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懶人吹發神器、智慧窗簾、桌面清潔機器人、電動洗襪機、魔方鬧鐘……12月21日至22日,343項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和科學研究項目在廣東科學中心參與第35屆廣州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終評展示,吸引了眾多觀眾圍觀。最終,53項一等獎作品從5964項脫穎而出,32個優秀項目將參加第35屆廣東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
廚餘垃圾咋破袋?初中生請機器人幫手
該大賽由廣州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由廣州市教育局、廣州市科學技術協會、廣州市科技局、廣州市知識產權局共同主辦,廣州市青少年科技中心、廣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協會、廣東科學中心共同承辦。
大賽評委會副主任常向陽表示,大賽參賽項目的質量越來越高、創新的想法越來越多。選題範圍廣、實用性強,有很多來源於對生活事件的細緻觀察,並有不少作品超出學習和生活,關注社會熱點和科學研究問題,處處體現了青少年學生的愛心和社會責任感。
垃圾分類是最熱門的選題之一。「廚餘垃圾需要破袋再扔,我發現很多人都有破袋時汙染雙手的煩惱,就想造一個機器可以幫忙破袋,既保障了垃圾分類又不怕弄髒雙手。」育才中學初二學生宋子灝說。他們團隊製造了一個「通過耙子破袋和手勢控制抓取垃圾袋」的裝置。雖然因為馬達力度不夠,裝置技術還需要提升,卻切實地關注了生活需求。
無人機如何飛得更穩?高二小夥用英文鑽研
另一個熱門選題是環境監測。無人機、無人船、視覺識別……各類新奇的科技被應用到各個裝置上,但評委提的問題也很尖銳。「你們設計的無人機和市面無人機有什麼不同?」「如何用編程規劃航線?」「如何確保無人機的穩定性?」
為了保障河湧水質全景監測無人船和無人機的穩定性,育才中學高二學生周俊安在網絡搜尋閱讀了不少英語資料,還看了很多外國無人機專家的教學視頻,笑稱「不僅無人機技術提升了,連英語水平都提高了。」
「要無人機飛行平穩,就要調試好無人機軟體代碼中PID參數。PID值會影響無人機的滾轉、俯仰、轉向。」為了熟悉PID參數對飛行狀態的影響,他又花了幾個星期收集無人機飛行數據。他指著無人機上一個亮著小燈的裝置告訴記者,「這是飛行控制器的板載內存,用來記錄飛行過程中的傳感器的數據。我要把數據導出,通過地面分析儀看濾波圖像來調節無人機濾波參數。濾波參數沒設置好,要麼反饋延時高,要麼飛得特別抖。」
還有不少學生受到學校生活的啟發,設計製造智能借還圖書機器人、足球射門訓練器、智能閱卷儀等。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實驗中學高一學生鄭楷堯告訴記者,他們團隊設計的借還圖書機器人經過三次迭代,「原來使用傳感器技術,離地高度矮,現在採用視覺識別技術,跟著黑線就能在圖書館裡行走,離地高度提升。」
32個優秀項目將角逐省賽
據了解,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是一項具有40年歷史的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和科學研究項目的綜合性科技競賽,也是一項面向中小學生開展,最具示範性和導向性的科技教育活動。廣州每年約有數十萬中小學生參與從基層學校到區,再到市一級大賽不同層次的競賽活動,目前已經發展成為廣州市中小學校參與規模最大、層次最高、綜合性最強的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動品牌。
大賽旨在推動廣州青少年科技活動的蓬勃開展、提高青少年的科學素養、培養青少年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廣州牢牢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重大機遇,推動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全面上新水平,著力建設國際大都市,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培養和儲備創新型人才,在綜合城市功能、城市文化綜合實力、現代服務業、現代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方面出新出彩。
據通報,本屆大賽全市(含基層區賽)參賽項目數為 5964 項,參加青少年科技創新活動人數192983人。經過各基層組織單位選拔,選送參加市賽的參賽項目為825項,其中:青少年科學研究論文197項、發明創造作品230項、科技實踐活動59項、科幻繪畫245幅、科技輔導員創新項目52項、優秀科技輔導員20項、優秀組織獎23項。經過資格審查,評委會對符合初審資格的項目進行網上初評,分別評選出青少年科學研究論文159項,發明創造作品184項共計343個項目進入在廣東科學中心舉行的終評展示和答辯,同時展出的還有37幅優秀少年兒童科學幻想繪畫。
經專家評選,本屆大賽最後評出一等獎53項,二等獎120項,三等獎163項。選拔出32個優秀項目參加第35屆廣東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
據介紹,近年來,廣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動豐富多彩,內容覆蓋面不斷擴大,涵蓋人工智慧、量子科學、新能源、科學幻想、創客、國防科技等一系列科技發展前沿領域,為科技創新大賽培育了大量優秀項目。廣州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小學生科普知識競賽、科技創客電視大賽、「英才計劃」科技特訓營、千師萬苗工程等已逐步發展成為全市科技教育的特色品牌活動。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方晴 通訊員 吳晶平廣州日報全媒體攝影記者 楊耀燁、方晴廣州日報全媒體視頻記者 方晴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彭姣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