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種消息似乎都在證明,北京國安正在啟動換帥程序。而與此同時,原北京國安主教練施密特執教的埃因霍溫目前在荷甲排名第二,在已經進行的13輪比賽中,9勝3平1負。
在山東魯能奪得足協杯以後,這就預示著北京國安要參加亞冠聯賽的資格賽。而在賽後,很多北京球迷都在用所謂的「公平」來譏諷山東魯能,就如同他們當初譏諷蘇寧奪冠是史上最弱的聯賽冠軍一樣。但是同譏諷蘇寧最弱不同的是,這次國安球迷拿出來的理由是「山東魯能是四外援,而江蘇蘇寧是全華班,這樣的冠軍得來有些勝之不武!」
其實在這裡我想說,在中超,其實有兩支球隊是不應該用所謂的「公平」來說話的,一支是廣州恆大,一支是北京國安。而廣州恆大的球迷很少發表所謂的「公平」,以為他們很清楚自己球隊裡是外援+歸化。但是北京國安球迷不同,似乎只要對他們球隊不利,他們總能找出譏諷的理由,而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甚至忘記了有時候把自己拉進了自己的話語裡。
國安球迷說,足協杯是一場沒有意義的比賽,因為魯能是四外援,而蘇寧不但少了外援,還少了吳曦,這樣的比賽是擺明了在欺負對手。那麼試問一下,現在你們站出來言之鑿鑿在那裡說所謂的公平,而在聯賽裡,你們的外援+歸化達到了8名球員,那個時候你們考慮過這個問題嗎?那時候你們所謂的公平在哪裡?你們為什麼不上和對手外援相等的外援+歸化?
當然在這裡拿外援和歸化球員說事,不是為了反駁國安球迷,只是想說:在實力如此領先的情況下,北京國安卻獲得了聯賽第三,這個成績別說俱樂部不滿意,連球迷都不滿意。
實力增強了,球隊成績下降了,也就是說北京國安今年的失意其實高於去年。
同時也就等於辭掉施密特引進熱內西奧,其實是一個失敗的決定,而去年聯賽第二,說白了就是熱內西奧站在了施密特的肩膀上取得的成績,要不是施密特給北京國安打了一個好的底子,很可能北京國安去年連第二都不能拿到。
施密特給北京國安打的底子表現在兩方面,第一方面是成績,第二方面是北京國安的球隊框架。在缺少了比埃拉的時候,施密特還能讓北京國安保持著一個整體,儘量做到了攻守平衡,實在是很難得的一件事情。
而今年,不但比埃拉回歸了,球隊還租借了歸化球員阿蘭,實力確實提升了不少。
可是在實力提升的同時,我們在比賽中卻發現,北京國安去年在施密特時期形成的壓迫式打法已經蕩然無存,原來北京國安是整體作戰,而現在只能是依靠外援帶動球隊裡的國內球員。聯賽中不止一次出現在面對弱旅的時候,前八十分鐘球隊表現不佳,後來只能靠頻繁換上進攻球員來打破僵局的情形。
北京國安是中超打法最好看的球隊,極具觀賞性,在職業聯賽27年的歷程裡,無論誰擔任俱樂部管理,這種技戰術都很好保持了下來,可是在今年,有很多場次,那種具有觀賞性的打法不見了,這不能不說不說是一種失誤,而這失誤,其實就是教練的責任。
將一群實力強勁的球員拿捏成了一盤散沙。而反觀在荷甲的施密特,其實還是採取的北京國安時期的技戰術,而今名列荷甲第二。這難道不值得俱樂部管理層思考嗎?
所以作為很欣賞國安的球迷之一,真的希望在這次換帥中,國安能夠認真考察,畢竟明年,其實還是俱樂部競爭中超最好的一個機會,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