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塊大洋27萬,什麼銀元這麼值錢?

2020-12-14 騰訊網

在銀元的品類中,有一種叫做船洋,正面為孫中山頭像,背面為一艘帆船,故得名「船洋」。

▲ 二十三年船洋

仔細看下面這兩枚船洋,有什麼區別?

右邊銀幣的帆船上多了三隻飛翔的海鷗,因此被稱為「三鳥幣」。

三鳥幣

作為船洋中的特殊版本,「三鳥幣」因其鑄造時間短流通損耗大留存下來的數量並不多!

在2011年北京誠軒的秋季拍賣會上,一枚「三鳥幣」就以28.75萬人民幣的價格成交,足見其價值。

▲ 二十一年船洋 「三鳥幣」

NGC MS66

普通的二十二年二十三年一般價格都在千元左右,為什麼「三鳥幣」這麼貴呢?

數量稀少

船洋於民國二十一年,也就是1932年鑄造發行,正面為孫中山頭像,背面為雙帆船,在右邊還有太陽漸漸升起。

寓意旭日東升,國運亨通,寓意極好。

但是銀幣正式流入市場,卻遭到了民眾的反對,輿論譁然。

此時的中日關係異常緊張,918事變沒多久,東北三省又瞬間淪陷,盤旋在帆船上的三隻鳥被老百姓們解讀為「東北三省飛掉了」。

又有老百姓認為東邊的太陽是指日本正在升起,而三隻鳥是日本侵略軍的轟炸機。

在社會輿論的重壓之下,國民黨政府再一看這幣面設計,還真是這樣!

於是馬上回收市面上的「三鳥幣」並停止鑄造,老百姓們對這樣寓意不詳的銀幣,也樂意回存。

鑄造時間短、留存少,成為了三鳥幣高價的一個原因。

再見到的船洋,就成了這個樣子:

重新設計的船洋,去掉了東邊的太陽以及頭頂的三隻飛鳥,才逐漸為大眾所接受。

價值極高

重新設計後的二十三年、二十二年船洋,現在的單枚價格僅在1000元左右。

好品相的二十二年船洋價格則在1600元以上

而三鳥幣一亮相一般都在拍賣會上,價格至少都是五位數。

去年北京誠軒的春季拍賣會上,一枚三鳥幣的樣幣更是拍出了460萬的高價

收藏,玩的就是一個稀有!

相關焦點

  • 之前的一塊「大洋」相當於現在多少人民幣呢?
    所謂"財不露白"中的"白"說的就是銀元,而銀元便是過去人們常說的"大洋"。在民國的電視劇裡,我們常常能夠看到他們的計錢單位基本上都是大洋,甚至一個五口之家一個月靠幾塊大洋便可以餬口度日,而購買一輛汽車也只需要幾百大洋……對於錢,大家多少是有些敏感的,這所謂的"大洋"到底值多少錢呢?
  • 民國時期的大洋真的很值錢嗎?一塊大洋相當於現在多少人民幣?
    大洋是指中華民國成立以後,袁世凱就任中華民國大總統之後,鑄造的帶有袁世凱頭像的銀元,俗稱袁大頭。這種袁大頭的鑄造始於1914年,這一年,袁世凱在北京以大總統的名義頒布了《國幣條例》和《國幣條例施行細則》,明文規定「圓」為一個價格單位,每枚銀元重量為庫平純銀六錢四分八釐。
  • 民國時期一塊大洋到底有多值錢,相當於現在多少錢?家裡有的看看
    當時市面上所流通的大洋有很多種,有墨西哥鷹、日本龍洋、袁大頭等都稱之為大洋。 並且,如今全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已經達到1萬美元了,因此袁大頭的價格也會繼續的攀升,所以一枚袁大頭在如今也就比較值錢了。 從袁大頭本身的所含的金屬銀的成分來說,它並值不了多少錢,但是作為一個收藏品,並不是可以這樣的來衡量其價值的。
  • 古代的一塊「大洋」,如今折合成人民幣是多少錢?
    導語:古代的一塊「大洋」,如今折合成人民幣是多少錢?大家都知道,社會的運行離不開經濟的發展,貨幣作為流通手段實現商品的價值,已經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逐漸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所以金錢對人來說是極其重要的生存介質。
  • 一塊「大洋」在民國時可以買500個包子,如今可以買多少?
    圖片:掏出一錠銀子劇照我們先不解釋銀子的價值,今天的主人公是"銀元"。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財不露白"這個成語,意思是錢財不能隨便給其他人看,一般來說,越是有錢的大佬越不會表現得自己很有錢,因為這些人怕別人覬覦他們的財產,而成語中的"白"指的就是"銀元",在過去那個年代,人們把銀元稱之為"大洋"。
  • 民國時的一塊大洋,相當於現在的多少錢?
    西班牙作為最早在南美發展殖民地的國家,在南美地區製造了雙柱銀元用於流通,明朝萬曆年間傳入中國,最開始這些銀元只在廣東,福建等沿海地區使用。這也是為什麼人們習慣稱銀元為大洋。大米作為生活剛需,它的交換價值和使用價值都硬槓槓的,任何時候溫飽都是第一需要,大米很適合作為參照物來計算到底怎麼換算民國時的銀元和今天的人民幣。民國時,大米大概6-7分/kg,牛奶8分/瓶,豬肉2角/kg。普通人吃一頓飯也就是幾分錢,達官貴人吃上一桌上好的酒席也花不了一塊大洋。
  • 一塊現大洋在民國究竟能買到多少東西?
    民國主要的貨幣就是銀元,也就是我們俗稱的現大洋,雖然當時多次想禁止銀元直接流通,改用紙幣,但戰亂年間紙幣實在沒有保障,老百姓最終還是只認現大洋。那麼作為硬通貨的銀元,在民國那會兒,到底值多少錢?民國在中國流通的現大洋有很多種,最常見的是袁大頭,此外還有後來的船洋,和早期的墨西哥鷹洋(上圖)、日本龍洋、英國站洋等,這些銀元基本都是26.7克上下,成色90%,則一塊現大洋含純銀24克多(每種銀元的重量、成色都有不同,這裡簡單的取均值,不糾纏細微的差別)。
  • 民國1塊「大洋」,在2020年能值多少錢?1萬銀元購買力嚇死人?
    民國時期所用的貨幣叫做「銀元」,也稱為「大洋」。雖然現在使用的貨幣是人民幣,但是中國曆朝歷代的貨幣都十分有收藏價值,而且也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其實銀元最早不是民國時期才出現,而是在宣統元年,當時的清政府成立了鑄幣廠,隨後開始發行銀元。民間因為銀元上面有龍的圖案,又稱其「龍洋」。
  • 民國時期一塊大洋相當於現在多少人民幣?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 袁世凱擔任中國民國大總統,為了籌措軍費與提高個人聲望,北洋政府於1914年發行新的貨幣「銀元」,由於硬幣正面鑄有袁世凱側面像,所以俗稱「袁大頭」。由於銀元所含的銀是實實在在的,而且幣形統一、成色準確,所以很快」 袁大頭「自然也就在全國流通了。因為銀元最早是國外流入中國的,屬於國外的舶來品,所以老百姓稱銀元為」大洋「。
  • 魯迅一月工資300大洋,民國時期的一塊大洋,相當於現在多少錢?
    大洋實際上就是生活中平常的銀元,而它鑄造成圓片的形式,來自於外國,明朝期間,西班牙人在美洲菲律賓等殖民地開採出大量的銀礦,從而鑄造成銀片,隨著貿易而大量流入中國,因為銀元上印有西班牙皇室徽章的鷹,加上他們被視為洋人,因此民間將這種錢幣稱之為「鷹洋」或者是「大洋」。
  • 民國初年一塊大洋相當於現在多少人民幣?
    當然,我們還是可以算一下:按照當時的《國幣條例》規定:一塊袁大頭鑄造花費需要六錢四分八釐「以庫平純銀六錢四分八釐為價格之單位,定名為圓」而按照舊制1錢應該是等於3.72克,一塊銀元差不多24克的純銀。而當時的金銀比還沒有暴漲,大概就是在20到30這個範圍波動。所以一塊銀元差不多相當於1克黃金。
  • 民國初期,一塊銀元抵現在人民幣多少錢?
    記得小時候,到城隍廟去遊玩,一個銅元可以買一塊百草梨膏糖,孩子們一面吃,一面聽賣糖的人唱著各種各樣的歌詞。小南門通俗電影院是我常去的,座券大人收銅元十二枚,小童收六枚,影片全是默片,並沒有銀幕,只是設一張白幔布而已。」「城隍廟的酒釀圓子,是每碗銅元二枚,吃一碗肉麵是四個銅元,一塊肉又大又厚。
  • 民國時期的一塊大洋,在如今能換多少人民幣?看完你就知道了
    我們不難發現,民國劇中出現最多的貨幣也就是大洋,不管是達官顯貴,還是社會底層,使用最多的貨幣也無非就是大洋。可以說,大洋已然成為民國時期的硬通貨。 講到這裡,大家一定非常好奇大洋的真正價值,如果把大洋放到如今,又能換多少人民幣呢? 其實,想要了解關於大洋的事情,還要從大洋的起源說起。 一、大洋的出現和發展 大洋又叫「銀元」,最早出現在宣統元年。當時清政府設立鑄幣局,統一發行銀元。
  • 民國時期一塊「袁大頭」值多少錢?不是非常值錢,但能買50斤豬肉
    直到民國三年以後,北洋政府為了方便管理,便實行統一貨幣,並將銀元作為了中華民國的通用貨幣。銀元又被稱為「大洋」,最早起源於15世紀的歐洲,是當時歐洲的主要流通貨幣,到了明朝年間,銀元逐漸流入中國,但當時的中國還很少見得到銀元,也並非國內的流通貨幣。直到乾隆年間,清政府首次在西藏鑄行銀元,此後,銀元才開始在中國流通。
  • 穿越回民國,3塊大洋我能買頭牛嗎?農戶:再添一點就行了!
    民國時期一塊大洋相當於今天的多少人民幣?讓我們根據物價尋找答案!2.7銀元,每斤白米為1.5分銀元,這時的一塊大洋折合人民幣為100多塊。,而一塊銀元可以買一擔大米,但是到了民國後期一銀元是一擔谷。
  • 民國時的一塊「大洋」,放現在能兌換多少錢?跟你想像中是一樣嗎
    而我們在不少近代題材的電視劇中,經常能夠聽到「大洋」這個詞語,結合劇情來看,一塊大洋的價值還不算少,滿打滿算下來也差不多是一個家庭大半個月的收入了,那麼問題來了,一塊「大洋」放在現在能夠兌換多少錢呢?首先有一點需要明確的是,學名「銀元」「龍洋」的大洋,是一塊塊的銀製品,重量大約是23.9024808克,上面有著袁世凱的側臉頭像,比如今常見的一元硬幣稍微大一點,是民國時候的主要流通貨幣。很多人會好奇,一塊大洋放在現在是等同於多少人民幣呢?
  • 民國的一塊大洋,相當於現在多少錢?魯迅一年的工資能買一套房
    而在民國時期,貨幣的單位是「大洋」,又叫做銀圓,也有叫銀元的。它的購買力又是如何呢,跟我們現在相比是怎麼樣的呢?統一之後的大洋,因為有規範的標準,容易識別,生活中使用很方便,很快就流通了起來。從這個時候開始,大洋就被廣泛運用了。用我們如今的眼光來看,其實大洋是那個時代獨特的象徵,濃縮著那個時代的興衰故事。
  • 識銀元包漿輕鬆辨別銀元真假和出處!
    近期小編會陸續整理老銀元的相關知識,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可以一塊學習,也可留言交流。 機制銀幣始於15世紀歐洲,明代萬曆年間流入中國。清末期銀元成為主要流通貨幣之一,距今已近百年歷史,銀元的主要材質為白銀還包含鎳和銅等材質,經過時間的沉澱,銀元表面會相應產生各種各樣的鏽色,這些鏽色稱為「包漿」。 讀到這裡有小夥伴激動地說,我收藏的銀元沒有包漿,是不是很特殊稀缺品種啊?很值錢啊?
  • 魯迅月工資是350塊大洋,換算成人民幣值多少?你賺夠了嗎?
    魯迅當時的工資是有三百五十塊錢的大洋,我們可以換算一下,三百五十塊大洋換算成人民幣又是多少錢呢? 銀票被使用用的時間還是比較長的,隨著西方文化傳入我國,慢慢的,大洋的使用就更廣泛了。提起魯迅,我們都會對他油然而生一種敬意。
  • 30萬大洋建司馬第,裝銀元的鐵柜子來自美國檀香山,英文清晰可辨
    廣東梅縣桃堯鎮黃沙村的司馬第是兩百年多前廖氏先人在美國經商賺到錢後,從美國檀香山寄回30萬大洋(銀元)興建的。當年30萬大洋(客家人以前俗稱為「花邊」)裝在大鐵箱裡用船從美國檀香山運回國內,在廣東梅縣的千年古鎮鬆口下船後,還要請人從鬆口火船碼頭挑到桃堯黃沙村,中間要走30公裡山路,確實非常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