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最精彩的博弈,加萊位置更好,盟軍為何選擇諾曼第登陸?

2020-12-17 力叔說歷史

導讀:1944年的6月6日,盟軍在諾曼第成功登陸,震驚了世界。這一天不管對於盟軍還是德國納粹而言,都決定了最終的成與敗。而且,這場史上最大規模的兩棲登陸戰役,也是二戰中最精彩的博弈!

諾曼第登陸是二戰中重要的戰役之一

話說1941年日本偷襲了珍珠港,把美國給徹底惹毛了,正式宣布參戰。於是,英國和美國元首經過一番商討,決定一起出兵歐洲,開闢第二戰場,和蘇聯兩面夾擊德國納粹。

那麼,當盟軍各國都做了充足的準備之後,從哪裡登陸呢?這是個問題。當然,這個問題現在看來有點多餘,因為咱們現在的都知道登陸點就在諾曼第。但其實這裡頭是大有故事的,不信?

事實上,跨越英吉利海峽,在法國的海岸線上有個叫做加萊的地方。這個加萊可能很多人都沒聽過,但是它的地理位置非常優越。首先,它離英國近,完全就是隔海相望。而且它離德國的柏林也近,盟軍從這登錄之後,可以以最快的速度直搗德國的老窩。

而且,加萊的海灘還特別的平緩,簡直就像是為盟軍登陸量身打造。那諾曼第呢,這很明顯,相比於下來,諾曼第的地理位置就差了遠了,距離英國和德國都遠。

加萊的地理位置更利於盟軍登陸

距離遠,補給就難,兩軍對陣,糧草先行,打仗拼的就是錢糧補給。那為什麼盟軍要放著加萊這麼一個天賜的好地方不選?最後要千裡迢迢的跑到諾曼第登陸呢?原因就在於加萊這個地方,它實在是好的太過分了,盟軍想得到,人家希特勒能想不到?

當時,德軍統帥部在加萊的軍事防禦部署,那是非常強大。但是可惡的是,在諾曼第的防禦也不差,幾乎跟加萊差不多。希特勒這是有備無患。反正他估計盟軍登陸就這麼兩個點,所以,這兩個點都太重要了。

懂軍事鬥爭的人都知道,防守一方那是佔天時、地利、人和三重優勢了。比如天時,防守的一方知道對方會來是有條件,先趕到陣地,先到者得先機。

再說地利,我既然先到,那我就有時間搶佔高地,修築工事。所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到時候碉堡裡面一個機槍手,消滅對手百八十號人的不是稀罕事,真正以一敵百。

最後是人和,防守一方的補給更方便,吃得飽喝的足士兵以逸待勞,不像進攻方,必須背著彈藥長途奔襲。你說這方方面面算下來,肯定是防守的納粹佔便宜。

盟軍必須想法破局,進行登陸作戰

再加上納粹的實力本來就不弱,有這些條件,盟軍要進攻這兩個點中的任何,傷亡都會是德軍的六十倍。那這盟軍怎麼辦?想了半天,必須要調虎離山。什麼意思呢?就是想辦法,讓希特勒自己把這兩個防禦點搞的是一重一輕。

這樣,盟軍就可以避重就輕,選擇加萊和諾曼第之中防禦薄弱的一個點來打登陸戰,但是這比較難,希特勒怎麼會聽你的調遣呢?所以,盟軍必須守正出奇,搞騙局玩陰招。

那麼,騙人的第一要務是什麼嗎?從古至今,從中到外都是一條,自己先吃虧,讓別人佔點小便宜,所以盟軍的把主要的目標就選在了諾曼第。不過呢,真實的目標是諾曼第,但主要的工作重心卻不能放在諾曼第,反而要放在加萊。

美國人搞電影厲害,現在要搞的就是一場大電影。這一出搞笑電影的主角是誰呢?大明星,美軍四星上將巴頓將軍。他突然出現在了英國的肯特郡。肯特郡就在加萊的正對面,如果說盟軍要登陸加萊,必定會從肯特郡出發。那麼,會是誰指揮這麼重要的戰役呢?

巴頓將軍在肯特郡到處表演,迷惑德軍

德國人會猜,很可能就是這個著名的巴頓。當然,我們知道最後登錄跟巴頓沒什麼關係,巴頓來英國沒有任何的任務,就是來演戲。哎呀,這老傢伙開心壞了,此人本來就有一個特點,相當的愛現愛秀,每天的都需要記者圍著,沒人關注他會發瘋。

這下好了,這傢伙天天就在肯特郡大街上散步,天天都有人圍著他。他是天天扯開了喉嚨喊,自己兩個月之內要攻下柏林。反正吹牛不打草稿,好開心。這麼一來,德軍那邊上上下下都知道巴頓在肯特郡,一批德國間諜就來了。

到了肯特郡發現。這裡確實是兵力充足,巴頓帶來的部隊有15萬。而且,肯特郡隨處可見軍隊的告示牌,「軍事重地,閒人免進」、「坦克出入,小心」等等,整個小鎮的氛圍很緊張。

當然,真正的軍事禁區,間諜那是很難進的。所以,德國人還得出動間諜飛機,從上空掌握情況。這間諜飛機一來,發現確實不一樣,在肯特郡近郊也密密麻麻地停滿了戰鬥機,港口上也全都是艦艇。類似這樣的情報是一條接著一條地,發回到了德軍的情報中心。

肯特郡到處都是軍事基地

可事實是什麼樣的呢?停在肯特郡郊野的這些美軍戰鬥機,說出來估計您都不信,竟然是充氣模型,這也太不要臉了吧!但是,這做也太逼真了。估計是好萊塢的道具大師幫了不少的忙。

而且,其實那些港口、戰艦,都是假的,全是大型道具。這些警告牌,也是臨時豎在這個路邊的。什麼巴頓帶了十五萬人,只有一萬五而已。

不過,這場大電影,才是這場世紀超級騙局的開場而已。盟軍也想,單用這些模型道具就把那希特勒的騙住,風險很大。所以,騙局還要更逼真,於是用空襲來迷惑德軍。他們襲擊了法國沿海的眾多機場,而其中十一個在加萊,只有四個在諾曼第,

盟軍又特別對加萊海峽的海防和雷達站,進行狂轟濫炸。這些舉動讓德軍越來越相信,盟軍的目標就是加萊。1944年的6月6號凌晨,盟軍數千艘軍艦駛向諾曼第海岸,而希特勒卻把強大的裝甲編隊傻愣愣地留在加萊海峽。

結果大家都知道了,6月7號,當德軍大徹大悟的時候,已經無力發動決定性的大規模的反攻。8月2日,盟軍解放了法國巴黎,諾曼第戰役到此全面結束。

《二戰全史》

諾曼第登陸的勝利,迫使納粹德國陷入了兩面作戰,加速了法西斯的崩潰和二戰的結束。諾曼第登陸結束,盟軍導演的這場世紀大騙局也畫上了句號。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迄今為止人類社會所進行的規模最大,傷亡最慘重,造成破壞最大的全球性戰爭。在戰爭最高峰時期,全球有61個國家和地區參戰,有17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傷亡不計其數。

二戰中的各種博弈,各種陰謀詭計,實在是嘆為觀止。現在向對第二次世界大戰有興趣的朋友,推薦這本《二戰全史》。這本書真實地還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歷史,是本不可不讀的好書。原價68元,現在打折中,只需51元,有興趣的朋友點擊文中連結購買吧!

相關焦點

  • 二戰期間,盟軍在諾曼第登陸,德軍去哪了?
    諾曼第登陸是二戰時期盟軍發起的一場大規模登陸作戰。將近300萬盟軍士兵通過英吉利海峽登陸法國諾曼第,從而拉開了盟軍在西線戰場上的大反攻序幕。諾曼第登陸的過程非常順利,盟軍在登陸過程中發生的戰鬥與預期中大體一致,盟軍也確實做到了在90天(D+90)內抵達塞納河。那麼問題來了,諾曼第登陸時,德軍去哪了?有人認為,諾曼第登陸時德軍已是強弩之末,所以無力抵抗300萬盟軍的攻勢。這種說法雖然聽上去頗有道理,但卻不符合客觀事實。
  • 二戰諾曼第登陸行動,隆美爾為何將3個裝甲師分散部署?力不從心
    為了在諾曼第登陸,盟軍採取了多種欺騙手段,最終迫使德軍將加萊作為了盟軍登陸的防禦重點。另一方面,選擇諾曼第登陸,盟軍是經過慎之又慎才決定的。盟軍登陸諾曼第行動稱得上是二戰當中非常重要的一次軍事行動,涉及的國家和軍隊眾多,英國情報機構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別是肉餡行動馬丁少校的欺騙布局,以及巴頓頻繁現身,讓德軍錯判了防禦方向。
  • 二戰終章:諾曼第登陸戰役
    1941年12月美國參戰,到1942年,美軍首腦和英國人(曾在1940年5月的法國保衛戰中被德軍切斷後路,並從敦刻爾克海灘撤離)考慮盟軍主力橫渡英吉利海峽直接進攻德軍的可能性。第二年,盟軍跨越海峽作戰的計劃開始升級。
  • 諾曼第登陸前,盟軍如何瞞天過海「騙過」德軍將主力調離
    在諾曼第5個海灘的登陸作戰中,除了美軍步兵第1師在奧馬哈海灘遭到了德軍第352步兵師的頑強抵抗外,盟軍在朱諾、劍、猶他和金海灘並沒有遭到德軍的頑抗,整個諾曼第登陸戰鬥進展相當順利。  盟軍取得諾曼第登陸戰役勝利的原因有很多,但這其中有非常重要的原因——盟軍對德軍代號為「衛士」的戰略欺騙計劃。
  • 二戰諾曼第登陸作戰,美軍為何不在登陸艇前加裝盾牌?行動不方便
    為什麼諾曼第登陸時登陸艇前方不用一個金屬盾牌,在登陸時用盾牌向前推進以減少傷亡?這個問題實際上盟軍早就考慮過了,在實際作戰中也確實在船頭加裝了那麼一塊擋板,但美軍在諾曼第登陸時出現的重大傷亡,並非是在登陸艇上發生的。
  • 忽悠希特勒:諾曼第登陸的陰謀,從納粹中計開始
    而此時盟軍高層經過激烈討論之後將諾曼第的沙灘作為大規模進攻的中心,這次主動攻擊將解放歐洲大陸,徹底扭轉二戰的局勢走向。 盟軍用了將近一年的時間來準備這場宏大的主動進攻,盟軍高層清楚無論準備的多麼充分,戰爭也向來無必勝之理,諾曼第登錄之戰亦是如此。
  • 二戰霸王行動,巴頓和蒙哥馬利為何要唱雙簧?一將能抵百萬兵
    1944年6月6日,盟軍在法國的諾曼第登陸正式開闢西線第二戰場。但圍繞這次登陸行動,盟軍卻準備了很長一段時間,其中尤以美軍將領巴頓和英軍將領蒙哥巴利作誘餌的欺騙戰術功不可沒。那麼,盟軍為什麼要用這兩名將領來唱雙簧做誘餌呢?他倆又是如何在前線上演精彩二人轉的呢?
  • 隆美爾曾提出一個遏制盟軍諾曼第登陸的方案,為何德軍不實施
    諾曼第登陸是二戰中一場非常重要的軍事行動。在東線戰場進入全面反攻的狀況下,西線盟軍通過諾曼第登陸,將近三百萬士兵運送到法國,從而開闢了歐洲第二戰場。這場行動的成功,也標誌著納粹德國徹底失去了翻盤的希望。
  • 被譽為最殘酷的登陸戰,傷亡遠超諾曼第登陸,盟軍差點被趕下海
    如果要提二戰歷史最為慘烈的登陸戰的話,很多人肯定會聯想到的絕對是諾曼第登陸戰吧!這場登陸戰可以說是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登陸作戰。但是,大家知道嗎?其實在二戰的時候,有這麼一場登陸戰被譽為二戰時最激烈的登陸戰,傷亡不亞於後來的諾曼第登陸,這場登陸戰便是安齊奧戰役。
  • 靈長爭霸——二戰篇:諾曼第登陸,被忽悠的德軍
    前幾期我們講述了二戰的來龍去脈,復盤了一下二戰的整體框架,但其實,二戰的許多細節才能讓我們真正的感受到哪令人窒息的殘酷戰爭。交戰雙方的鬥智鬥勇,留下了許多經典的戰例。本期內容,我們來感受一下,二戰最大的忽悠局——諾曼第登陸。我們現在知道,二戰到了1944年已經接近尾聲了。然而在當時,德國雖然已經顯露敗像,戰局卻依然十分焦灼。
  • 二戰巴格拉季昂行動,蘇軍與諾曼第登陸遙相呼應,兩個戰場一盤棋
    1944年6月6日,盟軍在諾曼第登陸,6月22日,蘇軍發動了代號為「巴格拉季昂行動」的白俄羅斯戰役。對此,有些人認為,盟軍選擇這個時候登陸歐洲是為了搶奪勝利果實。也有人認為,即使盟軍不在諾曼第登陸,蘇軍照樣可以打到柏林,贏得蘇德戰爭的最後勝利。那麼,這兩種觀點真的值得推敲嗎?沒有盟軍在西線開闢第二戰場,蘇軍在東線戰場會那麼順利的打到柏林嗎?
  • 盟軍集結288萬大軍強行在諾曼第登陸,一舉擊潰德軍
    選擇搶灘登陸的大軍,選擇的時間是1944年6月6日早6時30分,以英美兩國軍隊為主力的盟軍先頭部隊總計17.6萬人,從英國跨越英吉利海峽,搶灘登陸諾曼第,攻下了猶他、奧馬哈、金灘、朱諾和劍灘五處海灘。到了7月份初期,美國、英國、加拿大的盟軍士兵相繼登陸擴大登陸區,形成了正面150km,縱深13km到35千米的登陸區域。
  • 盟軍佔領義大利後,為何不乘勢進攻德國,反而要諾曼第登陸?
    要知道義大利位於歐洲南部,為什麼當時的盟軍佔領義大利之後不乘勢進攻德國而反而從法國諾曼第實施登陸呢?事實上原因可謂是非常多樣的。首先第一點:當時的盟軍雖然說經迫使義大利投降,但是在義大利北部德國部隊仍修建了大量的防禦措施,用於阻擋同盟國的進攻。
  • 諾曼第登陸為何能成功,除了士兵浴血奮戰,背後的算計也功不可沒
    【軍武次位面】FriedrichLau諾曼第登陸並不是一蹴而就的簡單事件,而是在訓練有素的士兵和極富頭腦的決策者的共同努力之下,才最終促成了這項龐大工程的實現。以下是一些和諾曼第登陸有關的文件資料,大家可以通過幾個細節看看這些高級將領是如何經過激烈討論,最終創造出1944年6月6日的這次奇蹟的。
  • 隆美爾的諾曼第防線,只有二百座工事,卻令盟軍傷亡10000人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諾曼第登陸戰中,盟軍官兵傷亡了多達10000人,而他們的敵人是尚未完成的德軍諾曼第防線和駐守在防線上的德軍。德軍是如何經營這條令盟軍付出慘重代價的半成品防線的呢?這其中又有哪些故事呢?
  • 諾曼第登陸,盟軍集結288萬大軍對陣德軍,最後傷亡是多少?
    在登陸的前一天晚上,盟軍便展開了大規模的空降、空中轟炸和海軍炮擊行動。 這場戰役中,德國投入了76萬的兵力,最後的結果當然也是和預料的一樣,的確是取得了勝利,但是這勝利的代價卻有些過於沉重了,76萬的德軍最後還剩下30多萬人,那盟軍呢?
  • 盟軍已攻入義大利,為何還要在法國諾曼第登陸?
    1944年6月,代號為「霸王行動」的諾曼第登陸拉開帷幕,在此後兩個月的時間裡先後約三百萬的盟軍士兵通過英吉利海峽登陸法國諾曼第,自此除了東線的蘇德戰場之外,德軍還面臨來自西線英美聯軍的龐大壓力。不過早在1943年,盟軍已經從南線攻入歐洲大陸,義大利甚至因此而投降,墨索裡尼已經被義大利人囚禁。如果英美軍隊從義大利方向再接再厲攻入德國本土的話,是否就不用大費周折開闢諾曼第戰場?
  • 諾曼第登陸和史達林格勒保衛戰,哪個對二戰的走向影響大?
    要說諾曼第登陸和史達林格勒戰役,哪個對二戰的影響更加大。這個是沒有任何懸念的,一般都會選擇史達林格勒戰役影響大。不過我們還是簡單的來看看諾曼第登陸和史達林格勒戰役在二戰的影響。 首先是諾曼第登陸的影響在哪?
  • 誰知盟軍「諾曼第」傷亡巨大,都是登陸速度惹的禍
    諾曼第登陸美軍諾曼第登陸,可謂氣勢磅礴,雖然盟軍具有海空優勢火力的支持,但是,以美軍為首的盟軍仍舊在衝擊灘頭時,傷亡慘重。諾曼第登陸在諾曼第登陸時,僅美國有29000人陣亡, 101600人受傷或失蹤,英國11000人陣亡, 54000 人受傷或失蹤;加拿大有5000人陣亡, 13000 人受傷或失蹤;法國也有12200傷亡或失蹤。
  • 諾曼第登陸為什麼能決定二戰走向,一組數據告訴你!
    德國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角之一, 法西斯聯盟的大巨頭, 德國在二戰中到底有多強呢? 從它的裝甲部隊橫行在整個歐洲戰場我們就可以看出來。 當時的歐洲戰場已經不足以滿足德國的野性, 於是德國開啟了對蘇聯的進攻, 由於前期蘇聯準備不走, 德國在和蘇聯的戰爭中, 佔領了大片的蘇聯領土, 其中還包含了蘇聯的工廠和一些豐富的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