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後,留在網絡上的遺產,會被誰繼承?-虎嗅網

2020-12-19 虎嗅APP


上周,這樣一則消息在網上曝出後,引發了眾人關注:7月9日,據稱某流量明星粉絲盜用一個已去世的女孩的微博做數據,成為熱議話題,上了熱搜。



文中稱這位女孩不幸身患癌症,後來又患上抑鬱症,微博成為她努力生活、和網友交流的自留地。盜號者登陸之後把女孩的微博一條條全部刪空,好心網友只來得及搶救下一篇女孩的遺書。



被質疑後,盜號者發微博稱,自己是「買到」了這個號,所以對微博的內容可以全權處理。


但在7月10日,這件備受眾人關注的事出現了大反轉:


7月10日晚,代表新浪微博官方的微博帳號@微博管理員發布了對「晨小晨事件」的調查聲明。聲明指出,引發「晨小晨事件」爭議的三個主要微博帳號@努力做個小太陽的晨小晨、@長樂在不在呀、@再來一瓶我還能喝,實際上是由「晨小晨」的帳號使用者一人同時運營的。


與此同時,聲明還指出,@長樂在不在呀、@努力做個小太陽的晨小晨這兩個帳號在分別於18年8月、19年6月發布疑似離世博文之後,仍然處於使用、但未有新發微博的狀態。因此可以判定,此次「晨小晨事件」中出現的「女孩因病離世」、「晨小晨被流量明星粉絲盜號清空內容後用來做數據」等信息,均是由「晨小晨」的帳號使用者捏造而成的不實信息。此次事件實際上是一次由「晨小晨」帳號使用者為吸引眼球、博取大眾同情心、挑起輿論爭端而發起的惡意欺騙行為。


這則荒誕的鬧劇,真相最終被揭開,雖然它是則假新聞,但它的背後,關於網絡遺產的話題,再一次引起大家的關注:我們現在留在網上的痕跡,大量的數據,所有權到底屬於誰?我們故去之後,微信、微博帳號、遊戲帳號等等,應該怎樣處理?這樣買賣他人的社交媒體帳號,並將內容完全刪除,是不是把這個人又「殺死」了一次?


實際上,網絡遺產的繼承問題是全世界的難題,中國的法律規定走在了世界前列,今年兩會期間,民法典草案修改,擴大了《繼承法》規定的遺產範圍,Q幣、遊戲裝備、社交媒體帳號等等,都有望成為可合法繼承的遺產。


伊萊恩·卡斯凱特


英國心理學家伊萊恩·卡斯凱特研究數字遺產14年,去年出版了新書:《網上遺產:被數字時代重新定義的死亡、記憶與愛》。


我們連線採訪了現居倫敦的伊萊恩,她告訴我們:「只要上網,你就會留下大量行動的痕跡,你自己的數據資產,想拿不一定拿得回來,是時候反思『數位化生存』的含義了。」


數字遺產:幾個故事,一種迷思


《魔獸世界》遊戲界面


關於數字遺產,曾經有一對父子的故事讓人印象深刻。兒子叫小七,2013年他12歲時,父親不幸得了胃癌去世了。他的父親生前最愛打《魔獸世界》,因為想念父親,小七也開始玩《魔獸世界》。2017年5月,《魔獸世界》的開發者暴雪公司宣布,已經去世的玩家的帳號可以繼承。小七第一時間找回了父親的遊戲帳號。


終於登錄進去時,小七的父親已經去世4年。小七看到,父親的獸人戰士「綠箭」一直停留在90級,銀行裡還有當年的T3無畏套裝、早已絕版的祖格哈卡萊雙刀和團裡第一把兄弟會之劍「A.L」。小七操縱著父親的角色,乘著飛龍經過日歌農場,「看到父親辛辛苦苦在農場上種植的草藥。這些草藥歷經四年,已經全部成熟,它們的果實,在暮色中發著微光。」


這個故事是溫情的,但是另外一些故事是冰冷的。2016年,英國女孩金在外度假時,父親突發腦溢血,她趕回父親身邊,接受了遺囑認證,並承擔起管理父親遺產的責任。所有的傳統遺產都很容易處理,數字遺產則要稍稍費些事,好在她的父親沒有給手機設置任何密碼。「我坐在那裡,拿著他的手機,登錄了他的蘋果帳戶、亞馬遜帳戶、以及其他所有帳戶。」


然後事情變得複雜了。金的父親是個書商,在網上開了幾個網店賣書。金不想繼續經營這些店,她想關掉店鋪。她把書全部下架了,但是店鋪就是無法註銷。為了註銷這些店鋪,她不得不和一個個平臺一次又一次地聯繫、打電話,然後被轉接到另一個電話。努力了一年半以後,她仍然沒能成功關閉這些網上店鋪,網站還在定時給她父親的郵箱發送提醒。


2006年,英國心理學家伊萊恩·卡斯萊特就在研究數字遺產。那一年,臉書、油管、推特都才剛剛誕生。身為心理學家,伊萊恩所在的大學規定她只能在心理學範疇裡進行研究,然而「越往下研究,我就越發現,這個話題的涉及面非常廣」。


2017年8月,她乾脆辭去了大學裡的職位,和出版社籤約,然後花了一年時間,採訪了近100人,完成了這本書。


《網上遺產》一書的電子版封面


在她研究和寫作的這段時間裡,我們把越來越多的生活搬到了網上。2009年我們有了微博,2011年有了微信。專家預測,到2025年,我們每個人每天將會產生大約60G數據。


70後、80後只能自稱數字移民,但是從95後、00後開始,他們可以自稱數字原住民:從出生開始,他們就已經生活在網上。


網絡也成為了人們的死亡之地。到2100年,臉書上會有49億死亡用戶,數量將超過活著的用戶。微信上去世帳戶數超過活人帳戶數的那一天,預計將在2065年前後來臨。 


「數字遺產」的概念應運而生,我們急需搞清楚它是什麼、能不能繼承以及怎麼繼承。


1. 數字遺產,不是你想繼承就能繼承 


「我敢打賭,有一些數字資產對你來說是顯而易見的,但另一些是你從未想到的。」伊萊恩說。


這些數字資產包括:受益帳戶,如航空公司或其他旅行裡程。酒店獎勵計劃,或不同零售商的忠誠度計劃。你所有的電子郵件帳戶,新的、舊的,工作的、私人的。你的許多金融帳戶,不僅僅是你的銀行帳戶,還有信用卡、共同基金、退休和社保帳戶、員工福利帳戶。


你的淘寶、拼多多、京東、蘇寧、當當網等所有電商平臺的帳戶,當然也包括你的一條APP帳戶。


光列出這些帳戶還不夠, 你還應該記下這些帳戶的密碼,以及和這些帳戶綁定的手機號、郵箱。如果密碼、手機號、郵箱有變動,那麼也應該記錄下來。這樣你的資產才有可能被順利繼承。


「只有不到一半的成年人立了遺囑,在你的想像中,有多少人已經對自己數字遺產的管理和處置做好了安排?但有一件事你可以確定,在我們生活的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裡,上面列出的所有內容,都不可能做到全面。」伊萊恩說。


很多人可能沒有想到,自己的數字遺產能否被順利繼承,還有一個關鍵條件在於平臺是否開放相應權限。


在伊萊恩新書發布的同時,一條和未讀一起在網上發起了一個「數字遺產」的調查,超過一半的受調者表示,如果有一天他們離開了,最想留下的網上遺產是微博和微信。


然而目前為止,微信帳號所有權歸騰訊公司所有,不得繼承、贈與和轉讓。微博則允許親屬在博主去世後成為帳號持有人,如果可以提供一系列證明,包括事先籤署的授權書。


高達95%的受調者認為,如果他們離世,社交媒體平臺沒有權力處置他們的個人帳號。然而,或許有很多人並不知道,事實上他們在註冊社交媒體帳號的過程中,在打勾「我同意」的時候,就已經把這些權力交付了出去。


就在今年6月17日,福建電視臺報導了一則新聞,福州的一位王女士做生意時用微信帳戶收款,結果帳戶內近30萬資金被凍結,申訴10次仍未解凍。騰訊客服表示,這個帳戶他們有權決定是否暫停收付款功能,因為王女士只是擁有帳戶使用權,帳戶的所有權在騰訊。


小七的故事中,暴雪公司也只是開放了遊戲帳戶的使用權,而非所有權。也就是說,小七可以繼續使用父親的帳戶玩遊戲,但是卻並不擁有這個帳戶。


其實,在認定數字遺產的法律地位方面,我們已經走在了世界的前端。中國的民法典,是全世界第一個對虛擬財產做出規定的法典。2017年3月1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網絡虛擬財產」就已經被寫入了民法總則,成為了我國公民的一項民事權利。


今年兩會上,民法典草案通過,進一步把「數字遺產」納入繼承範圍內。


但是法律原則,還需要通過不斷實踐,才能切實變成我們生活中可以享有的權利。


2. 你的數據算不算遺產,要看你的朋友圈有多大 


英國女孩霍莉的父母一定沒想到,他們能夠在女兒死後聲張自己對女兒生前數字遺產的繼承權的關鍵,竟然是女兒擁有一個足夠大的朋友圈。


這本來是一個悲劇故事。2014年,霍莉被剛分手幾天的前男友捅了14刀後不幸身亡。她的父親在悲痛中不得不接受現實,這時,霍莉的臉書給了他極大的安慰:霍莉是一個非常活躍的社交媒體用戶,臉書上有上千張照片、動態、和朋友的互動留言。


霍莉的父親對網際網路社交媒體很陌生,女兒去世後,他才開始學習使用臉書。一開始發現女兒的這份「數字遺產」時,他非常開心,好像女兒回到了他的身邊。但是他很快發現,這份「遺產」裡還有很多自己女兒和前男友的合影。


他和臉書聯繫,要求刪除這些照片,但是平臺拒絕了他,理由是不能侵犯用戶生前的隱私權。平臺給了霍莉父親兩個選項,要麼接受所有的「數字遺產」,要麼關閉帳號,等於全部刪去。


最後,一位遺囑認證專家給霍莉的父親出了一個「偏門」主意:這些照片是霍莉拍的,版權歸她所有。霍莉父親作為她的遺囑執行人和受益人,有權收回照片版權。最後,臉書終於同意以版權原因刪除了那些令人不快的照片。


伊萊恩諮詢了法律專家埃迪納,「如果你在Facebook上的設置是公開可見,那麼它就是向公眾開放的,這就涉及了智慧財產權。」


網際網路上,你的照片和數據不一定屬於你。


3. 誰有繼承權?不再看血緣和親緣 


2015年,臉書推出「遺產聯繫人」這個概念。用戶生前可以在帳號設置內授權聯繫人,聯繫人在用戶過世後,就有權進入用戶帳號進行相關操作,根據用戶生前的意願,管理他的紀念頁面或者徹底刪除帳號。


聯繫人只能添加好友,不能刪除,他能撰寫、編輯新帖子,不能更動舊帖子,也無權閱讀私信。凡是用戶生前所設定的隱私權限,他都無法更改。


繼承法規定的繼承順序,以血緣和婚姻關係優先。但社交網絡平臺上「遺產聯繫人」的設置,給予了人們一個更具當代意義的抉擇,就是近親並不自動擁有對亡者數字遺產的繼承權。



在一條和未讀的調查中,問了一個問題,「你願意在離世後,讓家人查看你網上的隱私嗎?」 高達83%的受調者選擇了「不願意」。


在「是否願意設置遺產聯繫人」這個問題上,只有近三成選擇設置自己的親人為聯繫人,15%選擇自己的另一半為聯繫人。


由此可以推測,大多數人或許寧願「把秘密帶進墳墓」,對自己的親人,尤其是伴侶查看自己的數據心懷顧慮。


然而,在社交媒體平臺上給自己設定了最知心、最信任的「遺產聯繫人」,就萬事大吉了嗎?伊萊恩發現,至少在英國,情況並不是這樣。


根據英國法律,遺囑必須用筆和紙籤署,並沒有數位化。電子遺囑或任何形式的電子設置在英國根本不被認可。


而在美國,聯邦政府出臺了《統一受託人訪問數字資產法》。如果死者在生前用任何在線服務或技術進行了設置,表明他們想要自己的數字遺產在自己去世後以某種方式進行處理,那麼對這份遺產的這種設置凌駕於遺囑之上。這是在全世界範圍內首次承認網絡設置的合法性。


《上載新生》劇照


4. 在數字王國裡實現永生? 


2020年5月,亞馬遜出了一部美劇《上載新生》,講的是到了2033年,人們可以使用科技公司的「新生服務」,在斷氣之前把自己的意識和數據全部上載到一個虛擬世界中。然後在那個世界裡復活,還能從那個世界裡和在世的親朋好友通過VR技術繼續溝通交流,等於實現了某種意義上的永生。


這個設定,基本上是四年前科幻神劇《黑鏡》第三季第四集《聖朱尼佩洛》的延伸。在未來世界,人們可以將自己的大腦意識連入虛擬實境系統,永生在一個叫聖朱尼佩洛的虛擬世界裡。


《上載新生》劇照


女主角年輕時和家人關係不睦,非常苦悶,後因事故變成了植物人。在虛擬世界裡,她終於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重新選擇,真正體會到生的快樂。


「數字遺產服務」正在成為一個新興的熱門產業。研究這個產業的一位專家埃文·卡羅爾統計發現,截至2018年6月,在57項數字遺產服務中,54%的服務提供數字遺產規劃,幫助人們安排處理重要的數字資產和信息,希望讓他們親人不至於在他們死後遭受痛苦和困擾。37%的網站提供了在線紀念服務,幾乎所有網站都使用了「永遠」「永久」「永恆」這樣的詞彙。


《黑鏡》劇照,被存檔的人類意識


但是有意思的是,大量提供數字遺產服務的公司,短短幾年內就倒閉了。「人們會推遲做這些事情,就像他們推遲寫遺囑一樣。」就連伊萊恩自己也不例外。


因為研究數字遺產,她接到好幾個邀請,免費試用數字遺產服務。「我反覆考慮了一段時間,最終沒有接受。」


她不是怕死。她還不到50歲,已經立好了遺囑。她花了不少時間,終於搞清楚自己為什麼不願意坐在電腦前整理自己的數字遺產,或者寫一封「我的告別信」。


「如果我寫了,就好像故事還在繼續,可我已經寫好了結尾。」


《黑鏡》劇照


「我想離開這個房間,我想和我最喜歡的人一起去外面的世界,過一種更加現實的生活……此時我的遺產可能不得不被我晾在一旁,無論有沒有技術的幫助。」


「人們應該忘記不朽,」伊萊恩說,「即使在數碼空間,不朽也是不可能的。不要以為所有的東西都永遠會在那兒。那些平臺和公司不會永存,到時候你的後代完全不知道你長什麼樣子,因為你沒有把網上的照片印出來。」


伊萊恩在書的最後附了十條保護網上遺產的建議。她覺得如果自己現在重新列建議,會有不太一樣的十條。她和一條分享了她目前認為最重要的三條建議:


(1)不要以為網絡是永生


在網上消失殆儘是完全可能的事情。要把你的數字遺產都做妥善可靠的備份。萬一平臺倒了、系統更新了,等等一些出錯,你還可以有備份。


(2)立一個遺囑,而且是當地合法有效的遺囑


如果你只是單純把自己的想法寫下來,到時候當地法規有限制,那等於白搭。要立一個有法律依據的遺囑來安排你的數字資產和遺產,並且要有切合實際的目標。


(3)不要把責任全權交付給社交媒體平臺和網絡公司


他們不是你朋友,不是心理諮詢師,不是人道主義機構,也不是葬禮策劃師。也不要委託第三方來為你解決這些問題。把你認為值得流傳的遺產,用你自己信任的方式保存下來。


相關焦點

  • 網絡時代的數字遺產:支付寶和虛擬幣等能否繼承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在網絡流行語中,有這樣一句玩笑話:「你一定是想把我笑死,然後好繼承我的表情包/花唄……」玩笑背後,折射出一系列問題:人過世後,QQ、微信、微博、支付寶帳號等會怎麼樣?個人帳號、郵件信息等大量數據檔案何去何從?網絡時代,應該如何處理個人的數字遺產?
  • 老人留百萬遺產鄰居繼承一半:這種「運氣」你絕對值得擁有
    老人留百萬遺產,鄰居繼承一半。乍一看,相信很多朋友都會覺得老人的鄰居真幸運。同時,大家也會感慨為什麼自己沒有這麼好的運氣?老人本無遺產,而是生前申請的宅基地所在區域面臨拆遷,可以獲得上百萬元的拆遷款補償。這才是遺產的來源!據村裡相關人士稱,「老人在世期間與老徐有過協議,約定蘇老太的生前贍養及後事全由老徐負責,所有費用也由老徐承擔,老人名下所有財產在其過世後全部由老徐繼承。」
  • 四代火影波風水門和自來也死後的遺產去哪了?鳴人只繼承了一部分
    而造成這一點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出身於家族的忍者在前代忍者遺產的基礎上發展,比之全都靠自己的平民忍者有很大的優勢。今天,劍客就和大家聊一聊火影忍者中四代火影波風水門和自來也死後,他們的遺產會歸誰?一般來說,忍者們的遺產是分為忍術傳承和金錢兩部分的。
  • 老人去世百萬遺產鄰居繼承一半,沒有血緣關係也可繼承遺產 | 民法...
    長江網12月23日訊(記者耿珊珊 實習生胡慧旻)沒有血緣關係的人能否繼承遺產?民法典規定,繼承人以外的對被繼承人扶養較多的人,可以分給適當的遺產。此後,老人的房子因拆遷獲得了上百萬元的拆遷補償款。  由於蘇某生前沒有任何遺囑,對這筆遺產,村委會一時也不知道怎樣處理。但村民都覺得,這筆遺產中應該有徐某的一份。  民法典第1131條規定,對繼承人以外的依靠被繼承人扶養的人,或者繼承人以外的對被繼承人扶養較多的人,可以分給適當的遺產。
  • 數字時代的「網上遺產」如何繼承?英國心理學家伊萊恩·卡斯凱特如...
    網際網路時代,關於去世的人們在網絡上留下的「遺產」,尤其是有關微信、支付寶帳號涉及個人財產繼承的法律問題,討論和案例都不少,而有關逝者親友們如何面對所愛之人留下的那些「數字足跡」的心理狀態與紀念方式等,似乎較少涉及。
  • 安律說法|侄子侄女可繼承叔伯遺產
    繼承相關法律的一則變動內容,你必須知道!即,舅舅、姨媽、叔叔、伯伯、姑姑的遺產也可以繼承了![安律說法]1、啥是代位繼承?代位繼承就是指被繼承人的子女先於被繼承人死亡或被宣告死亡,被繼承人的子女的晚輩直系親屬代替被繼承人子女的繼承順序,繼承被繼承人子女的應繼承的遺產份額的制度。
  • 她18歲繼承10億遺產,生下來任務就是花錢,人死了剛好把錢花完
    今天我要跟大家說的是她十八歲那年繼承了十億的遺產,生下來的任務就是花錢,人死了剛好把錢花完人們常說錢是個好東西,人生在世時時刻刻都要用到錢,我們之所以會這麼努力,也都是為了一個錢字,可有些人努力一輩子也不如她毫不費力得到的錢多,她十八歲那年就繼承了十億的遺產,生下來的任務就是花錢
  • 誰繼承千億遺產成問題……
    誰繼承千億遺產成問題…… 2020-10-26 21: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黛玉在賈府收入不如丫環,「命嗣」制度使黛玉不能繼承父親遺產
    清人何秉儀妻劉氏曾賣掉自己的一半,為小叔子娶媳婦。但是林如海沒有這個問題,他家「支庶不盛」,「無親枝嫡派」就這一根獨苗,犯不上賈敏費心。3、給丈夫娶小妾。這個在歷史上也是常見的,徐珂的《清稗類鈔》中記載,吳縣席仲遠妻姜氏,「賢而無子」 ,為了避免自家成為絕戶,姜氏就「出中金為仲遠買二妾」,後來小妾沈氏果然生下一子,繼承了席家家業。
  • 志村健真實遺產數字曝光 遺產誰繼承大哥回應了
    日本喜劇泰鬥志村健因為感染新冠肺炎病逝,外傳他的遺產高達50億日幣,因此繼承問題浮出臺面,對此志村健的大哥也做出回應。賺得多的志村健花錢也不手軟,據友人透露,他常會工作結束後邀請工作人員去喝酒,每周花的酒錢就有一百萬日幣,一年可以花掉五千萬日幣,而且買東西時也會大方給小費,為了報答恩人也會一直花錢。
  • 高倉健死後沒有追悼會,舊居被繼承遺產的養女拆除:為了父親遺願
    這樣的行事作風甚至貫徹到了高倉健死後。作為一名時代標誌級別的演員,高倉健死後一年半卻連一場追悼會都沒有舉行,更是沒有留下一碑半墓。就連高倉健的親朋好友都連他的骨灰都沒有見到過。按照常理,高倉健最後的住宅應該被改建為紀念館,既為影迷留一個懷念之地,也為日本文化藝術的發展做一個永久的交代。
  • 房屋繼承法2020年新規定 房屋繼承和贈與哪個合適
    在父母去世的時候,總是會留下一些房產或是財產,因此就涉及到了繼承的問題。相信很多人對房屋繼承的內容並不是很了解,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房屋繼承法2020年新規定,順便來說說房屋繼承和贈與哪個合適以及夫妻一方死亡房產歸誰,感興趣的朋友一起來看看吧。
  • 未盡撫養之責,仍可在女兒死後吞下4成遺產,具荷拉生母可配?
    未盡撫養之責,仍可在女兒死後吞下4成遺產,具荷拉生母可配?——引言。12月21日,據韓媒報導,已故韓國藝人具荷拉的親生母親將以6:4的比例,分到具荷拉的遺產。令人惋惜的是,具荷拉在2019 年的11 月24 日,因各種原因選擇離開了這個讓人窒息的世界,享年 28 歲,距今已經過了一周年。在具荷拉去世後,警方表示現場沒有發現犯罪跡象,在具荷拉家裡的餐桌上發現了親筆遺書,懷疑具荷拉是自殺身亡。
  • 志村健遺產真實數字曝光 誰來繼承大哥首回應
    他生前主持眾多綜藝節目,在網路盛傳擁有50億資產,突然逝世令遺產繼承成為外界焦點,對此親哥哥志村知之坦白回應了。志村健遺產真實數字曝光誰來繼承大哥首回應志村健資產外傳數十億,實際數字被爆「沒有這麼多」。
  • 繼承遺產是否應償還被繼承人的債務?
    我國民間有「人死債滅」的說法,但也有延續數千年的「欠債還錢」「父債子還」的傳統觀念。那麼是否「父債」「子」一定要償還?繼承遺產後是否應償還被繼承人的債務呢?下面讓我們看看實踐中的一個案例!2018年11月29日,劉強因突發性疾病去世,其遺產由劉強的妻子王雪晴和兩個成年兒子以及老父親繼承。吳志國認為,這筆債務是劉強及其妻子王雪晴的共同債務,因此,王雪晴應承擔還款責任。劉強的父親和兩個兒子繼承了遺產,也應在繼承遺產的範圍內承擔還款責任。
  • 獨生子女到底能不能繼承父母房產?外甥侄女也能繼承遺產...
    5、新規增加了有效繼承人範圍現在可能很多家庭沒有第一第二合法有效繼承人,那麼這些人奮鬥一輩子的財產和房產最終將給誰?新規定增加了繼承人範圍,外甥、外甥女、侄子、侄女都位列其中,都可以依法繼承房產了。不過有五種財產獨生子女也不能繼承!
  • 【解讀民法典】親戚的遺產也可以繼承?且看民法典怎麼說
    【解讀民法典】親戚的遺產也可以繼承?別笑,這可能真的根據民法典繼承編規定自然人合法取得的財產如遊戲帳號、網絡財產虛擬貨幣等等都是可以作為遺產來繼承民法典繼承編還擴大了代位繼承權主體範圍侄子
  • 具荷拉遺產繼承起紛爭,崔雪莉事件重新上演,哥哥斥責母親沒資格
    可是父愛母愛的缺失,家庭的不完整,終歸讓具荷拉患上抑鬱症,後來具荷拉的男友又報警稱具荷拉向他實施暴力,可是身高不過163,體重也才80斤的具荷拉怎麼可能會對他施暴呢,後來警方也證實,全是污衊。可是具荷拉的男友也並不放過他,稱要發布具荷拉的不雅視頻到網上,以此來要挾具荷拉。
  • 世界上最富有的貓,繼承了時尚大咖老佛爺的21億遺產,現在如何?
    現在很多人都開始養起了寵物,這也成為新一代都市人群們打發無聊時間最好的方式。正因為人們對愛寵的無限寵溺也引得不少的人調侃起寵物的待遇比人都好,於是「人不如貓」、「人不如狗」這類話成為了不少人提調侃自己的詞語。畢竟寵物們不用奮鬥,只需要享受主人的寵愛就能生活得十分舒適了。
  • 女兒去世母親AI「還魂」 數據等數字遺產如何繼承?
    隨著未來技術的進步,對真人的還原逼真程度肯定會越來越高,這種還原的邊界在哪裡?近日,15歲女兒去世後,母親藉助阿里巴巴人工智慧實驗室的技術將其音頻合成為AI。羅漢堂高級專家葉滿表示,在技術上其實已經可以實現更具互動性的產品,但今年面臨更大的問題實際上是在倫理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