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軍隊的軍餉情況:軍長,師長,團長究竟分別能領多少大洋?

2020-12-12 騰訊網

眾所周知,軍餉是部隊的主要日常開支,也是士兵的日常經濟來來源,相信大家都想知道抗日戰爭時期當兵到底能有多少工資?

民國時期主要的通用貨幣為」大洋「,一兩銀子做成一塊」大洋」,也就是大家常說「袁大頭」。民國初期,一塊大洋能換1400文,當時大米20文一斤,可買70斤大米。一塊大洋相當於現在人民幣300左右,當時一個縣長工資為30塊。

國民黨部隊軍餉分為:平時薪餉與國難薪餉(國難薪餉指抗日戰爭時期的軍餉,比平時薪餉大量削減。)

軍官待遇

上將:240塊(800塊),中將:320塊(500塊) ,少將:160塊(240塊)

上校:120塊(240塊),中校:100塊(170塊) ,少校:80塊(135塊)

上尉:50塊(80塊),中尉:40塊(60塊) ,少尉:30塊(42塊)準尉:24塊(32塊)

職務對應:

軍長:320塊/月,師長:160塊/月, 團長:120塊/月,營長:100塊/月,連長:50塊/月

士兵待遇

上士:15塊(20塊),中士:12塊(16塊) ,下士:11塊(14塊)

上等兵:8.5塊(12塊),一等兵:7.5塊(10.5塊),二等兵:7塊(10塊)

二等兵為不滿一年新兵,一等兵為滿一年兵,上等兵為當兵滿三年。

當時國民黨是嚴格按照標準給各部隊發軍餉,沒有任何正嫡之分。國民黨中央軍之所以待遇好是因為有正規編制,而其他派系都一直有著編制外私自擴軍的情況。

以川軍劉湘部為例,國民黨給劉湘只有一個軍的編制,可劉湘一個軍卻有52個團,劉湘的部隊工資二等兵4塊都不到,低於國難薪餉標準7塊,這就是最常見的情況。

國共合作抗日,八路軍三個師編制4.5萬,每個月軍餉63萬,新四軍編制1萬,每個月軍餉18萬。國民黨軍餉方面對八路軍還是不錯的,只是後來八路軍發展的太快了,自然國民黨的軍餉也就跟不上了。

因為軍餉是要軍政部報行政院申報,然後再由財政部劃撥給軍政部。稅警總團是財政部的下屬部隊,所以稅警總團的工資一直是平時薪餉,比其他部隊都要高。

相關焦點

  • 國民黨軍隊中為何會出現上尉團長,上校軍長及少尉總司令?
    說起國民黨軍銜,因為經常會出現上校軍長,上尉團長等,更有少尉總司令的奇怪現象,相信這讓很多人都頭都大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1934年,國民党進行整軍,同時軍政部設立軍事委員會直屬的銓敘廳,負責軍銜的晉升與評選問題(類似新中國55年授銜),到1935年5月,軍政部正式給相關人員授軍銜。
  • 軍長與師長到底誰的權利更大一些?
    相信玩過軍棋的人都知道「軍師旅團營連排班」,自然想當然地認為軍長一定管師長,也就是說軍長的權利一定比師長的權利大,那麼這種看法到底對不對呢?
  • 國民黨的軍長為什麼都只是上校軍銜
    作為軍迷都 清楚,按慣例,團長一般是上校,旅長一般是少將,師長多數是中將,軍長則全部是中將。而抗戰中國民黨五大主力,新一軍軍長孫立人是1945年3月8日晉升少將註:1938年稅警總團總團長,1944年新一軍軍長18軍軍長胡璉是1945年6月28日晉升少將,註:1937年就是11師副師長,1944年就是18軍軍長新6軍軍長廖耀湘是1948年9月22日晉升少將。
  • 班長活捉蔣軍中將:我不要功,只想當排長,軍長:準,提兩級
    最後經過了一個多小時臺灣來的軍艦小艇才成功靠岸,國民黨的這位湯大將軍才得以坐上小船逃之夭夭。沒有了湯恩伯的國民黨軍就是一盤散沙。除了少部分頑固派拼死抵抗我軍的進攻之外,大部分的國民黨軍都是拼了命的躲藏或者向我軍投降。依據這樣的情況,10月17日31軍軍長周志堅給92師下達了作戰命令,命令我軍從三個方向一起向敵軍發起進攻。
  • 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12個團首任團長分別是誰?誰軍銜最高?
    八路軍最初下轄了三個師、六個旅、十二個團,師長和旅長想必大家要熟悉一些,那你知道這十二個團的首任團長分別是誰,最後誰軍銜最高嗎? 1907年出生,1930年加入紅軍,1934年入黨,也經歷過很多艱苦的歲月,擔任過紅十五軍團第75、第73師師長,是徐海東大將非常看重的人。 然而擔任687團團長後,被團參謀長蘭國清給帶壞了,沾染上一些惡習不說,還在1938年投降國民黨,徐海東被氣得嘔血。此後張紹東就沒有音訊了。
  • 亮劍:王副軍長為何會怕李雲龍一個師長?因為他心虛
    副軍長只比師長高半級,而且在戰爭年代副職相當於養起來一樣,基本沒實權……師長卻是真正的實力派。究其原因影視劇中有了解釋,也為李雲龍之死伏筆。原著裡提過:55年授銜後,士兵出身的上將,恭恭敬敬地給自己的中將老班長行禮,老班長「坦然受之」,嘴裡還不斷發著牢騷,沒辦法,資格擺在這裡,就像軍隊的六級士官,高級軍官見了也要行禮一樣。王副軍長屬於王者墊底那一批,李雲龍屬於大師頂級那一批,因此李雲龍不怵王副軍長。王牌師師長哪是一個雜牌軍副軍長比得了的!國民黨張靈甫王牌74師長在蔣介石眼裡比一個兵團司令都牛。
  • 國民黨最精銳的知識青年軍的編制情況,師長中將,團長均是少將
    武器裝備: 槍械:步槍6561支,手槍246支,衝鋒鎗1243支,輕機槍353支,重機槍72支, 炮:75山炮36門,82迫擊炮36門,37戰防炮24門,60迫擊炮162門 官兵學歷分布:大學生10%,高中30%,初中60% 青年軍是國民黨打造的精英王牌部隊
  • 對越自衛反擊戰我志願軍出動了九個軍,軍長分別是誰?有幾個軍長成...
    1979年在越南方面的一再挑釁下,我國為了維護自身的安全利益,終於自衛還擊,從2月17日開始到3月16日,中國軍隊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作戰任務。
  • 他是紅軍師長,緊要關頭處決叛徒救了軍長,可惜犧牲於地頭蛇之手
    ,偵察情況,策動裡應外合,終於把縣城攻下。土圍子內有水井,周圍一圈是住房,倉庫,能住數百人。整座土圍子大門一關,便是一座堅固的城堡要塞。土圍子四個火角都蓋出三層樓,築成易守難攻的堅固陣地,紅軍發動起總攻擊,四周的八門土炮齊放,震懾力強。同時,紅軍採取挖地道的方式,用棺材裝上地硝,把城牆炸開,這就是有名的「棺材炮」。
  • 紅軍時期,57位開國上將分別來自哪個「山頭」?5人沒有參加紅軍
    那麼57位開國上將,分別來自哪個「山頭」?我們接著往下看。、紅3軍第9師政治委員朱良才、第2師政治委員劉亞樓、紅13軍39師政治委員李濤、第一方面軍政治保衛局局長和工作部部長李克農、紅一方面軍後勤部部長楊志成、紅四軍第十二師教導大隊政委楊成武、第1師1團團長楊得志、紅四軍特務營政委蕭華、紅四軍第三縱隊連政治委員宋任窮、紅35軍參謀長宋時輪、第12軍第36師師長張宗遜、第12軍第34師參謀長陳士渠、紅15軍軍長陳伯鈞、紅4軍參謀長陳奇涵、紅25師師長周士第、
  • 抗日名將唐淮源的軍隊歷任軍長都是誰?其中一位朱總司令親自接見
    1925年7月1日,廣州國民政府成立,朱培德成為十六名國民政府委員的第十四位,地位顯赫,8月4日,朱所領導的部隊改為國民革命軍第三軍,朱培德為軍長,下轄三個師,分別是第七師(師長王均,雲南呈貢人),第八師(師長朱世貴),第九師(師長朱培德)。至此,國民革命軍第三軍正式成立。
  • 王奇生 | 抗戰時期國民黨軍作戰能力與指揮官素質
    史迪威對國民黨軍有一概括性的說法,即「官不如兵」:一般士兵溫順、有紀律、能吃苦耐勞、服從領導;低級軍官對於命令,每能迅速執行;營、團長個別差異極大,不過也不乏優秀之士;至於師長和軍長階層,則是個大問題。「官不如兵」這一說法很快在國人中流傳開來。而在徐永昌看來,「史迪威等每言中國兵好、官全不好,即是要指揮全中國軍隊」。史迪威也許確有自己個人的考量。
  • 國民黨教導總隊及三大德械師(87師,88師,36師)的人員配置情況
    德械師是國民黨政府以德國標準組建和裝備有國民黨軍隊,其中:教導總隊,第87師,第88師,第36師相對比較成型!德械師標準版:步兵3旅6團,炮兵一團,騎兵一團,工兵一團,,輜重一團教導總隊(3旅6團)1931年1月由教導第2師人員組建的團級編制,目的是作為德械師組建的標準樣板,1933年,升級為師級.
  • 歷史上接受日本投降的將軍,此人是位居國民黨的高層
    歷史上接受日本投降的將軍,此人是位居國民黨的高層這個人就是何應欽,而且在國民黨中聲望很高,位居學士的國民黨高級將領中排名第29名,本人也擁有眾多頭銜,像陸軍上將,國防部長,參謀總長,何應欽等等。在創建黃埔軍校的軍隊的時候,何應欽做了團長。在北伐的時候經常打勝戰,後來何應欽由團長升職為師長。這一年7月份,國民政府決定在廣州成立總部,重新創辦軍隊,講以前黃埔校軍加入第一集團軍,蔣介石親自出任軍長,何應欽自然而然成為第一師的師長。
  • 傅作義的王牌軍第35軍,先後4任軍長,他們都是誰?結局如何
    傅作義的王牌軍第35軍,先後4任軍長,他們都是誰?結局如何第35軍是傅作義起家的部隊,屬於傅系軍隊的「王牌」,成名之戰在中原大戰中,傅作義以一個旅堅守涿州,整整一個月,對抗張作霖的10萬大軍,後來以該旅為班底創建了第35軍。
  • 他是三野最年輕的師長,軍銜雖然是少將,但職務卻跟大將一樣
    他是三野最年輕的師長,軍銜雖然是少將,但職務卻跟大將一樣 民國時期,國民黨軍隊體系裡,要說誰升官最快非胡宗南莫屬。他是從黃埔軍校畢業後第1個當上軍長的,而紅軍時期,我軍將領中最年輕的軍長,非林帥莫屬,他23歲就當上了紅一軍團第四軍的軍長,也算是升官比較快的,不過早期紅軍規模比較小,人員也比較少,比如像北上抗日的紅七軍團,名義上是一個軍團,實際旗下就只有一個紅十九師,總人數也不過5000人左右,下面軍隊編制也缺少。
  • 淮海戰役中起義的張克俠部,後改編為第33軍,師長、政委都是誰?
    1948年11月28日,時任國民黨軍第3綏靖區副司令官、我地下黨員張克俠、何基灃等人,在賈汪和臺兒莊率國民黨軍第59軍兩個師、第77軍一個師和111團共計2.3萬餘人臨陣起義,正式揭開了淮海戰役(徐蚌會戰)的帷幕。
  • 日軍王牌被此人徹底打服:這支中國軍隊,比俄軍和日本鋼軍更強!
    1949年2月,在廣西抗擊日軍的國民黨第五軍軍長杜聿明,委派參謀長黃翔赴重慶向蔣介石匯報崑崙關戰事,將一本日記連同漢文翻譯本帶了去。這本日記是在崑崙關大捷中繳獲的,寫日記的人是在此戰中被擊斃的日軍王牌部隊——第21旅團長官中村正雄。蔣介石曾留學日本,懂得日文,對這本日記很感興趣,尤其是中村最後一側,寫於「1939年12月23日」的日記深深吸引了他。
  • 十五軍軍長是秦基偉,而下轄三個主力師,又是誰任師長
    如果講到第15軍,相信大家都會想到軍長秦基偉的大名。沒錯,秦基偉是第十五軍首任軍長,15軍自成立以來,在軍長秦基偉的帶領下,可謂是屢立戰功,之後又參加了渡江戰役,大軍渡過長江後,第15軍在秦基偉的帶領下向浙贛進軍,先後解放了大批縣城,如橫峰、上饒、葛源、廣豐、建陽、水吉、建甌、豐樂、南平等地,而這些地方都是第15軍全體將士在解放戰爭時期解放的縣城。
  • 紅34師血戰湘江全軍覆沒,師長斷腸,倖存團長授中將
    ,下轄第100、101、102三個團,100團長韓偉(1955年中將),101團長楊梅生(1955年中將),102團長張靜(1934年犧牲)。紅34師首任師長周子昆,第二任師長彭紹輝 1933年10月,周子崑調紅軍總部工作,紅34師師長、政委分別由彭紹輝、程翠林接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