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書法的演變和發展

2020-12-12 墨海畫苑

文字的出現使人類的文明邁出了一大步,從最初的佔卜、記事到如今的日常生活,工作學習,探索交流所形成的必不可少的一種語言。漢字的形成經歷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草書、楷書、行書七中書體,奠定了漢字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博大精深的藝術精華。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文化瑰寶與精神財富。所以,作為中國人,我們沒理由不去將它發揚光大,也更沒有理由不把它傳承下去,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甲骨文
甲骨文

文字的出現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的甲骨文,是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符號,大多以象形文字出現,充分顯示了古人的智慧和創造力。

金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書體名稱,也叫鐘鼎文,指的是鑄造在殷商與周朝青銅器上的銘文,商周是青銅器的時代,青銅器的禮器以鼎為代表,樂器以鍾為代表,「鐘鼎」是青銅器的代名詞。

中國在夏代就已進入青銅時代,銅的冶煉和銅器的製造技術十分發達。因為周朝把銅也叫金,所以銅器上的銘文就叫作「金文」或「吉金文字」;又因為這類銅器以鐘鼎上的字數最多,所以過去又叫作「鐘鼎文」。

金文應用的年代,上自商代末期,下至秦滅六國,約800多年。上自商代末期,下至秦滅六國。

說文解字 積字帖

小篆,是在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推行「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的政策,由丞相李斯負責,在秦國原來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礎上,進行簡化,創製了統一文字的漢字書寫形式。一直從秦朝流行到西漢末年,才逐漸被隸書所取代。但因為其字體優美,頗有古風古韻,所以始終被書法家所青睞。

隸書字帖

隸書是在篆書基礎上,為適應書寫便捷的需要產生的字體。就小篆加以簡化,又把小篆勻圓的線條變成平直方正的筆畫,便於書寫。分「秦隸」(也叫「古隸」)和「漢隸」(也叫「今隸」),隸書的出現,是古代文字與書法的一大變革。

張旭草書千字文

草書分為章草和今草,是在篆書向隸書轉化的時期,民間流行的草字的數量逐漸增多,寫法逐漸統一,經過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終於產生了具有法度的草書,那便是章草,之後進一步發展成今草,狹意的草書就是指章草和今草。

行書,是書法形式的一種稱謂,分為行楷和行草兩種。它在楷書的基礎上發展起源的,是介於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體,是為了彌補楷書的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於辨認而產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書那樣潦草,也不像楷書那樣端正。實質上它是楷書的草化或草書的楷化。楷法多於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於楷法的叫「行草」。行書實用性和藝術性較高,而楷書是實用性高且見功夫;相比較而言,草書則是藝術性高,但是實用性顯得相對不足。

唐 顏真卿 多寶塔碑

楷書在結構上強調筆畫和部首均衡分布、重心平穩、比例適當、字形端正、合乎規範。字與字排列在一起時要大小勻稱、行款整齊。雖然也有形態上的參差變化,但從總體上看仍是整齊工整的。正是由於以上原因,歷代許多書家都主張把楷書作為學習書法的第一步。現行的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要求,學生在小學階段主要是學好寫鋼筆楷書,打好基礎,為上中學寫行楷書創造條件。實踐證明,只有經過系統的楷書練習,才能了解漢字行書筆畫和結構的特點和要求,才能掌握漢字的組合規律,為學寫行楷書奠定書寫基礎,從而練就一手合乎法度、流暢自然的行書和草書。練習楷書,應從筆畫和結構兩方面下功夫。練習筆畫,主要解決用筆方法問題,練習結構,主要是解決筆畫和部首之間的組合方式問題,目的是學會結構方法,掌握結構規律,從而達到將字寫端正、整齊、美觀的要求。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漢字演變書法展定稿會:從書法的角度研究古文字
    第二部分為:展示字體字形演變的主要方式,如:正體與俗體並存,俗體加速漢字演變。隸變是俗體代替正體地位的結果;漢字的繁簡併行,通過刪繁就簡實行漢字簡化是一種趨勢;如何簡化,書展中將用書法的形式表達出「一符多用,化繁為簡、同音替代、由繁變簡;草書楷化、由繁轉簡的幾種途徑。
  • 漢字的演變過程和書法的發展脈絡
    學習書法,不可能離開漢字,所以有必要了解一下漢字的演變過程以及一些相關的文字知識,今天我就不吝淺陋,跟大家一起探討一下漢字的歷史和發展趨向,疏漏、不足乃至錯誤之處,歡迎各位老師留言交流。《後漢書祭祀志》提到了文字:三皇無文,結繩以治。這應該是對漢字最早起源的探索了吧!雖然人們對三皇五帝具體指的是誰有爭議,但是,一般公認的是三皇在五帝前面,黃帝是五帝之一。
  • 漢字的起源和演變:漢字的演變過程
    漢字的起源和演變:漢字的演變過程 2012-11-26 16:53 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作者:
  • 漢字形體的演變:隸書、草書、楷書、行書
    漢字形體的演變:隸書、草書、楷書、行書漢字起源於什麼?一般的看法是,漢字跟文字一樣起源於圖畫。人類祖先為了滿足日益複雜的交際需要,在圖畫記事的基礎上加以簡化、整理、充實,使每個圖畫能代表確定的語言成分,有確定的讀音。這樣,古人就創造了文字。漢字起源於圖畫,這可以從甲骨文中的象形字得到證明。
  • 漢字的故事|漢字結構與演變草述(下)
    (備註:文中時間為漢字出現所處朝代時間)漢字形體演變一、 甲骨文甲骨文,就是殷商時代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特點:大篆變為小篆(前222年後),主要有三種方式:1.形變2.偽變3.省變插圖其中以省變為主,符合漢字由繁到簡的發展規律。線條規整,書寫美觀。四、 隸書隸書,由秦朝民間通行的「草篆」演變,到東漢才徹底完成,又稱「漢隸」。
  • 由實用到藝術:中國書法自覺意識的演變和發展
    文/一者書法是在實用的驅動下成為藝術的,它的藝術效果也是在實用下發展的。中國書法從文字始,由最初的記錄實用功能慢慢發展為藝術,經歷了漫長的過程,自覺意識決定了書法最終成為藝術。即便是這樣,也不可能突然某一天就成了藝術,自覺意識也有一個演變過程。
  • 越南書法:不寫漢字寫拼音,形不美神不具,實在難以欣賞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是記錄事件的符號。漢字最早是上古時期的老祖宗倉頡根據飛鳥走獸,日月山川所創造出來的。在五千年的歲月中,從抽象的甲骨文開始逐漸演變,歷經金文、小篆、隸書等等形態,經過一代代人不斷雕琢最終演變成如今的漢字。如今的文字構造精美,行美旨遠,是中華人民智慧的結晶,是中國文化的文化積澱。
  • 從甲骨文到楷書,回溯漢字字體演變歷程,感受綿延不絕的文明傳承
    漢字是是我國古代先民發明的記載工具,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據考證,原始漢字在新石器時代中期產生(距今七千年左右),二里頭文化與大汶口文化所出土的陶符中,能夠見到許多類似物象的圖畫文字。在此基礎上,這些圖畫文字與陶器花紋中的表意圖案演變為記詞字符。漢字由零散的、個別的字符逐漸積累,達到一定的數量後,再通過人為規範,成為一種文字體系。
  • 漢字的故事:漢字結構與演變草述(上)
    漢字也是一樣,有其構成的規律,也隨著歷史的迭代,不斷演化成新的形式。在系統了解漢字之前,我們先一起了解漢字的結構與演變,了解那些關於漢字趣事。漢字結構「六書」是前人分析漢字結構所歸納出來的六種條例。綜合百家,現在名稱取自許慎《說文解字》,次序源於班固《漢書》,根據漢字起源於圖畫,象形、指事、會意與圖畫關係密切,所以圖畫在前;在象形(表意)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形聲(標音)在後;假借只在讀音上有聯繫,與字義無關,所以在最後。自然形成了大家公認的六書名稱次序: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其中前四為造字之法,後二為用字之法。
  • 道場老翁狂欖漢字書法藝術思想政治戰略
    歷史證明,五千年中國唯一漢字書法藝術傳承至今跟哪代那代都有關。時代不斷變化,現代文明由電腦五筆字代替文本,現體歲月流逝慢慢遺忘的角落漢字書法藝術的初心和使命。我們很難想像一個道場老翁為了漢字書法藝術的創造創新默默耕耘六十多年。誰知道他的付出換來民族的覺醒對當下的漢字書體重新認識,從他的努力付出盡力達到了國家層面乃到政治思想高度。
  • 書法簡史:為何漢字的書寫,能成為一門藝術?
    【引例】 郡國亦往往於山川得鼎彝,其銘即前代之古文,皆自相似,雖叵復見源流,其詳可得略說也。(許慎《說文解字·序》)(各郡與諸侯國也常常在山間河邊挖出古鼎彝器,上面鑄刻的銘文就是前代的古文,它們的字形都很相似,雖然不能看出文字的流變,但是造字的詳情也還大致可以說明。)
  • 「漢字傳情,墨韻飄香」!第四屆「東方杯」外國人漢字書法大賽圓滿...
    活動開啟了中外文化交流之旅,為外國友人提供了一個互相學習、交流和展示漢字書法才藝的舞臺,讓更多外國人感受到中國書法精髓,體驗中國國粹韻味,以 " 字 " 為媒,推動中外文化交流。  據悉,該活動由中共深圳市福田區委宣傳部主辦,由福田區宣傳文化體育事業發展專項資金資助,深圳市福田區外事局作為指導單位,深圳東方美術館承辦,深圳市書法家協會協辦。
  • 書法的意義是什麼
    首先講講什麼是書法?書法就是漢字的書寫藝術,是按照漢字的方法和規律書寫的一種表現形式,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藝術性。書法的含義又是什麼?一、從書法字體演變的角度來講中國書法有非常久遠的歷史,是中華民族的一種藝術表達形式。各個時期呈現出不同的字體風格。我國書法種類大致可分為五種形式,分別是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篆書,起源於甲骨文等古代象形文字,是秦統一後經過丞相李斯整理的一種通行書體。
  • 《國際漢語教師證書》筆試:漢字字體演變
    也許大家都知道「漢字」屬於表意的文字。其實在文字出現的時候,文字基本都是表意體系的文字,但是四大文明發展到今天,只有漢字還在使用。所以,漢字不僅是中國的文化,其實也是世界的文化。今天,就請大家一起跟小編老師來看看我們的漢字字體演變過程。 漢字演變經歷了: 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草書——楷書——行書。 甲骨文 甲骨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的文字,距今3000多年。
  • 黑白的藝術——折服日本的漢字書法
    日本,一個在經濟,科技,文化都屬於高度發達的國度,2019年,選擇在他們最具影響力的博物館,向漢字書法致敬。世界上只有極少數的事物能夠把藝術性和實用性這兩者真正統一起來。漢字書法,可以說是這極少數中的佼佼者。據統計,人類現存的文字超過2500種,在漫長的人類文明中,不復存在的文字浩如煙海。
  • 為什麼隸書是漢字發展史上最重要的一次轉折?
    「隸變」是古漢字演變為現代漢字的起點,也是漢字發展史上一個重要轉折點。 隸書是繼承小篆之後通行的漢字字體。它把篆書結構由繁變簡,由長方變扁方,將圓曲的筆畫變為方折,增加波磔的筆畫,書寫起來便易好認。
  • 漢字的演變是怎樣...
    sh漢字的編撰,是有著科學的研究的,並不是可以胡亂改寫的。 為什麼現在採用「愛」這種寫法,主要還是考慮到文字的流通性和廣泛應用性。 「愛」有很多種寫法,不只是有繁體和簡體兩種。但是,最終還是選用了「愛」,而不是其他三種,這也恰恰證明了我們並不是有意把「心」給去掉的。
  • 注意了,書法中的有些字別寫錯了
    在其後的發展中,先後經歷了金文、小篆、隸書、楷書、行書、草書等不同形體的演變而趨於穩定。一般文字學家依據文字的演變規模和字體成熟態勢,將漢字發展分成四個階段:先秦至秦漢三國為整理時期,魏晉南北朝為承續發展時期,隋唐為完備興盛時期,宋元明清是歸結時期。世界上其他地區和民族的古老文字,如埃及的聖書字和蘇美爾的楔形文字,都先後消失了。唯獨漢字仍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 廢除漢字運動真的存在?要用拼音替代漢字,簡體字由此而來
    在世界字體文化中,漢字是一門獨一無二的藝術,沒有哪一種文字能夠像漢字一樣,集字形、 字音、 字義於一體,形成獨特的藝術形式,並且還衍生出了絕無僅有的書法藝術,試想一下,如果漢字被廢除了,書法藝術還會存在多久?幾十幾百年後,還會有多少人懂書法?
  • 他發明英文書法,作品賣上千萬,網友:狗屁不通
    中國的藝術形式多種多樣,有一些藝術形式在我國獨一無二,甚至於沒有任何國家能夠模仿,比如書法。書法是一種根據我國獨特的漢字,發明出來的一種文字表現的藝術形式,它按照文字的特點和含義,用獨特的書寫方法,按照一定的筆法、結構和章法書寫,讓漢字具有藝術美感。漢字書法也被稱作:無言的詩,無形的舞,無聲的樂和無圖的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