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文學獎對於很多從事文學工作的人來說,都是一個最高的殿堂,能夠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人,必定在文學領域有著非常之高的成就,而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個人,她是一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美國女作家,可是卻在中國生活了40年,並且把中文稱為第一語言,這個人就是珀爾巴克,可能這個名字大家並不熟悉,她還有一個中文名字,相信很多人都有所耳聞,她就是賽珍珠。而她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品,就是她對於中國農民,進行深入描寫的代表作《大地》。
雖然她在1892年出生於美國的維吉尼亞州,可是在她很小很小的時候,就被父母帶到中國鎮江,並且一直在這裡經過了整個童年生活,對於她來說對,美國並沒有非常深切的感情,反而對中國有著濃濃的熱愛感恩,並且她的第一語言是中文,因為從小她的母親就教她說漢語,後來才教她學習英語,可是在她8歲的時候,爆發了義和團運動,由於她的父母身份比較特殊,都是傳教士,所以他們一同返回了美國,躲避這段危機,即便如此,賽珍珠內心對於中國的嚮往也沒有被磨滅,所以在她25歲結婚之後,帶著她的丈夫一同回到了中國。
她的丈夫名字叫做約翰洛辛布克,是一位農學家,兩個人定居在安徽宿州,後來她和她的丈夫都在金陵大學就職,也就是在這期間,賽珍珠深深的愛上了寫作事業,她和中國非常多的著名文學家,都有非常深切的交流,無論是徐志摩,胡適以及老舍都和她有著非常深厚的友情,以及文學方面的碰撞,可是賽珍珠卻和普通的作家有著非常明顯的區別,她最喜歡描寫的主人公就是中國農民,而她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代表作,也是以農民生活為主體的傳記。
不得不說,她對於中國底層百姓的了解和深切體會要比許多中國人還要深,而且她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品,也全部都是對於中國描寫的作品,由此可見,她對於中國的熱愛,她是真的把中國當成了自己的故鄉,更加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在她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時候,中國也正處於極其動蕩和危險的時刻,當時是1938年,而她作為一個美國人,完全可以置身事外,但她在發表獲獎感言時,卻滿眼都是對中國的愛,她說相信中國一定能夠趕走對自由和主權進行威脅的敵人,而且中國是不可戰勝的,她敬佩中國,同時也愛中國。
這個從小耳濡目染,受到中國文化薰陶的美國的女作家,她的童年生活和青年生活都和中國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並且在這一生當中,有40年都生活在中國,而她的作品當中不僅展現了中國農民以及中國基層百姓的呼喊,也代表著她作為一個真正了解中國在中國生活了40年的女性的觀點和理解。不得不說,她在傳記的描寫方面的確有著非常獨特並且優秀的天賦,而她能夠注意到中國農民生活當時的狀況,才是最令人詫異,也值得很多人去尊重的。
雖然她的本名我們不一定能夠記住,也不一定了解,但是賽珍珠這個名字我們卻經常能夠聽到,直到現在為止,她在我們心中都有著與眾不同的意義,其實她就是一個土生土長的中國人,更加值得我們敬佩的是,她在新中國成立之後,也通過自己在國際上的影響力,為中國發聲,讓中國的形象和地位,通過她的傳達和發揚讓全世界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