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眾所周知,中華文明是世界上持續時間最長、唯一沒有中斷過的古文明,五千年文明薪火相傳,長燃不息。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曾對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讓每一位炎黃子孫都感到無比的驕傲和由衷的自豪。但是,月盈則虧,至清朝時封建社會盛極而衰,最終落後挨打,使中國遭遇了百年恥辱。
鬥轉星移,滄海桑田。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結束了中國近代百年屈辱的歷史;而改革開發則吹響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號角。
中華民族要實現偉大復興,就要增強國家的經濟實力,即進行經濟建設,這屬於硬實力,同時,軟實力也必須與硬實力相匹配。因此,必須復興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並在文化模式上有創造性建樹,向世界提供一種具有普遍價值的道德和文化理念,提升中國文化在世界文化價值體系中的主導地位。
那麼問題來了,如何才能讓中華傳統文化煥發出絢麗的新時代風採和世界魅力呢?事實上,進入新世紀以來,以中國元素為表現形式,建立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上,並適應全球經濟發展趨勢,有著獨特魅力和性格的中國風格,即中國風,已開始颳起,(中國)風自東方來。
今天,我們就來一窺中國風的主角之一:中國結,看看它的成功是純屬偶然,還是存在邏輯上的必然性。
風自東方來: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中國結,這個縈繞在世界華人心頭、流動在世界華人血液之中的情結,是高山大海無法隔絕、任何強大的力量也不能分割的一種剪不斷、撕不開、推不走、拂不去的情愫。它將與華人的生命同在,與世界同在。——《人民日報》 1994-3-7,第8版
中國文化在漫長的形成過程中,曾經崇拜過繩子。在文字被創造出來之前,古人是採用結繩來記事的,在《易經》中就記載:「上古結繩記事,後世聖人亦之以書契」 。
而在東漢古籍《風俗通》中,則記載了關於女媧造人的神話傳說:「俗說天地開闢,未有人民,女媧摶黃土作人。劇務;力不暇供,乃引繩於泥中,舉以為人」。也就是說,古人認為人是繩子上濺出來的泥巴變成的,此說法確實解決了當時人們的困惑。同時,因為繩索像一條蟠曲的蛇龍,於是,中國古人就認為自己是龍的傳人。而龍的形象,最初也是用繩結的變化來體現的。
從唐代開始,中國結就開始作為裝飾品存在了,當時叫盤長結。到了明清時期,在工藝上已趨於成熟,開始作為「內涵裝飾品「用於日常生活中,不同名稱的結藝代表著不同的寓意。如」方勝結「寓意一路平安,」雙蝶結「寓意比翼雙飛,而」雙魚「結則寓意年年有餘等。
上世紀80至90年代,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以及經濟的崛起,中國與西方在物質文明方面的差別縮小,中國傳統文化也隨著經濟發展而日漸復興。此時,既可以代表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又符合中國傳統裝飾習俗和審美的結藝,也被賦予符合潮流的新寓意,並逐步風靡起來,成為一種現代的時尚。並正式被命名為中國結。
綜上所述,中國結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的見證者。它的形成是一個漫長的歷史沉澱過程,凝聚著中華民族勞動人民的聰明與智慧。所以,中國結是屬於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因此,它也是世界的財富。
只有文化才能生生不息:中國結是中華民族獨有的文化符號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
是非成敗轉頭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歷史事實告訴我們,不論是唐宗漢祖,還是千古一帝秦始皇,他們雖曾經是時代的英雄,但終究只是歷史的過客。而滲透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精髓的中國結,卻能夠代代相傳,並得到繼承及發展,就是因為中國傳統文化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1、家「結」情懷:(中國)結是神聖婚姻的代名詞 在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就已經有了關於結的描述。說的是在女兒出嫁時,母親親自給女兒結(扎)頭巾(蓋頭)的溫馨場面。
親結其縭,九十其儀。——《詩經東山》
從西周開始,女子出嫁(結婚)就叫「結縭」,直到新中國成立後,才改用「結婚」的叫法。雖然叫法不同,但萬變不變其「結」。這也使千百年來,每個中華兒女的心中都有了一個「結」,一個關於家庭的家「結」情懷。
2、心有千千結:男女之間的「結」總是情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如果說世界上有一種東西,既能讓人為之瘋狂,又能讓人為之寢食難安,欲罷不能,那麼,這一定是、而且只能是愛情。
北宋著名詩人,「一樹梨花壓海棠」的主人公張先,在他的詩作《千秋歲》中,用「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來形容失戀女子的心「結」,可謂是入木三分。而魏晉時期詩人傅玄在他的詩作《青青河邊草篇》中,則用「夢君結同心,比翼遊北林」來形容一個丈夫遠徵未歸、獨守空房女子的心「結」,可謂深。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經過文人墨客的不斷演繹,(中國)結已成為中華兒女心中的愛情「結」。失戀的女孩「結」不斷,理還亂;思念丈夫的妻子夢回當年「結同心」時的幸福場景。這一切,均因心中有情「結」。
3、中國結是吉祥文化的承載體 吉,善也;祥,福也。——《說文解字》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其中吉祥文化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中國結,則是中國吉祥文化的承載體之一。
由於「結」與「吉」同音,這為中國結作為吉祥文化的承載體奠定了基礎。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所有美好的祝福、寓意都屬於「吉」的範疇,最常見的如福、祿、壽、喜、財等。而在顏色方面,「中國紅」就是中華民族的吉祥色。
中國結從頭到尾都是用一根完整的線(繩)編結而成,每一個基本結又根據其形、意來命名,因此具有造型百變、色彩百變的特點。可以達到「以結表情,以結寓意「的目的,如盤長結就寓意長壽百歲,而鯉魚結則寓意吉慶有餘等。因此,中國結成為中華傳統吉祥文化的完美載體。
綜上所述,中國結自古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同時,它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承載體。中國結滲透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對中國人來說,中國結不僅是藝術品,更是一種文化情懷。
結語
中國結能夠成為中國風的主角之一,絕非偶然,而是存在邏輯上的必然性。因為,只有文化才能生生不息,而中國結就是中華民族獨有的文化符號,它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所以,中國結既屬於中華民族,也屬於全世界。
除了中國結以外,近年來中國風開始在時尚、音樂、建築等領域發力,並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如2010年上海世博會中國館,它借鑑了中國古代的傳統元素,融入先進的科技成果,表現出了「東方之冠,鼎盛中華,天下糧倉,富庶百姓」的中國文化精神與氣質。
但是,在推行中國風的過程中,有的人卻忽略了中國文化是中國風的靈魂這一基本事實,錯誤地脫離中華傳統文化去搞文創。如有一張《雍正:感覺自己萌萌噠》的圖片,圖中的雍正右手比剪刀手,右眼眯眼,據說此畫引發了無數次轉發和點讚。因此,有人就認為這是一個成功的文創案例。
事實上,這註定是一個曇花一現的文創產品。因為,它沒有文化內涵,通俗說就是沒文化。而歷史已經證明,沒有文化內涵的產品,只能流行一時,而不能傳之久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