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霸王行動,巴頓和蒙哥馬利為何要唱雙簧?一將能抵百萬兵

2020-12-24 島主說事

1944年6月6日,盟軍在法國的諾曼第登陸正式開闢西線第二戰場。但圍繞這次登陸行動,盟軍卻準備了很長一段時間,其中尤以美軍將領巴頓和英軍將領蒙哥巴利作誘餌的欺騙戰術功不可沒。那麼,盟軍為什麼要用這兩名將領來唱雙簧做誘餌呢?他倆又是如何在前線上演精彩二人轉的呢?

首先,用他倆作誘餌並非突發奇想,前兩次登陸失敗有前車之鑑

史達林希望盟軍開闢第二戰場的要求提得很早,當德軍1941年秋冬進攻莫斯科時,史達林就向邱吉爾提出了建議。但當時英軍所處的戰場環境,並不允許邱吉爾能騰出手來搞出大動靜,可他又不能對東線的戰況熟視無睹。

1942年,德軍在戰場上頻繁得手,東線德軍發起了著名的史達林格勒戰役,西線德軍在隆美爾率領下,在北非屢建奇功。迫於盟軍在各個戰場上的不利態勢,盟軍在8月19日發起了在法國迪耶普的登陸行動。

這次行動被視為盟軍對德軍的試探性登陸,雖然盟軍的目的有藉機奪取德軍的恩尼格瑪密碼機之嫌,但6000多英國和加拿大士兵卻只有200來人回來,傷亡率高達96.5%。儘管如此,盟軍還是從這次登陸行動中汲取了教訓,掌握制空權和控制灘頭陣地對登陸作戰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1943年7月9日,東線蘇軍與德軍展開了庫爾斯克坦克大決戰,美軍認為小規模登陸西歐的條件已經成熟,遂決定發起西西里登陸行動,以進軍義大利迫使義大利退出軸心國。

這次行動,盟軍汲取了迪耶普登陸行動的教訓,採取陸海空強大火力優勢以強打弱,但「哈士奇行動」仍然暴露出諸多漏洞。在迪耶普登陸行動中暴露的空降作戰問題依然存在,英軍的機降旅被投放到了德軍的陣地上,美軍第82空降師因為飛過自己的艦隊,被美軍當成德機遭到襲擊,副師長查爾斯.斯蘭斯基墜機身亡。

如果說迪耶普登陸是盟軍開闢西線戰場試探性進攻的話,那麼,西西里登陸就是諾曼第登陸的預演。正因為這兩場登陸行動暴露的問題太多,德軍在西線的防禦又非常嚴密,盟軍才不得不慎重考慮登陸點的問題,更要考慮如何把德軍的防禦方向吸引到盟軍需要的地方,讓巴頓和蒙哥馬利作誘餌就成為其中重要計劃之一。

其次,用他倆作誘餌成功把握較大,他倆所到之處就是進攻主要方向

1944年,盟軍在戰場上的形勢從不利轉入有利,蘇軍完全佔據了東線的主動權,西線德軍在北非戰場失利後,把戰線壓縮在法國的海岸線作最後的防禦支撐。此時,英美不僅要履行與史達林協商的開闢第二戰場承諾,更重要的是,還不能讓蘇軍單獨享受打敗德國的勝利果實。

一方面,在何處登陸,如何減少盟軍傷亡成為首選。盟軍首先選擇的登陸地點有三個:康坦丁半島、加萊和諾曼第。第一個被否定的是康坦丁,因為地形狹窄不便於盟軍展開。其次被否定的是加萊,雖然距離英國本土最近,也是易於登陸的地點,卻因為太容易登陸而被德軍重視,這裡也是德軍重點防禦方向。剩下的只有諾曼第了,這是個別無選擇的登陸地點。

另一方面,選擇諾曼第登陸,盟軍面臨的問題就是吸引德軍把注意力放在加萊。雖然諾曼第登陸場地勢開闊,便於30個師的盟軍展開行動。但這麼大的戰役行動,怎麼能事先不被德軍發現呢?巴頓和蒙哥馬利的作用正是體現在這個用途上。

盟軍為什麼要用他倆作誘餌呢?因為巴頓和蒙哥馬利都是美軍和英軍在西線戰場上的主戰將領,他們所到之處都是主要進攻方向。還因為他倆分別在西西里島和北非與德軍交過手,特別是在西線防禦的隆美爾更是他倆在戰場上的重要對手,對他倆的去向,隆美爾尤其關注。

有人問了,盟軍為什麼要同時使用兩名大將作誘餌呢?這是為了加強欺騙作用的真實效果。如果使用一名將領去當誘餌,德軍怕是會做出聲東擊西的判斷。而事實確如盟軍預料那樣,當德軍情報部門發現他倆同時出現在西線戰場上時,德軍迅速將防禦重點選擇在了加萊地區。

再次,用他倆作誘餌可以集中德軍注意力,三個行動指向一個目標

諾曼第登陸行動,盟軍制訂了多個行動計劃,而其核心內容卻是根據英軍在1941年準備登陸法國的「圍捕」計劃草案而來,1943年初,盟軍根據這一計劃又修訂為「鐵砧計劃」,到1943年底,諾曼第登陸行動又被正式命名為「霸王行動」計劃。

根據「霸王行動」計劃指引,巴頓和蒙哥馬利需要扮演兩個不同的角色,巴頓的誘餌計劃叫「堅毅行動」,任務目標是登陸挪威,並向瑞典進發,以切斷德軍在瑞典的鐵礦砂通道。

盟軍在擬定這個假目標的同時,還假設了一個巴頓在多佛為基地的美軍第1集團軍群,這支部隊的任務就是為登陸加萊作準備。盟軍不僅讓巴頓到多佛等地頻繁出現,還為他配備了一套完整的指揮體系,實際上,這些德軍在電臺中偵聽到的20個師的美軍通信和兵力裝備等都是盟軍虛構的。

與此同時,為了分散德軍的注意力,盟軍又特意找到一個替身演員詹姆斯來出演蒙哥馬利,當真實的蒙哥馬利在英國指揮盟軍作登陸諾曼第準備時,假的蒙哥馬利卻不斷地出現在北非和埃及,這個計劃分別叫做「齊柏林行動」和「銅頭蛇行動」。在這兩個行動計劃裡,假的蒙哥馬利要讓德軍相信,英軍的第9、10、12三個軍已經完成集結,既可以從地中海進軍義大利威脅德國本土,還可以做出向巴爾幹半島進攻的樣子,目標直指德軍在羅馬尼亞的油田。

結果是,無論是巴頓的「堅毅行動」還是蒙哥馬利的「齊柏林」和「銅頭蛇」行動,三個行動一場戲,他們成功地分散了德軍的注意力。而德軍看到巴頓和蒙哥馬利頻繁出現在多佛和埃及,德軍只好加強了加萊方向的防禦和增強巴爾幹半島和義大利的兵力,客觀上使諾曼第的防禦力量更加薄弱。

綜上:盟軍登陸諾曼第行動,是戰爭史上籌劃時間長、作戰兵力多的一次登陸作戰,但其成功的重要原因卻是巴頓和蒙哥馬利的精彩表演。雖然這是一次冒險行動,卻體現出了盟軍在指揮上的自信和對全局的把握。而巴頓和蒙哥馬利表演的戰場二人轉,也成為戰爭史上一段經典的戰例。

更多資訊請關注島主說事,喜歡本文的讀者請點讚、收藏和分享一下吧!

參考資料:《二戰全史》《諾曼第登陸戰役》

精彩推薦:二戰明斯克戰役,蘇德坦克之比2200VS1700,蘇軍為何被包了餃子?

二戰蘇德戰爭,蘇軍為何沒有殲滅庫爾蘭集團?留著扛木頭

二戰蘇德戰爭,為何沒有堡壘計劃,蘇軍也要發動庫爾斯克戰役

二戰頓涅茨行動,為何曼施坦因玩的是心跳,瓦圖京玩的是大意?

相關焦點

  • 艾森豪為何撤了巴頓?他不是打贏了西西里島戰役?問蒙哥馬利
    其中比較有興趣挑戰的,當然就是英國的軍事統帥蒙哥馬利。 在邱吉爾的支持下,蒙哥馬利一直想要找艾森豪的麻煩,以此希望增強英國軍隊在盟軍中的影響力。 為了震懾艾森豪,英國首相邱吉爾甚至將蒙哥馬利的軍銜提升為元帥。這麼一來盟軍最高統帥只是個五星上將,管你幾顆星,說到底也只是個上將。而21集團軍的指揮官蒙哥馬利卻是一名元帥。
  • 二戰曼施坦因才能卓越,為何被統帥部重用卻不信任?是人都有不足
    提到二戰曼施坦因的軍事才能,一些網友們幾乎一邊倒地認為,他應該是二戰德軍中無人能出其右的最優秀參謀軍官。可是,曼施坦因軍事才能那麼突出,為什麼德軍統帥部不將他用到陸軍總參謀長位置,發揮更大的作用呢?從克裡米亞取得大捷後,他的第11集團軍就被分散了出去,原以為他在列寧格勒戰場有所突破,但因為莫德爾的第9集團軍在勒熱夫-瑟喬夫卡遭到圍攻,他被派到那裡作短暫停留,沒成想朱可夫在史達林格勒發動了「天王星」行動,他又被命令組建頓河集群負責解圍保盧斯第6兵團。在這一系列的調動過程中,曼施坦因一直被邊緣化。
  • 從「霸王行動」到「法萊斯口袋」:二戰時期德軍解圍行動始末分析
    1944年6月6日,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兩棲登陸作戰在法國西北地區諾曼第開始,種種跡象表明,這次登陸行動實際上是盟軍的一次豪賭。「霸王」行動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盟軍在戰略決策和戰略意圖上的完勝,不僅如此,盟軍在心理戰上也成功誤導了希特勒和陸總的判斷。
  • 巴頓為什麼要解救巴斯託涅的第101空降師?回懟「神經病」是關鍵
    1944年10月,巴頓與蒙哥馬利的比拼仍在繼續。然而,艾森豪決定由蒙哥馬利在北線突破萊茵河,並將美軍第1、第9集團軍配屬北線方向。同時,為了控制巴頓的進攻速度,在物資供應上加以嚴格控制。說白了,還是讓巴頓的第3集團軍當配角。
  • 靈長爭霸——二戰篇:諾曼第登陸,被忽悠的德軍
    此次登陸作戰遠比我們想像的要困難的多。盟軍經過一番仔細的研究,得出了兩個結論。一是在法國加萊港登陸,二是在諾曼第登陸。加萊港距離英國最近,並且這片海域一般是風平浪靜的。如果利用最快的速度,可以打德軍一個措手不及。但是這樣做風險卻很大,如此重要的位置,德軍怎麼可能不重兵防守?如果登陸時遇見了大股德軍,那麼盟軍的損失將會非常大。
  • 二戰時,「沙漠之狐」隆美爾和「英國重劍」蒙哥馬利,誰更勝一籌
    說到隆美爾和蒙哥馬利,熟悉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朋友一定很熟悉。兩位都是二戰戰場上的著名軍事指揮官,可以說是一代名將,分別擁有「沙漠之狐」和「英國重劍」的稱號,人們始終對二人的軍事能力存在質疑,有人覺得隆美爾更勝一籌,有人覺得蒙哥馬利的技高一籌,那這二人究竟誰更出色?
  • 真正的美國硬漢——以火爆脾氣聞名世界的二戰名將巴頓
    巴頓和他的部隊 返回美國以後,巴頓的生活單調無比,他將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坦克研究上。當時的世界表面上一片祥和,美軍在坦克部隊上投入的並不多,給坦克部隊的油料和軍費越來越少,無奈之下,他離開了坦克部隊。 在其他的崗位上,這個總是直言不諱、態度粗魯的巴頓將軍,總是會得罪不少人,他也成為了不受軍隊待見的搗亂分子。直到1938年,二戰爆發前夕,馬歇爾將軍一紙調令,將巴頓調往克拉克堡擔任騎兵團長。
  • 二戰諾曼第登陸行動,隆美爾為何將3個裝甲師分散部署?力不從心
    1941年12月7日,莫斯科戰役打得正激烈的時候,日軍聯合艦隊突然在太平洋上發動了偷襲美軍太平洋艦隊基地珍珠港的事件,這被稱為是太平洋戰爭爆發的引信,也是把美國拉入二戰的起爆器。但是,此時美國面臨的是美軍要不要加入歐戰的問題,本身一戰期間因美國加入歐戰,就被英法找個藉口將他們攆出了家門,怕美國搶了他們歐洲龍頭老大地位,現在歐洲戰場打得火熱,不摻合一下機會難得。
  • 二戰虎將巴頓是因車禍而死嗎,他為何與艾森豪反目成仇?
    在美國二戰歷史上,哪位將軍既是最耀眼的戰神,也是最飽受非議的千夫所指?當然是喬治·巴頓啦!相信靈魂轉世的巴頓將軍1885年,喬治·巴頓出生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文韜武略的傳統家庭。巴頓相信靈魂轉世的說法,他認為自己是迦太基統帥漢尼拔麾下的戰士轉世而來。還認為自己終身會受到祖先的庇佑。
  • 戰爭史:巴頓和隆美爾為何失之交臂——第三帝國的興亡(17)
    第8集團軍向東南方向發動的一系列進攻遇到了德軍的猛烈抵抗。但是,隨著「火炬」行動中援軍部隊源源不斷地到來,盟軍與軸心國部隊的兵力相差懸殊,迫使軸心國部隊向突尼西亞撤退。在進攻前三天,美國第2軍在新任司令官喬治·S.巴頓中將的指揮下,對加夫薩地區發動了一次輔助攻擊。戰役開局順利,敵軍不斷後退,美軍幾乎是兵不血刃地拿下了加夫薩。
  • 二戰有哪些世界名將?盤點國際認可的二戰名將,你知道哪幾個?
    朱可夫為蘇聯在二戰中的貢獻,是絕無僅有的存在,這不管是在列寧格勒戰役當中,還是在後來的守衛莫斯科當中。甚至是在最後,為了全殲圍困史達林格勒的德軍,朱可夫和他的參謀長制定了「天王星」的計劃,成功在1943年1月底,成功殲滅德軍33萬人。
  • 紀念二戰70周年軍事手遊《紅警Online》今日公測
    原標題:紀念二戰70周年軍事手遊《紅警Online》今日公測   巴頓、蒙哥馬利、麥克阿瑟….百位二戰名將約你今日一戰!國內首款真實還原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軍事手遊大作《紅警Online》6月11日全渠道狂轟公測。化身指揮官掌控全球戰局,百位鐵血名將任你指揮,駕馭鋼鐵雄獅坦克,縱橫四海統一世界。
  • 世界二戰中最能打的十大名將有誰?
    世界二戰中最能打的十大名將有誰? 1、朱可夫 2、彭德懷 3、薛嶽 4、蒙哥馬利 5、麥克阿瑟 6、巴頓 7、隆美爾 8、曼施坦因
  • 巴斯託涅戰役,《兄弟連》的背景戰役,巴頓解救第101空降師
    巴頓為什麼要解救巴斯託涅的第101空降師?因為美軍第101空降師所在的巴斯託涅,地理位置實在太重要了。它地處交通樞紐,交匯了東南西北中七條公路線。巴斯託涅如果被德軍拿下,盟軍的補給線會被切斷,已聯成一體的英美攻勢可能被肢解,安特衛普有重新被佔領的可能,後果不堪設想。
  • 「沙漠之狐」隆美爾和「英國重劍」蒙哥馬利哪個更厲害
    而在西西里和諾曼第,又是他帶領英軍打頭陣,為兩次戰役的勝利創造了條件。可以說,蒙哥馬利在二戰中為盟軍的勝利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隆美爾與曼施坦因、古德裡安一起被後人並稱為二戰期間納粹德國的三大名將。其軍事才能得到了軸心國和同盟國雙方的認可,是交戰雙方公認的軍事天才。在法國戰役中,隆美爾率領的坦克師以己方2000人的兵力俘獲了敵軍9萬多人。在整個二戰中,隆美爾以少勝多的戰役數不勝數,打得盟軍聞風喪膽。所以,當隆美爾調到北非戰場的時候,英國人把英軍最厲害的將領蒙哥馬利派到了北非。
  • 二戰十大名將,同盟國有六位將領入選,法西斯陣營也有四位上榜
    >蒙哥馬利元帥是二戰時期英軍著名軍事統帥,也是邱吉爾唯一拿得出手的英軍著名將領。縱觀二戰時期的英軍,也只有蒙哥馬利元帥是英軍中的翹楚。在北非戰場上的阿拉曼戰役中擊敗納粹名將隆美爾,扭轉了北非戰場上不利的局勢。此後,率部參加突尼西亞戰役和西西里戰役。還有諾曼第登陸作戰,同時兼任盟軍地面部隊司令,具體指揮並協調地面部隊的作戰行動,為盟軍反攻,作出了重要貢獻。
  • 美英盟軍首次在二戰中採用了大規模空降作戰,可惜損失慘重
    執行此次登陸西西里島計劃的是由巴頓將軍率領的美第7集團軍和由蒙哥馬利將軍率領的英第8集團軍組成的盟軍第15集團軍群。 當天夜裡10點40分,共有400餘人的兩個先頭小分隊很順利地空降在指定地點,可是,當後續分隊飛抵西西里島上空時,地面和海面竟突然射出密集的炮火。 載有1500名傘兵的運輸機連連中彈,有好幾架墜入海中。未被擊中的飛機被迫散開,偏離了航線,機上傘兵們手忙腳亂地跳出了機艙。
  • 英德兩軍會戰卡昂,手握重兵的蒙哥馬利,為何無法按時奪取卡昂?
    如名所示,在二戰歷史裡,這裡確實爆發了殘酷而血腥的卡昂戰役,也是諾曼第登陸期間,英軍傷亡和損失最為慘重的一場戰役。那麼到底英軍是因為什麼,而在這裡損失慘重呢? 一、焦點,卡昂 1944年6月6日,盟軍實施代號霸王行動登陸法國北部,在海灘上實施代號為大君主行動的登陸行動。
  • 二戰史達林格勒戰役,保盧斯為何不執行雷鳴行動命令?左右為難
    當他接到命令南下時,並不知道他手上能有多少兵,會打一場什麼樣的戰鬥。另一方面,冬季風暴行動只有半個月的準備時間。實際上,曼施坦因心裡清楚,想讓一支七拼八湊的部隊在一周時間集結完畢是不可能的,到12月8日時,第57裝甲軍並沒按時到達指定集結地域,他不得不將行動時間推遲到12月11日前集結完畢。所以說,在這不到半個月的時間裡,曼施坦因既要謀劃冬季風暴行動計劃,還在調動集結部隊,難度是相當大的。