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鋤禾日當午」中「鋤禾」到底什麼意思?是播種還是除草?

2020-12-09 貓眼國學

我國有上下近五千年的歷史,而在這漫長的歷史中,很多前人的文學作品都已經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當然流傳至今的也有不少。不過這些流傳至今有些我們現代人可以通過歷史的傳承和各種記載揣摩出其中的意思,但是也有一些卻讓今人費解,只能給出各種各樣的猜測,卻難以下定論。就像本期筆者要說的關於「鋤禾日當午」中「鋤禾」一詞的爭議,這句話可謂是人所皆知,大多數人對於「鋤禾」的理解也都是「除掉地中的雜草」,那麼這樣一句人所皆知的詩句又怎麼會產生爭議呢?

首先我們來看看這句詩的出處,它是出自於唐代詩人李紳的《憫農》一詩,全詩如下: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相信這首詩大家都是耳熟能詳,畢竟在小學的課本中大家都已經背誦過,而且在成長的過程中也一直被長輩所念叨,所以想不影響深刻都難。而這首詩所表達的大概意思就是農民種莊稼不易,所以大家要珍惜糧食。就這麼簡簡單單20字,言語又這般直白的詩為什麼會引起廣泛爭議呢?

其實這個爭議的源頭是來自於《詩詞大會》這一檔詩詞類電視節目,當時節目考到了這首詩,而作為點評嘉賓的國學大師蒙曼就解釋了一下這首詩,在她的解釋中「鋤禾」是農民播種的過程。在節目中播出之後,網上有一些詩詞愛好者就對此提出了異議,他們對於「鋤禾」二字的理解大概有以下兩種看法:

其一:「鋤禾」的意思是「除草」。持這種觀點的朋友,他們認為「鋤禾日當午」是倒裝句,這句話應該是「日當午鋤禾」,意思就是在太陽正午的時候在田裡除草。因為中午天氣熱,這個時候除草,草拔出來以後會被太陽曬死。

其二:「鋤禾」代表了一切和種田有關的農事。持這種觀點的朋友認為,李紳當時所見可能就是農民在田中務農時,寫的時候考慮到韻律方面的問題就用了「鋤禾」,其實這裡的「鋤禾」 是泛指。

當時筆者在網上看到這樣的爭議,再看到他們各自的解釋,其實我覺得都說得通。但對於這件事我個人覺得其實是有點「閒得慌」,太過於吹毛求疵。因為這首詩的所要表達的思想就是種田不易,大家珍惜糧食。基本上大家讀到這首詩就能領會到這個意思,而這也是李紳寫這首詩所想要傳遞的思想。現在我們卻忽略掉這首詩本身的意義,去糾結其中「無關緊要」的字眼,這難道不是「本末倒置」?

而且在我看來,不管是哪種解釋,都不影響這首詩本身要表達的思想,這種沒有明確答案的爭議是沒有意義的,畢竟李紳是唐代人,這「鋤禾」是什麼意思,不管是哪種觀點都是後人自己的理解,李紳寫「鋤禾」具體到底是什麼只有他自己知道,難道我們還能找一位先去1000多年的對峙?

對於這樣的爭議,大家有什麼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相關焦點

  • 「鋤禾日當午」中「鋤禾」是什麼意思?詩詞大會大學生選手不理解
    我問他「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的「好逑」是什麼意思,他說是君子喜好去追求淑女。其實「逑」是通假「仇」字,意思是淑女和君子很般配,當時這位學生就不好意思了。要真正理解好古詩,咱們根本不用去讀《全唐詩》之類,光是小學課本上的古詩就夠咱們好好地體味一番了。不信?那咱們就說說近日《中國詩詞大會》第5季中的一件小事。
  • 詩詞大會選手讀不懂「鋤禾日當午」,暴露了很多人背詩的一大毛病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這兩句詩可以說是婦孺皆知。 可是在中國詩詞大會的第二期節目上,卻有選手在這兩句詩上栽了大跟頭。 選手讀不懂「鋤禾日當午」,暴露了很多人背詩的一大毛病。
  • 詩詞大會導師蒙曼:因一首王維詩被贊,卻因「鋤禾日當午」被質疑
    詩詞大會導師蒙曼老師,到底算不算是當代才女?這似乎是一個不太好回答的問題。 早在參加詩詞大會之前,蒙曼其實就已經是個文化名人了,在《百家講壇》可圈可點的表現,讓她收穫了不少粉絲。不管是講歷史還是講詩詞,蒙曼都能深入淺出,為大家帶來一場文化之旅。
  • 寫下「鋤禾日當午」的李紳,後來怎麼樣了?他到底是好人還是壞人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一首《憫農》流傳甚廣,可以毫不誇張的說,但凡上過學認識兩個字的人基本上都會背。為什麼?李紳呢,就很不以為然了,他呢,是胸有社稷,心念黎庶,那是稍微一想,便緩緩吟道: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 短篇雜談:寫「鋤禾日當午」的那個人後來怎麼樣了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憫農》,唐朝李紳)李紳,在年幼時便寫出了「鋤禾日當午」的千古名句。當時的李紳看到農民面朝黃土背朝天,年年辛勞,有感而發。
  • 歷史真相:那個寫下「鋤禾日當午」的詩人,其實是百姓最憎恨的酷吏!
    文/歷史真相:那個寫下「鋤禾日當午」的詩人,其實是百姓最憎恨的酷吏! 我們對於《憫農》這首詩非常的熟悉,大到老人小到幼兒園的小朋友都可以隨口的說出:「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雖然是耳熟能詳,但是大家對他的作者可能沒那麼了解了,寫這首詩的詩人就是唐代的李紳,在他的早年雖然做出了這樣體恤農民的詩句,但是在他的人生後期卻做出了禍害百姓的舉動,其中的原因是什麼呢?
  • 追漫140萬福利,Q版「花憐」下地,演繹「鋤禾日當午」,腹肌迷人
    別看只有三次元有福利,其實對於二次元追番的我們,官方福利也不少哦,尤其是藉由追番達到140萬人的機會,官微放出了一波福利圖,「鋤禾日當午」的完美寫照,「花憐」
  • 《憫農》其二的古詩 憫農其二古詩解釋意思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是我們從小學到大的,它告訴我們要珍惜糧食,具有深刻的教育意義。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這首詩的資料,讓我們一起來重溫一下吧。  《憫農二首·其二》  唐·李紳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 女面試官:鋤禾日當午的下一句是什麼?男子會心一笑,錄用
    很快,他就收到一家公司的面試邀請,劉先生一向準時守信,所以在面試當天,他早早就出現在了面試現場,憑藉他對策劃的熱情,他很輕鬆地就多眾多的競爭者中,脫穎而出,成為為數不多的候選人。當三位候選人名單確定後,他們就被工作人員帶入到面試現場,面試他們的是一位美女面試官,美女面試官先讓大家分別進行了簡單地自我介紹,隨後交流了一次有關策劃方面的技術,就在大家都敞開心扉的時間,女面試官突然提出了這樣一個「簡單」地問題:「鋤禾日當午的下一句是什麼?」
  •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其實後面的一首詩才是精華所在!
    李紳,從小就自幼好學,二十七歲那年就中了進士。剛出道的李紳,可謂是一個熱血青年,他和那些剛入仕的文學青年一樣,立志將自己的一片熱忱灑向大唐這片遼闊的疆土。唐僖宗光啟三年,李紳的母親病逝,此時只有15歲的李紳,打點行禮向長安出發。公元762年,唐代宗李豫登基,這個在安史之亂登上皇位的唐代宗,掌管的可是一個爛攤子。
  • 農村俗語「明七暗九,暗九是關口」,什麼意思,有何講究?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這句詩句深刻的描繪了農民的生活!但是很多城市中的小朋友不解,「為啥不在涼快的早上與傍晚去田間除草呢?」對於這個問題,只能說他們不了解農村,不懂農事!正午時分也是最熱的時候,這時除草更能有效的防止其「死灰復燃」!
  • 李紳寫《憫農》時意氣風發,考中進士春風得意,為官後卻漸次豪奢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憫農》 這首《憫農》,在我上學的時候,名字還是《鋤禾》,也是在最近才得知《鋤禾》已經改名《憫農》,這才又想起聊聊這首曾經讓我每次吃飯都不剩下一粒米的詩句來。
  • 寫「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大詩人,一頓飯「吃」300隻雞?
    我國上下五千年漫長的歷史中,出現了很多享譽千年的大詩人,李白、杜甫、王維等這些名字我們都是張口就來。不過也有一些詩人,提起他們的名字,很多人可能都不太知曉,就說起他們寫的詩卻又是人盡皆知。就像「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 小麥播種後多久除草效果好?最佳時間必須知道!
    這冬小麥播種20天以後,正是除草的好時候,咱們農民可不能以為小麥種上就萬事大吉了,及早準備除草,保證小麥生長良好,一定要提前準備。下面就講一下冬小麥如何除草。 為科學防治麥田雜草,減少藥害和和環境汙染,提高小麥產量,現將小麥田間除草主要技術要點整理如下: 麥田雜草發生規律 麥田雜草發生高峰有2次,第一次是小麥播種後20-30天,第二次是在次年小麥拔節前。
  • 冬小麥什麼時候除草最好?除草劑需要注意什麼?
    現在到了冬小麥的除草時間,那什麼時候除草最科學?使用除草劑需要注意哪些事項呢?今天,小土就來教大家科學除草! 01 麥田雜草發生規律 雜草生長的高峰共有2次,第一次是小麥播種後
  •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中的「樂樂」是什麼意思?很多人都理解錯了
    熟悉的味道中加了新鮮的元素,清新可愛風的主持人龍洋,沉浸式的外景出題,預備團中的老面孔,都讓這一季《詩詞》大會有些與眾不同,但本期選手的實力卻受到了觀眾不小的質疑。先有大學選手分不清「鋤禾日當午」是插秧還是收割,讓蒙曼老師都懵了;後有親友團的高材生用諷刺詩「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來鼓勵選手,讓網友十分不解。
  • 「五一」勞動節,帶孩子認識古詩中的勞動人民
    我國古代雖然沒有勞動節,但是勞動人民的辛苦,在古詩中能窺得一斑。《鋤禾》 李紳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