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落魄時有一歌女仍肯善待他,他一連寫兩首詞送她,都流傳至今

2021-01-07 騰訊網

說起蘇軾,相信喜愛古詩詞的朋友對他的生平應該都有所了解,很多人都會覺得「烏臺詩案」是他生涯的轉折點,在此之前他仕途平順,在此之後他仕途坎坷幾經沉浮。

但事實真是如此嗎?其實在烏臺詩案之前蘇軾的仕途就已經幾經挫折,當時的宰相王安石推行新法,但蘇軾和他政見不合,公元1071年蘇軾上書談論新法的弊病,這也直接引得王安石震怒,於是便讓人彈劾蘇軾。在朝堂上舉步維艱的蘇軾只能選擇自請出京,到杭州任通判。三年之後,蘇軾又由杭州被調往密州任職。所以「烏臺詩案」之前的蘇軾仕途也並沒有很多人想得那般順遂。

而在去往密州任職的途中,蘇軾經過蘇州時,受到了蘇州太守王海的款待。在宴席上也有一些其他的官員作陪,但是因為當時王安石新法派在朝中佔有絕對優勢,這也讓很多人和反對新法引得王安石震怒的蘇軾劃清了界限。就在蘇軾這樣落魄的時候,席上卻有一位仗義歌女,不僅沒有勢利眼對他冷眼相加,相反仍願意善待他,不忍他就此離去。這也讓被孤立的蘇軾感動不已,於是便在席上寫了首詞贈與這位歌女。

《阮郎歸·蘇州席上作》

一年三度過蘇臺。清尊長是開。佳人相問苦相猜。這回來下來。

情未盡,老先催。人生真可咍。他年桃李阿誰栽。劉郎雙鬢衰。

這首詞上闋前兩句寫的是對於蘇州太守王海的感謝,自己一年之中三次經過蘇州,王海每次都設宴招待,這對於眾人唯恐避之不及的蘇軾來說無疑是一件很暖心的事。而緊接這兩句則是表明歌女對自己的關心,每次蘇軾來歌女都是在酒宴上殷勤相陪,苦惱的問他還會不會再回來,可見這位歌女在幾次往來中對於蘇軾很是在意。

下闋前兩句詞人不由感嘆,情分還未盡,但是時光依然催著自己慢慢變老,人生便是這般的可笑。後兩句則是化用劉禹錫的詩句「玄都觀裡桃千樹,儘是劉郎去後栽」,旨在說明此次一別,不知何時才能回來。畢竟在古代調任之後或許再難有相見之期,即便是他年能夠回來,可能自己已經兩鬢斑白。想來這位歌女對於蘇軾已是情根深種,但是蘇軾卻沒有辦法給她一個承諾,只能婉轉地告訴她,這份情註定有緣無分。

這次酒宴之後,蘇軾在蘇州呆了幾天。但是別離總是不期而至,在他離開之時,歌女在長亭設宴為他餞行。蘇軾在浮沉之間早已遍嘗人情冷暖,只有這位歌女始終待他如一,他內心的感動可想而知,於是在離別之際又寫了首詞贈與這位歌女。

《醉落魄·蘇州閶門留別》

蒼顏華發,故山歸計何時決!舊交新貴音書絕,惟有佳人,猶作殷勤別。

離亭欲去歌聲咽,瀟瀟細雨涼吹頰。淚珠不用羅巾浥,彈在羅衫,圖得見時說。

這首詞前兩句表明詩人的艱難處境,自己已然是容顏老去頭髮花白,但是歸鄉一事卻總是遙遙無期,不知何時才能實現。後三句則是表明歌女對自己的懇切情意,要知道當時的蘇軾因為反對王安石變法,曾經和他交好的人都已經和他斷了聯繫,不想惹禍上身,只有這位歌女,始終對他殷勤有加,還為他設宴餞別。在這樣的對比中,無疑更是襯託出歌女的體貼和暖心,這也自然而然觸動了詞人的真情。

下闋則是描寫了和歌女的依依不捨之情。在長亭離別之時,離歌未唱便已哽咽,瀟瀟細雨吹打在彼此的臉頰之上,讓人更為這離情傷懷。不要去擦拭臉上斑駁的淚痕,就讓它自顧自地滴落到衣衫之上,等到再次相會之時,這些便會是彼此相知想念的憑證。這裡其實也是在安慰歌女,雖然現在兩人要離別,但是終會有再見之期,不用太過悲傷。

蘇軾這兩首詞可謂寫得有情有義又有水平,要知道在那個年代歌女地位低下,很少會有人去在意她們的所思所想,但是蘇軾卻願意將她放在和自己平等的位置上,還將對方視為知己,願意以真心待之,不得不說這樣的蘇軾確實擔得起「至情至性」這四個字。或許也正是因為這兩首詞中飽含的真情,它們才能經過歷史長河的風浪,一直流傳至今。

對於蘇軾寫給歌女的這兩首詞,大家有什麼看法?歡迎在評論區暢所欲言。

相關焦點

  • 李清照罵蘇軾「不通音律」,寫首詞與他較勁,一哥蘇軾輸在哪兒?
    北宋文壇,男有一哥蘇軾,女有一姐李清照,二人相差了47歲,家人雖然沒有交流,到人們經常會將兩人聯繫在一起。李清照當年她憑著十幾歲時的兩首《如夢令》,在北宋文壇一舉風採。很奇怪,聲譽浩蕩的倆人竟老死不相往來,從別人的言語中就能表現出來。
  • 蘇軾被好友妻子趕出門,他憤然寫下一首詞,衍生出一成語流傳至今
    蘇軾,北宋著名詞人,這是人們對他最直觀的一個印象,從小我們就熟知蘇軾的詞,例如「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他的詞多為氣勢恢宏、豪放自如。可有那麼一首詞,令人啼笑皆非,作這首詞的原因竟然是因為拜訪好友時被友妻趕出家門,氣憤之下寫下的一首詞,後來經過漫長的歲月竟然衍生出一成語,流傳至今、火了千年!事情是這樣的,蘇軾有一好友名叫陳慥,字季常,我們就稱呼他為陳季常。
  • 蘇軾愛徒寫首詩,十幾歲的李清照隨手和兩首,讓一堆男詞人沒面子
    僅一篇文,批了蘇軾、歐陽修、晏殊、黃庭堅等多名文壇巨匠。她到底憑什麼這麼拽?憑的就是實力。不信?且看本期筆者要和大家說的這件事。 一:張耒寫了首眾人誇讚的詩 蘇軾有名愛徒,名叫張耒。他與秦觀、黃庭堅、張耒、晁補之等人,一起被稱為蘇門四學士。
  • 16歲少女愛上56歲蘇軾,被拒抑鬱而終,蘇軾寫首詞流傳至今
    蘇軾儘管是享譽盛譽的文學家,可是他的一生卻過得並不順利。蘇軾出名較早,但是由於跟他人的政治立場不同,造成 他的仕途並不順利,一生一直被貶,一輩子坎坷不斷。也有可能恰好是這屢次被貶讓蘇軾擁有了一顆豁達通透的內心,就算是生活對他雨打風吹,他對生活卻仍然回報以笑臉,蘇軾把所有的的熱情寫在了他的詩詞裡。跟古代所有的有才華的人一樣,蘇軾也是一位風流才子。
  • 蘇軾這兩首詞都用密州和杭州相比,心境卻天上地下,詞中道出原委
    蘇東坡一生可謂是坎坷,光是他出任的地方都有很多個,並且中間還經歷了貶謫蠻荒之地的遭遇,這樣的遭遇在同一時期的詩詞作者中獨樹一幟,但是蘇軾這個作家並沒有因此而氣餒,遭受貶謫之後還能意氣風發,回歸官場,這樣的心境值得我們沒一個人去學習實踐。
  • 16歲少女愛上56歲蘇軾,被拒後抑鬱而終,蘇軾感慨寫首詞流傳至今
    蘇軾雖然是享譽盛名的文學家,但是他的一生卻並不順利。蘇軾成名很早,但是因為跟他人的政治立場不同,導致他的仕途並不順利,一生一直被貶,一生坎坷不斷。也有可能正是這屢次被貶讓蘇軾擁有了一顆豁達通透的內心,即便是生活對他風吹雨打,他對生活卻依然回報以笑臉,蘇軾把所有的熱情寫在了他的詩詞裡。跟古代所有有才華的人一樣,蘇軾也是一位風流才子。
  • 蘇軾夢到了亡妻,寫了一首詞,是悼亡詞的開端,盡顯夫妻情深
    中巖書院附近有座寺廟,叫中巖寺。寺裡有一處慈姥巖,巖石下有一泓天然而生的碧潭,裡面遊弋著漂亮的魚兒。讀書期間,蘇軾經常在放鬆身心時,到這裡來觀魚投喂。但此處的魚兒平時不常出現。都躲在巖石地下納涼,必須發出震動受驚,才肯出來。
  • 蘇軾夜晚醉酒寫下一首詩,一直流傳,說出了很多男人心聲
    說到蘇軾,我想都學過他的詩詞,蘇軾的一生可以說是十分的坎坷,元豐三年的時候,因為烏臺詩案,蘇軾被貶到了黃州,住在城南長江邊上的臨皋亭。為了家人的生計,蘇軾便開始耕作,但是並沒有因為生活的落魄一蹶不振,而是表現出超人的豁達精神。
  • 蘇軾的名詞《醉落魄》賞析:7個字寫活醉酒,末3句寫思鄉更是妙極
    後來,南唐後主李煜,第一次將「一斛珠」作為詞牌名寫詞,宋代晏幾道,更是用此調寫了四首詞,並將調名改為「醉落魄」,晏幾道有「相逢細語初心錯,兩行紅淚尊前落」之名句。以《醉落魄》為詞牌名作詞,是宋代詞人常見之體,像張先、蘇軾等人,都用此調寫過流傳千古的名作。
  • 詩酒趁年華:從蘇軾的飲酒詞中看,他有著怎樣的人生和情感體驗
    蘇軾對酒情有獨鍾,一生與酒為伴,結下了不解之緣,他愛酒、知酒、醉酒、釀酒、談酒、寫酒,除了創作出大量以酒為主題及相關內容的詩詞作品之外,還寫了五六篇酒賦,著有《東坡酒經》等專著。真實地記錄下了當時的酒俗和文人的生活、理想情趣。酒作為一種飲料,既有振奮人之精神,又有保身健體的作用,對於文人來說,也是一種閒趣,或獨酌或對飲或群歡,都別有一番情致在其中。
  • 他是蘇軾的學生,卻是宋朝婉約詞寫得最好的,這首經典詞值得一讀
    秦觀,蘇門四學士之一,在徐州的時候結識了當時正在徐州任上的蘇軾,從此便得到蘇軾的提攜,成為蘇軾的學生和一生的摯友。他雖然是蘇軾的學生,但他的詞風卻不似蘇軾那般豪邁灑脫,相反,他是北宋著名的婉約派詞人,被現如今的史學家尊稱為婉約派的一代宗師,與晏幾道並稱北宋婉約詞宗。「風流不見秦淮海,寂寞人間五百年」說的就是秦觀。
  • 蘇軾、李清照各自寫下一首詞,賞析起來倍感肉麻,卻又春風撩人
    但要說情話的鼻祖,我覺著還應當是宋代的兩大詞人,蘇軾和李清照。我們都知道他們來自有不同的宋詞派別,一個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一個是婉約派的代表人物,可是又有誰知道他們也曾有過交集。她的青春,他的黃昏根據歷史資料的記載,蘇軾出生在1037年,而李清照出生在1084年,這中間也只有47年的時間差,在蘇軾去世的時候,李清照已經18歲了。除了時間上的相遇之外,他們還都生活在同一個城市當中,那便是汴京,由此說來,在蘇軾晚年的時候遇到了正值青春年少的李清照。
  • 蘇軾寫了首很是肉麻的詞,連用四句名言,將妻子誇得天上有地下無
    林語堂說:蘇軾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也有人曾說:每個中國人心中,都有一個蘇東坡。他一生風雨,卻依舊泰然處之。三位王姓女子中,王弗是他的原配,也是一生摯愛,那首《江城子》就是為她而寫,這大概這就是應了那句話:你走後,我愛上的人都是你!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蘇軾為王弗寫的另一首詞,有人說這是蘇軾最早開始嘗試填詞之作。
  • 脫胎換骨後的蘇軾,體現在其兩首詞《定風波》與《八聲甘州》中
    為什麼要把這兩首詞放在一起呢,筆者看來,首先是時間上的先後,經歷過一系列政治風波後,蘇軾的心態也在發生變化,不可避免地反映在他的這兩首詞中。根據詞中小序所記,詞人與朋友春日出遊,風雨忽至。一方面,雨驟風狂,「穿林打葉」,「穿」字很有力度和畫面感,蘇軾對此以「莫聽」處之,並「何妨吟嘯且徐行」。大家想像一下這畫面:一群人遇大雨,衣服打溼了,朋友都深感狼狽,跑著躲雨,而我卻不東竄西跑,就唱著歌,吟著詩,慢慢向前走,沒有停下來,心裡想著:我有竹杖芒鞋,甚至比騎馬還輕快,我不怕外邊的一切風雨,準備冒著風雨過我這一生。
  • 友人小妾給蘇軾敬酒,蘇軾故意刁難問個問題,寫下一首詞流傳至今
    蘇軾的一生經歷過太多的不公平,也正是因為這些不公平,讓他對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感悟,蘇軾把這些感悟都寫在了詩詞上,蘇軾的詩詞,更深刻地展現了他對人生的見解。在蘇軾43歲這一年,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這一職位十分低微,並沒有什麼實權,此時他心灰意冷。
  • 他是蘇軾的學生,只憑三句詩流傳千古,蘇軾說:開頭四個字最好
    到了宋代,有一位詩人更絕,他是蘇軾的弟子,寫了一首詞,只憑其中一個字就受到無數讚譽,老師蘇軾也稱讚不已。得到蘇軾擊節嘆賞的詞就是秦觀的《滿庭芳·山抹微雲》。人生失意之時,又遇離別,百轉千回的秦觀,寫下這首名滿天下的《滿庭芳》。為什麼說這首《滿庭芳》名滿天下呢?有兩個小故事。在錢塘有一個名妓叫琴操,才藝雙全。
  • 蘇軾為朋友小妾寫了一首詞,卻無意間成為朋友圈金句,原句更高級
    所以呢,詩詞離我們並不遙遠,它就在我們的身邊,詩詞的韻味,永生流傳!其實,在我們現在的生活中,有許多被我們掛在嘴邊的金句都是由詩詞改編而來。也正因為這句詩才有了「願你走出半生,歸來仍是少年」的情深意切。其實,在這首詩的背後有一個故事:這首詩是蘇軾在43歲時創作的,當時他自己因為受到官場鬥爭的連累,致使自己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
  • 蘇軾一名句比喻精妙,辛棄疾不服,寫出意思相反之句,亦流傳千古
    北宋大文學家蘇軾詩詞水平十分高,他的詩作,就屢次出現精妙的比喻,比如他一首重遊女王城時和前韻而作的七律,題目太長,便遠不如複述,在這裡貼上蘇軾此律:東風未肯入東門,走馬還尋去歲春。人似秋鴻來有信,事如春夢了無痕。江城白酒三杯釅,野老蒼顏一笑溫。已約年年為此會,故人不用賦招魂。
  • 穀雨當飲茶,黃庭堅寫穀雨茶的詩,與他給蘇軾送茶寫的詩略輸一籌
    穀雨節有很多習俗,飲穀雨茶便是一項集氣節、養生和風雅為一身的習俗。茶文化自唐代便已興盛,宋朝時茶更是文人傾情描寫的對象,北宋大家黃庭堅便是其中的一位傑出代表,他寫過很多飲茶的詩句,不論是穀雨茶還是雙井茶。見二十弟倡和花字漫興.其一落絮遊絲三月候,風吹雨洗一城花。
  • 蘇軾:40歲寫下千古悼亡詞,他可以豪情萬丈,更可以情深意長
    作為「悼亡」題材的作品,蘇軾是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用「詞」來寫悼亡的人,卻沒料,這首詞竟成了千古悼亡詞的巔峰之作。全詞情意纏綿,字字血淚,用寫實與記夢相結合的手法,襯託對亡妻的思念,也奠定了悽涼哀婉的基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