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結|芯似雙絲網,中有繩繩結—既是藝術品,也是文化情懷

2020-12-14 揚生解史

導讀

眾所周知,中華文明是世界上持續時間最長、唯一沒有中斷過的古文明,五千年文明薪火相傳,長燃不息。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曾對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讓每一位炎黃子孫都感到無比的驕傲和由衷的自豪。但是,月盈則虧,至清朝時封建社會盛極而衰,最終落後挨打,使中國遭遇了百年恥辱。

鬥轉星移,滄海桑田。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結束了中國近代百年屈辱的歷史;而改革開發則吹響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號角。

中華民族要實現偉大復興,就要增強國家的經濟實力,即進行經濟建設,這屬於硬實力,同時,軟實力也必須與硬實力相匹配。因此,必須復興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並在文化模式上有創造性建樹,向世界提供一種具有普遍價值的道德和文化理念,提升中國文化在世界文化價值體系中的主導地位。

那麼問題來了,如何才能讓中華傳統文化煥發出絢麗的新時代風採和世界魅力呢?事實上,進入新世紀以來,以中國元素為表現形式,建立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上,並適應全球經濟發展趨勢,有著獨特魅力和性格的中國風格,即中國風,已開始颳起,(中國)風自東方來。

今天,我們就來一窺中國風的主角之一:中國結,看看它的成功是純屬偶然,還是存在邏輯上的必然性。

風自東方來: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中國結,這個縈繞在世界華人心頭、流動在世界華人血液之中的情結,是高山大海無法隔絕、任何強大的力量也不能分割的一種剪不斷、撕不開、推不走、拂不去的情愫。它將與華人的生命同在,與世界同在。——《人民日報》 1994-3-7,第8版

中國文化在漫長的形成過程中,曾經崇拜過繩子。在文字被創造出來之前,古人是採用結繩來記事的,在《易經》中就記載:「上古結繩記事,後世聖人亦之以書契」 。

而在東漢古籍《風俗通》中,則記載了關於女媧造人的神話傳說:「俗說天地開闢,未有人民,女媧摶黃土作人。劇務;力不暇供,乃引繩於泥中,舉以為人」。也就是說,古人認為人是繩子上濺出來的泥巴變成的,此說法確實解決了當時人們的困惑。同時,因為繩索像一條蟠曲的蛇龍,於是,中國古人就認為自己是龍的傳人。而龍的形象,最初也是用繩結的變化來體現的。

從唐代開始,中國結就開始作為裝飾品存在了,當時叫盤長結。到了明清時期,在工藝上已趨於成熟,開始作為「內涵裝飾品「用於日常生活中,不同名稱的結藝代表著不同的寓意。如」方勝結「寓意一路平安,」雙蝶結「寓意比翼雙飛,而」雙魚「結則寓意年年有餘等。

上世紀80至90年代,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以及經濟的崛起,中國與西方在物質文明方面的差別縮小,中國傳統文化也隨著經濟發展而日漸復興。此時,既可以代表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又符合中國傳統裝飾習俗和審美的結藝,也被賦予符合潮流的新寓意,並逐步風靡起來,成為一種現代的時尚。並正式被命名為中國結。

綜上所述,中國結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的見證者。它的形成是一個漫長的歷史沉澱過程,凝聚著中華民族勞動人民的聰明與智慧。所以,中國結是屬於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因此,它也是世界的財富。

只有文化才能生生不息:中國結是中華民族獨有的文化符號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

是非成敗轉頭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歷史事實告訴我們,不論是唐宗漢祖,還是千古一帝秦始皇,他們雖曾經是時代的英雄,但終究只是歷史的過客。而滲透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精髓的中國結,卻能夠代代相傳,並得到繼承及發展,就是因為中國傳統文化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1、家「結」情懷:(中國)結是神聖婚姻的代名詞 在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就已經有了關於結的描述。說的是在女兒出嫁時,母親親自給女兒結(扎)頭巾(蓋頭)的溫馨場面。

親結其縭,九十其儀。——《詩經東山》

從西周開始,女子出嫁(結婚)就叫「結縭」,直到新中國成立後,才改用「結婚」的叫法。雖然叫法不同,但萬變不變其「結」。這也使千百年來,每個中華兒女的心中都有了一個「結」,一個關於家庭的家「結」情懷。

2、心有千千結:男女之間的「結」總是情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如果說世界上有一種東西,既能讓人為之瘋狂,又能讓人為之寢食難安,欲罷不能,那麼,這一定是、而且只能是愛情。

北宋著名詩人,「一樹梨花壓海棠」的主人公張先,在他的詩作《千秋歲》中,用「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來形容失戀女子的心「結」,可謂是入木三分。而魏晉時期詩人傅玄在他的詩作《青青河邊草篇》中,則用「夢君結同心,比翼遊北林」來形容一個丈夫遠徵未歸、獨守空房女子的心「結」,可謂深。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經過文人墨客的不斷演繹,(中國)結已成為中華兒女心中的愛情「結」。失戀的女孩「結」不斷,理還亂;思念丈夫的妻子夢回當年「結同心」時的幸福場景。這一切,均因心中有情「結」。

3、中國結是吉祥文化的承載體 吉,善也;祥,福也。——《說文解字》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其中吉祥文化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中國結,則是中國吉祥文化的承載體之一。

由於「結」與「吉」同音,這為中國結作為吉祥文化的承載體奠定了基礎。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所有美好的祝福、寓意都屬於「吉」的範疇,最常見的如福、祿、壽、喜、財等。而在顏色方面,「中國紅」就是中華民族的吉祥色。

中國結從頭到尾都是用一根完整的線(繩)編結而成,每一個基本結又根據其形、意來命名,因此具有造型百變、色彩百變的特點。可以達到「以結表情,以結寓意「的目的,如盤長結就寓意長壽百歲,而鯉魚結則寓意吉慶有餘等。因此,中國結成為中華傳統吉祥文化的完美載體。

綜上所述,中國結自古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同時,它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承載體。中國結滲透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對中國人來說,中國結不僅是藝術品,更是一種文化情懷。

結語

中國結能夠成為中國風的主角之一,絕非偶然,而是存在邏輯上的必然性。因為,只有文化才能生生不息,而中國結就是中華民族獨有的文化符號,它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所以,中國結既屬於中華民族,也屬於全世界。

除了中國結以外,近年來中國風開始在時尚、音樂、建築等領域發力,並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如2010年上海世博會中國館,它借鑑了中國古代的傳統元素,融入先進的科技成果,表現出了「東方之冠,鼎盛中華,天下糧倉,富庶百姓」的中國文化精神與氣質。

但是,在推行中國風的過程中,有的人卻忽略了中國文化是中國風的靈魂這一基本事實,錯誤地脫離中華傳統文化去搞文創。如有一張《雍正:感覺自己萌萌噠》的圖片,圖中的雍正右手比剪刀手,右眼眯眼,據說此畫引發了無數次轉發和點讚。因此,有人就認為這是一個成功的文創案例。

事實上,這註定是一個曇花一現的文創產品。因為,它沒有文化內涵,通俗說就是沒文化。而歷史已經證明,沒有文化內涵的產品,只能流行一時,而不能傳之久遠。

相關焦點

  • 千千結千千意——解讀中國結的寓意
    中國結, 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裝飾藝術形式, 它興於唐宋,盛於明清, 中國結是繩線的編織物, 「繩」與「神」諧音, 所以中華民族有著對「繩」的崇拜。
  • 珠寶 時尚編繩技法介紹-第四篇《認識繩結》
    在實際應用中,其實並不拘泥於此。把獨立型繩結連續重複編,也可以獲得鏈狀條帶,只是由於連接不緊密,手繩顯得鬆散(例如:梅弄影)。合理利用線材,延伸型繩結也可以做出裝飾效果(例如:守護)。更多的時候,需要延伸型繩結與獨立型繩結靈活組合起來。
  • 長春非遺傳承人為中國結注入中國風受熱捧
    徐曉雪正在展示京劇系列中國結 劉棟 攝中新網長春12月15日電 (孫博妍)「這款中國結的主體是雙錢結,它的圖案是我在一座有著1500多年歷史的古城地磚上發現的……」對於37歲的徐曉雪來說,與中國結「結緣」的人生註定別具意義。身處中國東北部城市長春一隅的她,通過一件件小小的中國結,向外傳播著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
  • 非遺傳承人張國慶的繩編情結 :傳承幸福中國結 編織祥和中國年
    但當時,想要學習「中國結」,沒有培訓班可報,能查閱的資料也寥寥無幾,她只能憑藉自己的一腔熱情一點點學習摸索。  1992年前後,張國慶在報紙上看到北京東單有個「金鬥笠時裝屋」在賣中國結,便不遠千裡趕車去尋找。「正值炎炎夏日,那個地方又不好找,我足足找了大半個下午,汗水浸透了衣衫,我都準備放棄了,才突然瞥見這家商鋪。」走進店鋪,張國慶看到用一根麻繩編織的「巨型中國結」,足有1米8高。
  • 手串繩結打法圖解大全介紹,各種手串繩結的打法哪裡找?
    本文來自玉雕名家官網「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繩結是一種十分美麗的飾品,它更代表著一種心意、一種情感、一種浪漫。不論是裝飾自己還是表達情意,繩結都是一種過十分浪漫的載體,很多朋友都好奇繩結的打法,那麼有沒有一個手串繩結打法圖解大全,能夠讓我們更好地學習手串繩結的打法呢?
  • 文玩常用繩結打法
    中國結是一種漢族特有的手工編織工藝品,它身上所顯示的情致與智慧正是漢族古老文明中的一個側面。會打幾種漂亮的繩結對於文玩愛好者來說是必修課,好看的繩結會提升首飾的品味。下面我們介紹文玩中常用的繩結打法。「八」字發音與「發」相近,有發達的好意頭。 此結常用於中國結的結尾部分。5 重複3、4步驟到合適的長度。拉緊A端調整。金剛結金剛結外形與蛇結相似,蛇結容易搖擺鬆散,金剛結比較牢固,更穩定。金剛結也是常見的文玩繩結之一。十字結十字結一面為十字,一面為口字。
  • 電影《你的名字》中「繩結」的意思,你真的看懂嗎?
    在這樣一個純粹而詭異的愛情故事中,導演將「結繩」的概念完美地融入到電影敘事中,用「繩結」串聯來演繹日本文化和故事主題的寓意和升華。01「結繩」中日文化的異同中國的「結」通常是通過玄幻技術(如磁碟和繞組)來改變的。它始於上古,興盛於唐宋,發展到明清,發展到高峰,中國結強調對稱與連通之美。
  • 中國結掛在家中哪個位置最好 什麼是中國結
    馬上就要迎接新年的帶來,而在新年來臨之際,除了得要打掃屋內的衛生,再有就是得掛擺上一些屋內,這樣整體上才會更有年味,而很具代表性的一個物品就是中國結,中國結不單單是可以用在物品掛擺上,在風水問題的鎮壓上,他也是具有著一些效果,那麼中國結掛在家中哪個位置最好?中國結是什麼?
  • 傳承傳統文化,中國結的由來以及發展為亞克力發光中國結燈的應用
    東漢鄭玄在《周易注》中道:「結繩為約,事大,大結其繩,事小,小結其繩。」在遠古的華夏土地,「結」被先民們賦予了「契」和「約」的法律表意功能,同時還有記載歷史事件的作用,「結」因此備受人們的尊重。周朝人隨身的佩戴玉常以中國結為裝飾,而戰國時代的銅器上也有中國結的圖案,延續至清朝中國結才真正成為流傳於民間的藝術。中國結也就成了中華民族歷經千年文化傳承中獨有的文化符號。中國結不僅造型優美、色彩多樣,火紅的中國結,也最能反映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火紅的顏色、對稱的形狀、纏繞的結構,正好對應了中國人對熱情、平衡、規則的嚮往,自然深受人們喜愛。
  • 剪窗花、編繩結、捏麵人 新疆手藝人送年味
    找他們定製春節作品的民眾也是一撥接一撥。 走進安寧渠文旅小鎮的新疆剪紙博物館展示區,新疆非物質文化遺產剪紙代表性傳承人王革正在現場教學,「非遺過大年 剪紙進萬家」活動持續進行中。 「今年春節期間,我還要去9個社區進行剪紙文化的推廣,一直要忙到2月8日,雖然辛苦,但很開心。」王革說。
  • 「教你編繩」中國結之「祥雲結」的編織方法,用處廣泛形態美觀
    大家都知道中國結是一種中國特有的手工編織工藝品,它身上所顯示的情致與智慧正中華古老文明中的一個側面。據說它原本是由舊石器時代的縫衣打結,後推展至漢朝的儀禮記事,再演變成今日的裝飾手藝。同時中國結也代表著團結幸福平安,現在很多佛珠打結以及繩結應用上也是非常受用。
  • 編繩新手小課堂,這7種受用一生的繩結,早知道早掌握
    今天我們就來一起探討一下,這7種受用一生的繩結吧!一、雙面擰花結使用4根編繩編織擰結扣,用伸到結扣上面的繩子進行編織。1.把編繩繫到芯線上。2.把編繩B分開,用A繩編織1個左上擰花結。3.圖是左上擰花結,反方向編織,就成為右上擰花結。4.分開編繩A,用B繩進行同樣的編織。5.編繩A、B交替著編織。
  • 火紅「中國結」加工忙
    12月20日,山東省臨沂市郯城縣紅花鎮一家節慶用品生產企業的工人在整理「中國結」。      「中國結」是山東省臨沂市郯城縣紅花鎮的傳統手工藝產業,該鎮所產的中國結有600多個花色品種,產品遠銷國內外市場,「中國結」既是當地文化產業的重要載體,也是助力農民增收致富的紐帶。
  • 電影《你的名字》中「繩結」的含義,你真的看懂了嗎?
    電影講述了高中男女生在夢中「相遇」,互換身體,彼此追尋的故事,在這樣的純美,離奇的愛情故事下,導演將「結繩」的概念,完美的融入到了電影的敘事中,用「繩結」串聯起了對於日本文化,故事主題的寓意和升華。01,中日的「結繩」文化異同中國的「結」一般是通過盤,繞等技法玄幻變幻出來的,始於上古,興於唐宋,發展到了明清,達到了高峰,中國結講究的是對稱和連通變化之美。
  • 編繩蕾絲choker頸繩,DIY純手工繩結編織,太好看了,附詳細教程
    【紋絲】蕾絲choker頸繩、手繩,手工編繩蕾絲帶教程此教程為山月疏疏原創,轉載!做這款頸繩需要用到的基礎結:斜卷結、雀頭結、蛇結【紋絲】材料0.8mm南美扁蠟線 300CM三根6mm算盤珠一顆1、兩根線做軸線,一根線做編線,從中間向兩邊編雀頭結,長度能穿過一顆6mm算盤珠為合適
  • 新春國風:美麗紅火的中國結,你會打嗎?
    自中國有佩玉的歷史,就有用繩子打結掛在身上的傳統。那頭髮的髮髻,也就是打成一個活結。而刺繡上的打結更是常用。繡娘巧手,每根絲線打結是告知這段絲線的完結,而刺繡上用於點綴的打結真是數不勝數。在古代,由於拉鏈的沒有誕生,用於將兩個物體連接在一起的,多半是用繩索打結。這打結也引發諸多的引申。
  • 文玩文化:文玩手串中那些常用的繩子,你用過哪些呢
    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文玩手串中那些常用的各式各樣的繩子吧。有彈力類包芯彈力繩:特點是彈性好,比較耐磨。適合單圈的手串或者繞手多圈佩戴的手串。包芯彈力繩水晶彈力繩:也有人叫它彈力魚線,特點是適合那些比較透明材質的手串,這樣穿過孔道比較美觀,延伸性好。建議多股使用,打結容易鬆散。
  • 建行推出「故宮瑞獸」系列黃金手繩
    半島記者 姚文嵩在故宮建成600周年之際,中國建設銀行攜手故宮博物院及扎什倫布寺,以中華傳統文化“瑞獸迎吉”的典故為原創點,共同推出特別紀念版“故宮瑞獸系列黃金手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