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布斯專訪中國足協秘書長劉奕:限薪是想刺激本土球員留洋

2020-12-22 PP體育

北京時間12月14日消息,《福布斯周刊》刊登了一篇專訪中國足協秘書長劉奕的文章,在訪談中他談到了中國足球的現狀以及未來的歸化。此外,還特意談到了目前中超限薪的目的,直言限薪是想刺激本土球員留洋。

中國足協秘書長劉奕在談到中超的影響力時,說道:「就品牌知名度和觀眾參與率而言,中超已經被公認為亞洲第一聯賽。而且中超聯賽一般3月開展,11月收官,正好有一段時間位於歐洲聯賽的間歇期,這也能夠填補歐洲球迷收視的空白。」

談到中超泡沫現狀,劉奕表示:「過度支出讓中超聯賽偏離了正軌,以2019年為例,中超平均每家俱樂部支出1.8億美金,在這1.8億美金之中,70-80%都進了球員的腰包。而在球員薪水這一塊,又有近70%支付給了外援。繁榮只是表象,泡沫終究會消散。」

談中超聯賽新政的工資帽問題,劉奕說道:「「工資帽」同樣適用於中國本土球員,旨在鼓勵中國球員留洋,尤其是去歐洲,去提升他們的技能。

中國足協也正在和德甲、西甲方面討論挑選優秀年輕球員,準備送他們出國。在過去,這些優秀的年輕球員中有些人在國內拿著巨額薪水,成了他們不願出國奮鬥的藉口,但現在我們就能做到(送出國)了。」

談中國男足的世預賽徵程:「世預賽至關重要。如果中國能晉級世界盃決賽圈,將給予我們整個國家以信心去發展足球和體育事業,也將有助於整個國家的凝聚力。」

責任編輯: 崔肥佬

相關焦點

  • 足協秘書長:中超70%投入都進入球員口袋,這是一個會破裂的泡沫
    直播吧12月14日訊 中國足協秘書長劉奕接受《福布斯》採訪,他談到了中國足球的限薪的好處和發展前景。「在品牌知名度、上座率方面,中超在亞洲已經被公認是第一職業足球聯賽。「我認為中超擁有提升海外轉播權的潛力,尤其是我們未來更多地接納亞洲球員,像J聯賽一樣。」2019年,中超俱樂部平均支出是1.8億美元,劉奕:「過去3-5年,所有人都知道中超在品牌價值在迅速提升,但是支出有些偏離正軌了」。「1.8億美元中70%-80%都進到球員的口袋,其中有70%是外援的工資。
  • 足協秘書長連線小武子交流中國球員留洋西甲
    【秘書長】小武子,我過幾天準備去西班牙出差……………………………【小武子】歡迎歡迎,你什麼時候來提前說,我給你安排……………………………【秘書長】哦,那不用了,我這次去,主要是聯繫一些西甲球隊,準備推薦一批中國球員留洋
  • 中國足協的限薪令存在一個大漏洞,限薪令極有可能形同虛設
    近日,在中國足協召開的工作會議上,正式推出了下年度中國足球職業聯賽的投資帽和工資帽計劃,簡稱653計劃。也就是俱樂部年投資額不得超過6億元人民幣,本土球員年薪不得超過稅前500萬元人民幣,外援年薪不得超過稅前300萬歐元。
  • 限薪有利國內球員成長!陳戌源:奧斯卡能提高本土球員能力?我懷疑
    12月14日下午,中國足球職業聯賽專項治理工作會在上海召開,吸引全國30多家主流媒體報導。在記者印象裡,這是陳戌源在2019年8月22日當選中國足協主席至今,第一次在上海灘、第一次在這麼多的媒體面前,敞開心扉、亮出態度、表明觀點,暢談限薪限投以及俱樂部中性化名稱這兩大改革舉措。
  • 陳戌源:中國足球要褪去所謂"大牌" 限薪新政有利國內球員成長
    北京時間12月14日,中國足協在上海召開中國足球職業聯賽專項治理工作會議。會議過後,中國足協主席陳戌源與俱樂部代表同媒體召開通氣會.在"加強版"限薪政策下,聯賽激烈程度觀賞性會有影響,勢必會造成一部分大牌外援的流失.如何保持聯賽精彩激烈程度,吸引球迷及贊助商的關注,也是足協需要考量的一點."
  • 中國足協官宣腰斬式限薪,多管齊下,不破不立!
    11月25日上午,中國足協在蘇州舉行中超聯賽工作會議。會上,中國足協向各中超俱樂部代表公布了中超俱樂部中、外球員「加碼限薪」的具體細則。2021賽季,中超每家俱樂部單季支出總額不得超過6億元,其中用以支付本土球員及外籍球員薪酬最高不得超過7500萬元人民幣、1000萬歐元。
  • 名記炮轟足協新政:屁股決定腦袋!你說保利尼奧只值300萬歐元?
    足協明確公布關於外援與國內球員的限薪令,各俱樂部必須改為中性名,以為中超、足協杯、亞冠單場贏球獎的限令。對於這些政策的重磅出爐,新華社認為,足改方案制定俱樂部和薪酬管理規範,探索實行球隊和球員薪金總額管理,有效防止球員身價虛高、無序競爭等問題。
  • 記者怒批足協會議內容:屁股決定腦袋 聯賽沒有明星就沒有吸引力
    直播吧12月15日訊 昨日足協召開職業聯賽專項治理工作會,2021-2023賽季的限薪政策以及中性名規定正式出爐。《羊城晚報》記者林本劍對此怒批道:屁股決定腦袋。記者微博內容:職業聯賽專項治理工作會一些內容,總結起來,6個字:屁股決定腦袋。
  • 足協俱樂部強強結合,送五名國腳登陸歐洲,複製02年輝煌
    眼看著2022年的卡達世界盃即將臨近,新一屆的足協領導班子想出了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就是歸化球員,讓外籍優秀的球員替我們去徵戰世預賽,希望通過他們的實力,讓我們的國足順利的挺進2022年的卡達世界盃,從而影響整個國家的足球從業環境。
  • 足協高層言論暴露業餘水平,管理糟糕還不抓青訓
    在這次會上,足協秘書長劉奕談到了很多跟中國足球有關的加話題,他談到了新政和聯賽平衡性的問題,也談到了中國本土球員在聯賽進球不行的話題,最終他將這一切都指向了一個點:那就是不好的東西,都是恆大帶來的。談到聯賽平衡性,劉奕說道:「足球比賽就是真人秀,如果知道李宇春永遠贏,這個秀就沒有意思了,英超能成功,就是競爭力平衡做得比較好。」
  • 強硬執行限薪政策,中國足球就能覺醒?
    前兩日,足協召開2020中國足球職業聯賽專項治理會。足協主席陳戌源不僅公布了多項治理措施,還當著全國30多家主流媒體面,斬釘截鐵表達了堅決落實政策的決心:「我就是不當主席,也不搞『下不為例』。」中國足球掌門人如此強硬,「金元足球」大概率命不久矣。那是否意味著中國足球即將覺醒呢?
  • 蘇媒記者4問新政:足協需要做的是幫俱樂部賺錢
    昨天,足協發布限薪和俱樂部名稱中性化的新政。今天,江蘇蘇寧跟隊記者,蘇媒《揚子晚報》記者張昊在其公眾號上發文4問足協新政。談到這次新政,文章總體認為:出發點是好的,也符合民意,但明顯執行力是弱的,執行邏輯也是混亂的。
  • 進球效率不如本土球員,限薪令讓中超豪門無奈
    有一段時間本土球員的轉會費個個破千萬,甚至還有不少球員的身價達到了上億元。不過足協早已意識到了事態的嚴重性,他們不僅設置外援轉會的調節費,還頒發了限薪令,所以近期各俱樂部的引援已經趨於冷靜了。目前中超球隊的引援已經趨於理性,他們不再一味地追求大牌球星。
  • 深度|球員收入一夜間回到中超元年,三年緩衝期左右限薪新政
    12月14日,職業聯賽專項治理工作會議,正如之前媒體幾次鋪墊的一樣,中國足協宣布了一系列限制俱樂部投入和球員薪水的相關政策。足協為何要持續限薪和限制投入,球員全新收入體系是否合理,新政是否還會像過往一樣有淪為廢紙的風險……政策出臺的背後,是外界關注的一個個問號。
  • 足協又惹爭議?限薪令鼓勵球員代言增收,如今卻貶低球員市場價值
    日前,根據國內媒體透露,足協將出臺政策,嚴查第三方代言合同。足協這麼做就是為了防止球員和俱樂部鑽空子,通過第三方代言合同達到避開限薪令的目標。足協相關人士就表示,一個不太知名的球員現在一轉會就有企業送上代言合同,誰能相信?足協嚴查第三方合同,引起了很多球迷熱議。
  • 足協發布史上最嚴限薪令!俱樂部一律使用中性名稱
    中國足球最嚴限薪令出臺國內球員稅前不超過500萬元弄虛作假直接降級和禁賽足協文件截圖14日,在中國足協召開的「2020中國足球職業聯賽專項治理工作會議」上,史上最嚴限薪令正式出臺。和中國足協在一年前推出的限薪令相比,無論是國內球員還是外援的最高年薪都直接被攔腰一刀。國內球員稅前不超過500萬元更為嚴厲的是,在中超俱樂部每年總投入不超過6億元人民幣的支出總額限制下,中超一線隊的球員工資總額,包括外援工資總額都有了非常嚴格的上限規定。
  • 限薪令和中性名都被俱樂部破解,那麼足協制定規則的意義在哪裡?
    這個休賽期足協最大的事情就是:限薪令和中性名。現在各支球隊都開始集結進行冬訓,但是這兩件事似乎都沒有執行下去,限薪令雖然已經開始進行,球隊和球迷都沒有說話,但是這項規定,似乎有點被破解的意思。足協給出的工資標準,無法滿足球員和俱樂部的利益,那麼俱樂部都會想辦法。
  • 促進職業聯賽可持續發展 中國足協發布「加強版」限薪新規
    中新網上海12月14日電 (記者 繆璐)為堅決抑制「金元足球」和投資泡沫,促進中國職業俱樂部及聯賽的健康、可持續發展,14日在上海召開的2020中國足球職業聯賽專項治理工作會議上,中國足協發布了「2021-2023賽季中超聯賽俱樂部財務約定指標」,堪稱「加強版」限薪新規。
  • 中超限薪新政後,韓國日本怎麼看中國球隊後金元時代
    中超限薪令出臺後,近鄰日韓,反響不小。往年因為恆大金元攻勢對我們中超球隊羨慕得牙痒痒、叫囂中超除了錢沒半點競爭力的日本媒體和球迷,這次嘲中超以後錢也沒了、更沒競爭力了。闖進亞冠東亞區決賽的神戶勝利船因遭遇有爭議點球不敵韓國的蔚山現代,日本足協認真看了比賽錄像,雖然明知不能改變結果,但仍然向亞足聯進行了申訴。恆大金元足球以來,中超也就是恆大拿了兩個亞冠,但日本和韓國也都拿了兩個亞冠,澳大利亞拿了一個, 韓國有50%的可能再拿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