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同學今年35歲,老大男孩子,7歲。去年同學也跟著周圍的人一起拼二胎,前期一切都比較順利,但在20周唐篩時有點鬧心。
由於唐篩結果是高危,給她嚇得不輕,發朋友圈、找專家、諮詢身邊的孕媽媽......自己也是學醫出身的,但這種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也不淡定了。
後來經過經過羊水穿刺檢查後,確定胎兒正常。於今年春天順利生下一位小公主,圓滿湊到一個"好"字。皆大歡喜!
說到唐氏篩查,曾經是多少孕媽媽心中的痛,為了一個高危的結果,好幾個晚上睡不著,夫妻倆都提心弔膽的等進一步檢查結果。
在這裡要告知孕媽媽們,孕期唐氏篩查高風險先別急。
關於唐氏篩查,孕媽媽6點早知道,多了解一點這項檢查,才能做到心中有數,遇事不慌!
01第一點:孕期唐篩是什麼
唐氏症候群又叫21-三體症候群,正常人有23對染色體,其中21號染色體一共是兩條,當多出一條染色體時,就會出現唐氏寶寶,又稱為先天愚型。
唐氏寶寶基本都是一個長相,典型代表就是當年紅極一時的舟舟,主要表現為智力障礙、特定容貌、身體發育落後等。
孕期唐篩就是在孕期通過抽血等檢查,篩查患唐氏症候群的風險。
唐篩其實有兩次:
一次是早期唐篩,需要在懷孕12周(NT檢查)左右做;
另一次是中期唐篩,大概是在懷孕14~21周做。
02第二點:孕期唐篩結果判斷
唐氏篩查已經成為一項常規檢查項目,大約在14+6或21周左右做這項檢查。
其實就是抽一管血,大約5-10ml,檢查本身不複雜。通過血清學篩查,檢測母體血清中甲胎蛋白、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和游離雌三醇,並結合孕婦年齡、孕齡等情況,計算出唐氏症候群的的風險度。
檢查結果一般是兩種,一種是低風險,另一個是高風險。低風險就代表正常,而高風險相應是異常。
03第三點:唐氏篩查不能不做
很多以為唐氏篩查準確率不高,做不做都可以,最後抱著僥倖的心理,不去配合醫生檢查,最後生下唐氏寶寶,後悔已晚!
還有一部分孕媽媽頭胎沒有做唐篩,孩子正常,後來懷二胎了,認為這個檢查沒有必要浪費錢,甚至認為這項檢查是醫院為賺錢而設立,從而不去做唐氏篩查。
這些孕媽媽要注意啦,不怕一萬,只怕萬一,為了寶寶健康人生,為了家庭幸福美滿,唐氏篩查不能不做!
04第四點:錯過做唐氏篩查,如何補救?
做唐氏篩查一般在14-21,最晚不要超過21周,如果孕媽媽有特殊原因,錯過做唐氏篩查的時間,其實還有一個補救檢查,那就是無創DNA檢查。
無創DNA檢查,是在懷孕12-23周進行,也是抽取靜脈血進行檢查,這兩項都是篩查唐氏,相對而言,唐氏篩查的準確率大約為60%-70%。無創的準確率更高,篩查21三體的準確率可達到98%以上,18三體可以達到90%以上,13三體相也可以達到80%多。
有的人會說:那我直接做無創不就可以了嗎?其實無創一般用於唐氏篩查結果異常後,而且其費用也是普通唐篩的2-3倍,所以不建議跳過唐篩,直接做無創DNA檢查。
05第五點:唐氏篩查高風險,孩子就不能要了?
唐篩以後,大約3~5個工作日要去拿唐篩的報告,很多人拿到高風險就特別緊張,以為寶寶留不住了,其實不是!
生活中例子表明,很多孕媽媽唐篩都高風險,最後複查虛驚一場,寶寶無異常,健康被生下來,聰明活潑的成長!
高風險也只是代表寶寶患唐氏症候群的概率較高,並不能診斷就是唐氏症候群。
需要進一步做無創NDA檢查或羊水穿刺檢查,才能確定寶寶的去留問題。
06第六點:唐氏篩查注意事項
早期唐篩在懷孕12周左右做,通過B超檢查NT值,一般不需要憋尿或空腹;
中期間是抽血,孕媽媽需要空腹去做檢查,一般建議前一天晚上10:00之後禁食。
到醫院檢查前,孕媽媽可能需要填寫基本信息,包括:
1、身份證號:一般按實際出生日期填寫;
2、體重:一般寫當天量的體重;
3、確定孕周:一般按末次月經推算法,如果月經不規律的孕媽媽會參考超生指標與孕早期測量胎兒頭臀徑結果;
4、如果孕媽媽有異常妊娠史:一般不做唐氏篩查,直接進行無創NDA產前診斷檢查。
編後語:我是【天天話育兒】,專注育兒領域深耕細作,默默日更,提供更專業的育兒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