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塊現大洋在民國究竟能買到多少東西?

2021-01-08 錢幣中的歷史

民國主要的貨幣就是銀元,也就是我們俗稱的現大洋,雖然當時多次想禁止銀元直接流通,改用紙幣,但戰亂年間紙幣實在沒有保障,老百姓最終還是只認現大洋。

那麼作為硬通貨的銀元,在民國那會兒,到底值多少錢?當然銀價也是有波動的,而且在那個時期波動還很大,而且物價也變化很快,所以我們只能做一個大概的描述,有不對的地方歡迎大家指正。

民國在中國流通的現大洋有很多種,最常見的是袁大頭,此外還有後來的船洋,和早期的墨西哥鷹洋(上圖)、日本龍洋、英國站洋等,這些銀元基本都是26.7克上下,成色90%,則一塊現大洋含純銀24克多(每種銀元的重量、成色都有不同,這裡簡單的取均值,不糾纏細微的差別)。

現在白銀價格3.5元/克,則一塊現大洋按現在的材料成本看,差不多值90元,按金價275/克計算,合0.3克黃金(不考慮收藏屬性)。

而在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白銀價格波動比較大,19世紀末1克黃金=15克白銀,則一塊現大洋合1.6克黃金。而到了20世紀初1克黃金=35克白銀,則一塊現大洋合0.7克黃金。

英國站洋貿易銀元。

然後就是物價,以大米為例,19世紀末,每斤米價格0.015塊銀元,一塊現大洋能買66斤大米。到了20世紀初,每斤米價格0.022塊銀元,一塊現大洋能買45斤大米。而現在24克銀子能買22斤大米。

而一個成年人一個月的主糧大概是20斤的樣子,則一塊現大洋差不多夠2個人吃一個月。

民國時期的米店。

在當時的北平,一塊現大洋吃一頓豪華火鍋肯定沒問題,在上海則可以3個人吃一頓高檔西餐。而一個大學教授一個月工資能有200~300塊銀元,紡織廠女工月薪則為4塊銀元,而4塊銀元足夠3、5口人的一家一個月的生活費。

最後我們再來看看房子,1924年,魯迅在北平阜成門內西三條胡同買下一座四合院,不算契稅和改造費,花了800塊大洋。而魯迅是大學教授,一個月工資有300塊銀元,也就是他只要攢2個月的錢,就能買一個四合院。

標準的2進四合院,只要800塊現大洋,差不多合現在80000元。

而當時北平的樓房,一間屋子差不多170塊現大洋(20平米),同樣面積的普通平房則更便宜,只要80塊現大洋。即使是普通的工薪階層(當時工薪階層平均工資15塊銀元/月),攢半年多錢就可以買間屋子,而攢幾年錢就能輕鬆買個普通小院。

相關焦點

  • 民國的一塊大洋,相當於現在多少錢?魯迅一年的工資能買一套房
    有時候我們在看電視劇或者一些書籍的時候也會好奇,在古代的「銀兩」、「銅錢」到底代表了多少錢呢?而在民國時期,貨幣的單位是「大洋」,又叫做銀圓,也有叫銀元的。它的購買力又是如何呢,跟我們現在相比是怎麼樣的呢?
  • 一塊「大洋」在民國時可以買500個包子,如今可以買多少?
    大家應該非常熟悉這一幕,不過歡樂之餘,也會有許多疑問,比如過去的一兩銀子究竟值多少錢?換算成現在的人民幣是多少?銀子上沒標價格,怎麼知道夠不夠飯菜的價錢呢?圖片:掏出一錠銀子劇照我們先不解釋銀子的價值,今天的主人公是"銀元"。
  • 民國時的一塊大洋,相當於現在的多少錢?
    這也是為什麼人們習慣稱銀元為大洋。到清末,清政府跟外國的貿易,交流越來越頻繁,清政府自己開始製造銀元,民國時銀元作為貨幣流通達到鼎盛,最為人們熟悉就是袁大頭,也就是民國時期發行的刻印袁世凱頭像的一圓銀元,袁大頭是民國時期主要流通貨幣之一,1912至1927年間又發行了刻印孫中山半身像的一圓紀念幣,又稱孫小頭。
  • 之前的一塊「大洋」相當於現在多少人民幣呢?
    所謂"財不露白"中的"白"說的就是銀元,而銀元便是過去人們常說的"大洋"。在民國的電視劇裡,我們常常能夠看到他們的計錢單位基本上都是大洋,甚至一個五口之家一個月靠幾塊大洋便可以餬口度日,而購買一輛汽車也只需要幾百大洋……對於錢,大家多少是有些敏感的,這所謂的"大洋"到底值多少錢呢?
  • 民國時的一塊「大洋」,放現在能兌換多少錢?跟你想像中是一樣嗎
    而我們在不少近代題材的電視劇中,經常能夠聽到「大洋」這個詞語,結合劇情來看,一塊大洋的價值還不算少,滿打滿算下來也差不多是一個家庭大半個月的收入了,那麼問題來了,一塊「大洋」放在現在能夠兌換多少錢呢?首先有一點需要明確的是,學名「銀元」「龍洋」的大洋,是一塊塊的銀製品,重量大約是23.9024808克,上面有著袁世凱的側臉頭像,比如今常見的一元硬幣稍微大一點,是民國時候的主要流通貨幣。很多人會好奇,一塊大洋放在現在是等同於多少人民幣呢?
  • 民國時期一塊大洋相當於現在多少人民幣?
    銀元的來歷大家都清楚了,相信大家都想知道一塊大洋當時 的購買力到底如何,相當對於現在的人民幣多少錢?相關資料顯示:1911年-1919年期間,1銀圓可以買30斤大米或者8斤豬肉。真正能夠說明一塊大洋的價值應該參照是黃金,因為黃金才是真正保值物品。根據1948年國民黨金元卷改革, 1塊銀元折合金元卷2塊,1美元折合金元卷4塊,也就是二塊銀元兌換1美元。當時1兩黃金折合金元卷200塊,參照現在金價400人民幣一克,1美元等於7人民幣,最終計算結果是1塊大洋折現今人民幣2400塊。
  • 民國時期的一塊大洋,在如今能換多少人民幣?看完你就知道了
    由於話題的深入,民國時期的相關歷史再一次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之中,而大洋就是民國歷史的重要部分。 我們不難發現,民國劇中出現最多的貨幣也就是大洋,不管是達官顯貴,還是社會底層,使用最多的貨幣也無非就是大洋。可以說,大洋已然成為民國時期的硬通貨。
  • 民國時期一塊大洋到底有多值錢,相當於現在多少錢?家裡有的看看
    在民國時期一個"袁大頭"能買多少東西,相當於現在多少錢 由於民國時期軍閥混戰不斷,因此物價並不太穩定,根據民國時期各地各時間的對比都會有所出入
  • 民國初年一塊大洋相當於現在多少人民幣?
    在不考慮通貨膨脹的情況下,一塊銀元以現在的金價算差不多350塊左右!然而你如果用當時的物價來換算的話,情況又不同了!在一戰爆發前,即銀元價值還未出現大波動的時候,其米價在每石6塊左右,注意是舊制,一塊銀元差不多能買30斤大米;按現在算下來也就一百塊左右。這還是建立在其生產條件落後,米價相對佔比高於現代的那麼一個時代。所以這個出入就很大了!
  • 魯迅一月工資300大洋,民國時期的一塊大洋,相當於現在多少錢?
    在近代的小說中,「大洋」作為一種流通率極高的貨幣,經常出現在各種場面,這或許也讓人感到好奇,過去的大洋,究竟值得多少錢,又相當於現在多少呢?大洋實際上就是生活中平常的銀元,而它鑄造成圓片的形式,來自於外國,明朝期間,西班牙人在美洲菲律賓等殖民地開採出大量的銀礦,從而鑄造成銀片,隨著貿易而大量流入中國,因為銀元上印有西班牙皇室徽章的鷹,加上他們被視為洋人,因此民間將這種錢幣稱之為「鷹洋」或者是「大洋」。
  • 民國時期工資一枚袁大頭是什麼水平?走在街上買東西沒人能找開
    但是電視劇總歸是電視劇,並不能很完整地去展示歷史,也會有一些與歷史相悖的場景出現,所有拍攝這段時期的電視劇都會出現一樣東西,就是大洋。在我們能看到的電視劇裡面,出手闊綽的少爺們都是幾十大洋帶在身上,一些首飾飾品也是幾十大洋就可以買到,大洋在當時那個時代的購買力可以說是很強的。
  • 民國初期,一塊銀元抵現在人民幣多少錢?
    這兩種輔幣,並不是十進位,是要跟著銀價、銅價的上落而定,所以又稱「小洋」,兌換店天天有市價牌子掛出,一元能換銅板多少?那時市價沒有多大上落,銀元一枚,可換銅元一百二十八枚左右。他出生於1908年,也就是說在他的童年時期正好是民國的初期,書裡面他很細緻的地描述了一個銅元大概可以買的東西,我們就根據他寫的內容來換算一下民國初期的一個銀元大概可以值現在人民幣多少錢。
  • 古代的一塊「大洋」,如今折合成人民幣是多少錢?
    導語:古代的一塊「大洋」,如今折合成人民幣是多少錢?大家都知道,社會的運行離不開經濟的發展,貨幣作為流通手段實現商品的價值,已經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逐漸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所以金錢對人來說是極其重要的生存介質。
  • 民國時期一塊「袁大頭」值多少錢?不是非常值錢,但能買50斤豬肉
    確實如此,作為我國的通用貨幣,人民幣的魅力幾乎沒人能抵抗得了,甚至巴不得越多越好。其實說起我國的貨幣,從古至今,發展了無數次,才逐漸演變成現在的鈔票。光是在民國時期,貨幣的種類就多達數十種,幾乎每個省份或軍閥政權統領區域都有屬於自己的貨幣,比如北京地區的通用貨幣是「袁大頭」、還有「孫小頭」、銅元等等。
  • 民國1塊「大洋」,在2020年能值多少錢?1萬銀元購買力嚇死人?
    除了春秋戰國、唐宋元明清之外,很多人對於民國時期的感情更為特殊。作為一個特殊的時代,民國時期也誕生了無數位名人。雖然我們將從清朝到新中國建立的這段期間,統稱為「民國」,但其實民國大體是分為三個階段的,從1912年開始,1月到3月是孫中山任臨時大總統時期。而1912年3月至1928年,則是北洋政府時期,也就是以袁世凱為首的軍閥統治時期。
  • 國民黨軍隊的軍餉情況:軍長,師長,團長究竟分別能領多少大洋?
    眾所周知,軍餉是部隊的主要日常開支,也是士兵的日常經濟來來源,相信大家都想知道抗日戰爭時期當兵到底能有多少工資? 民國時期主要的通用貨幣為」大洋「,一兩銀子做成一塊」大洋」,也就是大家常說「袁大頭」。民國初期,一塊大洋能換1400文,當時大米20文一斤,可買70斤大米。
  • 民國時期的大洋真的很值錢嗎?一塊大洋相當於現在多少人民幣?
    大洋是指中華民國成立以後,袁世凱就任中華民國大總統之後,鑄造的帶有袁世凱頭像的銀元,俗稱袁大頭。這種袁大頭的鑄造始於1914年,這一年,袁世凱在北京以大總統的名義頒布了《國幣條例》和《國幣條例施行細則》,明文規定「圓」為一個價格單位,每枚銀元重量為庫平純銀六錢四分八釐。
  • 穿越回民國,3塊大洋我能買頭牛嗎?農戶:再添一點就行了!
    民國時期一塊大洋相當於今天的多少人民幣?讓我們根據物價尋找答案! 銀元和大米 1872年時,白米每石2.7銀元,每斤白米為1.5分銀元,這時的一塊大洋折合人民幣為
  • 當年魯迅在北京買了套四合院,花費3765塊大洋,如今能換少錢?
    魯迅先生那位在家侍奉雙親一輩子的小腳髮妻,以及後面另取的被他真正當成夫人的許廣平的故事相信不少人已經有所耳聞,這裡就不過多贅述,我們講講另外一個比較有意思的東西,那就是魯迅的四合院。
  • 湖北一農民拿出85年前「欠條」,紅軍向其借款400大洋,現在應給多少錢
    這中間究竟發生了什麼呢? 1927年底黃麻起義爆發後,因一副對聯,使得「紅軍」一詞首次誕生。 裝備雖落後,但紀律嚴明 1927年到1929年之間,在河南、湖北、安徽交界地帶不斷爆發武裝起義,建立了一塊又一塊革命根據地,為了更好的發展革命力量,中共中央決定將鄂豫晥地區的武裝力量進行整編,並且建立統一的鄂豫晥根據地。經過整編,紅三十一、三十二、三十三師合併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一軍,簡稱「紅一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