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軍佔領義大利後,為何不乘勢進攻德國,反而要諾曼第登陸?

2020-12-17 天下將令

我們都知道在1943年,這一年對於反法西斯戰爭來說是極為重要的一年。同盟國軍隊攻入義大利本土,同時也標誌著以墨索裡尼為代表的義大利軸心國的徹底的覆滅。要知道義大利位於歐洲南部,為什麼當時的盟軍佔領義大利之後不乘勢進攻德國反而從法國諾曼第實施登陸呢?事實上原因可謂是非常多樣的。

首先第一點:當時的盟軍雖然說經迫使義大利投降,但是在義大利北部德國部隊仍修建了大量的防禦措施,用於阻擋同盟國的進攻。當時的義大利由於地處丘陵地形,多山的環境非常不利於紅軍的大量裝甲部隊的作戰和使用,在此之前的幾次試探性進攻都遭到了德國軍隊的頑強抵抗而自身也損失慘重。

其次從當時的同盟國自身來看,當時在東線作戰的蘇聯抵抗住了德軍百分之八十的兵力,可以說是壓力巨大。在當時蘇聯領導人的迫切要求下,盟軍急需開闢第二戰場緩解蘇聯壓力,如果說從義大利北部進行進攻那麼很可能將會被德軍牽制與此,也將無法短時間的緩解蘇聯的壓力。如果說蘇聯無法抵禦其戰場上的大量軸心國軍隊,那麼當時的二戰形式將發生徹底的改變。

並且當時,在法國西北部諾曼第地區的德軍的兵力部署實際上十分的薄弱,由於法國緊鄰英國。當時英國又是盟軍的重要補給基地和中轉站,如果說從法國登陸那麼十分便於盟軍的作戰和後勤補給。由於諾曼第地區德軍兵力較少,盟軍所遭受的抵抗自然也較弱,能夠順利的向內陸推進。可以說除了這些原因之外,再加上一些其他原因的影響也使得盟軍最後選擇了從法國的諾曼第登陸而非從義大利進攻。實際上從事後來看,這項決定無疑是十分正確的,當時登陸的盟軍確確實實打了德軍一個措手不及,也取得了戰略上的主動權。

相關焦點

  • 盟軍已攻入義大利,為何還要在法國諾曼第登陸?
    1944年6月,代號為「霸王行動」的諾曼第登陸拉開帷幕,在此後兩個月的時間裡先後約三百萬的盟軍士兵通過英吉利海峽登陸法國諾曼第,自此除了東線的蘇德戰場之外,德軍還面臨來自西線英美聯軍的龐大壓力。不過早在1943年,盟軍已經從南線攻入歐洲大陸,義大利甚至因此而投降,墨索裡尼已經被義大利人囚禁。如果英美軍隊從義大利方向再接再厲攻入德國本土的話,是否就不用大費周折開闢諾曼第戰場?
  • 諾曼第登陸前,盟軍如何瞞天過海「騙過」德軍將主力調離
    在德國和英國沿英吉利海峽對峙期間,德軍統帥部意識到盟軍很有可能在法國北部的海灘展開登陸,進而開闢第二戰場。為了鞏固德軍對西歐大陸的佔領,德軍在斯佩爾的主持下於修建了長達2700公裡的大西洋壁壘,並部署了85個師的重兵,防止盟軍登陸。
  • 被譽為最殘酷的登陸戰,傷亡遠超諾曼第登陸,盟軍差點被趕下海
    如果要提二戰歷史最為慘烈的登陸戰的話,很多人肯定會聯想到的絕對是諾曼第登陸戰吧!這場登陸戰可以說是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登陸作戰。但是,大家知道嗎?其實在二戰的時候,有這麼一場登陸戰被譽為二戰時最激烈的登陸戰,傷亡不亞於後來的諾曼第登陸,這場登陸戰便是安齊奧戰役。
  • 二戰結束後,為何德國被盟軍分割佔領,而日本卻只被美國佔領?
    二戰結束後,為何德國被盟軍分割佔領,而日本卻只被美國佔領?眾所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少有的慘劇,也是到目前為止最大規模的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徹底改變了世界格局,一個個國家從閉關鎖國,悶頭發展,到相互之間聯繫了起來。
  • 同樣都是登陸,盟軍在諾曼第之前進行的登陸戰可謂千奇百怪
    1944年6月6日,數萬名盟軍士兵乘坐艦船、飛機或滑翔機開始橫渡海峽,目標就是對面的法國海岸。想必大家都知道這是諾曼第戰役,二戰中一場至關重要的行動,到不能說是一氣呵成,但起碼是一場勝利的登陸行動,而且是歷史上最大的一場登陸行動。它的成功開闢了西線戰場,並為盟軍的勝利奠定了基礎。而在這之前,盟軍的登陸行動就是另一番光景了。
  • 二戰終章:諾曼第登陸戰役
    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後,德國從1940年5月開始入侵並迅速佔領了法國西北部。在諾曼第登陸前的數周乃至幾個月,盟軍實施了全面戰略偽裝,目的是讓德國人認為盟軍主要的進攻目標是加萊海峽(英法之間最窄的地方),而不是諾曼第。除此之外,他們甚至讓德國人感覺挪威和其他地點也是潛在的進攻目標。 盟軍上上下下運用諸多策略進行戰略偽裝,包括假冒裝備,虛假的作戰人員轉移。
  • 二戰中最精彩的博弈,加萊位置更好,盟軍為何選擇諾曼第登陸?
    導讀:1944年的6月6日,盟軍在諾曼第成功登陸,震驚了世界。這一天不管對於盟軍還是德國納粹而言,都決定了最終的成與敗。而且,這場史上最大規模的兩棲登陸戰役,也是二戰中最精彩的博弈!而且它離德國的柏林也近,盟軍從這登錄之後,可以以最快的速度直搗德國的老窩。而且,加萊的海灘還特別的平緩,簡直就像是為盟軍登陸量身打造。那諾曼第呢,這很明顯,相比於下來,諾曼第的地理位置就差了遠了,距離英國和德國都遠。
  • 盟軍集結288萬大軍強行在諾曼第登陸,一舉擊潰德軍
    雖然諾曼第登陸戰的英美盟軍的總人數是86個師,總計287.64萬人。但是實際上決定登陸的總人數遠遠沒有這麼多,這場登陸戰實際上是有一批軍隊先進行搶灘登陸,然後剩下的盟軍部隊在搶灘登陸成功後,陸續坐船來到法國,而不是287.64萬人一股腦的全部跟進。
  • 隆美爾曾提出一個遏制盟軍諾曼第登陸的方案,為何德軍不實施
    諾曼第登陸是二戰中一場非常重要的軍事行動。在東線戰場進入全面反攻的狀況下,西線盟軍通過諾曼第登陸,將近三百萬士兵運送到法國,從而開闢了歐洲第二戰場。這場行動的成功,也標誌著納粹德國徹底失去了翻盤的希望。
  • 盟軍在諾曼第登陸時,德國空軍究竟在幹些什麼?
    諾曼第登陸時,德國空軍是否去努力爭奪過制空權?德國空軍在諾曼第一役中的具體表現是怎樣的?1944 年 6 月 6 日,英美盟軍發動了期待已久的諾曼第登陸戰役。儘管德軍對此早有心理準備,但是盟軍還是在戰術上達成了奇襲效果。
  • 二戰期間,盟軍在諾曼第登陸,德軍去哪了?
    諾曼第登陸是二戰時期盟軍發起的一場大規模登陸作戰。將近300萬盟軍士兵通過英吉利海峽登陸法國諾曼第,從而拉開了盟軍在西線戰場上的大反攻序幕。諾曼第登陸的過程非常順利,盟軍在登陸過程中發生的戰鬥與預期中大體一致,盟軍也確實做到了在90天(D+90)內抵達塞納河。那麼問題來了,諾曼第登陸時,德軍去哪了?有人認為,諾曼第登陸時德軍已是強弩之末,所以無力抵抗300萬盟軍的攻勢。這種說法雖然聽上去頗有道理,但卻不符合客觀事實。
  • 諾曼第登陸為何能成功,除了士兵浴血奮戰,背後的算計也功不可沒
    看著那些密密麻麻的重疊弧線,使得我們理解了為何在奧馬哈海灘登陸作戰一開始,美軍的遊騎兵就要佔領Point Du Hoc高地對德軍進行壓制性射擊,為何美劇《兄弟連》一開始,溫特森所在的E連在空降後就要馬不停蹄地去敲掉那些藏在內陸的火炮,以及為何盟軍需要更加猛烈的登陸前空襲以壓制敵方火力。而在每次布置進攻任務的時候,無論是傘兵還是其它地面部隊都要被命令去儘可能的破壞德軍的炮兵陣地以減輕友軍的進攻壓力。
  • 慘烈的登陸,誤傷自己人比敵人殺得還多,為諾曼第登陸提供了經驗
    1944年6月6日,盟軍在諾曼第登陸,開闢了西線戰場。作戰計劃的成功實施意義非凡,西線戰場開闢意味著戰爭即將落幕,法西斯德國餘下的抵抗不過是垂死掙扎而已。
  • 僅用不到一年取勝 西媒回顧諾曼第登陸對擊敗德軍影響
    幾個星期以來他們一直假裝從挪威和加來發起進攻,對加來地區發起持續不斷的空襲。然而盟軍選擇的真正登陸點卻在更南邊的數公裡之外——法國諾曼第海灘。5000艘盟軍艦艇正排成長隊駛向諾曼第海岸。選定的登陸日是6月5日,但強風暴雨天氣迫使艾森豪將日期推後一天,但如果日期再往後推遲,艦隊被發現的風險將大大提高。
  • 二戰諾曼第登陸行動,隆美爾為何將3個裝甲師分散部署?力不從心
    但是,此時美國面臨的是美軍要不要加入歐戰的問題,本身一戰期間因美國加入歐戰,就被英法找個藉口將他們攆出了家門,怕美國搶了他們歐洲龍頭老大地位,現在歐洲戰場打得火熱,不摻合一下機會難得。所以,羅斯福寧可放著眼前的危機而採取了先歐後亞戰略,就是先援助歐洲戰場,再登陸歐洲,等打敗德國後再來解決日本的問題。
  • 1944年諾曼第登陸德國為什麼用450架飛機對戰盟軍13700架飛機?
    1944年6月6日的諾曼第登陸是改變二戰盟軍和軸心國戰略態勢的關鍵性登陸戰役,盟軍153萬大軍在5300艘軍艦,13700架飛機的掩護下登錄歐洲,拉開了大反攻的序幕。
  • 大多數人都不知道,關於諾曼第登陸,14個事實真相
    天氣預報在諾曼第登陸的成功,起了決定性的作用由於登陸日嚴重依賴天氣、潮汐、雲層和月光等問題,因此只有特定的幾天可以考慮入侵。最初,盟軍氣象學家將1944年6月5日定為對進攻最有利的日子。然而,洶湧的大海、巨浪和極端的雲層本身,就足以讓行動失敗。
  • 諾曼第登陸為什麼能決定二戰走向,一組數據告訴你!
    德國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角之一, 法西斯聯盟的大巨頭, 德國在二戰中到底有多強呢? 從它的裝甲部隊橫行在整個歐洲戰場我們就可以看出來。 當時的歐洲戰場已經不足以滿足德國的野性, 於是德國開啟了對蘇聯的進攻, 由於前期蘇聯準備不走, 德國在和蘇聯的戰爭中, 佔領了大片的蘇聯領土, 其中還包含了蘇聯的工廠和一些豐富的資源。
  • 1943年底義大利戰場上盟軍在南線安齊奧的僵局
    在整個10月份和11月的前兩個星期,德軍一邊進行後衛戰鬥,一邊後撤至那不勒斯西北40英裡處的「冬季防線」。「冬季防線」是德軍在山坡上精心修築的擁有既設陣地的防禦體系。他們打算在此堅守儘量長的時間。這時,義大利北部和中部已處於納粹德國的嚴密控制之下。凱塞林元帥在隆美爾去法國之後,負責指揮德國駐義大利的所有部隊。
  • 小人物也能發揮大作用,偷走德軍防禦圖,幫助盟軍成功登陸諾曼第
    希特勒控制歐洲大陸後,為了防禦盟軍,於1941年構建了堅固的大西洋堡壘。這條防線自挪威海岸北部至法國和西班牙的邊界,長達2700公裡,全線由一些堅固支撐點和野戰工事構成,設有地雷場和水中障礙,是軍事史上規模最大的防線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