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29日,俄羅斯「阿穆爾虎研究和保護中心」公布了一段有趣的視頻,在該國猶太自治區與我國交界處,一隻中國熊和一隻俄羅斯熊衝破鐵絲網圍欄大打出手。後來由於熊損壞了相機,打鬥結果不得而知。對此很多網友很好奇,中國熊和俄羅斯熊有什麼不同,它們誰大,誰厲害?打鬥結果將是怎樣的?
中國熊犯境俄羅斯,俄國熊迎戰
中國熊、俄羅斯熊,都是一種熊
這裡的中國熊和俄羅斯熊其實都是一種熊。當地有棕熊、黑熊兩種熊,但激戰雙方都是棕熊,均屬於烏蘇里棕熊這個亞種,我國通常叫東北棕熊。
東北棕熊的分類曾引起廣泛爭議。在19世紀,博物學家將我國東北棕熊命名為「毛耳熊」(Ursus arctos lasiotus,因耳內生有長而軟的毛而得名),將俄羅斯遠東南部沿海的熊命名為「滿洲熊」(U. a. mandchuicus)。
20世紀中葉以來,西方、蘇聯和我國學者在仔細對比了上百個頭骨和皮張標本後,認定黑龍江流域南北兩岸及附近島嶼,只存在一個棕熊亞種,就是東北棕熊,定學名為U. a. beringianus,以大尚塔爾島(該島位於黑龍江入海口北側,今屬俄羅斯)為模式產地。
東北棕熊的分布,跨中俄朝三國
東北棕熊的疆域,北以外興安嶺為界,包括俄羅斯濱海邊疆區、阿穆爾省、猶太自治區以及庫頁島、尚塔爾群島等周邊島嶼,向南涵蓋了我國東北地區和朝鮮半島北部。北鄰歐亞棕熊,西鄰西伯利亞棕熊,往東北、東南分別與堪察加棕熊、北海道棕熊隔海相望。
外興安嶺是一道重要的生物地理分界線,虎、豹、野豬、馬鹿和黑熊向北的擴張止步於此,棕熊、狼和猞猁雖然跨越山嶺兩側,但南北兩側分屬不同亞種。
曾幾何時,外興安嶺也是人類文明的一道重要分界線,古代中原王朝輻射的北界大致也是外興安嶺。清朝前期,外興安嶺以南全部是中國領土,當時東北棕熊還是我國的特產亞種。後來,沙皇俄國通過不平等條約侵佔「外東北」的土地,黑龍江和烏蘇里江兩岸的東北棕熊才開始有了不同的國籍。
東北棕熊
三大特點:黑、大、猛
雖然視頻是晚上十點多拍攝的,但仔細觀察還是可以看出來,兩隻熊的毛色不是棕熊通常的棕色或灰色,而是黑乎乎的。沒錯,烏蘇里棕熊就是黑色的,它是世界上最黑的棕熊亞種,又叫「黑棕熊」,過去一度被誤認為是一種超大型的黑熊。
黑龍江地區同時生活著東北棕熊和東北黑熊,儘管它們都是黑的,但很容易辨認。棕熊遠比黑熊大而強壯,而且腦袋大,嘴巴長。根據科學家的測量數據,東北棕熊雄性平均248千克,而東北黑熊只有133千克。
東北黑熊
我國有四亞種棕熊,體型從大到小依次是:東北地區的東北棕熊,青藏高原的馬熊,阿爾泰山的西伯利亞棕熊,天山和帕米爾高原的天山棕熊。
東北棕熊不僅是我國第一大棕熊,還是歐亞第二大棕熊,世界排名前五的大棕熊。歐亞只有堪察加棕熊(成年公熊平均268千克)比它略重,北美比它重的只有科迪亞克棕熊、半島棕熊(300千克以上)以及阿拉斯加東南的錫特卡棕熊(274千克)。
各亞種棕熊的頭骨尺寸,烏蘇里棕熊排第四
東北棕熊的第三個特點是特別兇猛。東北棕熊吃鮭魚的機會比其他大型亞種少,這導致它們對同類容忍度比較低,對陸地哺乳動物攻擊性更強。此外,東北棕熊有一個強大的鄰居——東北虎,這使它的日子過得沒有其他亞種那麼逍遙自在。
要問東北林海雪原中誰是老大,多數人會回答東北虎,這麼說就只答對了一半。儘管老虎是棕熊的主要捕食者,但老虎通常只能捕殺母棕熊和小棕熊,大公熊不在虎的食譜範圍內。
同時,棕熊經常食用老虎獵物,通常是吃老虎剩飯,但「虎口奪食」的情況亦不罕見。1992年以來,研究人員至少發現了9次棕熊搶劫老虎(8次是雌虎,1次虎性別未知),6次棕熊與虎共享獵物(5次是雌虎,1次是雄虎)。「虎家飯」在東北棕熊飲食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這在全球的棕熊中是獨一份。
2020年3月在中俄邊境出沒的雌虎拉佐
成年雄虎基本有能力保住獵物,但雌虎尤其是帶仔雌虎是很不利的。這次拍到兩隻熊激戰的地方,也是俄羅斯野放的雌虎拉佐經常出沒之地。兩隻熊肩膀寬闊,肩峰隆起,發達的頭部肌肉導致額頭形成了一塊凹陷,顯然都是成年公棕熊。拉佐正在養育一隻幼仔,附近有兩隻公棕熊出沒,對這隻虎媽媽來說可不是什麼好消息。
棕熊偶爾也會襲擊並殺死老虎。科學家統計了20世紀以來所有可信的虎熊交戰記錄,共44例,其中22例虎殺死了熊,12例熊殺了虎,10例未決出生死。棕熊殺死的12隻虎,有6隻是成年虎,4隻是幼仔,2隻不明。
1990年以來的虎熊交戰記錄
成年雄虎與成年公棕熊的爭鬥是罕見。1959年隆冬季節,一隻雄虎捕殺了一隻「大」棕熊,從雄虎吃了十天才吃光來看,這隻熊估計有200千克重。而另一起事件中,一隻雄虎看到25米外的獸穴裡有隻大棕熊在冬眠,立即轉身離開了,沒有發動攻擊。
學者科斯託格羅德1976年報導,一隻未冬眠的流浪棕熊偷了一隻雄虎的獵物,並在後者試圖奪回時擊退了它。1981年報導的另一起例子中,一隻冬季流浪熊追逐了一隻年輕雄虎幾公裡,最後將它抓住並殺死。
1956年,棕熊殺死的三歲小公虎
兩隻熊為什麼打架,結果會怎麼樣?
棕熊的社會生活和老虎很相似,除母熊帶仔外,成年熊過獨居生活,每隻熊都有自己排外的領地。母熊領地內有生存和繁殖所必需的食物、冬眠場所等資源,一隻公熊領地覆蓋好幾隻母熊,獨佔領地內所有母熊的交配權。
棕熊的交配季節是從5月中旬到7月初,這時的公熊比其他時候更加好鬥。根據視頻上顯示的時間,這次交戰發生在5月11日,正值母熊發情季節即將來臨之際,兩隻公熊的打鬥很可能就是因爭奪領地和交配權而起。
研究人員在加拿大育空省記錄到,兩隻熊的打鬥是從緩慢靠近和低頭對峙開始的,一旦開打,它們用前爪猛烈擊打對方肩膀和胸,用嘴狠狠地咬對方的頭和脖子。視頻中兩隻熊打鬥過程與這個研究記錄十分吻合。
棕熊的戰鬥
那麼,這兩隻熊打鬥的結果將如何呢?多數媒體文章認為,這兩隻熊體型差不多,多半誰也奈何不了誰,打一陣就各自散去了。這些作者不了解棕熊,未免太過樂觀了。
公熊之間的交鋒,有時候是點到即止,一隻敗逃,另一隻追趕個幾百米就算了,但鬥個不死不休的情況也不罕見。雖然後者在交戰雙方體型差距較大的情況下比較容易發生,但大公熊也有被同類殺死的記錄。
2005年5月,在波蘭喀爾巴阡山地區,兩隻公棕熊為爭奪配偶而大打出手,其中較年老的一隻被殺死。這隻老公熊重達225千克,但由於太老,牙齒都已經脫落了,這可能是它失敗被殺的原因。
兩隻熊扭打成一團
在阿爾泰山地區,研究人員發現了一具大公棕熊的屍體,足有300千克重,屍檢顯示它的上頜斷裂,喉嚨撕裂,右後腿折斷,身體左側大片皮肉被扯掉。方圓10米的戰場一片狼藉,遍地是血,所有不太粗(15~16釐米)的樹全折斷了。相比之下,視頻裡的兩隻熊只是推倒了鐵絲網圍欄,真不算什麼了。
在阿拉斯加半島北部,死於自然原因的34隻棕熊中有20隻是被同類殺死的,其中三隻成年公熊有兩隻被更強壯的同類殺死,一隻五歲年輕公熊,另一隻19歲老公熊。被殺的老公熊體重約450千克(5月的體重),是戴項圈的最大公熊,冬眠前可能重達560千克,殺死它的兇手有多大不可想像。
公熊殺死公熊的例子近幾年在西班牙、堪察加半島都有多次報導,加拿大育空、西北地區也有記錄。可見,公棕熊的生死決鬥並不限於某一地區,而且在整個分布區內都很常見。
1961年秋,雌虎殺死的棕熊
老虎通常無法威脅到成年雄性東北棕熊,1992年「阿穆爾虎項目」開始以來,科學家從未記錄到老虎捕殺成年公熊,但發現了一次老虎吃公熊。這隻公熊為同類所殺,一隻雄虎清理了熊的屍體。可見對公棕熊來說,同類的威脅遠甚於老虎。
棕熊種內殘殺比老虎更慘烈
棕熊內鬥主要有兩種情況,一是公熊之間的爭鬥,二是公熊殺死非己生的幼仔,促使母熊發情。大型食肉動物在這方面大同小異。
然而,棕熊內鬥有兩個顯著特徵,一是內鬥死亡率特別高,佔自然死亡的近六成。二是成年母熊死於內鬥的比例很大,雄性獅、虎也會殺死別的幼仔,但很少傷害母獸,而公棕熊在很多情況下連母熊也一塊殺了,通常是母熊護仔激起了公熊的殺戮天性。在阿拉斯加半島,19隻自然死亡的母熊有近一半死於其他棕熊之手。
母棕熊護仔
為什麼棕熊的內鬥特別慘烈呢?我想主要原因是,除了大家都有的領地和交配權之爭,棕熊還多了激烈的食物和冬眠穴競爭。與獅、虎不同,棕熊的食物在季節上分布極不均衡,它們每年冬季都要經歷一個食物拮据期,需要通過冬眠的方式度過。在育空的研究中發現了一個極端的例子,有隻大公熊把帶仔母熊從冬眠穴中挖出來吃掉了。
因此,大家千萬不要被棕熊萌萌的外表蒙蔽了,公棕熊打架可不是鬧著玩的,它們隨時準備著要對方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