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2 10: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寒冷的冬天,回到家中泡個腳是件相當愜意的事。一般人用合適溫度的熱水泡腳無疑是有好處的,可以擴張足部動靜脈血管,促進血液循環,起到保健作用。但是泡腳也有很多事項要注意,你都知道嗎?
泡腳有哪些好處?
有助於緩解失眠,放鬆身心。泡腳能夠協調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的興奮程度,起到健脾益氣、寧心安神的作用,幫助舒緩、鬆弛原本緊張的神經。堅持泡腳,不僅可以改善睡眠質量,也能幫助緩解失眠、多夢、早醒等睡眠障礙。
能夠刺激足部穴位,疏通經脈。中醫認為,人的足部有人體各臟腑器官的穴位、反射區、經絡。經常泡腳可調和經絡,促進氣血運行,有助陰陽平衡,達到保健的功效。
加快血液循環,強身健體。冬季寒涼,手腳先知。如果經常用熱水泡腳,可以加快血液循環、刺激穴位,從而起到改善手腳冰涼,去除體內寒氣,幫助身體回暖的作用。
泡腳,這些事情要注意!
泡腳的水溫不能太高
泡腳的水溫不要過燙,最好不要超過40℃,過燙的水會導致慢性燙傷。
糖尿病患者應特別留意水溫的高低,建議在37℃左右,與體溫持平即可。因為這類患者末梢神經不能正常感知外界溫度,即使水溫很高也感覺不到,容易被燙傷,從而引發非常嚴重的後果。
泡腳的時間不宜過長
泡腳時間控制在20分鐘左右為佳。
低血壓、心臟病、心功能不全患者,或經常頭暈的人,都不宜用太熱的水或長時間泡腳、泡溫泉。因為用熱水泡腳或泡溫泉後,會導致人體血管擴張,全身血液會由重要臟器流向體表,容易導致心臟、大腦等重要器官缺血缺氧,會增加發病的危險。如果泡腳的時間過長,會引發出汗、心慌等症狀,甚至可能導致暈厥。
太飽太餓時不宜泡腳
要避免在過飽、過飢或進食狀態下泡腳。因為沐足會加快全身血液循環,容易出現頭暈不適的情況;飯後半小時內不宜泡腳,會影響胃部血液的供給。
泡腳的推薦時間是晚上7-9點,或每日臨睡前1小時至半小時,利於氣血調和、緩解身體疲勞。
中藥泡腳不要放藥渣
很多人喜歡用中藥泡腳,但注意不要把藥渣放在泡腳水中。要先把中藥放入水中熬煮,等泡腳時再把藥水倒進盆中。
另外,有些人認為泡腳用的藥材越多藥效越好,常按著別人說的方法來抓藥。中醫自古講究辨證論治,千人千方,所以,別人的泡腳「秘方」並不一定適用於你。一般來說,治療疾病所用泡腳方中,中藥的味數會多一些,但這需要醫生開具處方,不建議隨意模仿。
腳氣患者要小心感染
患有腳氣的人,病情嚴重到起皰時,就不宜用熱水泡腳,因為這樣很容易造成傷口感染。足部有炎症、皮膚病,外傷或皮膚燙傷者也不宜泡腳。
來源:杭州發布
原標題:《冬天做這件事超養生!注意控制時間,否則後果很嚴重……》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