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到神仙,我們凡人都想到天上雲裡霧裡的天庭,她們飛來飛去,沒有悲苦,只有歡樂,哪怕是端盤打雜的我們都羨慕,因為她們有法力,還永生。《封神榜》、《西遊記》等神仙小說將神仙形象具象化,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
雖然我們把神和仙說到一個詞裡,但神和仙來源不同,身份地位不同、思想境界也不同。除了自然神外,神與仙都與我們人有著密切的關係。世俗的人肉身死去後有機會成為神,而修道之人有機會長生不老成仙。所以,可以這麼認為,神是世俗體系的延續,仙是宗教(道教)體系的升級。
01 世俗體系的封神
《封神榜》裡,姜子牙協助周武王伐紂成功後,將犧牲的能臣武將一一封神。為什麼姜子牙能封神呢?姜子牙作為武王伐紂的最大功臣,受萬民敬仰愛戴,他上能代表天庭的旨意,下能代表民心民意,所以他有封神的資格。
小說裡,姜太公沒封上什麼神的職位,現實中人們也是模稜兩可,我們只知道姜太公太厲害。不是有句諺語嗎?「姜太公在此,諸神迴避」,以此推論,姜太公表明看沒管具體的事,但他負責巡視諸神,手裡拿著元始天尊賜予的神鞭。我把他的神職形象地稱為「欽差大神」。
《封神榜》雖然是小說,但它反應了中國歷史封神的分水嶺,在周朝以前,人們崇拜的大多是自然神,伏羲、女媧是自然神與人神的結合體。周朝開始,世間的人可以走上神位。小的神我們家家戶戶祭拜供奉的祖先就是,大的神千千萬萬民眾共同供奉的,如孔聖人、關公、包公等。
道教為了迎合民意同時壯大自身神仙譜系,也將他們當中一些納入神仙系統,如關公被尊為關聖帝君,是道教護法四帥之一,民間則供奉他為武財神(同時還是門神)。剛正不阿的包公則被封為閻王,掌管陰間。
孔子在民間雖然被祭拜,但還沒到神的位置,只是聖人。這可能跟他是儒家創始人的身份有關吧。試想,如果道教系統給孔子封個什麼神職合適呢?大了不能跟老子平起平坐,小了孔子也看不上,只能說道不同不相為謀!
02 道教體系的成仙
世俗體系的人升級為神靠的是品德與功業,那麼道教體系的人升級為仙或神靠什麼呢?
道教吸納了道教無為的思想,修道人士脫離世俗,專心修道,悟道了才能肉身不死,進而成仙,長生不老。這點跟佛家成佛的路勁類似,但道教為了肉身不死,還大膽在丹藥上探索,道教的煉丹術名不虛傳,在道教典籍《周易參同契》、《抱樸子》、《合丹法式》以及《淮南子》裡都有煉丹方法的論述。
靈丹妙藥的神奇當然只存在於仙界了,幻化成「仙丹、仙果、仙桃」,都有長生不老之功用。雖然仙丹是不能實現長生不老的,世界上也沒有長生不老之藥,但道教術士在煉丹過程中意外發明了火藥,可謂意外貢獻。
道教體系修煉成仙,由於肉身與靈魂得以永生,所以歷史上一些道教神仙在人世間最後一幕通常是「不知所蹤」、「羽化登仙」等。
當然仙也是分級別的,《抱樸子》仙論篇言:「按仙經雲,上士舉形昇虛,謂之天仙。中士遊於名山,謂之地仙。下士先死後蛻,謂之屍解仙。」八仙過海的八仙是天仙,能到天庭裡任職玩耍。地仙則只能在一方山林裡司職,繼續修煉,如《西遊記》中鎮元子就是地仙之祖。屍解仙最下等,不能保全屍而成仙。所以成為天仙,不在六道輪迴裡是修道人士的終極目標。
03 神與仙誰厲害
神與仙都入了天庭後,道教是如何讓兩者和睦相處的呢?神繼續賣力幹各種差事,守衛南天門的保安是二郎神楊戩,關公被派去護法,雷神負責打雷降雨。而那些仙兒們,只管遊山玩水、吃喝玩樂、談情說愛,誰讓她們是貴族呢。因為她們是道教的嫡系出生,自然享清福了。
不過,要說是神厲害還是仙厲害?不能一概而論,普通的神與仙對比,神不如仙,仙的法力高於神,因為仙是修煉得道的,神只是敕封的。但道教系統裡最厲害的還是神,如三清(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道德天尊太上老君)被稱為尊神,而不叫仙。他們的地位、本事、法力是高於眾神仙的。
而在世俗人眼裡,我們自然是願意當神人,如果別人說你是仙人,你一定很不高興。神人多是誇獎,而仙人多是辱罵,因為後者似乎帶著點死亡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