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科學研究表明:會玩的孩子更聰明!尤其這四種遊戲要多玩

2020-12-12 龍龍媽媽說育兒

許多中國家長會反對孩子玩,認為玩性大會影響孩子的學習,進而影響孩子的成長。可為什麼有些人廢寢忘食卻收效甚微,有些人看起來總是在玩卻成績斐然呢?其實關於玩,我們不能一言以蔽之,有水平、有質量地玩,可以培養孩子的創造力和學習能力從而激發孩子各方面的興趣;而不加控制、隨意的瞎玩則會影響孩子的專注力,對孩子的發展產生不良的影響。所以會玩才是讓孩子更聰明的關鍵。

腦科學研究表明:會玩的孩子更聰明

談到「會玩」家長們則應該了解一個著名的理論—三體腦理論。該理論由美國國家精神衛生研究院大腦研究和行為實驗室主任保羅·麥克裡恩提出。

他依據人體大腦演化的階段,提出「人顱腔內的腦並非只有一個而是有三個」的假設,將人腦分為爬行動物腦、邊緣系統(古哺乳動物腦)、新皮質這三個部分,並把這三個部分比作「三臺互聯的生物電腦」,每一部分既作為獨立的運行系統代表了不同的心智狀況和需要,又通過腦神經與另外兩部分相連。

讓我們來看一下三體腦是如何分工協作的:爬行動物腦控制著身體的肌肉、平衡與自動機能,如,呼吸、心跳等。這個部分一直保持著活躍狀態,不會休息。邊緣系統情感、直覺、哺育、搏鬥、逃避等密切相關,它驅使著人「趨利避害」。

新皮質作為我們所熟知的高級腦,既包括決定人空間感、抽象思維、音樂感、藝術性的右腦也包括負責人現行邏輯、理性思考與語言能力的左腦,還有一些皮層下的神經元組織。比如當我們學習時,主要是新皮質在進行學習,爬行動物腦管理身體機能,邊緣系統控制著我們的情緒。

這一理論解答了「為什麼會玩的孩子更聰明」的問題。也就是說當我們「玩」得好的時候,邊緣系統會產生愉悅的感受,大腦分泌的多巴胺、血清素、內啡肽等物質會刺激我們的神經,使我們情緒高漲想繼續當前的行為。所以科學合理地玩耍能夠增加孩子對所學東西的興趣,使孩子更興奮,從而更好地學習知識和完成任務。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會玩的孩子更聰明。

怎麼樣才算會玩呢?家長們如何才能引導孩子會玩呢?以下這4種遊戲要讓孩子們多玩!

大腦開發遊戲眾多,尤其這4種遊戲要多玩

一、右腦遊戲

0-3歲:踢踢腿,伸伸腰、像什麼、找朋友、扔紙球等。這一階段的遊戲可以鍛鍊孩子的聽覺、觸覺、視覺和手腳配合能力,以刺激右腦細胞。

3歲以上我和皮球做朋友、神奇的紙盒、會滾動的箱子、大家一起唱。這一階段的孩子身體和思維上都已得到一定的發育需要進一步的刺激和啟蒙,上述遊戲可以鍛鍊孩子的創造能力,增強孩子對空間距離的判斷能力以及節奏感,促進大腦皮層和神經細胞的發育

二、邏輯思維遊戲

邏輯思維遊戲包括:數獨、逆轉裁判、拼圖、積木等。邏輯思維遊戲使孩子通過推理、判斷等思維形式理性地認識客觀世界,培養孩子理性、縝密的思維。這類遊戲能夠化形象為抽象,提高孩子的反應速度,更有利於孩子日後揭示事物的本質、把握事物的規律性特徵並擺脫對感性物質的依賴

三、記憶力遊戲

連連看、推箱子、深紅色的房子、數字圖像記憶卡、複述等。記憶力遊戲是家長們鍛鍊孩子記憶力的好幫手,數字、圖畫等有利於孩子的形象記憶,複述等有利於孩子的聯想記憶。

人的大腦是越用越靈活的,記憶力是越練越好的。所以家長們一定要抓住孩子學習的黃金期進行記憶力訓練。在激發孩子興趣的同時讓孩子有意識地去記憶。

四、科學探索遊戲

自製泡泡水、文明超越地球、光與彩虹、紙是大力士等科學探索類遊戲都是採用—做實驗—提出問題—從科普書籍上尋找答案的方法,來解決孩子們在初步探索世界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在滿足孩子好奇心的同時又能激發孩子繼續探索的興趣。

正如英國民諺「只學習不玩耍,聰明的孩子也變傻」相比於低效率的時間戰,高效的學習更能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更容易培養出全面發展的孩子。會玩不僅能夠給孩子一個愉快的童年,還能最大限度地實現學習玩耍兩不誤;會玩既是孩子本身聰慧的體現,也是父母先進教育理念的寫照。與其一味壓抑孩子愛玩的天性,莫不如充分利用,通過科學的方法將愛玩轉變為會玩,使它成為孩子日後學習生活的一件法寶。

相關焦點

  • 玩具太多的孩子會變笨,科學研究表明:「適度無聊」讓孩子更聰明
    別孩子買太多玩具,研究表明:保持「適度無聊」能讓孩子更聰明其實並不是這樣的,因為這個事,陳先生和妻子還吵了一架。陳先生日常上班事情多,照顧孩子的時間比較少,為了彌補對孩子的虧欠,陳先生經常給孩子買各式各樣的玩具。
  • 科學研究:6點後起床比6點前起床的孩子更聰明
    表姐不明白,為什麼她每天6點前都喊孩子起床學習了,孩子不僅沒有多學東西,成績還越來越差?其實,這跟她6點前讓孩子起床,影響大腦發育有關。 科學研究:6點後起床比6點前起床的孩子更聰明 其實,孩子的睡眠狀況與成人不同。孩子正處在生長發育階段,大腦神經以及身體各部分器官都還未發育成熟。
  • 研究證明:開發孩子大腦的好方式,不是閱讀而是「遊戲」
    最新研究表明:孩子大腦發育的最佳方法,並非是靠閱讀,而是靠「遊戲」。3、扮演遊戲扮演遊戲是我們生活中很常見的親子遊戲,比如家長跟孩子一起玩「動物扮演」,鼓勵孩子利用自己的相信去扮演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家長們可以給孩子一些想法,比如小狗、小貓、小兔子等等,然後讓孩子模仿動物的叫聲,這樣會讓孩子大腦變得更加靈活。
  • 孩子睡覺動作有暗示,腦科學研究:3個動作證明孩子大腦發育好
    醫生朋友表示他曾經就自己家孩子晚上踢被子的情況,進行過一些了解,有相關的腦科學研究顯示,孩子在晚上踢被子的時候代表著孩子,正在利用自己的大腦支配自己的身體,同時在促使大腦得到了充分的開發,孩子未來的智商不會低。
  • 李玫瑾:愛提問的孩子更聰明,4個方法就能啟發孩子「異想天開」
    應當因勢利導,鼓勵孩子的探索精神,培養從小愛科學、勤動手、肯鑽研的好習慣,從而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和思維能力。:1,4,7,10,如果會這樣數就是加法了,反過來倒著數就是減,比如:100,97,94,所以邏輯思維練習小的時候可以數數,大了就可以下棋,這一步走到這裡,為什麼要走到這裡,它一定是有根據的,下棋是邏輯思維能力訓練很好的方式。
  • 選對益智玩具,會玩的孩子更聰明!
    「科學育兒」是新一代父母的口頭禪,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他們背的了醫學常識,學的了心理知識,看得懂奶粉配方,還會解數學方程式,可以說是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就連給孩子買玩具,也要選科學、益智的。他們鼓勵孩子去玩,並且最大限度地參與到親子活動當中,在育兒方面願意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新時代的家長們都明白這樣一個道理,會玩的孩子更聰明!在選擇玩具方面,家長們也非常謹慎,從近年來流行的益智玩具中,就可以看出,寓教於樂是對玩具的最基本要求。
  • 給孩子買什麼玩具能提高智力?
    而要提升空間能力,除了家長多跟孩子說空間詞彙外,多玩建構類玩具也非常有幫助。而積木就是建構類玩具。有研究表明,玩積木、搭建,哪怕是無意識地擺弄,也能讓孩子的大腦相關腦區活躍。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想像,搭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在這個過程中,其實就是在運用空間能力構建。所以,拼裝類玩具是家長的不二之選。2音樂類很多家長會忽略這一類,我也是。但音樂對大腦真的很有幫助。這主要還是因為人的大腦喜歡節奏感。
  • 闢謠:右腦開發可以激發孩子創造力?家長來聽最新腦科學研究結果
    Dr.魏又給了我們一個新概念一「大腦暗能量」,這是近10年腦科學的重大發現和研究熱點。「大腦暗能量」,其科學術語叫做「大腦默認模式神經網絡」。美國科學家馬庫斯.雷切爾為這個概念打了一個比方。放鬆的遊戲的時間,並不是無用的,人與人之間的「閒聊」也非常有意義。對我們家長而言,這也啟發我們要學會啟動孩子的「大腦暗能量」。用遊戲提升孩子的創造力遊戲是兒童認識世界的途徑,他們生活在這個世界裡,並負有改造它的使命。一高爾基。
  • 多項腦科學研究證實:犯點小錯,孩子學得更多,走得更遠
    許多腦科學研究已經發現,在犯錯時,人腦幾乎立刻會出現一個帶負電的腦電波,被稱為ERN。而且在犯了一個錯誤之後,人們的下一輪反應會更加緩慢。這可能是因為大腦試圖給自己更多的時間,避免犯同樣的錯誤。科學研究還發現,錯誤發生後ERN越強,下一輪響應就越慢。
  • 孩子6歲前,經常玩這5個「腦力」遊戲,鍛鍊思維越來越聰明
    魯迅曾說,「遊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孩子的智力開發是家長最關心的事,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聰明睿智,出類拔萃。孩子6歲前,經常玩這5個「腦力」遊戲,會鍛鍊思維越來越聰明。6歲前要多玩「腦力」遊戲根據科學研究表明:0-6歲是孩子大腦發育的全盛期。雖然新生兒的大腦還沒有完全發育,腦重只有成年人的1/4,但隨後會以驚人的速度快速發育,3歲時,就會達到成人的85%,6歲前就能達到成人的95%。
  • 腦科學與教育|幼兒也有「數學腦」!發展幼兒數學能力,從這幾方面...
    幼兒數學教育是一個廣受關注、備受爭議的話題,很多幼兒家長關心孩子是否需要學數學、何時學數學以及學到何種程度等等。傳統的教育學、心理學研究圍繞這些問題已經展開了許多討論,但隨著腦科學研究技術、方法的發展,對兒童大腦結構和功能發展的認識更深入了一些。
  • 天庭飽滿的孩子更聰明嗎?如何科學提升寶寶智商?
    其實從科學角度而言,寶寶是否聰明和額頭寬窄並沒有直接的關係,真正影響孩子智商的是這些因素——一、遺傳所謂的「天才兒童」或許真的是好基因助力,毫無疑問,人的智力高低與遺傳有密切關係。研究證明:父母智商高,其子女智商也高。
  • 哈佛研究發現:孩子一生只有1次變聰明的機會,抓住一個就穩了
    但是很多家長一想要讓孩子變聰明的時間,就會往7、8歲,14、15歲上去猜。  認為孩子成熟了,同時也不變得更聰明。  但是其實非也,哈佛大學醫學院早就發現,其實想要讓孩子變聰明,就要抓住孩子的大腦發育高峰期。這個高峰期一生其實只有一次,而且這個階段比家長想像的都要早。
  • 腦科學與教育|幼兒也有「數學腦」!發展幼兒數學能力,從這幾方面入手
    幼兒數學教育是一個廣受關注、備受爭議的話題,很多幼兒家長關心孩子是否需要學數學、何時學數學以及學到何種程度等等。傳統的教育學、心理學研究圍繞這些問題已經展開了許多討論,但隨著腦科學研究技術、方法的發展,對兒童大腦結構和功能發展的認識更深入了一些。基於已有的腦科學研究成果,我們認為幼兒可以學會一些數學,也有必要發展一些基礎數學能力。
  • 據哈佛研究表明,「遊戲」能開發大腦,家長:你是在開玩笑嗎
    每個父母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願望,每個父母都想方設法地讓孩子變得更優秀,所以很多父母都會從娃娃抓起,當孩子還很小的時候,就讓他們去參加各種輔導班、閱讀興趣班等。但據哈佛研究表明,「遊戲」能開發大腦,家長:你是在開玩笑嗎?
  • 美得理MEDELI音樂小課堂:玩樂器會讓你變得更聰明
    大量的事例及研究數據表明,音樂家或者會樂器演奏的人往往更聰明,他們記憶力更強,協調性更好。愛因斯坦就曾經說過:「如果不是物理學家,那麼我可能就是個音樂家了。我經常用音樂思考」。  為什麼音樂能讓人變得更聰明,答案也許在這裡。本期美得理音樂小課堂為大家分享玩樂器會讓你變得更聰明的幾個「真相」。
  • 這五個玩具,不僅能讓孩子更聰明,還能讓他們戒手機
    孩子總是玩手機?家長不妨給他們買這些玩具,不僅能讓孩子「遠離」手機,還能開發孩子的小腦袋瓜兒~讓孩子更聰明! 家長要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去喜歡拼圖,如果孩子出現半途而廢的情況,家長可以適當地給孩子一些獎勵,比如說他成功拼出一個完整的拼圖可以帶他出去玩等其他的獎勵。
  • 科學研究:促進孩子腦發育的並非閱讀,而是被父母禁止的這項活動
    科學研究:促進孩子腦發育的並非閱讀,而是被父母禁止的這項活動閱讀可以促進孩子的大腦發育,這個觀點似乎被大眾所認同,但殊不知,這種已經深刻的觀念,可能是一種錯誤的觀點。一項科學實驗,對150名兒童的家庭進行走訪與調查,分析孩子的習慣和愛好,結果發現,這些孩子都有一個共同的習慣那就是喜歡玩遊戲。有趣的是,孩子的大腦發育與其每周的遊戲時間成正比,這個研究結果仿佛和傳統的認知有了出入,打破了閱讀對孩子腦發育更有促進作用的觀念。
  • 盛趣遊戲多元化布局,世紀華通成立腦科學研究中心
    目前,美國、歐盟、日本、澳大利亞、韓國等國家和地區相繼推出了腦科學研究計劃,中國的「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已經把腦科學和類腦研究列入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國內諸多機構和企業也紛紛投入腦科學布局。例如盛趣遊戲繼5G雲遊戲後,又布局腦科學市場,8月20日,與浙江大學共建的「傳奇創新研究中心」正式成立。
  • 這九類寶寶更聰明,有你的娃嗎?
    通常而言,聰明的寶寶會經常轉動眼睛,而智商低的孩子在這方面就比較遲鈍。所以要保護好寶寶的視力,讓他多看多觀察,以提高視覺敏感度,有助於智力發展。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孩子常常不吃早飯就去上學了。美國營養學專家研究發現,不吃早飯的孩子不僅學習成績不理想,而且心理健康情況也不是很好。要知道,上午是學習的黃金時間,孩子學習功課需要大量的能量和營養,如果不吃早飯,學習效率會受到很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