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鳥銀幣是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發行的雙帆船銀幣,俗稱「三鳥幣」,該銀幣是國民放棄金本位幣制、確定銀本位幣制,宣布「鑄造條例草案」前夕刊行的種「船洋」銀幣,曾被財政部定為國幣。
其正面圖案正中央鑄有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身著漢裝的側面頭像,上方刊「中華民國二十一年」七個字;背面圖案是雙桅帆船放洋圖,風帆兩側楷書「壹圓」各一字,帆船的上方是三隻排列整齊隨風翱翔的飛鳥,在帆船右側海天相接的平面上,鐫刻著冉冉升起的朝陽和它散發光芒的9條射線。背面圖案的設計有著「旭日東升」、「一帆風順」、「國運亨通」的美好寓意。
但這樣一枚銀幣的命運並沒能像它圖案上的雙桅帆船寓意的那樣一帆風順。三鳥銀幣發行前夕,正逢日軍侵華,在東北三省發動了「九一八事變」,企圖以武力徵服中國,東北三省很快就淪陷了。國內的民眾對此感到惴惴不安。這種情緒不斷蔓延又無處可釋放,漸漸的,有人就將矛頭指向了剛發行的三鳥銀幣。
他們將銀幣的背面圖案上於東海岸冉冉升起的朝陽,附會成以太陽為國旗的日本勢力在國內升起來了;更把天空中翱翔的三隻飛鳥看作是東北三省,認為東北三省就和這三隻飛鳥一般,就要「飛離中國」了。彼時的東北三省,在國民黨堅持不抵抗的政策下,已被日軍侵佔了100多平方公裡的土地,全面淪陷。因此這種針對性的話語一出,全國的輿論譁然,紛紛指責起了國民黨。
在輿論指責之下,連國民黨都開始認為這枚銀幣的設計的確不妥。為了阻止這種不利於國民政府統治的輿論繼續傳播發酵,也為了安撫群眾的情緒,國民黨立馬下令回收熔毀了這版三鳥銀幣,並修改了銀幣模具,鑄造了新版的船洋。
新版的船洋,將東升的旭日和翱翔的飛鳥都去除了,背面上只留了雙桅帆船圖案和「壹圓」字樣,經過這些改動,民眾才開始接受這種銀幣。
民國二十一年發行的三鳥銀幣,共生產了226萬枚,但在市面流通的只有5萬枚,其餘的全部被國民政府回收熔毀了。這一枚有著戲劇性命運的銀幣,蘊含的是過往中華民族遭遇深重災難的歷史,有著極高的歷史價值和研究價值。並且它鑄造的時間短,鑄額小,傳世的更為稀少,具有較高收藏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