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真相:那個寫下「鋤禾日當午」的詩人,其實是百姓最憎恨的酷吏!

2020-12-14 騰訊網

文/歷史真相:那個寫下「鋤禾日當午」的詩人,其實是百姓最憎恨的酷吏!

我們對於《憫農》這首詩非常的熟悉,大到老人小到幼兒園的小朋友都可以隨口的說出:「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雖然是耳熟能詳,但是大家對他的作者可能沒那麼了解了,寫這首詩的詩人就是唐代的李紳,在他的早年雖然做出了這樣體恤農民的詩句,但是在他的人生後期卻做出了禍害百姓的舉動,其中的原因是什麼呢?

在這首國民詩歌的影響下,我們一直覺得作者李紳一定是高風亮節的人,深知農民艱辛,也讓幼時的我們深刻感受到不浪費糧食的重要性。然而,一個優秀的詩人不一定會成為一個優秀的官員,李紳就是這樣的人。

李紳卻是一個表裡不一之人,他雖然很有才華,但是在當官之後完全變了。李紳雖然出生在官宦世家,但是在幼年時並不是那麼的順遂的。因為他很早就失去了父親,所以一直跟隨母親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所以李紳從小就嘗盡了人間疾苦,所以他才會在看到農民辛苦勞作的時候,心生感嘆寫下了《憫農》這首詩。而李紳長大之後,官途也非常的順遂。他因為幼年所吃的苦,在讀書方面非常的努力,所以他很早就中了進士,入朝為官。

其實李紳在這剛開始做官的時候,還是非常的正直的,當時他關心民生的疾苦,並且針對朝廷的問題大膽敢言。正是因為李紳的正直敢言,所以深受唐武宗的重用,很快就升官發達起來。而李紳在位居高位之後,卻很快就忘記了以前窮苦的生活,逐漸變得墮落起來。據說李紳在飲食方面非常的奢侈講究。李紳此人非常的喜歡吃雞舌,所以他每吃一頓雞舌,都要殺死上百隻活雞。如此鋪張浪費,只有清朝時期那個只吃白菜心的官員可以和他媲美了吧。從李紳身上,我們也要警醒,在現今社會裡,我們要永葆初心,勿忘根本。

相關焦點

  • 寫「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大詩人,一頓飯「吃」300隻雞?
    我國上下五千年漫長的歷史中,出現了很多享譽千年的大詩人,李白、杜甫、王維等這些名字我們都是張口就來。不過也有一些詩人,提起他們的名字,很多人可能都不太知曉,就說起他們寫的詩卻又是人盡皆知。就像「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 寫下「鋤禾日當午」的李紳,後來怎麼樣了?他到底是好人還是壞人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一首《憫農》流傳甚廣,可以毫不誇張的說,但凡上過學認識兩個字的人基本上都會背。為什麼?李紳呢,就很不以為然了,他呢,是胸有社稷,心念黎庶,那是稍微一想,便緩緩吟道: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 「鋤禾日當午」中「鋤禾」到底什麼意思?是播種還是除草?
    我國有上下近五千年的歷史,而在這漫長的歷史中,很多前人的文學作品都已經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當然流傳至今的也有不少。不過這些流傳至今有些我們現代人可以通過歷史的傳承和各種記載揣摩出其中的意思,但是也有一些卻讓今人費解,只能給出各種各樣的猜測,卻難以下定論。
  • 詩詞大會選手讀不懂「鋤禾日當午」,暴露了很多人背詩的一大毛病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這兩句詩可以說是婦孺皆知。 可是在中國詩詞大會的第二期節目上,卻有選手在這兩句詩上栽了大跟頭。 選手讀不懂「鋤禾日當午」,暴露了很多人背詩的一大毛病。
  • 短篇雜談:寫「鋤禾日當午」的那個人後來怎麼樣了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憫農》,唐朝李紳)李紳,在年幼時便寫出了「鋤禾日當午」的千古名句。當時的李紳看到農民面朝黃土背朝天,年年辛勞,有感而發。
  •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其實後面的一首詩才是精華所在!
    唐朝是一個人才輩出的年代,多少文人墨客在大唐這片沃土上施展才華,寫下了一篇篇流傳千古的錦繡華章。這裡有李白的清新俊逸,也有杜甫的憂國憂民,有王維的參禪悟道,也有白居易的琵琶妙音。在眾多才子當中,李紳是很特別的一個。
  • 詩詞大會導師蒙曼:因一首王維詩被贊,卻因「鋤禾日當午」被質疑
    早在參加詩詞大會之前,蒙曼其實就已經是個文化名人了,在《百家講壇》可圈可點的表現,讓她收穫了不少粉絲。不管是講歷史還是講詩詞,蒙曼都能深入淺出,為大家帶來一場文化之旅。但在詩詞大會第5季結束後,她卻受到了不少質疑,甚至有不嫌事大者還用上了「跌下神壇」這樣的字眼。這是為什麼?
  • 「鋤禾日當午」中「鋤禾」是什麼意思?詩詞大會大學生選手不理解
    一位來自四川的大一女生小姜來參加了節目,在節目中她遇到了一道看圖猜詩題:假如你看到下圖描繪的場景,用以下哪聯詩句來形容最合適A.欲羨農家子,秋新看刈禾 B.笑歌聲裡輕雷動,一夜連枷響到明 C.鋤禾日當中,汗滴禾下土當時題目上的圖是一個秋收圖
  • 追漫140萬福利,Q版「花憐」下地,演繹「鋤禾日當午」,腹肌迷人
    別看只有三次元有福利,其實對於二次元追番的我們,官方福利也不少哦,尤其是藉由追番達到140萬人的機會,官微放出了一波福利圖,「鋤禾日當午」的完美寫照,「花憐」
  • 女面試官:鋤禾日當午的下一句是什麼?男子會心一笑,錄用
    說到現在最奇葩的事,莫過於參加一次面試了,為了給公司淘到絕佳的人才,作為伯樂的面試官們在招聘人才時,可謂是嘔心瀝血,費盡心思。他們不但從各種方面對求職者進行測試,更是出一些奇葩的問題來測試找工作者的臨場反應能力。
  • 李紳年輕時寫下「粒粒皆辛苦」詩句,當官後卻一頓要吃掉300隻雞
    比如宋之問為了爭奪「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的絕句,竟然把自己外甥給暗害了;和白居易齊名的大詩人元稹,始亂終棄,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花心大蘿蔔"等等。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一位也是唐朝的一個著名詩人,他由於寫下婦孺皆知的「鋤禾日當午」而流傳後世,卻也因晚節不保而讓後人嗟嘆。
  • 古代畫家可以賣畫為生,詩人靠什麼養活自己?
    就古代的文盲率,能讀得起書達到可以人字的家裡多少有點產業,在歷史上留下文章,詩詞的大多都是當地世家大族,所以許多詩人有正式工作也就是當官,要麼就是世家和當官的,富商之類結交,靠他們資助。不過,詩人大都有傲骨,白居易在任職期間,看不慣這個人,寫詩諷刺諷刺,看不慣那個人,寫首詩再諷刺諷刺……幾年下來,寫了幾十首諷喻詩。在他40歲那年,母親去世,按照當時的規矩,作為兒子要回老家守孝三年,這叫做「丁憂」。
  • 寫「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詩人,自己卻鋪張浪費,只吃雞舌
    中唐有這樣一位詩人,被白居易戲稱為「短李」,他一生的存詩有四卷之多,有一百四十首,然而為後人所熟知的,只有他早年的一兩首詩。這位詩人,叫李紳。 元稹有一首詩,叫《節婦吟寄東平李司空師道》,詩中提及的李司空,便是李紳,李紳當時官至宰相,封趙國公,他想拉攏元稹,元稹於是寫下詩送給李紳,婉言拒絕。 李紳的詩,其中兩首是大家早有耳聞的,那便是《憫農》二首。 《憫農》(其二)中道:「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 古代的酷吏是什麼樣,他們都是兇惡殘暴之徒嗎?
    要是碰著個兇狠的酷吏,恐怕性命難保。晚清劉鶚的官場譴責小說《老殘遊記》就妙筆描繪了兩個清如水卻狠如狼的酷吏,只說這個叫玉賢的。他名聲很好,不貪錢,任內還狠狠辦過幾夥盜賊。但玉賢對強盜殘酷,對治下的良民百姓也很殘酷,稍有過錯,甚至是沒有過錯,只是他看不順眼,或者是一句話說得不入他的心,就立時撒籤子拿人。
  • 明初一詩人眺望長江寫下此詩,氣勢磅礴、壯懷激烈,堪成千古名作
    關於長江,古來文人墨客多有讚頌,就像本文要說的這首詩一樣:詩人高啟登高遠眺長江,見其氣勢磅礴、壯懷激烈,心生感慨,遂寫下此詩,可稱千古名作。唐詩宋詞的光芒似乎完全掩蓋了後來朝代的詩人,於是他們就像蒙塵的珍珠,被掩蓋在了歷史的洪流裡。但,金子總會發光!
  • 一首古詩只有2句,他因此被評為史上「最懶」詩人!
    他被評為史上「最懶」詩人,一生只作半首詩,如今卻人人會背! 怪事!有聽說過4句的古詩、6句的古詩、8句的古詩,而2句的古詩,卻是第一次聽說! 因為此事,他成為了有史以來最特別的一個詩人,也被評為有史以來「最懶」的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