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交會打造 · 市縣品牌推薦
江西都昌
白茶、豆參之都
【都昌白茶】
都昌白茶屬於綠茶類白化品種,於2006年從浙江安吉引進,引進之初率先在環境優美的道教第五十一福地的都昌縣蘇山鄉元辰山進行種植,經過多年的培育改良和都昌獨特的地理氣候優勢,都昌白茶的開園時間較之原產地安吉更早、白化度更優、香氣更足、品質更好,深得江浙滬廣大茶客喜愛和市場歡迎。
都昌白茶葉片白化時間短,僅在清明前後萌發,嫩芽多為金黃白色,穀雨後漸全綠色,都昌白茶胺基酸含量是普通綠茶的6倍以上,外型細秀、茶質湯色杏黃,清澈明亮,味道清香爽口,甘醇生津,形態優美,故稱之為茶中之龍鳳。
都昌位於江西省北部, 東經116°02′24″~116°36′23″,北緯28°50′07″~29°38′11″,以低山丘陵地貌和濱湖平原為主,地處亞熱帶溼潤性季風氣候區,受鄱陽湖大水體影響,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特別是山區在春季茶葉生長季節長年雲霧繚繞,加上山地資源豐富, 土壤通透性好,富含各種有機質、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境內無大型廠礦等汙染源,常年碧水藍天,生態資源十分優厚,是都昌白茶生長的理想之地。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推動下,都昌白茶快速發展,面積持續擴大,產量不斷增加,成為我縣具有明顯發展優勢的特色農業產業,截止2019年底,全縣白茶種植面積達2.6萬畝,白茶規模化生產基地97個,年產都昌白茶近200噸,初步形成了以白茶生產、加工、銷售為一條龍式的富民產業鏈。
都昌白茶以其香味濃鬱、湯色杏黃、形態優美和白化度高等獨特品質,深受市場青睞, 近幾年來,在廬山問茶會、中國國際茶葉博覽會和第十三屆安徽國際茶產業博覽會上我縣選送的「佛戀山」「觀音山」「神脈溪」和「華浦」等白茶榮獲多項金獎,都昌白茶品牌影響持續提升,市場影響力顯著增強,都昌白茶發展前景一片大好!
【都昌豆參】
一、都昌豆參產品介紹
都昌豆參,江西省都昌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都昌豆參,外形長約三寸,體型溜圓,內芯蓬鬆,氣孔均勻。色澤金黃,光澤度好。口感酥脆,軟而不膩,具有菜油香味。質地不易碎,比較輕。富含營養,可謂食中一珍。曾獲得中國九江首屆農副產品精品獎。
都昌豆參產自江西省都昌縣,都昌縣全境地貌以丘陵和濱湖平原為主,且水域寬闊,局部有低山分布。地勢北高南低,並以大港到汪教褶隆起帶為軸心,向西北和南東兩個方向傾斜。境內最高點為北東部的三尖源,海拔647.3米,濱湖區海拔最低處僅10米。自東北向西南呈低山、高丘、低丘、平原、湖區的變勢。處於亞熱帶溼潤性季風氣候區,且受鄱陽湖大水體影響,其特點是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熱量豐富、結冰期短、無霜期長,春秋季短、夏冬季長,非常適宜種植大豆,而大豆就是都昌豆參的製作原料,尤以烏豆為佳,都昌製作豆參歷史有千年之久,上可追溯至西晉朝代。
2018年3月14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都昌豆參"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地域保護範圍: 都昌鎮、周溪鎮、三汊港鎮、中館鎮、大沙鎮、土塘鎮、萬戶鎮、南峰鎮、大港鎮、蔡嶺鎮、徐埠鎮、左裡鎮、和合鄉、陽峰鄉、西源鄉、薌溪鄉、獅山鄉、鳴山鄉、春橋鄉、蘇山鄉、多寶鄉、汪墩鄉、北山鄉、大樹鄉等全縣24個鄉鎮。
至2019年底,都昌縣可年產豆參15萬餘斤,暢銷南昌、九江、景德鎮等周邊和廣浙沿海等地區。部分產品還遠銷俄羅斯、日本、韓國等地。
二、都昌豆參製作工藝
1.原輔料要求
大豆:選用符合國家質量安全有關規定的優質大豆(烏豆和黃豆)。
植物油:選用都昌本地生產的菜籽油,質量符合國家有關規定。
生產用水:選用都昌本地範圍內的水,水質硬度為39至51毫克/升,質量符合國家有關規定。
石膏:質量符合國家有關規定。
2.生產工藝:
工藝流程:大豆精選-脫皮-浸泡-清洗-磨漿-泡漿-攪拌-過濾-煮漿-點漿-破腦-壓榨-成型-油炸-攪拌-起鍋。
①脫皮:先用水浸泡豆子15分鐘,放入開水鍋煮3分鐘,再用涼水浸泡,皮掉。
②磨漿:豆子磨成豆瓣,除清豆殼,加涼水浸蓋3至4個小時。豆瓣浸發脹大即上磨,加水細磨成漿。
③泡漿:衝入開水泡漿,並在漿桶裡將漿攪勻,攪漿時間1個小時,接著倒進布袋濾渣。
④煮漿、點漿、破腦:濾出的漿汁再下鍋燒開,燒開的漿汁又一次倒進漿桶。加入石膏漿打勻,將凝固物打碎成細絮狀,成豆腐花,裝箱榨水,製成豆腐。
⑤油炸:將豆腐切成寬約半寸,長約兩寸餘的豆條下油鍋煎炸。適時用冷水沿鍋邊淋水,使熱油溫度適宜。
三、都昌豆參美食典故
都昌豆參製作美食,做法多樣,有豆參燒豬肉、豆參燉排骨、豆參煮魚,其中尤以豆參煮魚頭最為有名。
說到豆參煮魚頭這道菜,有個典故,相傳西晉永興三年,西晉徵西大將軍陶侃,陶母病重,不思進食,陶侃告假返鄉看望母親,百般勸食未果,便嘗試用都昌特有的特產豆參與鄱陽湖鱅魚頭烹煮,湯汁濃白,加上金黃的豆參,散發撲鼻香氣,引得陶母食指大動,魚肉細膩,豆參軟酥,在豆參特有的營養價值下,陶母的身體很快便恢復好轉,左鄰右舍見之紛紛效仿烹製,一時之間,鄱陽湖魚頭煮豆參盛行,發展至今,鄱陽湖魚頭煮豆參仍是都昌人餐桌上宴請賓客時不可缺少的一道菜。陶侃烹魚盡孝也成了流傳千年的佳話。
1.豆參煮魚頭食材選擇:
1.鱅魚。又叫胖頭魚、大頭魚,須選鄱陽湖所產的5斤以上鱅魚,肉質口感最好。魚頭是目前最好的自然健腦食品。魚頭所含卵磷脂是腦神經遞質乙醯膽鹼的重要來源,有增強記憶、思維及分析能力的作用。科學數據表明鱅魚頭的EPA、DHA和EAA含量也非常高;2.豆參。用大豆製成,長三寸,色澤金黃,體形溜圓,富含營養,可謂食中珍品。獨特的傳統工藝加工的豆參,皮薄,肉嫩,醇香,味美。蛋白質含量高達50%以上。同時含人體所需的多種營養成份,與人參不相上下,因此得名豆參。
2.豆參煮魚頭煮製方法:
魚頭清洗乾淨瀝乾水備用。
豆參加溫水泡軟。
蒜切末,姜、青紅辣椒分別切塊備用。
鍋燒熱,加入比炒菜多一點的菜籽油燒熱至沒有油泡泡。
再把瀝乾水的魚頭放進鍋裡煎,煎至一面金黃後翻面繼續煎至兩面金黃。煎好的魚頭加入末過魚頭的水,加入薑片大火煮開。
煮沸後改中小火慢煮至湯變白。
再倒入泡軟瀝乾水的豆參大火煮。
調味:加入少許鹽,醬油,醋,糖。根據各人喜好選擇適量放入辣椒粉,大火繼續煮5分鐘可以出鍋了!。
最後放入切好的蒜末和青紅辣椒.
一道完美的鄱陽湖魚頭煮豆參就這樣完成了。
都昌豆參煮魚頭這道菜因味道鮮美、營養價值極高,成為都昌縣特色名菜,是都昌招待貴賓必不可少的一道重菜!2018年中央電視臺《舌尖上中國》每三季專門慕名前來都昌採拍豆參煮魚頭這道名菜,於2019年1月在全國錄製播放。
【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
是農業農村部唯一主辦的大型綜合性農業盛會,在宣傳農業政策、展示農業成就、推廣農業技術、活躍農產品流通、促進貿易合作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2019年開始,中國農交會實行市場化改革,並由雅森國際獨家執行承辦。第十七屆農交會初次探索改革大獲成功,展會交易額達到約381億。
第十八屆中國農交會將於2020年11月27-30日在重慶國際博覽中心舉辦,1萬多家參展企業,5萬多專業觀眾。果蔬、水產、冷鏈運輸、畜禽、糧油、酒類飲品、調味品、食品包裝機械等展品品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