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母豬賣小豬不僅有「錢」途,還很有前景。打個比方,現在晶片行業比較火,養母豬就像研發晶片,掌握核心技術,出售晶片,永遠把控源頭,育肥就相當於組裝手機,賺取組裝成本,某些沒有核心技術的手機廠家,一臺也就100塊錢的組裝費利潤。下面給大家分析一下豬場「專賣小豬」模式的優勢和難點。
母豬場「專賣小豬」模式的優勢
一、抗風險承擔能力強
每次豬價下行期,低於養豬保本價時,首先死的一定是外購仔豬育肥戶,而母豬場可以適當縮減規模,更新母豬,保留優良品種,等待豬價升高時再快速繁殖。尤其是現在非洲豬瘟防控期間,母豬和肥豬是非瘟高發豬群,減少易感群體,可以有效提高豬場疾病防控能力,減少被感染風險。
二、環保排汙問題可以緩解
2018年之前國內豬場由於環保問題,拆了有多少,可能大家不不是很清楚。養豬是為了盈利,但是要符合國家的發展方針,既要發展,又要青山綠水。對於違建和選址不對,靠近景區和水源地,以及主要河流和居民區的豬場,是要拆除的。當初從廣東、福建到江浙一帶,再到山東、河北等地,拆的豬場數不勝數。
因此,集團化豬場轉嫁環保問題的最佳手段就是合同豬飼養,把斷奶仔豬交給養戶,養戶提供人工和豬場場地,同時要承擔排汙等問題。一個1000頭左右的養戶育肥場,大約需要120萬左右的建設成本,除了基礎養豬豬舍和設備設施成本,其中有20萬是用來處理環保問題的排汙設備。
如果不是非洲豬瘟影響導致豬肉供應問題,可能還有大批豬場要被拆掉。因此,從現在開始,養豬建豬場就必須要考慮環保問題,豬場排汙合不合格,汙水能夠有效處理,能否換田?還有豬場的排汙總量是多少,會不會超出當地的土地承載上限?
如果豬場是養母豬賣小豬,那麼大部分的排汙問題就可以解決,因為30頭母豬的糞便汙水,通過簡單的發酵環田是沒有問題的。
三、賣小豬資金回流快,緩解成本壓力,
養豬最大的資金壓力就是飼料,飼料成本佔據養殖總成本的70%左右,一頭肥豬從斷奶到出欄,按照260斤計算,大約需要800-900斤飼料,母豬一年大約吃料1噸,按照1.5元/斤計算,育肥豬飼料成本就要1200-1350元左右,母豬飼料成本要3000元,那麼30頭基礎母豬的豬場,年出欄600頭肥豬,一年光飼料成本大約87萬,加上人工、水電、豬場折舊等成本,大約需要120多萬。
正常來說一年出欄兩次,那麼相當於半年才能回一次款,那半年就要承擔60萬的資金壓力。因此自繁自養豬場,對於流動資金要求較高,要想養30頭母豬,除了建設豬場和設備設施、引種投入,起碼要保證60萬以上的流動資金,才能運作。而養母豬賣小豬,就可以減輕肥豬育肥這部分飼養成本。由此可見,養母豬賣小豬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緩解這一資金壓力。
母豬場「專賣小豬」模式的難點
看到上面的析,大家是不是感覺這種模式多好,那誰還去育肥。雖然豬場養母豬專門賣小豬,有諸多優勢。但是我們還要看到它的難點,並不是所有人都能養好母豬,正所謂經濟基礎決定高層建築,母豬養得好,仔豬生得多。尤其是很多農村散養戶,養母豬存在諸多問題,比如不發情、連續返情、二胎症候群、母豬膘情差、藍耳等母豬繁殖障礙性問題、疫苗免疫不到位,正是由於這些問題存在,有不少養殖戶選擇養育肥豬,買回來三十斤以上小豬,後期發病率少,雖然少賺一些,起碼養得比較舒服,不存在那麼多養殖難題。所以說,養母豬並不簡單,養好母豬,我們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疫苗免疫要到位
現在很多農村散養戶養殖技術確實有待提高,經常下去開推廣會,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其中有一點就是疫苗,總有很多人不懂如何免疫疫苗,應該免疫哪些疫苗,不用免疫哪些。其實對於散養戶而言,只需要把基礎疫苗免疫到位就行。豬瘟、偽狂犬一年三到四次,每次1.5頭份。圓環、口蹄疫、藍耳、腹瀉等疫苗是可選疫苗,如果周邊豬場都做,那我們必須要做,如果豬場發生過類似問題,那也是要做的,這個要根據豬場情況而定。
二、簡單的生物安全還是要做的
沒有非瘟的時候,很多散養戶連消毒都不做,現在有了非瘟,大家倒是知道消毒了,但是生物安全意識依然沒有,消毒只是生物安全的其中一項,它的本質是減少病毒和細菌進入豬場,同時減少病菌在豬群中傳播。我們更重要的是要主要人為地帶入病毒,這才是農村豬場需要注意的問題。
嚴格把控外來人員和車輛,尤其是推銷人員、豬交易、豬保險人員以及拉死豬車、販賣豬車、保險車輛、業務員車輛,他們屬於帶毒傳播的高風險人群。看好門,守住人和車,減少外出和聚會,做好環境消毒,那麼豬場的疾病會減少一半。生物安全是防控疾病成本最低的一種方式,但我們總願意選擇高成本的投藥方法。
三、養母豬的關鍵是「少用藥」,多關注「營養」,注意「應激」
少用藥:大家可以回想一下,誰家豬場是靠用藥來養好豬的,用藥越多的豬場,發病率越高,最後進入惡性循環。尤其是抗生素,是把雙刃劍,雖然能夠治療細菌性疾病,但是長期使用也會對機體產生影響。宣傳用抗生素保健的廠家,純碎是為了賣藥,人不得病,誰天天吃抗生素。
營養是關鍵:關注母豬營養,並不是讓母豬多吃料,對於母豬來說要控制膘情,過肥和過瘦都不是好事。豬場應該根據膘情來調整飼餵模式,妊娠中期是調節膘情的最佳時期。母豬產前產後要注意飼餵模式變化,產前減料,產後加料。
注意應激:豬是應激性動物,尤其是懷孕母豬和剛生產的母豬,對於外界環境很是敏感,要注意溫差、環境變化、轉群、引種等應激。另外還要考慮非洲豬瘟防控期間,減少不必要的操作流程,避免增加豬群由於應激而引起的易感性增強。
綜上所述,養母豬賣仔豬模式,是豬場一個很有前景的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下,降低豬場資金和風險水平,利於疫病防控和環保問題解決。但是同時要注意母豬飼養管理要點,多關注營養,提高飼養管理,合理免疫疫苗,正確藥物保健,減少豬群應激,這樣才能把母豬養好,讓母豬多生,仔豬多活,豬場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