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在外國也不算什麼小眾美食了,事實上每年都會有很多人被中餐吸引,願意為了吃到正宗的中國菜,千裡迢迢從自己的家鄉跑來中國。尤其是四川成都,外國人似乎特別偏愛又甜又辣的口味,這使得成都的外國人數量倍增。
作為美劇迷,相信你肯定也在各種美劇或電影中看到過裡面的角色拿著白色紙盒,吃裡面的炸雞塊,炸雞塊的外表還裹著一層亮晶晶的醬料,看起來讓人很有食慾。不過先別得意,你們發現了嗎,中餐在美劇中雖然出現頻次高,但總是以「外賣」的形式出現。
實際上,中餐在西方國家的地位並不是很高,雖然中餐廳在外國的數量非常多。但是大多數餐廳提供的中餐並不正宗,而是經過本土化的中餐。就拿上面說的炸雞塊,那是將雞塊炸過以後,裹上一層用糖和辣椒熬出來的甜辣醬,吃起來又甜又辣,正符合美國人的口味。
而英國的部分中餐廳,會將中餐和西餐進行混合,推出「中西結合」的菜式,中國和英國有的食材混在一起做湯是最常見的。德國的中餐更誇張了,直接把中餐、泰國菜、越南菜放在一起,反正都是亞洲的,大多數德國人根本分不清這都是哪裡的菜。
經典的中餐「幸運餅乾」,絕對是「無中生有」的一個典範。幸運餅乾裡面會有一張小紙條,寫著今天的運勢或是幾個中國字,看起來好像很深奧的樣子,但在中國卻沒有這樣的傳統。比較有可能借鑑的,應該是餃子裡吃硬幣的習俗。
而法餐、日料等料理,在西方世界卻仍然保持自己的傳統。大家想想自己去過的法式餐廳或日料店,吃飯的步驟是不是依然堅持著他們的傳統?比如說法式餐廳還是提供開胃酒、前菜、主菜、湯品、甜點,而日料店不允許刀叉吃飯。
可能會讓很多中國吃貨失望的是,在西方國家,中餐廳的定價往往不會太貴,對西方人來說,中餐幾乎等同於我們眼裡的肯德基,就是為了拿來填飽肚子用的。你會發現在美國,中餐外賣和披薩、漢堡外賣的傳單放在一起,但他們絕對不會叫一份法餐外賣,或是日料外賣。
為什麼中餐在西方人看來,地位一直很難升上去呢?因為正宗的中餐不適合西方人的口味,那些保持傳統中國口味的餐廳,只有華人和華裔願意光顧,西方的食客們非常少,他們更願意去改良口味的餐廳吃飯,比如說美國有名的「熊貓餐廳」。
既然改良了口味,那麼一定是切合大眾的選擇。想想肯德基、麥當勞這些外國牌子的快餐進入中國,不也是契合我們中國人的口味嗎?因此這些本土化的中餐變得多油、多鹽,吃起來超級甜,或是口味寡淡如水,在西方人看來,這樣的味道是不適合成為高端食物的。
作為對比,法餐和日料的選料走的一直是高端大氣上檔次的路線,貴得理直氣壯,再加上法餐和日料擺盤精緻,環境安靜整潔,吃飯的時候需要堅持各種用餐禮儀,這會讓人忍不住對法餐和日料肅然起敬,願意為它們付更多的錢。
總結下來,中餐為什麼在西方國家的地位不高?因為西方人只接受口味偏大眾化的中餐,中餐的用餐禮儀沒有那麼嚴謹,用勺子用筷子都可以吃,又是多油多鹽的食物,而且比日料、法餐更適合做外賣,所以中餐的價格很難提升。西方人看中餐,也就像看快餐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