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三野最年輕的師長,軍銜雖然是少將,但職務卻跟大將一樣

2020-12-12 騰訊網

他是三野最年輕的師長,軍銜雖然是少將,但職務卻跟大將一樣

民國時期,國民黨軍隊體系裡,要說誰升官最快非胡宗南莫屬。他是從黃埔軍校畢業後第1個當上軍長的,而紅軍時期,我軍將領中最年輕的軍長,非林帥莫屬,他23歲就當上了紅一軍團第四軍的軍長,也算是升官比較快的,不過早期紅軍規模比較小,人員也比較少,比如像北上抗日的紅七軍團,名義上是一個軍團,實際旗下就只有一個紅十九師,總人數也不過5000人左右,下面軍隊編制也缺少。

理論上說紅軍時期的軍長,所指揮的軍隊規模,差不多跟解放戰爭時期的一個師長差不多。紅軍時期,20多歲當師長的不稀罕,解放戰爭時期當上師長的很多都是三十歲以上的,30歲以下的鳳毛麟角。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位將軍,是三野最年輕的師長,他叫胡煒,也是解放戰爭時期最年輕的師長,29歲擔任師長。

胡煒,河南新蔡縣人,出生於1920年,九一八事變後,日軍加緊了侵略的行動,把魔爪一步步伸向華北地區。一九三五年十二月,北平數千學生舉行了抗日救國的示威遊行,反對華北自治,從而掀起了全國抗日高潮,胡煒在開封也積極投入學生抗日救亡活動,從此走上了革命道路。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他經人介紹加入了豫南人民抗日獨立團。不久後新四軍成立,他先後擔任新四軍4支隊八團政治處幹事、政治處主任、團政委等職。並隨部隊轉戰淮南、淮北,多次參加的大規模的反掃蕩作戰。

解放戰爭時期,他擔任華東野戰軍二縱四旅的政治部主任,並參加了宿北、孟良崮、淮海等戰役,1949年他升任第七兵團二十一軍六十一師師長,是當時最年輕的師長,後胡煒奉命率領部隊作為突擊師,率先突破了國民黨的長江防線,行軍千裡,解放了杭州又乘勝追敵,拿下了蔣介石的老家溪口和奉化。

當時率先進入溪口的部隊就是胡煒的61師,並且部隊進駐溪口後,他直接將司令部設在了蔣介石的祖屋,而師政治部設在蔣介石侍衛長的家裡,不知道蔣介石得知後會有怎樣的感想。

新中國建立後,1953年他被任命為志願軍21軍參謀長,參加了抗美援朝,一直到1961年被授為開國少將。後又擔任過二十一軍副軍長、軍政委,蘭州軍區副司令等職。一九七四年,他被升任為解放軍副總參謀長。

這個職務建國後所擔任的人都是厲害的人,比如張宗遜上將、許世友上將、陳賡大將、楊成武上將等人,都擔任過解放軍副總參謀長。他職務能跟大將一樣,可見他最後的成就也蠻高的。2018年,胡煒將軍在北京去世,享年98歲。

相關焦點

  • 解放戰爭時最年輕的師長,曾率先佔領蔣介石老家,61年晉升少將
    解放戰爭時最年輕的師長,曾率先佔領蔣介石老家,61年晉升少將 他是解放戰爭時期中最年輕的師長,29歲那年就擔任了三野地師長,並且是他所部率先佔領了蔣介石的老家奉化,當時他的師司令部就設在了蔣介石祖居豐鎬房,而師政治部設在蔣介石侍衛長家,估計當時的老蔣氣得吐血吧!
  • 達州一軍人35歲被授予少將軍銜,是最年輕的開國少將,他是誰?
    1955年,新中國第一次授銜,當時開國少將據說有800多人,當時開國少將的平均年齡是43歲,而我們四川達州有一位軍人,出生於1920年,是我們達州金石鄉人,1955年9月授銜的時候,不到35周歲,是我國最年輕的開國少將之一。
  • 開國將帥中,最年輕的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少將各是誰
    大將許光達 中國人民解放軍十大大將之一。 上將肖華 參加過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長徵、解放戰爭。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那最年輕的上將就是肖華了,1955年授銜時才39歲。
  • 解放戰爭最年輕的軍長為何被授予少將軍銜,他的這段經歷絕無僅有
    當時孔捷曾說:「他在朝鮮的那個軍,有兩個師長也是少將軍銜,軍長也是少將。」確實在當時少將是師長的主要軍銜,授予解放戰爭時期的軍長少將軍銜是很少見的!但是當然會有例外,他就是謝振華將軍,他是三十軍的首任軍長,三十軍是由華野的第十二縱隊改編而成!而且謝振華將軍也曾經在解放軍南京軍事學院戰役系學習。
  • 同為縱隊司令,為何有的將領授予大將,有的僅授予少將
    而到了五五授銜時,擔任過縱隊司令員的將領的軍銜卻各不相同,上到大將,下到少將都有,這是為什麼呢?授予大將軍銜的縱隊司令有陳賡、許光達兩人。解放戰爭初期,陳賡和許光達作為中野和西野的縱隊司令,也是兩個野戰軍最能打的名將。隨著解放戰爭的進行,為了方便指揮大兵團作戰,兵團一級作戰單位應運而生。
  • 國民黨軍隊中,正式軍銜跟職務軍銜有什麼不同?很多人都理解錯了
    看國軍的軍銜,很多時候會把我們搞暈,因為他跟我軍的軍銜不太一樣。因為國民黨將領的軍銜有點多變,就比如國民黨名將張靈甫,在孟良崮戰役中被我軍擊斃,生前他的軍銜是中將,可是讓人覺得奇怪的是,他死後國民黨又將其追授為陸軍中將,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第一位去世的開國元帥、大將、中將、少將分別是誰
    秋收起義時,羅榮桓擔任黨代表的職務,從此,他隨毛委員一路堅定前進,直達革命勝利的曙光大道。羅榮桓最突出的貢獻主要有兩個,第一個,就是抗日戰爭時期發展壯大了山東根據地。山東自古就是人口大省,山東人民豪爽好義氣,積極參加革命,山東根據地的實力也是非常強大的。抗戰勝利後,山東軍區五個師補充到東北,餘部還能組建山東野戰軍。可以說,山東軍區是四野和三野的主力力量。
  • 紅一方面軍參加長徵的24位師級將領,後來分別授予啥軍銜
    李聚奎是人民軍隊中一員驍勇善戰的名將,1957年被補授上將軍銜,賴傳珠則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工作者,革命歲月中,他先後擔任過紅一師政委、新四軍參謀長、東滿軍區副司令員、東野6縱政委、43軍政委、15兵團政委等職務,並於1955年的授銜儀式上被授予上將軍銜。紅二師師長陳光,政委劉亞樓。
  • 人民軍隊先後成立過53個縱隊,縱隊司令員後來授予啥軍銜
    再比如許光達大將,從解放戰爭初期的縱隊司令做到了兵團司令員,建國後又擔任人民軍隊的裝甲兵司令員,雖然在1952年被評定為正兵團級,但憑藉裝甲兵司令員的身份依然被授予了大將軍銜。段蘇權曾經擔任過東野的縱隊司令員,但是在遼瀋戰役時,他未能及時領會野司下達的作戰命令,延誤了戰機,而被參謀長劉亞樓批評。戰後,段蘇權就離開了縱隊司令員的崗位,到了五五授銜時,雖然是準兵團級,但只被授予了少將軍銜。
  • 新四軍第三師,師長是大將副師長是上將,四位旅長都是什麼軍銜
    在新四軍七個師中,有一個師陣容非常強大,師長黃克誠是大將,兩位副師長劉震和洪學智都是上將。為什麼呢?第三師是由原來的八路軍主力部隊南下改編而成的,當然強大了。第三師共下轄四個旅,這四位旅長後來都是什麼軍銜呢?
  • 我國軍銜和職務等級對應關係!你想知道的都在這
    上將軍銜中將是我軍現行軍銜中僅次於上將的銜級,它在編制上也對應三級職務級別,分別是正戰區級長官、副戰區級長官以及正軍級首長。不過最主要的是副戰區級長官,也就是當年的副大軍區級。雖然有些中將軍官也可能擔任的是正戰區級職務,但是軍銜很快就能晉升為上將。而正軍級的中將全軍尚沒有一個。
  • 1955年授軍銜,海軍旅順基地副司令員是中將,為何司令員是少將?
    到了1955年9月,海軍旅順基地的司令員和副司令員,都參加了授軍銜。不過,當時副司令員被授予了中將軍銜,而司令員只被授予了少將軍銜。這是怎麼回事呢?當時擔任海軍旅順基地司令員和副司令員的分別都是誰呢?讓我們接著往下看。1955年5月,在海軍旅順基地組建之後,擔任副司令員的是劉昌毅。
  • 紅一方面軍參加長徵的十二位師長,後來都是什麼軍銜
    紅五軍團下轄13、34兩個師,紅13師師長由紅五軍團參謀長陳伯鈞兼任,陳伯鈞是參加過秋收起義的革命先輩,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做過紅五軍團參謀長、紅四軍參謀長等職務,抗日戰爭時期則是120師359旅首任旅長,解放戰爭時期官至四野12兵團副司令員、45軍軍長,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 他是解放軍最年輕的軍長之一,被授予少將軍銜後為何沒再被授上將
    在我國55年的授銜大會上,虎將雲集,所有的優秀將領都被授予了軍銜。可在這其中有一位將軍,曾是解放軍中最年輕的軍長之一,卻僅被授予了少將軍銜,之後也沒再授予他上將,這是為何?
  • 開國少將嫌擔任職務太多,要求辭掉幾個,結果官越當越大!
    開國少將一共有一千多位,多數人名氣不大,今天說的這位將領,名氣不大但在少將中發展應該算是比較好的。他1955年成為開國少將,後來又晉升為上將,職務也隨著他的貢獻,擔任的越來越多,越來越高。但是他嫌自己擔任的職務太多,提出辭掉幾個,最終反而沒被批准,官還越當越大,這個人就是李德生。
  • 他是我國最年輕的開國大將,辭讓軍銜,被譽為中國裝甲兵之父
    隨著時代的發展,海軍和空軍成為了一個國家最重要的兵種之一,我國的海軍和空軍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發展。不過除了海軍和空軍,陸軍的發展也不能忽視,在科技飛速發展的現代,出現了一支實力強勁的陸軍兵種——裝甲兵。
  • 四野第41軍轄四個師,先後有6位師長,為何就他授了中將軍銜?
    第41軍的軍長是開國中將吳克華,他從部隊成立不久就帶領著這支光榮的部隊,先後任第5支隊副司令員、第5旅旅長、第5師師長、第41軍軍長。第41軍成立之時,下轄有四個師,先後有6位師長:蔡正國、左葉、周光、田維揚、江燮元、盧燕秋。一、第121師師長,先是由蔡正國擔任,1949年6月蔡正國調40軍任副軍長後,由152師師長左葉接任。
  • 趙京民:正師級職務,授少將軍銜,中國首位聯合國維和部隊司令員
    趙京民:正師級職務,領少將軍銜,中國首位聯合國維和部隊司令員趙京民生於1954年12月,山西長治人。山西曆來有「三晉大地」的美譽,自古就有文武兼備的基因。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武聖」關羽就是山西運城人,不僅耍得一手青龍偃月刀,而且也能熟讀《春秋》,成為了中國武將的最高精神追求。及至近現代,山西更是湧現出了47位開國將帥。在抗日戰爭中, 山西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與犧牲,在《亮劍》中得到了生動地體現。李雲龍所在的晉冀魯豫根據地,就是我軍重要的根據地之一。因而,山西是一塊不乏紅色基因的熱土。
  • 部隊職務與軍銜有何區別,中校營長與少校副團長應該誰先敬禮?
    眾所周知,軍隊是最講究上下級關係的,因為上下級的問題直接關係到指揮權的問題,但是同時軍隊中又出現了職務與軍銜兩種完全不同的體系,通常這些問題往往讓軍事愛好者一頭霧水,比如中校營長與少校副團長到底誰的級別更高.
  • 他是開國少將,卻在53歲官至大軍區第一副司令,地位比中將還高
    1955年授銜時,一位兵團參謀長被授予開國少將,但地位卻比大部分開國中將都要高,在53歲時就已經官至大軍區第一副司令,而他也是我軍中唯一一個以少將軍銜出任該職務的將軍,他是誰?為何能獲此殊榮呢?1930年,我軍在湖北、河南、安徽邊區完成了部隊改組擴編計劃,李迎希因功出任營長,奉命到地方組建革命武裝,曾先後歷任獨立團長和師長,在全軍肅反時期,李迎希遭到了陷害被逮捕,被審查了三個月才釋放,後出任師部作戰參謀,隨軍一路北上,為四川和陝西地區的根據地創建,作出突出貢獻,所以在我軍長徵開始前,李迎希已經積功升職為司令部作戰參謀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