開展森林旅遊產業,同時開闢新的森林旅遊產業。小店區、萬柏林區、清徐縣、婁煩縣新建4個森林公園;迎澤區郝莊鎮新建小山溝城郊森林公園、紅山山地城郊森林公園、洪傑城郊森林公園;市森林公園內新建生態文化廣場及牡丹月季園;陽曲縣國營東、西山林場新建旅遊小區;古交市續建山西省金牛森林公園。
4.林下經濟及花卉產業
充分利用現有森林資源發展林下經濟,推進花卉產業穩步發展,積極扶持林業專業合作社建設。主要涉及範圍:萬柏林區、清徐縣、古交市、晉源區、婁煩縣國營汾河林場、古交市國營閣上林場、陽曲縣國營西山林場區域內發展林下種植、養殖業;萬柏林區、清徐縣境內新建花卉基地及引種項目;林業專業合作社經營育苗、花卉、林產品加工、荒山造林綠化、食用菌和藥材種植等。
5.林業扶貧攻堅
通過退耕還林項目增收、造林綠化勞務增收、森林保護就業增收、乾果經濟林管理增收、林業產業綜合增收,在造林、營林、產業建設中提升林農勞務收入和資產性收入,助力脫貧攻堅。
(四)多項生態文化載體
全市範圍內完善林業信息化、森林保險、村莊綠化、生態文化教育、森林公園改造完善等重點工程,積極探索森林生態文化建設的新路子。加強生態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為人們更多了解森林、認識生態、探索自然提供場所和條件。更加廣泛深入地宣傳森林生態文化,提升人們的生態意識、生態藝術、環境美學,達到理解、支持、參與生態工程、生態產業、綠色企業的發展,構建省城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生態文明建設新格局。
四、「十三五」時期林業建設的主要任務
(一)造林綠化工程
全市計劃完成營造林綠化工程184.04萬畝,其中:人工新造林63.52萬畝(新造林中有28.82萬畝為「創建國家森林城市」高標準造林任務),其中經濟林3.20萬畝;封山育林15.60萬畝;低質低效林改造49.41萬畝(全部為「創建國家森林城市」任務);退化林分修復12.10萬畝;未成林造林地提檔升級工程29.00萬畝(其中22.08萬畝為「創建國家森林城市」任務);灌木林改造14.39萬畝。
1.天然林保護工程森林植被恢復
計劃完成營造林19.00萬畝,其中人工造林10.00萬畝,封山育林9.00萬畝,涉及清徐縣、陽曲縣、古交市及五個國有林場範圍內。
2.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
以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為依託,立足應退全退,願退盡退,遏制水土流失,培植綠色產業,有效增加群眾收入。
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計劃完成新造林4.55608萬畝。主要涉及萬柏林區、陽曲縣、婁煩縣、古交市。其中:
(1)大於25度陡坡耕地4.290467萬畝,主要涉及萬柏林區、陽曲縣、婁煩縣、古交市。
(2)根據山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做好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地類地塊調查落實工作的通知》確定的退耕還林還草」計劃,規劃大於25度陡坡梯田0.265613萬畝。主要涉及萬柏林區、陽曲縣、古交市。
3.「三北」防護林工程
計劃完成「三北」防護林工程14.97萬畝,其中人工造林10.87萬畝,封山育林4.10萬畝。主要涉及萬柏林區、清徐縣、古交市、婁煩縣。
4.環京津冀生態屏障區工程
在陽曲縣範圍內進行環京津冀生態屏障區工程建設面積10.0萬畝。
5.低質低效林改造工程
低質低效林改造工程主要涉及清徐縣、陽曲縣、婁煩縣、古交市、市森林公園、陽曲縣國營東、西山林場和婁煩縣國營汾河林場、古交市國營閣上林場。規劃完成低效林改造49.41萬畝。
6.退化防護林修復工程
對退化防護林進行修復,就全市低質低效林及退化林分進行撫育改造和漸進改造等,進行提檔升級,提高林分質量和生態效益。主要涉及清徐縣、陽曲縣、古交市及婁煩縣國營汾河林場、古交市國營閣上林場,改造面積12.10萬畝。
7.重點水源涵養林保護修復工程
對婁煩縣八個鄉鎮及汾河水庫水源保護區的湖庫周邊溼地、環庫岸生態和植被進行修復和保護,營造水源地良性生態系統,建設14.61萬畝水源涵養林。
8.山體生態修復工程
山體生態修復工程主要涉及迎澤區、萬柏林區、杏花嶺區、清徐縣、晉源區、古交市、市綠化東西山辦公室管理範圍。修復工程面積0.8038萬畝。
9.乾果經濟林工程
乾果經濟林工程主要涉及晉源區、清徐縣、婁煩縣和古交市。規劃栽植乾果經濟林3.20萬畝,以棗、核桃及文冠果為主。
10.通道綠化工程
通道綠化主要涉及迎澤區、杏花嶺區、晉源區、小店區、尖草坪區、萬柏林區、清徐縣、婁煩縣、陽曲縣、古交市。完成綠化公路1545.38公裡,全市範圍內鐵路綠化任務79公裡。
11.河流綠化工程
河流綠化主要涉及迎澤區、杏花嶺區、晉源區、小店區、尖草坪區、萬柏林區、婁煩縣、陽曲縣。完成河流綠化225.87公裡,兩側荒山綠化0.30萬畝。
12.黃土高原示範林建設工程
婁煩縣在八個鄉鎮建設黃土高原示範林工程造林10.25萬畝,其中人工造林7.75萬畝,封山育林2.50萬畝。
13.平原綠化工程
平原綠化工程完成新造林網折合0.50萬畝。主要涉及範圍為清徐縣境內。
14.人工造林
太原市國有林場規劃人工造林面積0.27萬畝。
15.未成林造林地提檔升級工程
為加快森林覆蓋率的提升,有條件的增加有林地面積,對以往投入標準低而形成的未成林造林地進行提檔升級。涉及10縣(市、區)、太原市國有林場。規劃完成提檔升級工程29.00萬畝。
16.灌木林地改造工程
婁煩縣省城汾河水源地實施灌木林地改造工程14.39萬畝。
(二)撫育管護工程
每年繼續實施天然林資源保護二期工程546.67萬畝,其中國家級公益林面積91.55萬畝;地方公益林455.12萬畝。中幼林撫育37.76萬畝;未成林造林地撫育54.46萬畝。
1.天然林資源保護二期工程
主要涉及10縣(市區)、五個國有林場、市綠化東西山辦公室管理範圍。規劃每年管護面積455.12萬畝。
2.森林生態效益補償
主要涉及萬柏林區、晉源區、杏花嶺區、清徐縣、婁煩縣、陽曲縣、尖草坪區、古交市及婁煩縣國營汾河林場、古交市國營閣上林場、太原市國有林場、陽曲縣國營東山林場、市綠化東西山辦公室管理範圍。規劃每年國家級森林生態補償面積91.55萬畝。
3.中幼林撫育
主要涉及迎澤區、萬柏林區、杏花嶺區、晉源區、清徐縣、陽曲縣、婁煩縣、古交市及五個國有林場、市森林公園。規劃中幼林撫育37.76萬畝。
4.未成林造林地撫育管護
主要涉及萬柏林區、晉源區、清徐縣、陽曲縣、婁煩縣、古交市及婁煩縣國營汾河林場、陽曲縣國營東、西山林場。規劃撫育管護面積54.46萬畝。
(三)森林資源保護工程
1.切實加強森林防火和森林公安工作
全市新建及維護森林防火通道562公裡;新建防火檢查站20個、火情監測點20個、瞭望臺33座、蓄水池22個、森林應急場所1處、觀測哨8個;護林防火車輛31輛;防火視頻監控系統6處,建立市級防火指揮平臺1個、GPS巡護設備121套,10個縣(市、區)視頻會議分會場進行維修、維護;探索建設生物防火隔離帶;建設100人森林消防專業隊伍,配足配齊專業撲救器具;繼續開展可燃物清理工作。
加強森林公安能力建設。全面推進森林公安隊伍正規化、規範化、信息化、標準化建設,加大森林公安基層基礎設施和裝備建設,建設市級森林公安辦案中心和民警輪訓基地。著力推進公安隊伍正規化、執法正規化、警務信息化、保障標準化、警民關係和諧化。
主要涉及範圍:迎澤區、杏花嶺區、尖草坪區、晉源區、清徐縣、陽曲縣、古交市、市森林公園、市綠化東西山辦公室、太原市西山林區管護站(太原市林木良種繁育中心)及五個國有林場。
2.野生動植物及自然保護區建設工程
繼續開展省級自然保護區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太原市汾河溼地公園申報國家級溼地公園工作,實施重點野生動植物保護工程;實施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救護繁育工程;開展全市野生動植物資源普查。
規劃完成新建水禽觀測點5個。在保護區範圍內,均勻布設固定監測樣地120個。加強3個自然保護區建設,建設褐馬雞保護地2處,7處保護站。建立相應的野外宣講站點和宣傳。森林公園內百鳥園天網更換3.0萬平方米。
實施野生動植物及自然保護區建設工程範圍:市森林公園、汾河上遊省級自然保護區、凌井溝省級自然保護區。
在全市範圍內開展生物多樣性和溼地調查,編制《太原市生物多樣性與溼地保護規劃》。實施推進溼地保護、野生動植物資源普查、野生動物救護三大項目。進一步加強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工作,強化五個監測站軟硬體建設,提高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預報水平。
3.林業有害生物防治體系建設
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預警體系建設。進一步完善1個省級示範站和8個市級中心測報點建設。根據《山西省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預警體系建設方案》和《森林病蟲害預測預報管理辦法》要求,逐步完善省級和市級中心測報點的軟硬體設施,使其能更好發揮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骨幹作用。主要涉及清徐縣、五個國有林場、太原市東山林區管護站、太原市西山林區管護站(太原市林木良種繁育中心)、市綠化東西山辦公室。
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減災體系建設。做好常發性害蟲防治、通道綠化、平原林網、交通要道等林地有害生物防控和無公害防治示範區建設工作。主要涉及10縣(市、區)、太原市國有林場、陽曲縣國營東山林場、陽曲縣國營西山林場。
林業有害生物檢疫御災體系建設項目。推進檢疫審批下放工作、加大森林植物檢疫工作及積極開展重大林業有害生物防控工作。主要涉及10縣(市、區)。
4.古樹名木搶救性保護工程
對全市範圍內古樹名木進行搶救性保護和復壯,重點保護3837株樹木。
(四)科技項目
1.林業創新科技驅動工程
萬柏林區建設0.50萬畝抗旱造林、困難立地條件造林。清徐縣境內對0.50萬畝低質低效核桃進行高接換優,更換優良品種,並對林農進行培訓500餘人,推廣核桃綜合管理新技術。
林業科技創新驅動工程(本項目為山西省旱柳基因保存及選育項目,實施單位為市林科所)。全省範圍內的旱柳古樹品種採集工作已經完成,經過2年的嫁接、扦插復壯,所培育的51個旱柳品種目前生長良好、可以繼續進行下一步選育及基因保存林建設工作。2016—2020年計劃建設旱柳基因保存林50畝;從51個山西省本地旱柳古樹資源中選育出1—2個優良旱柳品系;保存林栽植成活率>90%,保存率>85%;太原市、晉中市榆次區林業科技創新驅動工程項目組在採集到全省範圍內46個白榆品種資源的基礎上,已培育出7000株1—2年生的各個白榆品種苗木,且每品種≥100株;十三五期間及時開展對照試驗,從46個試驗品種選育出1—2個適合山西省不同立地條件下的優良白榆品系。在項目進行的中後期,對照試驗順利的情況下,採集白榆古樹和優良單株的枝條嫁接繁殖復壯,建設基因保存林。在保證對照試驗白榆品種數量足夠的條件下,為豐富項目試驗內容,引入長枝榆、圓冠榆兩個品種,拓寬項目實施範圍,增加山西省綠化樹種可選擇品種,進一步豐富山西省榆樹生物種質資源多樣性。
2.特色經濟林綜合管理增產推廣項目
婁煩縣推廣核桃綜合管理增產技術項目0.50萬畝。婁煩縣推廣仁用杏綜合管理增產技術項目0.10萬畝。陽曲縣實施棗樹綜合豐產管理技術基地0.50萬畝。古交市發展大果榛子引種試驗0.005萬畝。古交市推廣核桃提質增效綜合管理技術示範項目0.50萬畝。古交市和婁煩縣進行0.01萬畝林木良種及繁育新技術推廣,採用新技術重點培育核桃遼核系列、中林系列及晉龍系列適合我市的優良品種。
3.鹽鹼地造林工程
清徐縣境內新建鹽鹼地造林工程,引進推廣抗鹽鹼樹種竹柳0.10萬畝。
4.林業實用技術培訓
對10縣(市、區)進行林業實用技術培訓。
(五)種苗繁育工程
1.保障性苗圃建設工程
在晉源區、陽曲縣、婁煩縣、古交市、婁煩縣國營汾河林場、古交市國營閣上林場、陽曲縣國營東山林場、太原市東山林區管護站呼延苗木培育基地等範圍內規劃建設保障性苗圃1.105萬畝;扶持各公司、專業合作社育苗基地建設保障性苗圃地0.132萬畝;完善國有苗圃基礎設施建設。
2.良種繁育建設工程
在清徐縣和婁煩縣境內新建良種繁育基地0.10萬畝。
完成太原市西山林區管護站(太原市林木良種繁育中心)苗圃地恢復建設項目、引進新品種建設項目、完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完成太原市林木種子站恆低溫儲備庫設備保養、維護、消防設施,規模360平方米。
3.母樹林建設工程
在婁煩縣靈鐘山、皇姑山新建母樹林1.50萬畝。婁煩縣林木種苗站落葉松母樹林基地撫育管理項目對0.50萬畝落葉松母樹林進行樹盤整修及割灌。
4.義務植樹苗木補助工程
保障義務植樹用苗各級財政補助資金。
(六)基礎設施建設
1.林區道路建設工程
涉及五個國有林場及迎澤區郝莊鎮、清徐縣清源鎮、東於鎮、馬峪鄉。新建及維修林區道路881公裡。
2.管護站建設工程
婁煩縣國營汾河林場、陽曲縣國營西山林場、陽曲縣國營東山林場、古交市國營閣上林場在2016—2020年期間共新建管護站8個。陽曲縣國營東山林場場部危房舊房改造1000平方米;陽曲縣國營西山林場場部危房舊房改造。
3.場部保護站房屋維修
太原市國有林場和古交市國營閣上林場範圍內共進行場部維修5500平方米,古交市國營閣上林場管護站維修400平方米。
4.森林管護棚建設
太原市國有林場新建10個管護棚。
5.大型宣傳標誌牌
太原市國有林場和古交市國營閣上林場範圍內新建大型宣傳標誌5個,養護宣傳標誌10座。
6.電路改造項目
陽曲縣國營東山林場對管護站進行電路改造5處。
7.安全用水項目
陽曲縣國營東山林場飲用水改造管護站、場部5處。
(七)林業產業
1.林下經濟
萬柏林區、清徐縣、婁煩縣、古交市、晉源區及婁煩縣國營汾河林場、古交市國營閣上林場、陽曲縣國營西山林場範圍內發展林下種養植10.90萬畝。
2.花卉產業
大力發展花卉產業,在萬柏林區、杏花嶺區、晉源區、清徐縣境內規劃新建花卉基地4處。
3.林業專業合作社建設
扶持太原市林業專業合作社建設,每年扶持5家合作社建設並給予扶持資金15萬元,至2020年發展合作社至150家,共給予25家合作社扶持,扶持資金共375萬元。
(八)森林旅遊工程
森林公園建設和森林生態旅遊產業項目有:
1.小店區五龍城郊森林公園包括北營、黃陵街道辦的道把、西家凹、黑駝、五龍溝共4個村,規劃總面積1.37萬畝,基本完成綠化全覆蓋,基礎配套設施建設初步完善。重點開展「五湖」「十林」等生態建設項目完善,其中生態投資約5億元。
2.萬柏林區在狼坡、桃花溝 、店頭一線天新建3處森林公園。
3.清徐縣馬峪鄉2.90萬畝公園綠化工程增景增色,進行基礎設施建設,造景觀林0.50萬畝,建設廁所3處,修路4公裡。
4.婁煩縣城北山建設4.40萬畝北山森林公園1處。
5.迎澤區郝莊鎮小山溝城郊森林公園新建0.50萬畝,紅山山地城郊森林公園新建0.65萬畝,新建洪傑城郊森林公園0.17萬畝。
6.市森林公園五年內規劃完成森林公園生態文化園部分項目和面積4.50萬平方米的牡丹月季園項目;更換、種植地被草坪50萬平方米,新建色塊5000平方米,改造4座廁所,製作安裝宣傳牌100塊,新增生態文化宣傳欄200平方米、500KW相變1臺、遊覽步道1200延米。
7.陽曲縣國營東、西山林場範圍分別在白龍廟、三藏寺、黑龍洞新建生態旅遊小區。
8.古交金牛森林公園規劃完成綠化1.50萬畝,修繕景點3處,人工置景15處,修幹線旅遊路3條15公裡,步道10條8.50公裡及文體廣場、旅遊接待、水電暖等基礎設施20多項。
(九)其他項目
1.林業信息化工程
建立萬柏林和杏花嶺區級及九個重點鄉(街)林業站網絡化平臺;萬柏林區、婁煩縣、古交市、陽曲縣、杏花嶺區、婁煩縣國營汾河林場、陽曲縣國營東山和西山林場建設森林資源管理系統(數字林業)8套,新建ACGIS應用並進行相關培訓;市森林公園內建立監控系統。
涉及範圍:萬柏林區、婁煩縣、古交市、陽曲縣、杏花嶺區、婁煩縣國營汾河林場、陽曲縣國營東山和西山林場、市森林公園。
2.生態文化教育示範工程
古交市金牛森林公園南山主景區內規劃建設遊客中心、科普長廊、解說步道、科普標牌、特色野生花卉園、樹木園、發展農家樂,集觀賞、採摘等特色生態旅遊文化。
3.村莊綠化
積極穩妥推進新農村生態林業建設,加快改善城鄉居民居住環境,實現村莊綠化靚化,形成房前屋後花果林,村中空地休憩林,村莊周圍護村林的美麗鄉村。規劃綠化村莊687個。
4.農田林網建設
加大農田林網建設力度,增強抗災減災能力,促進農業穩產高產,改善村容村貌。規劃農田林網補植補種面積1.2035萬畝,樹種退化後更新面積2.1359萬畝,新建農田林網面積0.7015萬畝。
5.森林保險
全市長勢穩定且權屬清晰的生態公益林已承保177.94萬畝,佔可承保面積的81.30%。預計2020年參保林地達到303.80萬畝。
6.創建國家森林城市輔助工程項目
舉辦綠色大講堂,森林生態攝影展,古樹名木、中國插花、生態文化等科普活動,每年在5次以上。林業生態市、生態縣、生態鄉(鎮),生態村(社區)、生態大戶、生態廠(礦)區、生態學校、生態單位創建活動。完成編制《太原市國家森林城市建設總體規劃》《太原市生物多樣性保護規劃》。完成「創建森林城市」日常管理和宣傳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政策支持
1.優化環境,推動部門林業向社會林業轉變
科學整合涉林項目資金,建立農林水和扶貧等涉林部門聯席會議協調機制。編制涉林項目規劃、年度計劃與資金使用辦法,按照資金渠道、管理權限不變原則,統一安排實施。組織好全民義務植樹活動,通過林地林木認養、認捐、認建,金融系統融資,碳匯林業建設,集體林改后土地流轉、農民入股、企業投入、民營林業等辦法,吸引社會力量參與生態林業建設,大力推進城鄉生態化。
2.健全制度,建立支持林業發展長效機制
各縣(市、區)政府逐年增加林業生態建設投入。生態林管護在認真落實國家和省有關政策的同時,建立造林綠化、中幼林撫育、林木良種等財政補貼制度。鼓勵發展林業專業合作社,搞好林地流轉、規模造林、連片開發,特別在項目建設上給予支持。加大金融扶持林業力度,大力發展林權抵押、林權轉讓、林農信用等小額貸款,推廣政策性森林保險制度。繼續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和完善林地、林權交易市場和生態效益補償制度,將森林生態效益補償落實到村、到地塊、到農戶。
3.深化改革,建立林業造管新機制
建立政府、企業、個人有機結合的造林模式機制,充分調動社會、企業、個人參與林業建設的積極性,鼓勵社會資金投入造林綠化,推動開展合作造林。積極推進碳匯造林,鼓勵企業、個人捐資造林,自願減排,吸引社會資金參與碳匯林業建設。繼續推廣有太原特色的開發式造林模式,企業按規劃以治理荒山荒坡的綠化量置換經營開發權,完善林木、林地認養制度。積極探索由政府購買造林或服務辦法,逐步實現生態林由政府與市場共同營造新機制。對林改分山到戶的荒山荒坡生態公益性造林,重點補助集中連片造林工程,管護採取農戶自管與集體集中管護相結合辦法。乾鮮果經濟林實行以農民投入為主、政府扶持、部門服務的辦法,提高質量效益。推廣規模化生態治理模式,綠化荒山荒坡。
4.積極探索,逐步形成林業發展新體制
努力探索實行自願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保護補償制度,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探索股份制、市場化國有林開發利用和管護管理辦法;探索規範、安全有效的林業碳匯交易模式,為促進企業自願減排提供更多渠道,實現增加森林碳匯與企業承擔社會責任雙贏;探索組建新型綜合管護隊伍,對集中連片林地做到專業化管護;對合作社、公司制管護組織,各級政府可以通過購買服務等形式給予支持;積極穩妥推進體制改革,儘快建立符合太原市特點的林業發展體制。
5.強基固本,夯實林業基層基礎
紮實推進國有林場改革,建立有效的資源監管體系、科學的森林經營體系、完善的民生保障體系,基本建立功能定位明確、管理科學規範、政策保障有力的國有林場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將全市五個國有林場納入公益性事業單位管理。加強鄉鎮林管、造林監理、資源林政、森林公安、森林消防等林業隊伍建設,健全服務體系,改善裝備條件,涉林鄉村配備專職或兼職護林員,做到村有護林人員、鄉有林業機構、縣有專業站所。市級組建100人以上、縣級組建50人以上森林消防專業隊。加強林業信息化建設,完善視頻監控系統,健全防火指揮平臺,提高林業系統應急反應能力。
(二)工作要求
1.加強組織領導,確保各項任務落實到位
充分認識「十三五」規劃、「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重要性,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建立健全太原市生態文明建設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切實加強組織領導,落實責任,制定方案,分解任務,組織協調及督促指導檢查等工作。有關部門要精心組織各項重點工程實施,堅持統一協調管理配合,做到有計劃、有部署、有檢查、有總結、有評比,確保各項任務完成。
2.強化服務,發揮林業部門職能作用
林業部門要認真履職,當好政府的參謀助手,組織實施好工程建設,進一步加強政策宣傳、規劃設計、科技服務,對全市林業工作進行現場檢查、督查指導、技術培訓,實現縣(市、區)全覆蓋;建立完善市縣林業服務體系,加強基層林業技術人員培訓,做到村有土專家、鄉有技術骨幹、縣(市、區)有科技服務隊伍,積極主動參與駐村扶貧活動,為企業、社會扶貧當好參謀助手,做好規劃與技術服務。
3.嚴格考核,建立健全評議獎懲制度
將新造林面積、造林保存率、森林覆蓋率、森林火災發生率納入市縣政府年度目標責任考核。每年在春秋兩季組織以營造林工作為主的集體督查和現場突查;市政府對在林業生態建設中湧現出的造林綠化先進縣(市、區)、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給予表彰獎勵,對造林成活保存率低、森林資源破壞和森林火災嚴重的縣(市、區)和單位進行通報批評和投資調控。
4.層層負責,保障林業持續快速發展
各縣(市、區)政府要把造林綠化工作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在組織領導、資金投入、目標考核等方面加大力度,持續跟進。縣(市、區)政府主要負責人是林業生態建設的第一責任人,分管負責人是直接責任人。要以「全市一盤棋」的理念推進造林任務,落實「三加三不減」工作舉措、林業建設目標責任制,實地調研,現場辦公,確保領導到位、責任到位、投入到位、措施到位。各級政府要把林業生態建設作為「一把手」工程,做到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幹,努力把太原林業建設推向新階段、再上新臺階,取得更大成效。
5.科技創新,提高林業發展科技含量
切實加大林業科技投入,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在全面創新中的引領作用,提高生態林業建設的科技含量,強化科技支撐,夯實基礎。通過創新增源、示範增效、培訓增智、服務增力,把科學技術推廣應用貫穿於林業發展全過程,不斷開創現代林業建設新局面。
6.依法治林,鞏固森林資源成果
繼續加快推進依法治林,加大林業法律法規宣傳力度,加強執法監督力度,規範林業部門執法行為,不斷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完善生態環境監管制度,嚴守資源環境生態紅線。在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環境敏感區和脆弱區等區域劃定生態紅線,確保生態功能不降低、面積不減少、性質不改變;嚴格徵佔用林地管理,堅決打擊非法侵佔林地行為,對各類違法違規毀壞森林資源行為實行「零容忍」。儘快釐清林地產權,積極化解林地糾紛,推進社會和諧,促進林業事業健康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