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記者 姜周
哎,又一起創作界的討薪事件。
8月27日晚,漫畫工作室@千秋葉漫畫 在微博上打出#無良漫畫平臺「大角蟲」拖欠作者稿費數百萬元#的tag。
大角蟲是個知名漫畫平臺,具體多無良可以看下長圖▼▼▼
微博裡列出了大角蟲拖欠的部分漫畫作品名和創作者名單,並稱自今年年初起,大角蟲就開始不斷拖欠他們的稿費,「很多人連今年二月的稿費都沒有拿到」,至今未償付稿費總計超過400萬元▼▼▼
截止到8月30日下午,話題閱讀超過了千萬,很不容易咧▼▼▼
我們聯繫上了千秋葉漫畫的作者@葉子,微博就是她代表大家發的▼▼▼
在微博發出之前,作者們已經催了平臺無數次,但始終是一拖再拖,基本操作就是——
①馬上度過危險期▼
②財務把帳號打錯了▼
#作者們真的很卑微了還說謝謝#
③月底肯定發稿費▼
據知情人透露,事情曝光後大角蟲只在8月28日給了兩名作者分別一個月的稿費,合計不足5萬元。
這與400萬的總數比根本不值一提,其他作者調侃「發稿費跟抽籤似的」。哈哈哈哈,苦笑▼▼▼
我們聯繫上了幾位被拖欠稿費的作者,他們都表示「一言難盡」▼▼▼
除了給助手墊錢,甚至還有作者不得不抵押房產來維持工作室運轉▼▼▼
而讓作者們在欠薪的情況下抵押房產繼續更新的緣由,竟然是:漫畫平臺欠薪是行業普遍現象。
杭州的一位作者告訴我們,大角蟲從今年年初就開始欠薪,因此他不得不以完結連載的方式停更▼▼▼
另一位透露,大角蟲的稿費結算,從去年就開始就不按正常時間付款了▼▼▼
但因為圈內各平臺都有拖欠稿費的現象,所以大家並沒有在意▼▼▼
從去年開始,大角蟲開始逐漸延長發放稿費的間隔,避免直接一刀切不付款引起反彈,直到2018年初才徹底停發,利用作者對平臺的信任,繼續「吃白食」了大半年後,後者才集中爆發▼▼▼
跟這些作者的溝通過程中,我們發現,他們和平臺方的關係極度不對等,而且一切都是「行業潛規則」,也就是,改變不了的事。
比如,作品的獨家運營權是被平臺買斷的,所以即使發生欠薪,作者們山窮水盡了,也無法用現有的作品變現▼▼▼
「有些讀者粉作者,但是另一部分在意作品,在意作品的讀者就沒了。」這也是微博中作者們要求拿回作品版權的原因▼▼▼
此外,作者跟平臺籤的是勞務合同,而不是用人合同。
最直接的就是平臺不需要給作者們交五險一金,作者與平臺的關係僅限於提交作品,而平臺對作品具有一票否決權。
所以作者們可能昨天還在更新,今天作品就被下架沒有任何收入,兩者的關係類似滴滴平臺與快車司機▼▼▼
總而言之,處於弱勢的作者們,常常是被生活和平臺一起按在地上反覆摩擦的狀態。
這麼慘了,能不能反抗?
即使是在如此不平等的狀態下,作者們內心裡還是很珍惜的,畢竟再往前幾年,大部分漫畫作者連飯都吃不飽▼▼▼
不過更慘的是,大角蟲的事都鬧到這個地步了,微博發了3天,話題對於動漫圈也算是爆了——
可大角蟲官方卻一直沒有任何反饋,微博上沒有公告,私下也不給作者們解釋▼▼▼
那麼,我們換個角度看這件事。
會不會是大角蟲真的沒錢了?
根據大角蟲的母公司童石網絡2017年財報等公開資料顯示,該公司2017年營業收入為1.3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9.92%;歸屬於掛牌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417.6萬元,較去年同期下跌26.59%▼▼▼
資產總計為3.97億元,較上年期末增長7.35%。
資產負債率為9.03%,較上年期末6.17%,增長2.86個百分點。
從帳面看,童石網絡雖有淨利下降和負債增加的利空消息,但財務狀況仍屬穩健,對僱工薪資這種「必要支出」,童石還是有能力承擔的。
那為什麼連作者的血汗錢都不發呢?這中間的故事就多了。
2015年3月,大角蟲漫畫APP上線,這也是上海童石網絡在掛牌新三板同期開啟的新項目。
成立於2011年的童石網絡,前身是一家圖書出版行業公司。
根據天眼上查的公司信息,童石網絡在2011年到2012年間,完成了3輪總額數千萬人民幣的融資。
有了錢的童石除了繼續動漫圖書、動漫雜誌的製作發行以外,還成功利用已有資源研發手遊、頁遊,2013年上線的面向青少年的《星紀元》頁遊和手遊產品成為了主要遊戲收入來源。
根據童石網絡上市前公布的公司營收信息,2013年全年動漫遊戲收入來源為1388萬元,2014年全年動漫遊戲收入為3565萬元。
而動漫書籍2014年銷售額5245萬元和2013年5153萬元相比,幾乎沒有增幅空間。
與此同時,國漫市場的擴張,給了童石擴展業務版圖的機會▼▼▼
2015年9月掛牌新三板後,童石將大角蟲漫畫平臺提升為主力業務,甚至提出了移動端「日更原創」這個噱頭感十足的運營模式。
日更漫畫的明顯優勢是可以在短期內吸引大批流量。
根據百度百科顯示,大角蟲漫畫籤約了國內獨家作者和工作室近500家,日更作品近千部。而支撐這樣巨大的漫畫平臺所需的部分資金,就從新三板上募集。
日更帶來的快速流量,也讓童石的國漫IP授權計劃進行得相當快。大角蟲平臺上,以《困病之籠》《迷域行者》為代表的一票優質ip作品,都已經宣布動畫化,而2017年現象級國漫《全職高手》的漫畫版權也在大角蟲手裡。
但即便如此,大角蟲官方仍然表示:這些版權費相比於長期連載的稿費支出,仍不能完全覆蓋。
而在大方向上,遊戲、出版、版權、影視多方位擴張的童石,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比如早在2016年4月就宣布啟動動畫化,同年7月啟動超級網劇的全面開發的《困病之籠》,雖然一直處在排名第一的情況,卻直到現在,這部作品的動畫化依然處於只有預告PV的狀態▼▼▼
2018年6月,童石網絡宣布進軍影視行業,與牟尼文化、吉祥獅子、樂在其中多家公司共同將旗下IP開發布成網劇,其中包括了《迷域行者》《星夢偶像計劃》等頭部作品。
都在倒灶的邊緣▼▼▼
上圖顯示,排名前五的欠款方共欠帳1.18億。
影視化顯然遙遙無期,短期內無法收回,這也意味著大角蟲賴以生存的版權生意是做不下去的。
甚至在IP動畫化上,也查到童石目前面臨多格訴訟,其中就包括其出品的兩個動畫項目,製作方已經對童石提出訴訟,相關動畫公司人員透露訴訟金額總數近千萬。
總結一下,就是一家運營能力奇差,並配上淨利大幅下挫和壞帳風險的背景的公司,拿了漫畫作者們的版權,但是玩不下去了!
最壞的情況就是,大角蟲資不抵債,作者們跳樓都沒用,因為作為一家網絡公司,它難不成把公司的桌椅板凳抵押給作者們嗎?
可能這就是這些霸王平臺的潛藏邏輯吧。
當今世道,論起慘來,還是創作人慘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