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新咖聊情感
點擊上方「關注」,和我一起,說出故事。
愛情講究的是緣分,從相遇到相戀。有的人很幸運,第一場戀愛就可以修成正果,與愛人成為彼此的第一個也是最後一個伴侶。有的人感情之路就比較曲折了,三五次也未必有結果,相親多次也不見得有一個順眼的戀愛對象。
總有人在苦苦尋覓,總有人在痴心等待,總有人盼著只願得一人心,也總有人想著白首不相離。愛情折磨人的地方正在於此,想要結婚的人遇不到合適的人,不想戀愛的人身邊卻不乏追求者。這是人生的無奈,也是人生的另一種驚喜。
沈從文說,「我明白你會來,所以我等。」愛情這種事,除了需要等待之外,主動出擊是另外一種選擇。就相親這種模式而言,是感情中的一種主動,為自己創造了機會,為感情提供了多一種可能性,也為未來提供了無限可能。
相親的形式雖然古老,但是,通過這種形式認識的單身男女,也有不少結婚生子,婚姻圓滿的。真正驗證了那句廣告詞:一切皆有可能。
有過多次相親經歷的人都會知道,相親中遇到的故事並不少,有時遇上奇葩,有時遇上笑話,還有時會發生讓自己哭笑不得的事情。無論是哪一種情況,都是人生的一種調味料,享受就好。
李青是人們口中的大齡剩女,她自己覺得無所謂,單身總比將就的婚姻好得多。如果父母或親戚有相親的安排呢,她一定會精心打扮。按照她的話說,沒準哪一天就遇上真命天子了,所以必須時刻準備著。
身邊人都為李青著急,李青自己也想早點脫單,只不過,這事不是自己能做主的,一定得有個人配合她才可以。看著朋友們都出雙入對、拖家帶口,自己也真是羨慕嫉妒。
前不久,母親的同學給李青介紹了一個大齡單身男青年,今年三十八歲,比李青大四歲。李青倒是喜歡比自己大一些的男人,覺得更有安全感,也認為大一些的男人更體貼、更懂得珍惜。加完微信後,兩人在微信上聊了一段時間,對方給李青的感覺還好。李青也看過他的照片,雖然看上去膚色有些黑,整體來講還算順眼。
聊了半個月左右,對方就約李青出來見面,李青也想早點見見對方,看看真人到底怎麼樣。照片與真人之間,畢竟還有一段距離的。
見面地點,李青選擇在了一家西餐廳,她覺得餐廳的氛圍很好,很安靜,方便兩個人說說話。整個見面聊天的過程中,李青感覺對方也算是彬彬有禮,她個人認為可以繼續發展看看。那頓飯並沒有花多少錢,不到三百塊錢,李青就沒跟他搶著付帳。
哪知對方付完帳以後,對李青說,「這家餐廳好貴啊,以後別來這麼貴的地方了。還有…這餐咱倆可不可以AA,我對自己的要求是,每周餐費不超過三百元。」
李青相親過這麼多次,還頭一回遇上要求AA制的相親男,她心裡有些不爽。她個人覺得,偶爾來一次這種地方,花三百塊吃頓飯不是什麼事,怎麼在對方眼裡就變成完全不同的意義了呢。李青讓對方發她收款碼,然後轉了三百元給他。
對方收款後,對李青說,「你轉多了,一百四就夠了。」李青霸氣地說,「別麻煩了,我請客。」李青拿著自己的包走了,對方還在後面叫了她兩聲,但是她沒有停下自己的腳步。這樣吝嗇的男人,她也是頭回見過。
果然是世界之大,無奇不有。相親的次數多了,也讓李青見識了另外一個世界。
李青把過程告訴父母之後,父母認為沒什麼的,真正過日子的人,吃頓飯花三百確實有點貴。對方覺得貴也沒有錯,應該再繼續試試,沒準兩個人真的合適呢。
其實,李青平時也不是大手大腳的人,一頓飯花三百,她可能幾個月只去一次,她認為這個頻率是沒有問題的。如果對方連一次都接受不了,甚至相親當場就提AA,真的不適合她。
法國作家尚福爾說,「戀愛總比婚姻更令人愉快,恰似小說總比歷史更令人愉快。」
有時候,戀愛也不比婚姻愉快,因為有的人根本還沒有走到婚姻那一步呢,戀愛就卡殼了。
遇上一個真心相愛的人不容易,能夠走到婚姻的概率就更低了。還在單身的人不要著急,一定會有適合你的人出現。已經步入婚姻的人,記得要珍惜自己的另一半。
—END—
話題互動:你們是如何看待此事的呢?
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