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早閩南語歇後語俗話大全盤點 這些閩南話老話你聽過麼

2020-12-16 閩南網

千言萬語不能丟了母語。閩南語歇後語充滿智慧而又詼諧幽默,給人五光十色、目不暇接的感受,故以「五色話」稱之。比如「惠安査某——日日見財」,其實是因為惠安女服飾是露臍裝,而「肚臍」閩南語發音是「zai」,與「財」的閩南語發音一樣,所以說「日日見財!」

「閩南話歇後語與普通話歇後語相同,前半句像是一個謎面,後半句是對前半句深層的補充和發揮,類似謎底。」華僑大學文學院院長王建設介紹,歇後語被叫作「五色話」,幽默詼諧又俏皮,它從生活中汲取精粹,運用對比、誇張、雙關等手法,把本來一句平鋪直敘的話變為妙趣橫生的藝術語言。

閩南語歇後語趣味迷人,它凝聚了閩南人的智慧,表達的是閩南人對客觀事物的觀察,也是生活經驗的一種積累。閩南語起源於福建漳泉地區,流傳到臺灣後落地生根發揚光大,相比之下保留了更多傳統歇後語,也衍生出一些頗具地方特色的新詞彙。

網友惋惜這些閩南語歇後語在日常生活中漸行漸遠,因為閩南話需要更多用在口頭交流中,說出來才有那種韻味。不過也有網友表示遺憾,因為有些歇後語的意思,自己都難以理解。以下羅列了各類閩南主歇後語,熱愛閩南語的小夥伴們趕緊補習一下吧。

閩南語歇後語涵義
數字類
半瞑仔出世害死人(亥時人)
半瞑仔記數暗算
半瞑仔看日頭野早咧
半天頂的路燈高明
一丈差九尺差遠咧
一二三五六七八九無寫四(無施捨)
一間貨賣了了通霄(通銷)
一粒田螺煮九碗湯無味
二十兩近視(斤四)
三禮拜六點鐘醋桶(吃醋)
四兩雞仔半斤頭大頭家(大頭雞)
四兩豬肉切兩盤好看擱省錢
五堵餓肚
六出祈山拖老命
六月芥菜假有心
六月的棉被揀人甲
七月半鴨不知死活
九月掠的蟳腹內空空
十隻雞不見九隻一看就知
十二月風吹痟甲無尾
十二月芥菜有心
十二月天困厝頂凍霜
十二月肉湯穩凍
初十廿五無理髮(無汝法)
三十暗走路無影

相關焦點

  • 閩南語被列入「方言」困難排行榜,你會講嗎?
    中國難懂的五大方言,排行如下: 1、溫州話 2、廣東話 3、閩南語  4、上海話 5、陝西話 閩南話難度指數:★★★★★★★★★閩南話的流播不止在閩南地區,早已超出了省界和國界,在外省傳播閩南話最廣的是臺灣。
  • 這些閩南俚語、歇後語你還記得多少?
    編者按:時過境遷,因網路遊戲盛行、外來文化傳入等諸多原因,許多本地早期傳唱的童謠、歇後語、俚語已經殘缺,甚至失傳。故本期續2017年發布的《老佛曇的童謠,會在你這消失嗎?》部分輯錄,以留遺存。各位讀者若還記起昔日童謠、歇後語、俚語,煩請在文章底部留言處錄入,以期挖掘、傳承更多的閩南童謠、歇後語、俚語作品!壹:閩南俚語眾人一樣心,黃土變成金 三人四樣心,賺錢不夠買燈芯。
  • 多彩的閩南文化:鬥陣來學閩南語
    閩南文化係指生活在福建南部地區的人(主要是閩南人)共同創造並一代代傳承發展與創新的地區性文化。閩南地區從西晉末年開始開發,在隨後的幾百年間,中原文化、百越文化、異國文化在這裡相互滲透、融合,孕育了包容多元文化的閩南文化。
  • 閩南語學習教程:日常生活閩南話常用語翻譯對照
    閩南語學習教程:1、閩南人見面時,多用「(你)食未」或「敖早」做問候語。在三餐前後不久的時間裡,才可以用「(你)食未」,三餐前的二三小時,或者三餐後的二三小時後,都不宜用「(你)食未」。此外,在洗手間等地方見面時,也不宜用這樣的問候語。「早」相當「早安」,當然可做清晨見面時的問候語。此外,在早集會等場合,也可用此問候語。
  • 中國最難懂的三種方言,本地人都可能聽不懂,閩南語上榜
    普通話是作為中國的通用語,以北方話為基礎,用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不過除了普通話之外,中國還有許多地方方言,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下找你過最難懂的三種方言。閩南語方言是一個地區特色文化中的一部分,不同的城市擁有不同的方言。如果要說中國哪個城市的方言最難懂,位於福建地區的閩南語一定是其中之一。
  • 由tiktok與閩南語踢投說起
    比如福州人和福清還有長樂都是說福州話,而莆田仙遊一帶的人則說莆田話,或者叫仙遊話。我們大學的時候宿舍的一個女生就是從仙遊來的,她和隔壁宿舍的莆田來的女生都是說的莆田話,或者仙遊話。而漳州和泉州以及廈門則說的是閩南話。即便他們說的都是閩南話,還是有些音有稍微的差別。當然這些則是他們當地人才能夠知道的細微差別。
  • 聽 霜降|廣東話 潮汕話 客家話 閩南話
    俗話講「霜降殺百草」,在此節氣,植物漸漸失去生機,大地一片蕭索。霜降節氣後,深秋景象明顯,冷空氣南下越來越頻繁。 霜降時節 你感受到陣陣寒意了嗎? 廣東話 聽霜降
  • 閩南話中的古漢語之飲食常用語
    順便一提,關於飲食的閩南話,最為全國人民熟知的莫過於把「吃飯」說成「駕崩」,很多閩南人人把「駕崩」寫成「呷飯」,其實這有點音譯法的誤解了,「吃」字閩南語就是念作「jia」。1. 糜,普通話拼音為mí,閩南語念作mei ,粥的意思。這個字在古文中最有名的典故,莫過於昏聵的晉惠帝那句「何不食肉糜」了。
  • 臺灣音樂人廈門發起閩南語合唱團 盼閩南音樂「生生不息」
    楊慕說,《廈門親像一首歌》問世後,觸動了許多閩南人的家園情懷,也讓更多人相信,閩南語歌曲一樣可以兼具大氣磅礴與溫暖親和,可以風格雋永又直指人心。因此,他萌生了組建閩南語歌曲專業合唱團的想法。  楊慕說,合唱團將分為兩部分,一是粉絲團,只要喜歡閩南方言,喜歡音樂,哪怕音樂基礎不強,也可以參加,一邊學習一邊唱;另一個是專業團,人不用多,但要求比較高。
  • 閩南語歌曲教我的50個做人的道理
    他有句港句,可以接受來自北方草原的都市麗人背地裡偷聽《鴻雁》,卻很難接受福建女孩聽閩南語歌曲,那感覺怎麼說呢,都不叫異域風情,而像是另一個時空, 但很有趣。 可誰他媽在乎有趣呢,我們閩南人最不在乎的就是有趣,因為我們是有趣本身。
  • 一起唱閩南語歌基本功——學習閩南語音標
    學習閩南語,就跟學習英語一樣,必須先認識閩南語音標,才能為往後的學習奠定良好基礎。很多人看到英語音標和英語單詞就感到頭疼,但可以放心的是,學習閩南語比學習英語簡單的太多了,只要你肯動嘴,就可以很好的掌握清楚。現在就跟隨我的步伐先學習閩南語音標吧。
  • 經典的閩南歌你會嗎?都聽過嗎?
    閩南歌,在閩南地帶或者說在個別地方也非常流行,比如泉州、廈門、漳州這一帶,聽到名字你有印象嗎?《閩南人》 、《愛拼才會贏》、《歡喜就好》、《世界第一等》,外出的閩南人有時候聽到故鄉的歌曲,回味家鄉,有的人更是熱淚盈眶。
  • 閩南人的環球旅行:「果子」、沙茶麵和番茄醬
    明清至於近代,中國東南沿海人群大量移民東南亞,說廣義閩南話的閩南人、潮汕人和海南人都參與其中。今天,在許多東南亞國家仍然能找到大量說閩南話的華人,譬如馬來西亞的檳城通行閩南話、印尼的坤甸通行潮汕話,就算已經改說當地語言,閩南人也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影響。
  • 聽 寒露|廣東話 潮汕話 客家話 閩南話
    聽 寒露|廣東話 潮汕話 客家話 閩南話大灣區之聲  作者:  2020-10-08 寒露,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七個節氣,表示秋季時節的正式開始
  • 再談林語堂閩南語詩歌
    誠如猛狼人博友所言「林語堂方言詩的詮釋,生發了閩南話與普通話如何找到一個最佳的對應,也就是閩南話如何翻譯成普通話,普通話如何用閩南話來體現,閩南話用什麼字眼來表述」,關鍵在於「有沒有音義完全相同的普通話文字?這個問題比前兩個問題更困難,因而意義更大。」
  • 遇見閩南歌 美妙唱出來!第十四屆閩南語雙歌賽啟動
    ■啟動儀式上,樂隊演唱閩南語歌曲。以「遇見閩南歌」為主題的第十四屆閩南語原創歌曲歌手大賽樂團季昨天下午正式啟動。此次大賽由音樂廈門組委會指導,廈門市文化和旅遊局主辦,將首次採用團體競技的比賽模式,從廈漳泉、臺灣地區以及東南亞等地遴選出12支高水準的音樂製作團隊參與本次比賽,用豐富的形式打造更加多元的閩南語歌曲。報名從即日起持續至11月25日,詳情可關注微信公眾號「看閩南」。
  • 閩南語歌曲也有這麼多好聽的,這些經典歌曲你都聽過嗎?
    去年一首走紅網絡的《浪子回頭》讓閩南語歌曲重新回歸大眾的視線,引來了包括林俊傑、楊坤、任賢齊等眾多歌手競相翻唱,足以說明其獨有的魅力。作為和國語、粵語一同構成華語樂壇的閩南歌,發揚於閩南地區,在臺灣則被稱為是臺語歌。
  • 沒聽過閩南語歌曲,不足以談人生
    中國臺灣學者莊永明在《臺灣第一》書中披露:早在中國臺灣第一首閩南語流行歌曲尚未誕生前,"有兩首歌曲甚受大家所喜愛傳唱,其中之一就是《雪梅思君》。歌裡唱到:"唱出一歌分你聽,雪梅做人真端正…….勸你列位注意聽,要學雪梅這所行(品行)"。
  • 閩南童謠,歇後語你記得幾條!
    抓起七八隻,青瞑看,啞狗喊,臭耳聾的聽,跛腳追,七追八抓抓未著。大家挺(樂)到並蹺席(翻跟鬥)。紅龜包割(芥)菜,燒燒軟軟吃嘟(剛)來,你人知,我嘟(從)後門口看倒來。一的炒米香,二的炒韭菜, 三的衝衝滾,四的炒米粉, 五的五將軍,六的好子孫, 七的分一半,八的緊來看, 九的九嬸婆,十的撞大鑼, 打你千打你萬,打你一千零一萬。阿不倒,怣交交,無人拍,家已吼,人插花,你插草,人伸腳,你伸頭,人刣豬,你刣狗,人咧笑,你咧哭,你列行,你列走,人戴帽子,你戴糞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