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一個擁有3.75萬公頃水產養殖面積、206家水產品加工企業的地級市,具有完整的「養殖+加工+銷售」鏈條,有著「中國羅非魚之都」的美譽。據統計,2019年,當地水產品總產量92.21萬噸,總產值84億元。今年本是水產品行業轉型升級關鍵的一年,但受疫情和中美貿易戰雙重影響,企業出口訂單推遲發貨、國內銷售渠道受限,銷售量大幅度急速下滑,用工、資金、物流等困難疊加,減緩了發展步伐。
如何通過發揮稅收職能,幫助企業走出復產復銷困境,為水產品行業企業「打氣加氧」?茂名市稅務部門主動「望、聞、問、切」,對症下稅收優惠政策之藥,因需寫下優化服務保障之方,充分釋放政策紅利,解決企業在資金周轉、出口退稅、稅款繳納等方面遇到的實際困難,為當地水產行業復甦「固本培元」。
稅務人員走訪茂名市建國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了解生產經營情況,面對面送上涉農稅收優惠政策。馬接清 李文婷 攝
稅費減免紓困,企業獲得感看得見
「我們公司養魚水面達1000畝,年產羅非魚200萬斤,全部深加工出口歐美,今年受疫情影響收購價從每斤4.5元降為4元,預計今年每月銷售額減少8萬餘元。」茂名市建國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周小姐說道,「非常感謝高州市稅務人員的幫助,他們知道我們的困難後,通過微信視頻給我們講解農產品免徵增值稅條件、階段性減免社保費等稅收優惠政策,來到企業輔導我們申報操作,我們感到心裡暖烘烘的。」
同樣感到暖心的,還有廣東冠利海洋生物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冠利達海洋」)法人代表王明均,他告訴筆者,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餐飲行業閉市停工,對海產養殖業造成很大的衝擊,大部分產品不是『壓塘』就是『壓倉』,直接導致公司第一季度銷售收入下降近80%,生產經營一度陷入困境。
據悉,為幫助冠利達海洋順利復工復產,減少因疫情帶來的損失,茂名電白區稅務部門主動聯繫企業,了解生產經營及受影響情況,梳理相關稅費優惠政策,及時為企業提供「個性化」服務大禮包,確保稅費優惠應享盡享。「2019年公司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436萬元,預計可減免企業所得稅109萬元。疫情期間,我們還享受了階段性減免企業社保費政策,現在已經減免社保費10.62萬元,預計到6月底一共可減免26.56萬元。」王明均表示,稅費減免讓公司緩解了資金周轉壓力,及時幫助解決了包括員工工資在內的各類問題。「公司現已全員復工,全面進入復工復產階段,加上餐飲行業逐漸『解封』,相信公司很快能夠恢復正常經營。」
稅務人員深入水產品加工車間,了解羅非魚片加工流程。龐劍輝 攝
退稅及時到位,緩解企業資金壓力
「作為與養殖行業息息相關的水產品加工企業,羅非魚等水產品銷量減少,海外市場受限,訂單少了,資金周轉都成了問題,我們面臨進退兩難的局面。」今年年初,廣東省農業龍頭企業——化州市新海水產有限公司(下稱「新海水產」)財務經理吳錦表示。
其實不單新海水產,當地整個水產品行業幾乎都面臨同樣問題。在全球疫情影響下,茂名市金城冷凍食品有限公司(下稱「金城冷凍」)訂單數量減少30%—40%,且外銷貨物要在外國港口停留14—30天才可提貨,延長了貨款回收結匯時間,增加了企業資金回籠困難。再加上85%以上員工因來自外地而未能及時返崗,致使企業無法正常復工投產,這無疑進一步加大了資金周轉壓力。
為更好幫助企業盤活周轉資金,自2月復工以來,茂名市稅務部門一直與企業保持緊密聯繫,及時跟蹤了解疫情防控、復工復產和申報出口退稅情況,並組織專人輔導企業網上辦理出口退稅申請,開通「出口退稅綠色快辦通道」,實施「非接觸式辦稅」及「無紙化申報」,確保退稅簡便快速到帳,今年一季度累計為當地水產品行業企業辦理出口退稅額達10121萬元。「目前我們已收到了1669萬元的出口退稅款。」吳錦高興地說,「這筆錢來得及時,用以應付公司各類開支,把疫情影響降至最低。」同樣受益的還有茂名市海億食品有限公司,茂名濱海新區稅務局以「當天退」的「加速度」第一時間為該企業退稅約450萬元。出口退稅的及時到位,有效緩解了企業的資金難題。
出口退稅的快速到帳,在疫情時期對企業產生的作用尤為明顯。「435萬出口退稅款,在抗擊疫情的困難時期,給我們復工復產帶來很大信心!」金誠冷凍會計劉鋒琰表示,「出口退稅給企業資金周轉送來了『及時雨』」。目前,該企業正逐步復工復產,復工人數已提升一倍,日產量達2萬斤,最近一個月已產出羅非魚產品13貨櫃。
環球水產項目經理馬偉雄向復產紓困服務隊隊員介紹出口水產品的式樣和出口對象。龐劍輝 攝
大數據「神助攻」,打通產品銷售網路
在走訪廣東省人大代表、茂名市茂南三高漁業發展有限公司(下稱「三高漁業」)董事長李瑞偉時獲悉,要做大做強水產品行業,特別是羅非魚產業,既要「追源」,抓好種苗養殖質量,又要「逐流」,打通產品營銷關阻,打造羅非魚產業特色品牌。
據李瑞偉介紹,三高漁業通過建立線上平臺,一方面,要求水產品養殖專家給漁戶遠程傳授養殖技術;另一方面,藉助大數據開拓市場、帶動銷售。李瑞偉認為,水產品企業的發展,離不開稅務部門的支持,稅收政策對農業行業扶持力度很大,讓企業切實享受到實惠,方方面面體現了國家對推動農業經濟的魄力。
水產品企業不斷鞏固經營發展鏈條,那稅務部門是如何在稅收層面助力企業走出困境呢?茂名茂南區稅務局緊盯當地水產養殖加工行業,通過稅收大數據平臺,積極發揮稅收職能作用,分批分類提取有相關銷售水產品業務的企業團體名單,為企業之間牽上「姻緣線」,幫助企業拓寬內銷路。
廣東環球水產食品有限公司(下稱「環球水產」)就是眾多受惠企業之一。據了解,環球水產是一家專注水產品研發、生產加工、國內外貿易的水產食品高新企業,也是知名的廣東省農業龍頭企業。2020年第一季度,環球水產內銷接近3300萬元,同比增加113%;出口超過6600萬元,同比增加73%。
「我們公司在疫情爆發後的二、三月份銷售額不到一月份的一半,現在國外疫情仍未緩解,特別是歐美國家,前段時間的訂單都已經推遲發貨,而且截至目前仍未接到6、7月份及以後的出口訂單。」環球水產法人代表楊亞強說,「公司積壓了超過2500噸水產品,打通內銷尤為重要,感謝化州市稅務局協助提供的『中間商』服務,目前內銷佔比正在持續增大,成了我們復工復產的最有力支撐,目前復工復產率已超過90%。」
水產加工車間工作人員正在進行魚片篩選。 龐劍輝 攝
茂名市稅務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稅務部門將深挖稅收大數據潛力,進一步深化精準輔導服務,優化納稅繳費服務,做好企業生產經營發展的助推手,打通上下遊產業鏈,為當地水產品產業發展注入源源活水。
【記者】劉棟銘
【通訊員】黃洋勰 黎慶武
【作者】 劉棟銘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