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凌晨,有網友爆料,浙江台州萬達影院《信條》首映現場,銀幕後面突然起火,現場觀眾緊急撤離。視頻顯示,銀幕起火點在左側,由後向前蔓延,火勢不大,不算明顯。隨後有工作人員稱是短路引起的明火,消防趕到前已及時控制。
在Ifeng電影的調查中,有資深影院從業者表示,這很可能是音箱正負極短路引起的明火,因為音箱短路會先燒功放,從而使影片聲音受損,觀眾能第一時間察覺並逃離現場。
也有網友認為音箱出現故障是被《信條》震的,該片中有大量音效,很考驗影院設備。有了這種猜測,隨後又有網友曬圖,說到影片高潮的時候影院投影儀炸了,直接綠幕。還有人說看到一半音響突然沒聲,也有觀眾說自己看的時候屏幕出現了粉色閃屏。
有網友貼出圖片吐槽,說從這次《信條》的放映就可以看出全國IMAX的真實水平。
《信條》放映事故屬正常失誤,但影片音效複雜的確不好調試
有影院工作人員分析,這些大部分都屬於設備故障問題,如果真的是音響被震壞,那應該是事先調試的時候沒有控制好音量。據悉,為了有最佳視聽效果,影廳會有一個慣用音量標準,有人稱,「現在新裝的電影院基本上都是主打重低音。這能量雖然在分貝上不一定能體現,但是共振上真的瑞斯拜。」
而《信條》的音效超出正常範圍,且十分複雜,重低音很多,這使得影院設備對音效起了加強作用,讓震動變得更為激烈,按照正常標準放映會影響部分觀感,所以不好調試。有影院從業者表示「我調小了還是巨大聲。」
他們同時認為,因《信條》出現的問題尚在影院日常經營範圍內,故障為個別現象,和影片製作及影院建設關係不大,「遇到其他聲效大片也得調」。而且經過長達半年的歇業後,影院仍處於復工復產期,相信這些問題會很快得到解決。
無獨有偶,《信條》在國外放映時同樣因為聲音出現了其他問題。國外場尤其是英語國家在放映英語電影時一般是無字幕放映,觀眾紛紛抱怨《信條》混音差,即便英語為母語的人,也聽不清臺詞。「輔音很難聽清,一個句子的開頭結尾很難聽清,電影又全程配樂,很吵。」
英國媒體《衛報》還專門吐槽了這件事,大意是說聽兩位男主對話就像聽天書一樣,啥也不懂。
《信條》放映對銀幕規格要求高,影院放棄部分影廳的調試工作
因為拍攝手法的獨特性,《信條》在放映規格上也與眾不同,因該影片畫幅寬高比為2.2:1,而平日裡影院放映的影片畫幅一般都是1.85:1或2.39:1的,所以需要工作人員手動調整畫面才能保證觀看效果,不然銀幕上下或四周可能會出現黑邊。
這對經驗豐富的放映員來說其實是小事一樁,但對新手可能會有難度,對此,華夏影聯專門在公眾號發了一份操作指南,告訴大家如何調試屏幕。另有電影博主告訴觀眾儘量選IMAX和杜比影廳等有遮幅巨幕的場子觀看。
據Ifeng電影了解,適合《信條》放映的影廳早早調試好了銀幕,不適合放映的影廳卻有些「自暴自棄」,沒有調試的打算,因為該影片預售情況不理想,且邏輯燒腦,不適合全民觀看。有開通首映場的影廳透露,該影片首映並不火,「一個場子只賣了兩張票」。
再加上同期有《八佰》,後面又有《花木蘭》,兩部大片夾擊,從經營成本考慮,不少影院放棄了對所有影廳都做調試《信條》的工作。
更多一手新聞,歡迎下載鳳凰新聞客戶端訂閱Ifeng電影。想看深度報導,請微信搜索「Ifeng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